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出身豪门的高富帅,为什么死于非命
景龙三年八月十八日,长安城近郊的洪滨原又添了一座新坟。
听老乡说:墓主人生前来头不小,似乎有官方背景,还是位高富帅。可惜年纪轻轻,二十九岁便客死他乡。过了几十年,棺椁才从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运回关中,长眠在这洪滨原上。
他会是谁呢???
又过了一千两百多年,人们从墓穴里挖出了一块石头,上面竟然有字,写着:" 大唐故贺兰都督墓志铭 "。贺兰?好奇葩的姓啊!他祖先的户口肯定在贺兰山吧!再看正文,第一句说:" 公讳敏之,字常住,河南洛阳人。" 贺兰敏之?好熟悉的名字,没错,就是他!
最有背景的高富帅
七世纪中期,中国的政坛,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人的身影。把他的条件说出来,保证 99.99% 的人都会羡慕。
首先,他颜值爆表,是位公认的大帅哥。
铭文说他:" 至矣周公,克明克聪,风情外朗,神彩内融 ",史书说他:" 貌美 "、" 年少色美 "、" 韶秀自喜 "。墓志铭为了吹捧死者,往往会夸大其词,但史书都众口一词了,基本上就错不了。贺兰公子的确风度翩翩,让女粉丝尖叫连连,平时发一张 *** ,都会上热搜的节奏。他本人也非常自恋,为颜值沾沾自喜。其实,贺兰公子颜值高,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为什么呢?这要说到他的第二个特点了:有背景。
他的外公是开国功臣,李渊的好友武士彠,两人关系铁到什么地步?贞观九年,听说李渊驾崩,武士彠竟然忧伤过度,随好基友奔赴黄泉了,真可谓生死之交。武士彠与贺兰敏之外婆杨氏的婚姻,也是李渊一手促成的。过门后,杨夫人为武家生下了三个女儿。
排行老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武则天最初入宫,和颜值就有很大关系,唐太宗听说武氏年轻漂亮,遂纳入后宫,封为才人。后来武则天又结识了太子李治,两人渐渐喜欢上了对方,颜值,也是吸引唐高宗的原因之一。
贺兰敏之的母亲叫武顺,是武则天的姐姐,早年嫁给贺兰安石,生下贺兰敏之与一个女儿。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贺兰安石很早就去世了,武顺也随之成了寡妇。后来因为妹妹的原因,常常出入后宫,没想到,唐高宗也看上了她,以致坊间多有传闻:皇子李贤的亲生母亲不是武皇后,而是武顺。
更神奇的是:贺兰敏之的妹妹也和唐高宗有染。同一个家庭,三个女人都和皇帝有关系,如果不是长得漂亮,哪里轮的上这么多好事。姨娘、母亲、妹妹,颜值都高,贺兰敏之长得帅也很正常了,基因优势。
第三个条件:领导看重。
乾封年间,贺兰敏之二十四岁左右,一块巨大的馅饼突然从天而降,狠狠砸在这位小伙子头上。朝廷宣布:由贺兰敏之继承武士彠周国公的爵位。这项人事任命,反映出皇后深深的期望,姐姐的儿子,关系再亲,也不姓武,是贺兰家的人。武士彠的爵位,按理来说应该由武家人继承。如今一反常态,贺兰敏之继承周国公,说明武则天是在有意培养他呢。
从二十岁起,贺兰敏之的仕途一路绿灯,短短几年时间,从尚衣奉御、左庶子、太子宾客一直当到兰台太史秘书监、弘文馆学士,二十多岁,已经是从三品的官员了,虽然没有多少实权,但级别摆在那里。如果没有姨娘这座大靠山,仅凭个人努力,怎么可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
从天堂到地狱
然而,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贺兰敏之当了五年周国公,就狠狠地摔了下来,而且摔得特别惨,连命都没了。
他的罪状有好几条,第一条最奇葩:" 烝于荣国夫人 ",与自己外婆荣国夫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要知道,荣国夫人出生的时候,隋朝还没有建立;贺兰敏之出生的时候,中国已经是贞观年间了。年龄相差六十三岁,等贺兰敏之长大,杨氏已经八十多。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怎么会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走到一起?究竟是荣国夫人喜欢小鲜肉?还是贺兰公子太重口?真是匪夷所思。
