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声探伤二次回波是怎么产生的
二次回波的话,很简单的理解:就是第二次的回波。
当你的声程设置大于或者等于2倍壁厚时就会显示在屏幕上的;产生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声波在工件传播过程到底部的的第二次反射波。
2. 简述超声波是如何产生的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形式。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模式,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有几厘米,甚至千分之几毫米。与可听声波比较,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波长很短,通常的障碍物的尺寸要比超声波的波长大好多倍,因此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它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这一特性就越显著。功率特性──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推动空气中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
3. 超声定位与形貌成像实验中,超声波多次反射是怎样形成的
超声波多次反射是信号太强,在两个反射面之间形成多次反射被探头接收到。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000Hz。
因此,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30兆赫兹。
4. 为什么超声波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
因为波是空气的振动,当震动的空气,撞到一个物体之后,由于反作用力的原因,会把这个震动的波又返回反射回去,从而形成反射。
5. 为什么超声波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
因为物理现象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波是空气的振动,那么震动的空气,撞到一个物体之后,由于反作用力的原因,他把这个震动的波又返回反射回去,从而形成反射。
超声波特点:
1、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
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3、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用及治疗。
4、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
5、超声波可传递很强的能量。
6、超声波会产生反射、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
(5)超声波多次反射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他可以像光那样沿直线传播,使得我们有可能向某已确定方向上发射超声波,声波是纵波,可以顺利地在人体组织里传播。 超声波遇到不同的介质交接面时会产生反射波.
声波是属于声音的类别之一,属于机械波,声波是指人耳能感受到的一种纵波,其频率范围为16Hz-20KHz。当声波的频率低于16Hz时就叫做次声波,高于20KHz则称为超声波声波。
在全球,超声波广泛运用于诊断学、治疗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赛福瑞家用超声治疗机属于超声波治疗学的运用范畴。
(一)工程学方面的应用:水下定位与通讯、地下资源勘查等。
(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处理种子等。
(三)诊断学方面的应用:A型、B型、M型、D型、双功及彩超等。
(四)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理疗、治癌、外科、体外碎石、牙科等。
6. 超声波的反射
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声波遇到障碍物时都是会发生反射的,例如蝙蝠就是根据反射回来的声波和没有反射回来的声波来辨别方位和前方物体的
7. 超声波多次反射是怎样形成的
小空间就会形成多次反射。主要是信号太强。
8. 超声成像的图像特点
1、多次反射:超声垂直照射到平整的界面而形成声波在探头与界面之间来回反射,出现等距离的多条回声,强度渐次减弱,尤其与薄层气体所构成的界面上,如肝左叶与胃内气体之间、膀胱回声前部分的细小回声。
2、多次内部混响:超声在靶内来回反射,形成彗星尾征,如子宫内节育环。
3、切片厚度伪像又称部分容积效应:因声束宽度较宽(即超声切面图的切片厚度较厚)引起。如胆囊内假胆泥样图像。
4、旁瓣伪像:由声束主瓣外的旁瓣反射造成,在结石和肠气等强回声两侧呈现“狗耳”样或称“披纱”样图像。
5、声影:由于前方有强反射或声衰减很大的物质存在,以致在其后方出现声束不能到达的区域即纵条状无回声区称为声影区,利用声影可识别结石、钙化灶和骨骼等。
6、折射声影:超声从低声速介质进入高声速介质,在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产生全反射,以致其后方出现声影,见于球形结构的两侧后方或器官的两侧边缘,又称边缘声影。
7、镜面伪像:超声束投射到表面平滑的人体强回声大界面如横膈面上时,犹如光投射到平面镜上一样,产生相似的实、虚两图像,如横膈两侧出现对称的两个肿块回声。
超声成像的优点:高精度由于超声波的能量能够穿透细微的缝隙和小孔,故可以应用于任何零部件或装配件的清洗。被清洗件为精密部件或装配件时,超声清洗往往成为能满足其特殊技术要求的唯一的清洗方式;
快速超声清洗相对常规清洗方法在工件除尘除垢方面要快得多。装配件无须拆卸即可清洗。超声清洗可节省劳动力的优点往往使其成为最经济的清洗方式;一致无论被清洗件是大是小,简单还是复杂,单件还是批量或在自动流水线上,使用超声清洗都可以获得手工清洗无可比拟的均一的清洁度。
(8)超声波多次反射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超声成像的相关介绍:
1、实时线阵超声诊断仪:适用于一般的腹部检查,可有多种不同频率探头。主要缺点是探头与人体接触面较大,检查时需要大的透声窗才能使声束有效地经过检查目标。
2、实时扇型超声诊断仪:心脏探查最常用,探头小,便于肋间扫查,缺点是近场视野小。
3、实时凸阵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具有比扇型探头近场视野大,又比线阵探头远场视野广的优点。
4、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于探查心血管、各种器官及病变相关血管,外周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改变。
9. 超声波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或称为超声。
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有几厘米,甚至千分之几毫米。与可听声波比较,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波长很短,通常的障碍物的尺寸要比超声波的波长大好多倍,因此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它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这一特性就越显著。功率特性——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推动空气中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声波功率就是表示声波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相同强度下,声波的频率越高,它所具有的功率就越大。由于超声波频率很高,所以超声波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小空洞。这些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而产生几千到上万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会使液体的温度骤然升高,起到了很好的搅拌作用,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并且加速溶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我们知道正确的波的物理定义是:振动在物体中的传递形成波。这样波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振动源,二是传播介质。波的分类一般有如下几种:一是根据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来分类。当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时,称为横波。当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时,称为纵波。二是根据频率分类,我们知道人耳敏感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波叫做声波。低于这个范围的波叫做次声波,超过这个范围的波叫超声波。
波在物体里传播,主要有以下的参数:一是速度V,二是频率F,三是波长λ。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V=F.λ。波在同一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定的,所以频率不同,波长也就不同。另外,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波在物体里传播始终都存在着衰减,传播的距离越远,能量衰减也就越厉害,这在超声波加工中也属于考虑范围。
超声波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原理:
塑料加工中所用的超声波,现有的几种工作频率有15KHZ,18KHZ,20KHZ,40KHZ。其原理是利用纵波的波峰位传递振幅到塑料件的缝隙,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塑料件或其它件与塑料件接触部位的分子相互撞击产生融化,使接触位塑料熔合,达到加工目的。
10. 为什么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
任何遇到障碍物的“东西”都会出现反射,声波也不例外,只是声波的反射与否,视声波的波长与障碍物尺度的比值而论。
一般说来,只要障碍物尺度大于1∕4声波波长就会出现声波反射,超声波频率很高,波长很短,所以超声波遇到障碍就会反射。
超声波的波长很短,通常的障碍物的尺寸要比超声波的波长大好多倍,因此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该特性就越显著。
(10)超声波多次反射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在液体中传播的超声波能对物体表面的污物进行清洗,其原理可用“空化”现象来解释:超声波振动在液体中传播的音波压强达到一个大气压时,其功率密度为0.35W/cm²,这时超声波的音波压强峰值就可达到真空或负压。
但实际上无负压存在,因此在液体中产生一个很大的压力,将液体分子拉裂成空洞一空化核。此空洞非常接近真空,在超声波压强反向达到最大时破裂,由于破裂而产生的强烈冲击将物体表面的污垢撞击下来。
这种由无数细小的空化气泡破裂而产生的冲击波现象称为“空化”现象。太小的声强无法产生空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