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防爆等级分为几个等级
防爆等级分为三类: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爆炸必备条件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
② 防爆等级怎么分
Ⅰ类:煤矿井下电抄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说明:ⅡC标志是较高的防爆等级,但并不表示该设备性能最好。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③ 防爆等级划分标准的介绍
【导读】相信朋友们对于爆炸都非常的恐惧,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爆炸情况的一些人们,更是十分的忌惮。就目前来看,生活中有一些地区是很容易产生爆炸的,这就要求一些应用的电气设备必须要有一定的防爆措施才可以,对于这样的电气设备也是有一定的防爆等级。那么对于防爆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下面小编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防爆简介
对于防止爆炸产生来说,一般是从三个条件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只要限制其中任何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就可以很好的限制住爆炸产生。
一般的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易燃易爆场合处理都需要依照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就是预防或最大限度降低一些易燃物质的泄漏;第二就是不用或尽可能少的使用易产生电火花的一些电器元件;还有第三就是采取一些充氮气方法来维持惰性状态。
防爆分类
一般的防爆等级分类有两种,Ⅰ类就是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就是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在这里还需要注意就是Ⅱ类又能够继续的划分为ⅡA、ⅡB、ⅡC类。对于标志ⅡB的一些设备来说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全部使用条件;以此类推。
防爆等级划分标准
1、常用标准
一般的常用防爆等级划分标准包括IEC、CENELEC、EUrOPE及NORTHAMERICA、FM标准。对于CANADA、还有CSA标准在中国一般是不使用的。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CENELEC:Eexde/EexdibIICT2-T6;FM:NI/I/Z/ABCDDIP/II,III/1/EFG;XP/I/1/ABCDDIP/II,III/1/EFG;CSA:ClassI,Div2,ABCD
2、新的欧洲防爆标准
ATEX100a会取代CENELEC标准,举几个例子来说,包括ATEX100a:IIIGEexiaIIBT6;III1GZone01D,2D,3Dstexplosion;Miningother2GZone1;Instryinstry3GZone2等。
爆炸必备条件
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1)爆炸性物质(flammableairflammablest):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空气或氧气(airoroxygen)。
(3)点燃源(sourceofignition):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经过了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朋友们对于防爆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都有了一个认识。对于一些化工企业或者是一些矿井等单位,在选用电器的时候,都务必要做到一点,那就是防爆。因为在特殊的环境中如果不能采取防爆的措施,那么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安全。
有关 防爆等级 的 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④ 防爆产品的等级怎么定义区分的
防爆电气产品分类:
煤矿用为
I
一般为隔爆型“d”,本版安型“i”产品较多
气体权防爆
类型较多如:隔爆型“d”(dIIA、dIIB、dIIC)增安型“e”、
本质安全型"i"、
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浇封型“m”。
粉尘防爆
III
粉尘型“DIP”
⑤ 防爆等级这么样划分
首先,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I类为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为除矿井以外的场专所使用的电气属设备。II类电器设备又分为:IIA.IIB.IIC 等三个类别。
其次,要了解防爆等级的划分,要先了解一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燃温度的分组:组别分别用T1.T2.T3.T4.T5.T6表示,引燃温度用t(℃)表示,T1组别的引燃温度为:;450℃<t;T2为:300℃<t≤450 ℃;T3为:200℃<t≤300 ℃;T4为:135℃<t≤200℃;T5为:100℃<t≤135℃;T6为:85℃<t≤100℃。
再次,要了解防爆电气的防爆型式,型式分为:隔爆型,标志为d;增安型,标志为:e;正压型,标志为P;本安型,标志为i;还有:充油型.充砂型.浇封型等。
了解了这几点后,就很好理解防爆等级的划分了,防爆电气设备是根据设备使用的类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组别;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而划分的,例如:防爆标志为dIIBT4,就代表,防爆电气产品的型式为隔爆型,是使用在II类场所的IIB级(类)别,爆炸性气体的引燃温度为T4的组别。
⑥ 防爆等级
1、T1为:t<450℃。
2、T2为:200℃≤ t <300 ℃。
3、T3为:专135℃≤t<200 ℃。
4、T4为:100℃<t ≤135℃。
5、T5为:85℃<t ≤100℃。
6、T6为:t<85℃。
(6)防爆等级甲级乙级区别扩展阅读
防爆等级分属类: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⑦ 气体防爆等级划分标准
法律分析: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设备使用的类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组别、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来划分的。
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I类为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为除矿井以外的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依照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MICR)来区分,II类电器设备又分为:IIA、IIB、IIC 三个类别。
以上四个类别主要是根据不同工况下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此四个危险等级。
法律依据:《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4-2000
十四、危险场所分类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⑧ 电气的防爆的等级,区域怎么区分
防爆等级的区分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设备使用的类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组别,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来划分的。
防爆区域的区分: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
⑨ 泄爆窗和防火窗的区别
泄爆窗和防火窗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防止爆炸产生危险。一个是防止火灾的伤害。
⑩ 什么叫做甲级防爆,乙级防爆
甲级防爆
1、闪点小于℃的液体
2、爆炸极限小于10%的液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到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大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在这几个条件中,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框入甲级防爆,象苯、甲苯、丙酮等都属于甲级危险物品。对于甲级危险物品,有关规定是这样的:
1. 地上甲级固定顶立式储罐防火间距:当单储罐体积大于1000立方米,储罐间距0.6D(D为储罐直径),当储罐间距小于等于1000立方米时,储罐间距0.75D。但是同时又规定,单罐容量不超过1000立方米的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如采用固定冷却消防方式时,其防火间距可不小于0.6D。还规定装有液下喷射泡沫灭火设备、固定冷却水设备和扑救防火堤内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设备时,储罐之间的间距可适当减少,但地上储罐不宜小于0.4D。
2. 地上甲级固定顶立式储罐与工艺装置之间的防火间距必须大于25米;与甲类物品仓库的防火间距在25米—35米之间(视储罐的大小定)。
3. 甲级工艺装置与配电室、泵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0米,最低不小于15米;与明火及散发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米;与污水处理厂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米。与厂外道路(路边)防火间距15米;与厂内主要道路(路边)防火间距10米;与厂内次要道路(路边)防火间距5米;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25米;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米。
4. 有爆炸危险的甲级防爆厂房应独立设置,并采用敞开或半敞开的厂房,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承重的框架或排架结构,钢柱应采用防火保护层;厂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5. 控制室与生产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5米,而且应离开电气防爆区(危险区)。如果必须在防爆区,则朝向危险区的墙不开门窗,而且采取防爆正压措施,使室内保持5—10mm水柱正压,以免危险气体进入控制室。另外,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A:布置在有毒气体设备的上风头
B:注意要离开高温、高压及盛有可燃性或有毒性物质的设备
C:控制室至少要有一面不朝向生产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