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粉尘要防爆
答案很简单。。因为粉尘会爆炸。
何为粉尘爆炸?其有什么特点内?
粉尘爆炸及其危害:粉尘是指容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木粉、糖粉、玉米粉、土豆粉、干奶粉、铝粉、锌粉、镁粉、硫黄粉等。
可燃粉尘爆炸一般应具备3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而根据《空气中粉尘爆炸极限表》显示,淀粉的粉尘属于农产品类粉尘,爆炸下极限为45g/m3,起火点是470℃。
粉尘爆炸的危害:(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3)能产生有毒气体。
如何预防: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木粉、糖粉、玉米粉、土豆粉、干奶粉、铝粉、锌粉、镁粉、硫黄粉等。
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Ⅱ 如何加强粉尘防爆安全管理
一是提高认识,高度来重视安全自源查。要重点检查除尘房及除尘管道、沉降室、除尘通风设施区域及保养时段车间高浓度粉尘环境,做到检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
二是评价重点区域爆炸风险,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要认真落实防范烟草粉尘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撰写形成风险评价报告和隐患整改计划,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三是切实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烟草工业粉尘职业危害。要认真推进职业卫生专项达标以及现场职业卫生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作业场所安全评价,定期组织粉尘场所职业病检测。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要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粉尘防爆、应急措施等在内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Ⅲ 江苏应急管理厅235号文件
摘要 你好哦亲。该文件是:
Ⅳ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建立和落实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建立和落实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
2、粉尘爆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粉尘清理和处置;
6、除尘系统和相关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维修管理;
7、粉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
负责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监管的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1、粉尘防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
2、粉尘爆炸风险清单和辨识管控信息档案;
3、粉尘爆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4、粉尘清理和处置记录;
5、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
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检修、维修、动火等作业安全管理情况;
7、安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检测或者检查等情况;
8、涉及粉尘爆炸危险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情况;
9、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情况。
《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第八条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组织对涉及粉尘防爆的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等有关负责人和粉尘作业岗位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爆炸风险,掌握粉尘爆炸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未经教育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如实记录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等情况,纳入员工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十一条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定期辨识粉尘云、点燃源等粉尘爆炸危险因素,确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位置、范围,并根据粉尘爆炸特性和涉粉作业人数等关键要素,评估确定有关危险场所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及时维护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过程的信息档案。
粉尘涉爆企业应当在粉尘爆炸较大危险因素的工艺、场所、设施设备和岗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涉及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等发生变更的,粉尘涉爆企业应当重新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Ⅳ 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事项
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事项基础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现场作业安全。
基础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1、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管理制度,建立培训教育,劳动防护,危险作业审批,消防安全,安全用电,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安全检查等制度;
3、培训教育,存在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粉尘防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企业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教育,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和安全法规,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
4、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结合本单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制定本企业粉尘防爆安全防控措施和检查表;
5、应急预案,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特点,编制粉尘爆炸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
设施设备具体内容如下:
1、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的厂房,必须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2、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具体情况,正确介定爆炸危险区域;
3、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应尽量减少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的数量。
现场作业安全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应当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进行公告;
2、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前,要先检查各类仪器,仪表,装置是否正常,并将检查情况如实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Ⅵ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内容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有粉尘爆炸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粉尘爆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粉尘防爆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粉尘清理和处置,除尘系统和相关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维修管理,粉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
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元件,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