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防爆电器 > 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

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

发布时间:2022-03-31 06:15:28

Ⅰ 从业人员在易燃易爆场所如何预防事故

一、防止火灾措施

气体燃烧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体、氧或氧化剂、点火源。因此防火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特别是从防点火源入手。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部位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用可燃气体报警仪分析气体浓度,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熬炼设备的操作,要坚守岗位,防止熬锅破漏。同时熬炼设备必须设置在安全地点作业并有专人值守。

5、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温水等化冰解堵。

6、对于混合接触能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8、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9、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或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1、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2、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氢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3、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14、钢铁水泄漏发生火灾,不可用水扑灭,因为高温金属液遇水会发生爆炸。

(1)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扩展阅读

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控制与消除火源

(1)明火

工业生产中的明火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他火源。

①加热易燃物质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而采用蒸汽或其他载热体。如果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严格密闭,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或妥善隔离。

②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③烟囱飞火,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喷火,都能引起可燃物的燃烧、爆炸。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燃烧要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汽车、拖接机的排气管上要安火星熄灭器等。

(2)摩擦与撞击

机器的轴承等转动部位的摩擦、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制工具敲打混凝土地坪等都可能产生火花,当管道或容器破裂后物料喷出时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轴承要及时注油,保持良好的润滑,并经常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②安装在易燃易爆场所的易产生撞击火花的部件,如鼓风机上的叶轮等,应采用铝铜合金、铍铜锡或铍镍合金;撞击工具用铍铜或镀铜的钢制成;使用特种金属制造的设备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等。

③为了防止金属零件随物料进入设备内发生撞击起火,可在粉碎机等设备上安设磁铁分离器清除物料中的铁器。当没有安装磁铁分离器时,危险物质(如碳化钙)的破碎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

④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特别危险的场所内,地面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软质材料铺设。

(3)电器火花

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和爆炸物质的性质,对车间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配线等,分别采用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等要遵照有关标准执行。

(4)其他火源

要防止静电、雷电引起的灾害;要防止易燃物料与高温的设备、管道表面相接触;高温表面要有隔热保温措施。

2、危险物品的处理

(1)首先应尽量改进工艺,以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替代危险性大的物质。

(2)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

(3)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为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

(4)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汽压,确定适宜的容器耐压强度、贮存温度及保温降温措施。

(5)对于不稳定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例如,含有水分的氰化氢长期贮存时会引起聚合,而聚合热又会使蒸汽压上升导致爆炸,故通常加入浓度为0.01%~0.05%的硫酸等酸性物质做稳定剂。

丙烯腈在贮存中易发生聚合,为此必须添加稳定剂对苯二酚。某些液体如乙醚,受到阳光作用时能生成过氧化物,必须存放在金属桶内或暗色的玻璃瓶内。

(6)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要考虑到容器破裂后液体流散的问题。

3、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工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防止超温、超压和物料泄漏是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对可能发生反应失控的场合尤为重要。

(1)温度控制

不同的化学反应均有其最适宜的反应温度,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须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剧烈反应而发生冲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应物分解着火。

温度过低,有时会使反应停滞,而一旦反应恢复正常时,则往往会由于未反应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2)压力控制

①压力升高常常导致一些爆炸事故发生。压力升高时常伴随着温度升高,它可能是一些异常反应和故障的征兆,因此在控制

适当压力的同时要及时分析造成压力波动的原因,尽早地排除压力升高或降低的故障,消除事故隐患。压力的升高除了系统内在的因素外,还常常由与之相连的工艺管线、维修用管线等窜气造成,应注意采取严格措施,防止高压气体窜入低压系统。

②为了避免设备超压,安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并应加强检查与管理,保证配备的安全装置动作可靠。

(3)投料控制

①投料速度

对于放热反应过程,加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承受能力,否则会使温度急剧升高并可能引发一些副反应。加料速度突然减小,使温度降低,反应不完全,再度升温后会使反应加剧,造成超温超压;或者会因加料速度过快,造成物料堵塞并引发爆炸事故。

②物料配比

反应物料的配比要严格控制。为此,要准确地分析、计量反应物的浓度、含量及流量等。对连续化程度较高的、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在刚开始时要特别注意物料配比。

③加料顺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加料不仅是工艺的需要,而且也往往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例如氯化氢合成时就应先通入氢气再通入氯气;三氯化磷生产中先加磷后加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防止误操作而使加料顺序颠倒,可将进料阀门互相联锁。

④原料纯度

有许多化学反应,往往由于反应物料中的杂质而造成副反应,导致火灾爆炸。因此,生产原料及中间产品等均应有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原料的纯度。

