1.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工厂了
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进工厂,是因为工厂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进工厂,是因为工厂的薪资很低。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进工厂,是因为在工厂里面工作没有任何的自由。在以前,很多的年轻人不上学之后就会进工厂打工,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都不愿意进工厂。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了?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在工厂工作没有任何的个人自由
年轻人在去工厂工作之后,一般工厂都是包吃包住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的年轻人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厂里面,他们是没有任何个人自由的。所以正是因为在工厂工作没有任何的个人自由,年轻人才不愿意去工厂工作。
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工厂工作了呢?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2. 为什么制造业工厂没有年轻人来了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人逃离工厂
因为工厂主要招聘一线员工,这些职位的内容都比较枯燥和乏味,而年轻人处在最渴望知识和成长的年纪,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另外,工厂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很多还会制定12个小时的倒班制度,现代年轻人大都热衷于电子产品,他们健身的机会比较少,可能承受不了这样繁重又不规律的工作。工作内容重复单一,上升空间比较小,还有不规律的工作时间,这些都导致年轻人渐渐逃离了工厂。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要不断创新,想要留住年轻人工厂就应该进行改革。针对工作单调的性质应该多举办文艺活动,丰富员工的生活。而在工作时间方面也应该回归正常,更要避免夜班。年轻人可以给各个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工厂的发展也需要他们,想要留下年轻人人们还需要更多思考和改变。
3. 年轻人为什么都不进工厂了,他们去哪儿了
写在前面
2018年春节过后,我陆续走访了部分客户——地处珠三角城市的十多家制造业企业,发现开工早的企业已经上了一个星期班了,很多工厂还有不少工人没有到岗。
广东惠州,一家做木制品的工厂,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份,老板娘H却忧心忡忡。
H说,现在真的怕过年了,有些工人才过了元旦节就开始请假回家,如果不批的话直接要辞工。
我问,那怎么办?
她说,请临时工啊,要交货没办法,现在临时工也不好请了。
这是我去年开始服务的一家企业,没想到刚尝到网络营销的甜头,现在却遭遇有订单没人做的窘境。
H一边忙着泡茶,一边打电话安排人事部的女孩打印招聘广告去工厂附近张贴。
她问,岳量老师,有没有什么网站招聘好用一点的?
我说,如果是招聘普通的技术工人,可以去58同城、赶集网这些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试试;如果招师傅,可以去一些行业人才网;如果是招管理销售类的,智通和卓博都还可以。
这几年制造业都在推行“机器换人”,但有些岗位仍然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在素有”制造业名城“之称的广东东莞,不少工厂也遭遇到同样的问题。
虽然老板在放假前已经让人事部一再强调,开工当天老板准备了开工大红包,但这一招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迟来的人还是会迟来,但他们认为,迟来总比不来好。毕竟培训一个生手也需要花不少时间。
很多工厂不得不一边开工一边等待。
但那些提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他们还会再回来吗?
前几天刚好在凯迪社区看到下面这篇文章,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答案和启示。
01年后招工难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老子招不到人!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02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
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03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
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04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10人,却写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0590后们的好日子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来源:凯迪猫眼
声明: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电商岳谈,一个关注传统企业转型电商的微信公众号:mriter 。
主笔作者:岳量,电商专栏作者,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导师,多家企业网络营销顾问,13年电商运营与网络营销研究经验,微信公众号:mriter。转载请保留作者信息及注明出处
4. 明明很稳定的工作,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进入工厂工作了
我们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趋势就是不愿意去进入工厂工作,明明工厂当中的工作也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各种福利也很不错。但是为什么年轻人们现在不愿意再进入工厂工作了呢?
其实最为主要的还是年轻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并不愿意去到工厂当中工作,这个可能是受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吧,他们更加追求稳定的,轻松的,体面的工作,似乎在工厂当中的工作社会认可度不是那么的高,也自然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5. 现在进厂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年轻人所能够获得的工资收入是比较低的,而且加班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才会放弃这个工作岗位的。
做一个曾经进入过工厂的人来说,工厂里面的生活确实是非常枯燥的,而且里面的工资收入也并不是很高,在国外的广场每个月能够获得的工资收入可以达到1万块钱,但是在国内只能够达到5000块钱左右,而且加班是会达到三个小时的。
加班的问题属于这个社会当中最严重的一个行业了,每天的总工作时间已经达到了11个小时,而且在三个小时的加班时间之内是不能够去做任何其他的事情的,加班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吐槽,而且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宁愿去上学也不愿意去进入工厂的。
这个社会当中对于制造业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而且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是谁,只不过是进行机械的劳动而已,一方面他们不可能会获得技能方面的提高的,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年龄比较大的时候会面临着更大的劣势的。
6.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进厂,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现如今,每一个年轻人都在追求光鲜亮丽的生活,只有极少数的年轻人才会主动进入工厂。年轻人之所以不爱进入工厂,是因为年轻人接受了太多的先进教育,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程度与工厂工作毫无相关。许多年轻人都渴望利用知识获得更好的工作,但只有极少数有能力的工作人员才可以通过脑海里的知识努力获得更优秀的工作单位。
可是现实并不等同于理想,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立即找到光鲜亮丽的工作,他们只好去工厂打工。久而久之,单一枯燥的生活也会慢慢消磨掉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工厂打工。
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工作状况,虽然许多年轻人都渴望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是他们却因为面子失去了很多的工作机会。现如今,我国通过不同的上学方式对年轻人进行划分和培养,有些年轻人可以成为公司骨干人才,有些年轻人可以成为工厂里的工人。
7.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从事机械行业
很多人都在说中国正在抄转变为工匠时代,有一门精湛技术的人早晚会变成最值钱的人,而机械加工制造业就是一份需要技术的工作,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从事机械加工和制造业的工作呢?
机械加工制造业,就是研发和加工动力机械的行业,比如一些新型自动化设备,挖掘机等,可据很多做过这行的年轻人表示,之所以不愿意继续做这一行,他也是出于无奈。
首先这一行又辛苦又没钱,每天都只和机械打交道,行业内有多数为师徒制,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工作还要讨好师傅,很多学徒月薪在1000到4000元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只有几百块的师傅起码需要五到八年甚至更久,师傅的工资一般在6000到8000左右,所以很多人觉得时间成本太高难以坚持。
再来也是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多为男性,很多人表示找不到对象,才是放弃这个行业,其实还有个最大原因,那就是行业不看重技术培养,只是按照模板做事情,如果整个制造行业想要突破,就不应该只培养流水线员工,而是应该培养和提高技术核心员工,如果每家企业都愿意这么做,这意味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即将过去,只有发展不需要人力的自动化企业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