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钻井工程师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钻井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又是一项在露天野外进行的流动作业。钻井要占用土地,钻井使用大量钻井液,井场上柴油机排出的废气、钻机用过的废水、钻屑,钻机轰鸣产生的噪声,都会影响生态环境。如果发生井喷失控,造成事故,则不仅会损害地下的油气资源和钻机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
钻井工程师们首先从减少井场占地开始,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990年胜利油田在开发草桥油田时,地面是山东广饶县土地肥沃的农业高产区。为了少占耕地,在一个井场上钻多口定向井(叫做丛式井组),与过去一个井场钻一口井的开发方式所占土地相比,节省了3/4的耕地。另外在开发区钻水平井,即井在地下的轨迹是水平的,沿油层的延伸方向,这就提高了开发效果。胜利油田在6个开发区钻了19口水平井,可代替过去的41口直井,这就减少了占地和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钻井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是钻井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以及从钻井液中清除出来的钻屑。为使钻井液不污染土地,将地面备用的钻井液储存在专门的泥浆罐中,“铁人”王进喜时代那种人可以跳下去的露天泥浆池早被淘汰;在钻井液中则添加了聚合物,代替容易污染环境的无机盐类。即使是露天堆放的钻屑,其堆放场的地面和周围也要铺上干净的膨润土,还要盖上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纤维的塑料布,以防止钻井液中的有害物渗入地下。钻井工作结束后,还要将经过脱水的钻屑和干涸的钻井液用粘土填埋好,并做标记。
对在海上作业的钻井平台的环境保护要求要比在陆地上更严格:平台上所有工业废水都要经过专门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放。钻井使用的水基钻井液和钻屑虽然经过处理可以排放入海,但含氯烃杀菌剂的水基钻井液不能排放。油基钻井液和混油钻井液以及从油基钻井液中清除出来的钻屑,要经过多次清洗,在含油量降低到5%以下才允许排放。海上平台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则定期由运输船运回陆地处理。
钻井工程师更关心海上平台的作业安全,尽力杜绝发生失控的井喷和石油泄露,以免事故造成海洋污染。今天的海上平台是个有现代化设备的流动作业站,也有清洁、舒适的生活区。
B. 海上石油钻井工程师,他长期工作在海上,不可以使用手机吗
海上石油钻井工程师由于长期工作在海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没有手机通信信号的,他们只是在特定时间通过卫星电话与家人联系。
C. 去石油钻井队当一名钻井工人如何
这个行业是夕阳产业,如果您还年轻,您不是生活所迫,就不要进来了。若是生活所迫,而且能吃苦耐劳,胆大心细,身体素质过硬,倒不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起点上就会有相对较高的收入(约5万往上每年)。石油钻井是整个石油系统中最艰苦的行业,属于服务商,也就是乙方。
工作性质以体力劳动为主,至少有一半时间是相对激烈的,特别需要集中精力,防止伤亡事故。工作地点以野外或者海上为主,不适合性格内向,有抑郁倾向的人群。因为钻井队需要经常性搬家,起居都是以铁皮集装箱为主,陆地条件相对较差。休息一般是轮班制,一般每天工作8~12小时,两班或者三班倒换;假期一般是连续上班1个月,回家休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无国家法定假日,但有加班费。
钻工是钻井队最低级的岗位,脏活重活都会有,待遇也是最低的,目前国内陆地约200~300元一天,海上稍高。因为是基础岗位,所以要学习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一般半年多才能够熟练上手,如果有文化就可以更快晋升到井架工,然后副司钻,司钻,队长。这个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一般需要5年左右。国内队长的年收入在22~40万左右。
钻井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安全事故,包括人员伤亡,井口失控,火灾爆炸,海上还可能人员落水,直升机空难等等。相对其他工业单位,钻井队事故发生概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如果有的选,尽量去安全管理严格的公司或者井队。目前国内海上作业相对陆地,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综上,作为80年后,因生活所迫加入钻井行业的内部人士,我建议您如果有别的选择,还是不要来了。
D. 石油钻井方法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钻井方法来取得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钻井深度不断增加,油气井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促使钻井方法、技术和工艺得到很大改进。从已钻成的千百万口油气井的资科中可以看到变化过程:顿钻逐渐被旋转钻代替,井身结构从复杂到简单,井眼直径日趋缩小等等。