(4)防止跑、冒、滴、漏

①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跑、冒、滴、漏往往导致易燃易爆物料扩散到空间,从而引起火灾爆炸。设备内部的泄漏(如由阀门密封不良引起)会造成超压、反应失控等,也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因此要注意防止设备内外的跑、冒、滴、漏。

②阀门内漏、误操作是造成设备内漏的主要原因,除了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操作水平之外,还可设置两个串连的阀门以提高其密封的可靠性。

③设备外部的泄漏包括管道之间及管道与管件之间连接处的静密封的泄漏,阀门、搅拌及机泵等动密封处的泄漏以及因操作不当、反应失控等原因引起的槽满溢料、冲料等。

④为了防止误操作,对各种物料管线要涂以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别,采用带有开关标志的阀门,对重要阀门采取挂牌、加锁等措施。

(5)紧急情况停车处理

①当突然发生停电、停水、停汽时,装置需要紧急停车。

②在自动化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紧急停车处理主要靠现场操作人员,因此要求操作人员沉着、冷静,正确判断和排除故障。

③要进行事故演习,提高应付突发事故的本领。

④要预先制定突然停电、停水、停汽时的应急处理方案。

4、系统密闭与惰化

(1)系统密闭

①为了防止易燃气体、液体和可燃粉尘自装置中外泄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该使设备密闭。

②对于在负压下操作的装置,为了避免空气吸入,同样需要密装化作业。

③为了保证良好的密闭性能,系统内应尽量减少法兰连接,尽量缩短管道长度,危险物料的输送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④在负压操作的系统中,当打开阀门或进行其他操作时,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系统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打开阀门之前,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的方法,可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惰化

①可燃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体、氧气和火源。上述三个条件中只要缺少一个,就不可能发生爆炸。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中的氧,从而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之为惰化。

②通入惰性气体时,要使装置里的气体充分混合均匀。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惰性气体的流量、压力或氧浓度进行检测。

5、通风

通风时,如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则不应循环使用。在有可燃气体的厂房内,排风设备和送风设备应有独立分开的通风机室。排放可燃气体和粉尘时,应避免排风系统和除尘系统产生火花。通风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势顺管道通过防火分隔物而蔓延。

Ⅱ 环境分析检测需要用到哪些仪器设备

手工检测方式的环境监测用仪器,包括现场采样测定仪器、实验室检测仪器、数内据处理及结果计算容仪器;
1)现场采样测定仪器,包括大气采样器、水质采样器、固体废物采样处理器、微生物采样器、放射性氡气采样器 等;
2)实验室检测仪器,包括常用检测仪器,例如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专用的测定仪器,例如pH计、浊度计、电导率仪、臭氧测定仪、溶解氧测定仪、声,级计、二氧化碳检测仪等等;

Ⅲ 防爆工具的使用方法

防爆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安全专用工具,在材质上采用以铜为基体的多元素有色金属制成,也有的产品是专门设计的。所以对于使用方法、保养维护、储存运输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合理选用、正确使用和保管它,才能充分发挥其各种性能优势。

注:有不明之处,请及时与公司指定当地分销商联系,或咨询公司总部。
铍青铜、铝青铜防爆工具防爆性能参数
(一)铍青铜防爆工具防爆性能
适用于浓度21%以下的氢气中作业
标准代号GBEx
不低于HRC35
抗拉强度δ b 105-120kgf/mm2
铍青铜防爆工具具有防磁性能

