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封闭楼梯间有什么规定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封闭楼梯间的规定有以下: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
(4)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5)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Ⅱ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什么情况下设置,什么情况下不设置。
5.3.1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
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
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3 层公共建筑。 表5.3.2 公共建筑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耐火等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 人数 一、二级 3 层 5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100 人 三级 3 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 四级 2 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 人 5.3.3 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民用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1.7 条的规定。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 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5.3.7 公共建筑中的客、货电梯宜设置独立的电梯间,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内。
5.3.8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
1 房间位于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2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
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 的房间。
Ⅲ 楼梯间的设计规范是多少
六层及以下设计规范:一般楼梯间设计的时候楼梯段净宽不能小于1.10米,在六层或以下的住宅,楼梯的一边设有的栏杆梯段宽不能小于1米,值得注意的是楼梯段净宽是墙面到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而且楼梯踏步宽度不能小于0.26万。踏步高度不要小于0.175米。扶手的高度椅凳小于0.9米。
在设计七层及以上住宅楼梯间的时候,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是必须设置电梯的,注意的是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3)疏散楼梯间电气防爆设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为避免上下楼梯时产生错觉,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与最后一级台阶的高度应该与其他级一致。如需改变,应该控制在4厘米以内,最好以不超过2厘米~3厘米为宜。
2、楼梯最高一级踏步到天花板的高度,需要有两米以上的净空,最低不低于1.8米。否则会产生压迫感。
3、栏杆间距:两根栏杆中心距离以8厘米为宜,不大于12.5厘米,以免小孩子把头从间隙处伸出去。
4、扶手高度:到腰部位置,85~90厘米,扶手直径以5厘米为好。
5、阶梯高度与深度:阶高应该在15~18厘米,阶面深度为22~27厘米。阶数为15步左右,如果过高了,可能需要设置楼梯休息平台。
Ⅳ 楼梯间疏散门设计有哪些要求,楼梯间疏散门宽度尺寸是多少
大家都知道目前商场越建越大,所以我们在设计楼梯间疏散门一定要规范来做的。 一、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二、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 三、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四、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 注:电梯不能作为疏散用楼梯。
Ⅳ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该怎么设计
安全疏散是指发生火灾时,在火灾初期阶段,建筑内所有人员及时撤离建筑物到达安全地点的过程。能否实现安全疏散,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从建筑物本身的构造来说,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合理布置疏散路线所谓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是指火灾时紧急疏散的路线越来越安全。就是说,应该做到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由疏散楼梯间到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能产生“逆流”。2、疏散楼梯的数量要足够位置要得当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能顺利疏散,高层建筑至少应设两个疏散楼梯,并且设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最好是在靠近主体建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侧设置。这是因为人们在火灾时往往是冲向熟悉的楼梯或出口,但若遇到烟火阻碍就会掉头寻找出路,只有一个疏散路线是不安全的。两个疏散楼梯过于集中也不利于疏散。3、疏散顺序疏散顺序,就是指先疏散哪部分人员,后疏散哪部分人员。这是制定疏散预案首先要考虑的。一般原则是先疏散着火层,然后是着火层以上楼层,最后是着火层以下楼层。4、疏散路线疏散路线应选择离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最近的路线,一般是沿疏散指示标志所指的方向疏散。但如果是着火层,应考虑着火的位置。着火房间附近房间的人,应向着火相反的方向疏散。竖向疏散一般先考虑向地面疏散,因为疏散到地面是最安全的。但也要考虑到竖向通道万一被封堵,也可以向楼顶疏散。设有避难间、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可考虑向避难间、避难层疏散。5、疏散指挥整个疏散过程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按照预定的顺序、路线进行,否则,就可能造成混乱,影响疏散。总指挥应当在消防控制室,各楼层或防火分区要有现场指挥员(或称引导员)。现场指挥员要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疏散情况。6、避免设置袋形走道袋形走道的致命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路线(或出口)。火灾时,一旦这个出口被火封住,处在这部分的人员就会陷入“死胡同”而难以脱险。因此,高层建筑应尽量不设置袋形走道。7、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疏散,因此,高层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参考资料:(安全文化网)
Ⅵ 防烟楼梯间的防火设计有哪些要求
防烟楼梯间是具有防烟前室等防烟设施的楼梯间。前室应具有可靠的防烟性能,使防烟楼梯间具有比封闭楼梯间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防火可靠性更高。前室不仅起防烟作用,而且可作为疏散人群进入楼梯间的缓冲空间,同时也可以供灭火救援人员进行进攻前的整装和灭火准备工作。设计要注意使前室的大小与楼层中疏散进入楼梯间的人数相适应。因此,防烟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Ⅶ 如何进行疏散楼梯间的防火设置
疏散楼梯间是人员竖向疏散的安全通道,也是消防员进入建筑进行灭火救援的主要路径。因此,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Ⅷ 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间设计要求有哪些
在楼梯间的平面布置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这种布置方法便于进行双向疏散,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
二、靠近电梯间设置。发生火灾时,人们习惯于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靠近电梯间设置疏散楼梯,可将经常用疏散路线和紧急疏散路线集合起来,有利于引导人们快速而安全地疏散。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时,两者之间宜有一定的分隔,以免电梯井道引起烟火蔓延而切断通向楼梯的通道。
三、靠近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形式。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扑救。
在竖向布置上应该注意:
一、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通畅。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楼梯应通向无定,以便当向下疏散的通道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人员可上到屋顶暂时避难,等待消防人员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
二、应避免不同的疏散人流相互交叉。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其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与低层公共部分的交通过厅、楼梯间或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撞拥挤,引起堵塞造成伤亡。另外,疏散楼梯应设明显指示标志并宜布置在易于寻找的位置。普通楼梯不能作为疏散用楼梯。疏散楼梯的多少可按宽度指标结合疏散路线的距离、安全出口的数目确定。
Ⅸ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封闭楼梯间有什么规定
按照规定 应该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 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其平台设置室内消火栓,如果不横穿消防水管,消火栓怎么设置呢?所以我觉得应该可以横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