一、钻井工艺发展概况和趋势石油钻井是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常与它的钻井工作量及科学技术水平紧密相关。近20年来,世界石油产量和储量剧增,钻井工作量相应地大幅度增加,钻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此期间钻井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从经验钻井进展到科学化钻井。钻井深度、斜度、区域和地区也有长足的发展。从钻浅井、中深井发展到钻深井和超深井;从钻直井和一般斜井发展到钻大斜度井和丛式井;从陆上钻井发展到近海和深海钻井;从地面条件好的地区钻井发展到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沙漠、沼泽和寒冷地区)钻井。在钻井技术发展的同时,设备、工具和测量仪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美国钻井工作者曾将旋转钻井技术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时期:
(1)概念时期(1900—1920年)。这个时期开始把钻井和洗井两个过程结合在一起,开始使用牙轮钻头并用水泥封固套管。
(2)发展时期(1920—1948年)。这个时期牙轮钻头有所改进,提高了进尺和使用寿命。固井工艺和钻井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出现了大功率的钻机。
(3)科学化钻井时期(1948—1968年)。这个时期大力开展钻井科学研究工作,钻井技术飞速发展。该时期的主要技术成就有:发展和推广了喷射钻井技术;发展了镶齿、滑动、密封轴承钻头;应用低固相、无固相不分散体系钻井液;发展了地层压力检测技术、井控技术和固控技术,提出了平衡钻井的理论及方法。
(4)自动化钻井时期(1968年至今)。这个时期发展了自动化钻机和井口自动化工具。钻井参数自动测量和计算机在钻井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最优化钻井和全盘计划钻井也初具规模。
目前,钻井人员一般把钻井技术发展的前两个时期称为经验钻井阶段,把后两个时期称为科学化钻井阶段。时期的划分直观地描述了钻井技术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其发展规律。
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钻井工作是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服务的重要手段。钻井技术的发展首先要保证钻井质量,即所钻油气井要满足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要求,要在此基础上来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
近20年来的实践证明,现代钻井工艺技术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展:
(1)提高钻井速度,降低生产成本;(2)保护生产层,减少油气层的污染和损害;(3)改善固井、完井技术,适应采油要求,延长油气井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钻井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1978年推广喷射钻井、低固相优质钻井液、四合一牙轮钻头等新技术后,我国的钻井技术水平又有显著提高,进入了科学化的钻井阶段,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使我国的钻井水平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向钻井技术进步要速度、要质量、要经济效益,为加速勘探开发步伐、不断增加油气产量作出贡献。
二、冲击钻井方法冲击钻井是一种古老的钻井方法,也是旋转钻井方法出现以前唯一的钻油气井的方法。它是将破碎岩石的工具(钢质尖头钻头)提至一定高度,借钻头本身的重力冲向井底,击碎岩石。然后捞取被击碎的岩屑,以便继续钻进。因此,冲击钻井方法又被称为顿钻。
由于冲击钻井时,破碎岩屑与清除岩屑必须间断地进行,因此钻井速度很慢,不能满足石油生产发展的需要。冲击钻井现在已基本上被旋转钻井所代替,仅在一些埋藏浅、压力低的油田还能见到。
三、旋转钻井方法提高钻速的根本途径是改变钻井方法,这正是旋转钻井法产生的原因。旋转钻井法的实质是:钻头在压力作用下吃入岩石,同时在转动力矩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破碎岩石;被破碎的岩屑由地面输入的钻井液(泥浆、水、空气等)及时带走,钻井液可以连续不断地清除岩屑。这样,一只钻头可以在井底连续钻进十几米、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后才起至地面进行更换。由于使用了钻井液,可长时间稳定井眼、控制复杂地层。旋转钻井的钻井速度高,能适应多种复杂情况,目前世界上大多使用这种方法钻油气井。旋转钻井通常也称为转盘钻。
利用钻杆和钻铤(厚壁钢管)的重力对钻头加压,钻压要使钻头能够吃入岩石。破碎岩石所需的能量是从地面通过沉重的钢性钻柱传给钻头的。起、下钻的过程比较繁琐,必须将钻柱拆卸成许多立柱,才能起出钻头;而下钻时又必须逐根接上。为了连续洗井,钻井液从转动的空心钻柱里流向井底,再带着岩屑从钻柱外部与井壁形成的环形空间返回地面。钻头钻进、清洗井底以及起、下钻所需的动力全部由安装在地面上的相应设备提供,这些机器设备总称为钻机。
现代旋转钻井的工艺过程表现为四个环节,即钻进、获取地质资料、完井和安装。
钻进环节由一系列按严格的顺序重复的工序组成:把钻柱下入井里;旋转和送进钻头使其在井底破碎岩石,同时循环钻井液;随着井筒的加深而接长钻柱;起、下钻柱以更换被磨损的钻头;洗井,净化或配制钻井液,处理复杂情况和事故等辅助作业。
为了获得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钻井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岩屑、钻时、钻井液录井工作,而且还要进行钻取岩心、测井等工作。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可以获得井径、井斜、方位、岩性等基本数据,掌握和了解井眼质量以及地层和油气层的某些特性。
在钻穿油气层以后,需要下入油层套管,并注入水泥以隔离油气层与其他地层,使油气顺利地流到地面上来。根据油气井生产的要求做好井底完成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
