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仪表的防爆等级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规定
对于化工生产来说,在某些场合存在爆炸的危险,因此在这些地点所用的仪表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规定。
1、防爆标记
防爆标记一般用EX表示,如是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CENELEC)的标准,则为EEX。
2、防爆型式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防爆型式有8种,即隔爆型“d”增安型“e”,本安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和特殊型“S”。
电动仪表中,主要采用隔爆型“d”和本安型“i”
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和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即隔爆型仪表内部是可能发生爆炸的,所以,隔爆型仪表在没有完全切断电源之前,禁止随意打开表盖,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本安型仪表通过限制电气参数使在正常或规定故障状态下产后的火花和能量,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3、爆炸危险场所:
我国对爆炸场所危险分为二类:I类场所是易燃气体;II类场所为易燃灰尘。
I类场所又分为:
0区:爆炸性气体连续出现或长期存在。
1区:正常运行时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
2区:正常时不可能产生或仅暂时存在爆炸性气体。
4、爆炸级别:
爆炸级别分法按两个标准:一是按最小点燃电流比;二是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1)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大多数工业国家把各种爆炸性混合物分为两大类,在非矿用的II类中,按最小点燃电流比(指该物质的点燃电流和甲烷点燃电流之比)分为三个爆炸级别,IIC级别最高,要求最小点燃电流比小于0.45,IIB次之0.45至0.8之间,IIA最低,大于0.8。
2)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由于变送器壳体内产生的火花,电弧及危险温度所引起的爆炸性是通过变送器各部件之间的接洽面间隙向壳体外部传爆的,间隙越小,越不容易向外传爆,同样,不同的爆炸性混合物对传爆间隙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我国划分标准如下:
IIC: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小于0.5mm
IIB:0.5-0.9mm
IIA:小于0.9mm
5、温度组别:
不同爆炸性气体的自燃温度不一样,我国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自燃温度分为:
T1 450 < T T2 135 ~ 200
T2 300 ~ 450 T2 100 ~ 1350
T3 200 ~ 300 T2 85 ~ 100
㈡ 工业场所的防爆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gb3836-2000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都对防爆场所使用电缆做了明确的规定!
㈢ 防爆等级的规定
首先危险场所的分类是这样分的,0区是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专的场所,1区则是在正常运行时属,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你说的2区的话那就是: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如果您要选择防爆电器,IIB级的就可以了,具体还是要根据你那边的要求的;
㈣ 玻璃防爆等级划分标准
一、平板玻璃
按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为窗玻璃和装饰玻璃。根据国家标准《普通平板玻璃》(GB4871—1995)和《浮法玻璃》(GB11614—89)的规定,玻璃按其厚度可分为以下几种规格:
引拉法生产的普通平板玻璃:2mm、3mm、4mm、5mm四类。
浮法玻璃:3mm、4mm、5mm、6mm、8mm10mm、12mm七类。
按照国家标准,平板玻璃根据其外观质量进行分等定级,普通平板玻璃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三个等级。
浮法玻璃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二、安全玻璃
其主要品种有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和钛化玻璃。
(一)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产品,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
(二)、夹丝玻璃
夹丝玻璃也称防碎玻璃或钢丝玻璃。夹丝玻璃表面可以是压花的或磨光的,颜色可以制成无色透明或彩色的。
(三)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树脂胶片,经过加热、加压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复合玻璃制品。
夹层玻璃的层数有2、3、5、7层,最多可达9层,对两层的夹层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
(四)钛化玻璃
钛化玻璃也称永不碎铁甲箔膜玻璃。钛化玻璃常见的颜色有:无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铜色反光等。
三、节能型玻璃
建筑上常用的节能装饰玻璃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热玻璃
生产吸热玻璃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热性能的着色剂;
另一种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喷镀一层或多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而制成。
(二)热反射玻璃
热反射玻璃也称镜面玻璃,有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铜色和浅蓝等各色。
㈤ 防爆等级怎么分
Ⅰ类:煤矿井下电抄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说明:ⅡC标志是较高的防爆等级,但并不表示该设备性能最好。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㈥ 防爆等级
1、T1为:t<450℃。
2、T2为:200℃≤ t <300 ℃。
3、T3为:专135℃≤t<200 ℃。
4、T4为:100℃<t ≤135℃。
5、T5为:85℃<t ≤100℃。
6、T6为:t<85℃。
(6)防爆等级规定扩展阅读
防爆等级分属类: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㈦ 关于车间防爆等级划分,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版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权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㈧ 中国的防爆等级标准
我国的防爆等级标准为"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该标准将由下列防爆型式专用标准补充或修改。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 3836.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型"p"
GB 3836.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6部分:充油型"O"
GB 3836.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
GB 3836.9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
GB 7957 矿用安全帽灯
以上标准和本标准不适用于医用电气设备、发爆器、发爆器试验仪和点火电路试验仪
至于你所提到的"EX2DB4",本人实在是没见过类似你的标准,疑为你误抄了此型号或符号.
常见符号为"ExdⅠ/Ⅱ BT3"
"Ex"为通用符号,表示explosive(此条为个人理解)
"d"表示次防爆型式为"隔爆型d".
"Ⅰ"或"Ⅱ"表示电气设备分类,Ⅰ为煤矿用电气设备,Ⅱ为除煤矿外其它爆炸性气体环境用设备.其中,Ⅱ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ⅡA,ⅡB和ⅡC类.
"T3"表示温度组别.
具体分类及含义,详见"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