(二)铝青铜防爆工具防爆性能
适用于浓度7.8%以下的乙烯气体中作业
标准代号GBEx Ⅱ B
硬度不低于HRC25
抗拉强度δ b 75-85kgf/mm2

防爆爆工具使用及维护保养说明书
一、 用应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1.1 防爆工具是一种安全保护用品,所以用户一定要购买经国家认可防爆性能试验检测鉴定合格的产品.购买时要认真了解其说明书所规定的适用范围、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2 防爆工具在使用前应识别气体场所,确定所用工具是否达到其防爆性能。
1.3 防爆工具不应在非危险场所当作普通工具任意使用,以免失去它应有的性能。
1.4 防爆工具在大多数易燃气体中是高强度、耐腐蚀的。但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耐腐蚀,如在潮湿的氨、乙炔、某些铵盐、氟、氯、铬铵、某些重铬酸盐介质中,受腐蚀程度是相当大的。有些介质与铜合金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危险性高的爆炸物质,如乙炔与铜化合生成乙炔铜。因此使用防爆工具时,尽可能在干燥环境中,如不可能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时,就尽量加快操作速度,减少工作时间防止造成较大腐蚀而发生危险。在使用后随时擦拭干净,并严禁与有腐蚀性物质同装一个箱内。
1.5 防爆手动工具的各类扳手,都具有不同额定强度,严禁加套管超负荷使用,除敲击扳手外其他工具不得敲击,以免引起因超载断裂和变形,影响正常使用。在使用工具时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其品种规格,不得以小代大,更不得把它当做钢制工具一样进行使用。应指出的是在使用活扳手、管钳、呆扳手时,要注意受力方向的要求,不得任意旋扭,在使用带刃的工具时,首先应测定工件本身的硬度,当其硬度接近工具硬度时,可以进行操作,当其硬度高于工具硬度时则禁止使用。当工件是由机动旋紧的、半永久性固定或已腐蚀,而使用手动工具前又不采取其他措施的,应禁止使用,以免损坏工具。
1.6 防爆工具停用后,应随时擦拭干净。半年内不用者应涂油或用防腐法保存,停用一年以上的应涂油装入代或箱内储存。对于使用过的工具自然有的部位有所磨损或损坏,尤其是带刃的工具,可以非危险场所进行修整。如损坏磨损严重不宜自己修复时,应报废,不可带病作业。
二、应用场合要注意的问题:
以下2种情况下,发生引爆火花不是由防爆工具本身产生,而是由工作对象所产生的,使用防爆工具并不能预防这种爆炸,而要采用其它防爆方法。
2.1 工具在和岩石撞击时,有产生火花的可能。这种情况,火花生成与金属无关,当岩石晶体在张力下破裂时,冲击的机械能变为电能。这种电能以电火花的形式释放出来。火花在含有石英、氧化硅和砂岩组成的岩石中,尤其容易产生。一般来说,岩石中,石英的含量愈高,或颗粒愈大,愈易引燃。为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可将岩石浸入水中再进行操作。
2.2 用防爆工具撞击或摩擦涂有铝涂料的钢铁热工件(管道、热容器、螺栓、螺母等)时,均有产生能够引燃爆炸性物质火花的可能。如果铝、镁及其合金的粉粒在带锈(氧化铁)的钢铁表面上略有粘附,则在受到硬物甚至硬橡胶或塑料的打击就可能发生一种剧烈放热的“铝热反应”,很可能引爆。
三、铍青铜防爆工具特性说明:
3.1 铍青铜防爆工具标本是军用材料和贵重稀有金属合成,制成工具后表面呈金黄色,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权威性防爆工具。
3.2 工作面硬度不低于HRC35,抗拉强度δ b 105-120kgf/mm2,防爆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其他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3 在易燃气体氢气(浓度21%以下)空间,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冲(撞)击、摩擦、落锤均不产生火花爆炸。
3.4 铍青铜防爆工具磁性为零,所以又称防磁工具,可以磁场环境中使用。
四、铝青铜防爆工具特性说明:
4.1 铝青铜防爆工具标本是和贵重稀有金属合成,制成工具后表面呈铝黄色。
4.2 工作面硬度不低于HRC25,抗拉强度δ b 75-85kgf/mm2,其他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4.3 在易燃气体乙烯(浓度7.8%以下)空间,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冲(撞)击、摩擦、落锤均不产生火花爆炸。
五、防爆工具使用及维护说明:
5.1 各种工具在使用前要清除表面油污。
5.2 使用后要揩净表面污秽和积物,放置干燥处保存,与腐蚀性物质隔离存放。
5.3 敲击类工具不可连续打击,每次打击要及时清除工具打击部位粘着被打击的碎屑积锈后再继续使用,超过十次有适当间歇。
5.4 扳手类产品不可超力使用,更不能用套管或绑缚其他金属棒料加长力臂,以及用锤敲击(敲击板手除外)的方法旋扭固件之用。
5.5 刃口类工具应放在水槽内轻轻接触砂轮进行刃磨,不可用力过猛和接触砂轮时间过长。
5.6 敲、砸类工具实际操作中,必须清除现场杂物和工作面腐蚀的氧化物,防止第三者撞击。
5.7 各种规格的防爆工具使用前后认真操作,轻拿轻放,不能在岩石或水泥地板上随地乱扔。
5.8 敲击类工具在岩石作业中,要将所接触的工作场所用水浸浮,方可作业。

本说明书翻译国外资料根据国内使用已作修改。

Ⅳ 进入设备、容器等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先经过什么并经取样分析合格后,作业员才能进入

作业前 30 min 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 2 h 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 30 min 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 4.6 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4)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扩展阅读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部门申请“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作业部门负责人对作业程序和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确认签字,由安环部长签发“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批准,安环部长不在时由主管签发批准。

