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机胺类产品是否属于危险品
T12,T18,三乙烯二胺都可以的,胺和有机锡合用更好
『贰』 氨,铵和胺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铵是一种阳离子,化学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
胺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
2、组成不同
氨分子为三角锥型分子,是极性分子。
铵离子是正四面体型的,与甲烷互为等电子体。
胺中氮原子的结构,很像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是以三个sp杂化轨道与氢或烃基相连接,组成一个棱锥体,留下一个sp3杂化轨道由孤电子对占据。
3、用途不同
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铵:用于铵盐中含氮,盐可用作氮肥,称为铵态氮肥。此类肥料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否则铵离子会被反应掉从而肥效降低。常见的铵态氮肥有:硫铵、碳铵、硝铵。
胺:胺的用途很广。最早发展起来的染料工业就是以苯胺为基础的。有些胺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也有些对生命十分有害,不少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芳香胺,如萘胺、联苯胺等。
『叁』 在化学中NR3代表什么
表示一个N原子上连着三个烃基的有机物。这类有机物称作三级胺,或者叫叔胺(连一个R是伯胺,2个是仲胺,3个是叔胺,4个叫季铵)
『肆』 生产有机玻璃用到这三种物品:甲基丙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偶氨二异丁腈,请问使用仪表的防爆等级
建议: 三、文本框法
『伍』 有机胺的工业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有机胺生产能力已达到32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0%。进入本世纪,速度稍微放慢,但仍以5%的速度发展。亚洲,特别是中国则以20%—30%的年平均速度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末,全球有机胺生产能力已达到50万吨。
国外有机胺工业呈现的特点是:生产集中于发达国家,并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快,新产品开发力度大。生产装置更趋于大型化、高度自动化,注重规模经济,并且不断开发新品种,拓宽应用领域,提高性能指标,满足用户需求。
我国有机胺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当时生产工艺主要采用高温高压法,生产规模基本上在100—500吨的规模。该工艺路线的特点是:转化率低,副反应严重,原料消耗高,能耗大,产品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了下游工业的发展,正基于此,浙江建业公司于90年代初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低压法工艺,并实现了3000t/a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工业上将醇的蒸汽和氨在0.8~3.5Mpa的压力下通过加热到300~500的催化剂(氧化铝、二氧化硅)而得到胺,产物为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混合物,分离出所需要的某一种胺后,剩余物再与原料一起继续循环反应。
『陆』 常见的易燃固体有哪些其危险特性是怎样的
1.赤磷
赤磷以黄磷为原料,隔绝空气加热转化制得,是紫红色粉末,无毒。加热至一定程度能升华。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有机溶剂,略溶于无水乙醇;性质活泼,极易燃烧,燃点200℃以上,轻微摩擦即能起火;与氧化剂接触立即着火,与氯酸钾(钠)接触能发生爆炸,与溴素混合能着火。燃烧时产生有毒的浓厚烟雾P2O5受热或长期放置潮湿处易发生爆炸。
2.五硫化二磷
五硫化二磷由磷与硫直接化合而制得,是淡黄色或烟灰色固体,溶于碱液,微溶于二硫化碳;有毒和较强吸湿性,遇水和潮湿空气能生成硫化氢和磷酸;极易燃烧,接触火焰或摩擦时即可起火,在空气中加热至300℃时起火,燃烧产物生成磷酸和硫化氢。
3.硝化棉
本品是无臭无味的白色微黄色纤维状固体物质,密度随含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含氮量超过12.5%者为爆炸品,危险性很大。含氮量12.5%以下者虽然比较稳定,但遇火星、高温、氧化剂和大多数有机胺(如间苯二甲胺等)都会着火或爆炸。
4.二硝基萘
本品由萘与硝酸经两步硝化而得,为黄色结晶,不溶于水,溶于丙酮。具有毒性、爆炸性和可燃性。毒性较硝基苯和硝基甲苯低。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着火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混合能成为有爆炸性的混合物。与硫酸、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腐蚀品共储有着火的危险。