从确定井位开始,就需要平整井场、挖基础坑、泥浆池、圆井等土方工程;为运输机器设备而修筑公路;铺设油、水、气管线,架设电线,以输送油、水、气和电力;打好地基以安装设备、井架等。基础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大量的井架、设备等搬运和安装工作,还需做好开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检查机器设备、试车、固定导管、钻鼠洞、调配钻井液、接好钻具等。
旋转钻井过程中,驱动钻柱旋转、克服钻柱与井壁的摩擦消耗了部分能量。为了减少这些无益的能量损失,1940年前后出现了井下动力钻井方法。井下动力钻井所用设备与旋转钻井基本相同,只是钻头不再由转盘带动旋转,而是由井下动力钻具直接驱动。典型的井下动力钻具是涡轮钻具,因此井下动力钻井又常称为涡轮钻井。目前,井下动力钻井在定向钻井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还竞相开展了热力钻井、高压冲蚀钻井、等离子射流钻井和激光钻井等新型钻井方法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钻井方法还将不断涌现,钻井工程也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科学化时期。
四、井身结构井身结构是油气井全部基本数据的总称。它包括以下数据:从开钻到完钻所用的钻头、钻柱尺寸和钻柱长度;套管的层次、直径;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钢级和壁厚;各层套管注水泥的数据。由此可见,井身结构是全部钻井过程计划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图5-1为井身结构的示意图。
图5-1井身结构
首先下入长度约4~6m的短套管,也称导管,用于加固地表以免被钻井液冲毁,保护井口完整。同时将循环的钻井液导入泥浆净化系统内。
第二次下入的套管叫表层套管,用于封隔地表不稳定的疏松地层或水层、安装井口防喷器。一般深度为40~60m,有时可达500~600m。
当裸眼(未被套管隔离的井眼)长度超过2000~3000m或者地层剖面中存在高、低压油层、气层、水层和极不稳定的地层时,钻进过程中为避免发生工程事故需要下入中间套管,又叫技术套管。目的是封隔复杂地层,防止喷、漏、卡、塌等恶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钻井。技术套管的层次和下入的深度根据地质和钻井条件确定。
最后下入的套管叫油层套管,用于采油、采气或者向生产层注水、注气,封隔油层、气层和水层,保证油气井正常生产。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取决于井底的完成方法。油层套管一般从井口下到生产层底部或者只从生产层顶部下到底部。实际工作中对部分下入的油层套管,根据作用取不同的名称,如尾管、筛管、滤管以及衬管等。
井身结构是由钻井方法、钻井目的、地质条件与钻井技术水平决定的。周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井身结构,是保证高速度钻井与油气井投产后正常产出的关键。
综上所述,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多工序、多工种联合作业,需要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水平。
E. 井场电气安装技术要求
F320钻机;主电路YCW3X70+1X50;分支电路2.5—50mm2; 3.5.2 钻井液循环罐及振动筛,应焊接电缆桥架和电缆穿线钢管。 3.5.3 1-6号钻井液循环罐及振动筛的每个罐体两端配备防爆接插件分线盒,罐与罐之间的电缆连接应配备防爆接插件。
3.5.4 机房防爆电气控制箱电源应在电动压风机防爆电气控制箱上的三通防爆接插件处并接。钻台防爆电气控制箱电源在液压大钳防爆电气控制箱上的三通防爆接插件处并接。
3.5.5 测井电动绞车及靠近钻屑池一侧的井场用房电源由振动筛罐体
1/6页
的三通防爆接插件处并接。
3.6 井场照明
3.6.1 井架照明电缆规格;BYS-80;主电路;YZ2X2.5;上灯线YZ2X1.5
3.6.2 井场用房照明主电路均采用YZ 4X6+1X2.5电缆敷设。进房分支电路均采用YZ2X2.5电缆敷设。
3.6.3 机房、钻井液循环罐照蝗电路均采用YZ 2X1.5电缆敷设。 3.6.4 机房照明电路电缆槽和防爆接插件电源转接箱,应固定在机房底座内侧。
3.7井场照明灯具;井场照具的配备型号和数量;
F320钻机;井架BYS-80,14只;机房BYS-80,6只;循环罐BYS-80,8只;场地ZMD-3500-1,2只。
4.井场电气配置
4.1配电房1栋,内设倒车屏、1号电气控制屏、2号电气控制屏、电源输出防爆接插件转接盘及室外10个放收线电缆滚筒。
4.2防爆电气控制箱及防爆降压启动箱分布;
1)、钻台;控制箱一台;三相,电动胡芦、钻机电磁涡流刹车变压器、钻机涡流水泵刹车、升降台电机、清洗机、钻台风扇、备用;单相;钻台偏房照明(钻台、井架各1路)、备用、36V检修照明。 2)、机房;控制箱一台;三相,电焊机、钻床、备用、变距风扇—;单相,机房室内、机房、备用、36V检修照明。
3)、钻井液循环罐;控制箱每罐一台;三相,钻井液搅拌器2、备用,单相
F. 民营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有哪些
北京奥瑞安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华集团、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巴州派特罗尔石油钻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太多了。
G. 石油钻井井口多少米之内必须是防暴电器
主要是根据各个不同的油田要求而定,或者所在区块危险程度。大部分是井口周围30-50米之内,但实际情况是:凡是进入井场的大部分电器都是防爆电器,否则的话还不够设备配置 更换 时 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