3、作业部门负责人和安管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并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全过程实施现场监督。

4、受限空间作业完工后,作业负责人协同作业监护人进行完工验收,并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完工验收栏中签名。

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2小时取样复查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同时取消作业证;作业现场经处理,并经取样分析其结果符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后,须重新开具作业证,方可继续作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逐项登记;完成作业离开有限空间时,应清点作业工具、材料的数量并全部带出,不准留在有限空间。

Ⅳ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1、企业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应该包括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劳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和自救知识;相关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应该包括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现场作业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在受限空间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材,比如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灭火器材等。保证其畅通无阻,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便于出入和抢救疏散。

3、当受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并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封闭受限空间入口防止误入。处理后需重新办理许可证方可进入。

4、通风措施,可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管道送风前应对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内充氧气。作业人员每次进入受限空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

5、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受限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并在开关上挂“有人作业、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 V。

潮湿环境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当用电电压大于12 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7、作业环境原来盛装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等介质时,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 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严禁携带手机等其他非防爆器材。

8、作业前 30 min 内,应根据受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进行检查,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中断时间超过1小时,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

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必须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9、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受限空间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检测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受限空间内温度应在常温左右。监测结果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10、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要佩戴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气体浓度报警仪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11、对盛装过产生自聚物的设备容器,作业前应进行工艺处理,采取蒸煮、置换等方法,并作聚合物加热等试验。

1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

13、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等。使用供风式面具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供风设备。

1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在相关工序操作平台挂牌警示,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

(5)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扩展阅读:

为了规范作业人员受限空间作业内的作业行为,保障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公司的设备财产安全,为公司营造安全作业的文化氛围,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受限空间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炉、塔釜、罐、仓、池(泡菜)、槽车、管道、烟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厂)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通风不良的矿井也应视同受限空间。

总之,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 ,在受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受限空间作业不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且具有事故的易发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应遵循以下十大原则。

1.方案原则 凡是涉及到某处受限空间作业的,不论大小均需做出方案,方案做出前必须组织人员对此处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案的简易程度视具体作业内容而定,且包含作业方案和安全预防及控制方案,方案要发到作业人员和监督人员手中且必须让其明确。

2.培训原则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监督监护人员进行日常的或作业前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必须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及相关的作业原则等,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常见有中毒、窒息、着火、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砸伤或拆件损伤设备和盲目施救等,所以在对人员的培训上必须讲全讲细,且要求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作业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

3.应急处置原则 受限空间作业的有关人员具备了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后,还应参加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以锻炼他们实际操作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4.作业票原则 在方案具备、人员到位、技术交底清楚、所有作业条件均满足时,由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确认后开具作业票,一旦作业,所有相应人员必须在作业票上签字认可,作业票的制定必须规范,内容及风险防范措施必须清楚且到位。

5.中止交接原则 因作业人员交换、或与其它工种操作对象衔接或配合而暂停后作业时,必须进行人员间的技术交底、重新过程检查、重新监测分析和再次签订作业票据。

6.监督监护原则 本原则应贯穿始终,无论是作业时,还是前后检查处理时,均需要监督检查,监督监护必须到位且不得离开现场,监督监护时与作业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商定好联络信号或手势,并定时联络。

7.标志原则 在受限空间作业处、与该受限空间相连接的管道控制点、通道处、风道处或交叉作业处等,均应悬挂上明确的警示标志,同时控制阀门,警示标志旁应说明作业地点,尤其是作业点与控制点不在同一处更应特别注意,以免其它人员未见施工而乱动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8.防护原则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必须正确选择、检查和佩戴好劳保防护用品或报警仪器,不得错过和使用失效防护用品,在选择、检查和佩戴过程中要相互检查合格后方可实施作业。

9.检查处理原则 作业前的检查处理,检查与受限空间作业相连的工艺管道是否处于有效盲断、隔离和拆除。检查与受限空间作业的通道是否畅通。

检查警示标志是否正确到位。检查应急设施、物品是否到位。作业后的检查处理,检查作业点是否达到作业技术要求。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存在遗漏的工具、杂物或拆卸物。

10.监测分析原则 对受限空间作业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氧含量必须进行监测分析,如在作业过程中,里面条件随时发生变化和终止作业后,必须定时或重新监测分析,将数据结果及时传达到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技术规范判断分析并处理现场的有限空间程序。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_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邵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_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十大原则”

Ⅵ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谁知道 告诉下 谢谢了。。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6)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扩展阅读:

一、有限空间分类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危险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Ⅶ 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的检测工作