5.赛璐珞
本品用硝化纤维素、无水酒精、丙酮、樟脑、增塑剂、醇溶性颜料等混合制得,能溶于酒精、丙酮和各种酯类。无毒,不生锈,不腐烂,能抵抗稀酸、弱碱,但不能抵抗强酸、强碱。本品极易燃烧,燃烧后产生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并能引起剧烈爆炸。
6.精萘
本品从煤焦油及重油中提炼,用升华法制得。精萘为白色结晶,粗萘因含不纯物,呈灰棕色,具有特殊的气味。本品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氧化剂(特别是CrO3)有导致火灾的危险。
7.硫磺
本品由硫铁矿经煅烧熔炼、在合成氨厂及焦化厂中用活性炭法或砷碱法制得,有特殊臭味。不溶于水和醇,能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苯。密度、熔点及其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因晶形不同而异。硫易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自然点为232.2℃,爆炸下限为2.3g/m3,最大爆炸压力为0.279MPa。粉末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易发生爆炸,与木炭、硝酸盐、氯酸盐混合,也会发生爆炸。
8.樟脑
本品由蒸馏樟树木材而得,也有用松香油合成的。有强烈的樟木气味和清凉的感觉,天然樟脑有旋光性。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其他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本品化学性质稳定,但易燃,并产生大量黑烟,遇热产生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柒』 胺类有机物的结构组成特点是
胺类有机物的结构可通过杂化轨道理论进行理解,其上的氮原子为sp2杂化,三根键在同一平面,夹角为180度(受连接原子的大小影响,可能稍有改变),与氢或其他原子连接成平面三角形,剩下的一个p轨道有一对孤对电子,也就是有理胺类显碱性的原因(孤对电子与水中氢离子结合,游离出氢氧根)。
胺上的氮原子与其他原子夹角180度
『捌』 为什么有机胺比无机胺的亲和能力强
亲核吧?
一般有机胺类的有机基团是供电子基,无机的是吸电子基
『玖』 氨铵胺区别
1、定义不同
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铵是一种阳离子,化学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
胺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
2、组成不同
氨分子为三角锥型分子,是极性分子。
铵离子是正四面体型的,与甲烷互为等电子体。
胺中氮原子的结构,很像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是以三个sp杂化轨道与氢或烃基相连接,组成一个棱锥体,留下一个sp3杂化轨道由孤电子对占据。
3、用途不同
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铵:用于铵盐中含氮,盐可用作氮肥,称为铵态氮肥。此类肥料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否则铵离子会被反应掉从而肥效降低。常见的铵态氮肥有:硫铵、碳铵、硝铵。
胺:胺的用途很广。最早发展起来的染料工业就是以苯胺为基础的。有些胺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也有些对生命十分有害,不少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芳香胺,如萘胺、联苯胺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胺
『拾』 常见化合物的pKa
一般物质的pKa值
除了那些pKa值低于-1.76的物质,以下列出一般物质在25℃水下量度的pKa值:
-
25.00:氟锑酸
-
15.00:魔酸
-
10.00:氟硫酸
-
10.00:氢碘酸
-
9.00:氢溴酸
-
8.00:高氯酸
-
8.00:盐酸
-
3.00、1.99:硫酸
-
2.00:硝酸
-
1.76:水合氢离子
3.15:氢氟酸
3.60:碳酸
3.75:甲酸
4.04:抗坏血酸(维生素C)
4.19:琥珀酸
4.20:苯甲酸
4.63:苯胺*
4.74:醋酸
4.76:柠檬酸二氢根离子
5.21:吡啶*
6.40:柠檬酸一氢根离子
6.99:乙二胺*
7.00:硫化氢、咪唑*(作为酸)
7.50:次氯酸
9.25:氨*
9.33:苯甲胺*
9.81:三甲胺*
9.99:酚
10.08:乙二胺*
10.66:甲胺*
10.73:二甲胺*
10.81:乙胺*
11.01:三乙胺*
11.09:二乙胺*
11.65:过氧化氢
12.50:胍*
12.67:磷酸一氢根离子(磷酸盐)
14.58:咪唑(作为碱)
-
19.00(pKb):氨基化钠
37.00:二异丙基胺基锂(LDA)
45.00:丙烷
50.00:乙烷
*氨和胺基的数值是相应的氨离子的pKa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