后面几条罪状还算正常,咸亨元年,荣国夫人杨氏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一岁。老情人去世了,贺兰敏之毫无忧伤之情,朝廷正治丧呢,他照常举办娱乐活动,天天 " 唱歌 "" 打牌 ",实在是不不孝顺了。
第三条,武皇后给贺兰敏之一笔钱,要求他建佛像,可贺兰敏之把这笔钱贪污了,根本没有完成姨娘的要求。第四条,太子李弘即将结婚,太子妃的人选都确定了,卫尉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可是,贺兰敏之对杨小姐也有意思,竟然提前把小姑娘糟蹋了。这让人家太子怎么想,我的女人你也敢碰,要是真娶了,头上的帽子不得绿油油的。第五条,还是和两性关系有关,贺兰敏之不光喜欢上了准太子妃,还对太平公主的侍女动手动脚,简直无法无天。
太子对他不满,公主对他不满,皇后对他不满,皇帝呢,早就对他不满了。
《大唐新语》记载:乾封二年,唐高宗封禅完泰山,跑到曲阜祭奠孔子,皇帝亲自来了,要写祝文,贺兰敏之等人不是文职人员嘛,就让他们写,结果写的并不好,令唐高宗非常生气。见龙颜大怒,贺兰敏之等人战战兢兢、狼狈不堪。随后让一个叫李嗣真的官员写,质量就特别好。在这个过程中,李嗣真认为贺兰敏之的末日不远了。" 时敏之恃宠骄盈,嗣真审其必败 ",但是,两人的关系又比较近,哪天贺兰敏之真落马了,李嗣真会不会受到牵连?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到外地做官,实际上是为了避祸。皇帝倒是没看出他的心思,批准了,任命他为义乌令。
几年后,贺兰公子果然出事,而李嗣真却得以幸免。
有趣的平反
纵观贺兰敏之的五条罪状,第一条可能性不大。荣国夫人身为八十多岁的老人,真会与二十多岁的外孙发生不正当关系?一个耄耋之年的人,身体机能严重老化,早已没有相应的生理条件。
其实,别说是老年时期了,就算是年轻时,她的欲望都不是很强。四十多岁前,杨夫人一直没有嫁人,待字闺中,成了老姑娘。直到李渊介绍了,才嫁给武士彠,有点半逼迫的成分在里面,皇帝让你嫁你不嫁,敬酒不吃吃罚酒?谁敢呀!可见她对异性并没有多么强烈的需求,否则也不会单身那么多年了。再说贺兰敏之,他年轻,帅气,有钱,想要捞几个美女还不简单,根本没必要和外祖母扯上关系。
像后面几条,对杨小姐、对太平公主侍女做点出格的事情,还是有一些可能性滴。现在的太子妃,那就是未来的皇后呀,姿色、气质想必差不到哪里去。
种种行为,与李嗣真的判断非常吻合:恃宠而骄。贺兰公子少年得志,又有全中国最好的背景,容易飘飘然,不把朝廷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以为有了皇后当靠山,就能够为所欲为了,殊不知把核心圈层得罪了遍。
武则天对他不满意,还与他妹妹贺兰氏有关,贺兰氏年轻貌美,得到李治宠幸,甚至还想给她名分。武则天并不希望这样,就把贺兰氏除掉了。见妹妹死于非命,贺兰敏之怀疑是武则天所为,双方因此产生了矛盾。
直到咸亨二年,也就是外婆死后,他的丑闻接二连三地曝光出来,瞬间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吃瓜群众看的有滋有味:原来皇家内部这么乱,故事这么狗血。
于是数罪并罚,褫夺官职,流放岭南。走到韶州驿站时,贺兰敏之结束了短暂的一生,有人说是自杀,还有人说是他杀,被马缰活活勒死的。
谁能想到,将近四十年后,朝廷竟然厚着脸皮给贺兰敏之平反,还派他的儿子贺兰琬、太子仆王先进跑到岭南,把尸体挖出来重新入殓,安葬在长安城附近的洪滨原上,同时追赠秦州都督、太子少傅。贺兰敏之干了这么多丑事,还能平反,也真是有意思了。