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Ⅷ 动火点周围多少米内易燃易爆物料应清除

动火作业前应当清除距动火点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警戒线(施工安全隔离),非工作人员和车辆严禁入内,包括建设单位人员。动火作业前切断物料来源并加盲板,经吹扫、清洗、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动火超过1小时,对气体再次检测,合格后继续作业。

进入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对设备内部可燃气体、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含量分析检测合格;施工人员使用相应防爆等级的防爆电器和工具。

(8)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扩展阅读

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安部参加,每个烟、温感探头至少每年轮测一次。

2、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试开泵一次,检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压送风、防排烟系统每半年检测一次。

4、室内消火栓、喷淋泄水测试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Ⅸ 化工系统隔离的方法

(1)外表面温度大于50℃以及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50℃但工艺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例如,可能经常在阳光照射下的液化烃泵入口管道;精馏塔顶馏出线(塔顶至冷凝器的管道);塔顶回流管道;经分液罐分液后的燃料气管道等。

(2)介质凝固点或冰点高于环境温度(指年平均温度)的设备和管道。例如,凝固点约30℃的原油,于年平均温度低于30℃的地区的设备和管道;在寒冷或严寒地区,介质凝固点虽不高但介质中含水的设备和管道;在寒冷地区可能不经常流动的水管道等,必要时应伴热保温。

1.2

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烫伤

表面温度等于或大于60℃的不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在经常维护又无法采用其他措施防止不小心会发生烫伤的部位,应予保温。例如:距地面或操作平台面高2.1m以内以及距通道或操作面小于0.7m范围内均应设防烫伤保温。

当操作人员不小心触及表面60℃的设备或管道时,如接触时间不足5s则不会引起烫伤。

1.3

不应保温的设备或管道

(1)要求散热或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2)要求及时发现泄露的设备和管道法兰;

(3)内部有绝热、耐磨衬里的设备和管道;

(4)须经常监视或测量,以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

(5)工艺生产中排气、防控等不需要保温的设备或管道。

2 保温材料的选取及设计原则

图2 常见的保温材料

化工设备或管道保温所需的保温材料,应具有导热系数小、容重低、气孔率高、吸水率低等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导热系数[3]。选取保温材料对保温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保温材料的选择原则如下[4]。

(1)保温材料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正常操作时介质的最高温度。

(2)相同温度范围内有不同材料可供选择时,应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造价低、易于施工的材料制品,其经济效益高者应优先选用。

(3)化工设备在应用保温材料时,还需要确保保温材料能够承受化工设备相应的压力负荷,保持保温材料在结构上的稳定性。

(4)在高温条件下保温材料可选用复合材料。

表1 常用保温材料性能表[5]

3 保温厚度的计算原则

GB/T 4272-2008[6]、GB/T 8175-2008[7]的规定:

(1)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的方法计算,并且其散热损失不得超过《石油化工管道安装设计便查手册》中第九章《设备和管道的隔热设计》中表9.1.3、表9.1.4的数值。

对于热价低廉、保温材料制品或施工费用较高,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的经济厚度偏小以致散热损失超过GB/T 4272中表1或表2内规定的最大散热损失时,应重新按表内最大允许散热损失的80%~90%计算其保温厚度;

对于热价偏高,保温材料制品或施工费用低廉、并排敷设的管道,尚应考虑支撑结构、占地面积等综合经济效益,其厚度可小于经济厚度。

(2)设备及管道内介质在允许或指定温度降条件下输送时,保温层厚度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3)为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的保温层厚度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4)防止烫伤的保温层厚度按表面温度法计算。

(5)加热伴热保温及保温保冷双重结构按各专业部规定的方法计算。

阅读全文

与氧泵周围作业前一定要进行可燃气体浓度分析使用什么防爆工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生产pvc阀门的是什么机器 浏览:983
台铭超声波清洗机怎么样 浏览:465
宜宾宏一机械厂电话是多少 浏览:189
电传动装置分类 浏览:739
压力机床型号中E是什么意思 浏览:235
自来水阀门口径20什么意思 浏览:197
cnc数控机床直角怎么弄 浏览:939
日立无刷电动工具维修 浏览:10
暖气注关上下哪个阀门 浏览:551
小学音乐器材怎么分类 浏览:130
兰州高压阀门厂质量问题 浏览:790
设备清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浏览:600
一条检测线的设备需要多少钱 浏览:62
暖气片回水阀门是什么阀 浏览:647
仪表盘控制柜怎么接线 浏览:608
制动传动装置的布置形式 浏览:519
生化仪器试剂过期怎么改 浏览:315
广东精艺发五金制品厂 浏览:646
神经网络数据训练工具箱 浏览:756
领界仪表显示模式怎么设置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