墓志铭这样解释:" 暨乎圣皇再造区宇,重悬日明。于是恩谕扣玉,礼晟镕金。文物振其威。囗明畅其气 ",也就是说,贺兰敏之的平反是拨乱反正的举措之一。当时唐中宗恢复了大唐,被武则天处置的政治犯就恢复了名誉。他们的人品无关紧要,关键是政治立场,只要和武则天对着干,那就是正确的;与武则天联手过,那就是错误的。处置贺兰敏之的奏表是武则天呈给唐高宗的,所以他是武则天的政敌,是应该被平反的 " 好人 "。
从贺兰敏之的人生经历看,出身豪门,成为全中国最有背景的高富帅,也未必是件好事。年纪轻轻,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就身居高位,容易迷失自己,走向堕落的深渊。而且上层的权力斗争太频繁、太残酷,一家人,有时候因为利益会分成好几派,稍不小心站错了队,就有生命危险。
几十年后,贺兰敏之平反了,对于他本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命都没了,吹捧的再好能挽回什么呢?其生前的所作所为,也不会因为平反而一笔勾销。
2. 大唐“第一妖孽”贺兰敏之:被仇恨蒙蔽双眼,最终惹来杀身之祸
长安甲第高入云,此坊居住贺兰生。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为烬灰亦灭。
休道今日任汝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人纷纷应始知。
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位女皇帝,虽然武则天是一位女皇帝,但是她的才能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皇帝。
在武则天执政时,武则天任用贤才,知人善用,狄仁杰就是武则天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武则天开创殿试及试官制度,在对外战争中,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
唐朝时期人们的思想是比较开放的,尤其是皇室内部思想以及行为更是开放到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随便翻开唐朝 历史 ,都会出现很多宫廷内部的混乱事情,在诸多混乱事迹主人公当中,贺兰敏之这个外戚算是一个典型代表人物。
贺兰敏之(642年 671年),字常住,河南洛阳人。唐朝外戚大臣,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外甥,韩国公贺兰安石之子,母为韩国夫人武顺。
年轻英俊,风流倜傥,妄行不法。门荫入仕,起家尚衣奉御,授太子左庶子,迁左散骑常侍、弘文馆学士。出继外祖父武士彟,赐姓武氏,袭封周国公,拜太子宾客、检校秘书监。行为不端,配流雷州,恢复贺兰本姓。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韩国夫人武顺的儿子,魏国夫人贺兰氏(影视剧中贺兰敏月为后人杜撰,真实姓名不可考)的哥哥。 因为她是武则天姐姐唯一的儿子,所以深受武则天的重用,在武则天篡权过程中,贺兰敏之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谁也没有想到,贺兰敏之对一手扶植自己的武则天,不仅没有心怀感激,反而恩将仇报,因此给自己带来悲剧,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
咸亨二年(671年),武则天的母亲过世,武后拿出一笔钱,命敏之建筑一座大佛像来为杨姥姥祈福,没想到敏之竟将做佛事的绸缎中饱私囊。敏之既死,武后便召回武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彟的后嗣。
当初,武则天之父武士彟迎娶相里氏为妻,生下武元庆与武元爽兄弟。后来,再婚迎娶杨姥姥,生下武则天姊妹三人。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循例大封母族,并封母亲杨姥姥为荣国夫人、武顺为韩国夫人。不过,武士彟死后,武元庆与武元爽对继母杨姥没有礼貌,武后便将这两位兄长流放外地。
兄长死后,便以姊姊韩国夫人的男儿,贺兰敏之做武士彟的后嗣,并让他改姓武,“弘文馆编《三十国春秋》一百卷”“朝内士子交游甚众”,累官至兰台太史令、左散骑常侍,袭周国公。
起初,韩国夫人因为武后的关系,得以随意出入皇宫,她年轻貌美的女儿贺兰氏也时常随行,母女两人颇得高宗喜爱。高宗封贺兰氏为魏国夫人,有意想将她纳为嫔妃,但又知道武后一定不准。武后对外甥女也很顾忌,便寻机毒杀她。敏之因为妹妹的丧事而入宫吊唁,高宗一见到他,悲恸哭道:「我一早上朝前看她还好好的,没想到退朝后她竟然就身亡了,怎么会这样突然?」敏之听完,只是号哭而没有响应。武后得知后,心想:「这孩子在怀疑我!」从此对她开始心生厌恶。
其母武顺的墓碑立于乾封三年(668年),大约死于那一年。而贺兰氏则是死于乾封元年。 “和外祖母通奸这一条,放在古今中外任何时期都会让人大跌眼镜。八九十岁的老外婆和二十多岁的外孙子通奸,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后来,荣国夫人去世,他竟然在荣国夫人的丧期还没有过的时候,公然又招妓嫖娼。这简直令人大吐槽!
贺兰敏之身份的特殊性
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他娶的第一个老婆是相里氏,为其生下武元庆和武元爽两兄弟,在相里氏死后,武士彟才娶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其为武士彟生下三个女儿,分别是老大武顺、老二武则天以及无名氏老三。
因为荣国夫人杨氏没有生下儿子,所以在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去世之后,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以及武元爽对武则天母女一家人都十分不友好,甚至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武则天在年幼时很有可能被两个哥哥欺侮过,这件事情直接导致武则天对两位哥哥记恨一辈子。
随着武则天得到李治宠幸,并且被王皇后从感业寺中弄出来之后,武则天就靠着自己的手段迅速获得李治的宠爱,最终击败王皇后以及萧淑妃,让自己成为后宫之主。在武则天不断上位的过程中,曾经对她有过欺负的两位哥哥,都遭到了武则天收拾,就连没有欺负过自己的武惟良以及武怀运都和武元庆与武元爽一起被武则天发放到地方任职去了,足以见得武则天对他们的不满。
既然自己的哥哥们都被武则天发放到地方任职去了,那么武则天上位过程中靠谁帮助自己呢?这个时候贺兰敏之就出现了,他是武顺的儿子,和武则天没有什么仇恨,因此得到武则天重用,将其赐武姓,让其继承父亲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
武则天此举,很明显就是在为贺兰敏之铺路,从某种程度而言,武则天也是在为自己接下来的篡位做铺垫,贺兰敏之成为武则天篡权的关键人物。可惜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与武则天最开始的预期出现偏差,并且直接导致武则天与贺兰敏之两人反目成仇。 贺兰一门血统高贵,可敏之的母亲和妹妹,甚至贺兰敏之自己,都沦为帝后的玩物。因此,贺兰敏之恨透了武氏和李氏,在仇恨的驱使下,他扭曲了,他要向她复仇。
贺兰敏之本就“挟爱佻横”,桀骜不驯,恃宠而骄。对于敏之种种恶行,让武则天暴怒不已,便下令将他流放到雷州,并恢复他的本姓贺兰。当他来到韶州时,以马缰绳自缢而死。武则天当时都忍了,甚至非常偏袒她这位甥男。直至多年以后,她才指出贺兰敏之十条大罪(主要是生活作风问题,包括与毑母杨姥姥通奸,强暴太平公主的侍女,强暴姨弟妇准太子妃等等),将其流放岭南,并将其刺杀于流放途中。在朝中曾与他友好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
贺兰敏之才名远扬,他在弘文馆的时候,曾经编《三十国春秋》一百卷(南朝梁的萧方等也曾编过一部《三十国春秋》),现今此书只剩下辑本一卷。“朝内士子交游甚众”,武则天将其甥男选定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将二十多岁的贺兰敏之袭爵周国公,赐姓武氏。打算利用侄子和外甥辅助自己登基为帝。无奈亲人不争气,还想杀自己,很令人恶寒。
贺兰敏之与武则天反目成仇
贺兰敏之的母亲武顺,是武则天的大姐,她得到武则天的照顾,能够自由出入武则天寝宫,由于其年纪轻轻就守寡,因此比较寂寞,再加上李治当时正好对武则天有些厌倦,结果在关键时刻,武顺顺利投入李治怀抱,不仅如此,武顺还带着自己女儿贺兰氏一起伺候李治,让李治好生快活。
李治在和武顺母女两人快活的同时,武则天已经对她们产生杀心,并且在酝酿一场意外,很快这场意外就等来了机会。在李治和武则天泰山封禅之时,被武则天发放到地方任职的堂哥武惟良以及武怀运当算趁机巴结武则天,就送给武则天一些珍贵特产。
贺兰氏去世后,武顺深感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她明白武则天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成天提心吊胆,不久后便跟随女儿贺兰氏而去,武则天顺利铲除多名竞争对手。在武顺以及贺兰氏相继去世后,贺兰敏之早已从其中发现端倪,断定母亲和妹妹两人就是被武则天所害,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可在心中却对武则天很是不爽,打算等待机会报仇雪恨。
可以说从武顺以及贺兰氏被武则天害死的那一刻开始,贺兰敏之和武则天之间的梁子就算结下了,这是深仇大恨,很难和解,就算武则天在事后打算用不断扶植贺兰敏之的方式来缓解贺兰敏之心中的仇恨,依旧无济于事。
贺兰敏之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出身高贵、风流倜傥,然而很有可能是因少年乱伦阴影,导致心理变态。《资治通鉴》称“敏之貌美”,《旧唐书》云其“年少色美”。
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被选为太子李弘之妃,眼看着婚期将至,敏之听说此女甚美,竟作出禽兽不如的强奸之行。
后来改选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更值得称奇的是,传闻与自己的毑母,杨姥姥(荣国夫人,武则天的母亲)有绯闻,平日仗着杨姥姥的关系恃宠而骄,为人轻佻,让武后很不高兴。杨姥姥的丧期还没有过,敏之便已换下丧服,招妓奏乐享乐。当时太平公主年幼,前往武家人的宅邸时常有许多宫女随行,而敏之逼淫这些随行的侍女。
贺兰敏之的言行猖狂到什么地步呢?
贺兰敏之的悲剧
在武则天的不断扶植下,贺兰敏之不仅继承了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还成为太子左庶子以及弘文馆学士等重要官员,原本就帅气逼人、风流倜傥的贺兰敏之,在权力逐渐增加之后,手上能够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多,接近武则天身边重要人物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贺兰敏之接近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武则天为了能够随时传唤贺兰敏之,就让他和自己的母亲荣国夫人住在同一个宫殿当中,结果贺兰敏之为了报复武则天,居然将外婆荣国夫人给玷污了,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此事之后,荣国夫人居然没有责怪贺兰敏之,反而与他继续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处处维护贺兰敏之。
诱奸准太子妃
有了荣国夫人的庇护,贺兰敏之在宫中可以说是毫无忌惮,就连武则天也不敢拿他怎样,只能眼睁睁看着贺兰敏之继续作死。拿下荣国夫人之后,贺兰敏之将毒爪伸向追太子妃杨氏那里去了,当时武则天为太子李弘物色了一个最佳太子妃人选杨氏,原本两人都要成婚了,结果杨氏被贺兰敏之诱骗玷污,这场婚事只能作罢,为了掩盖丑事,杨氏最终被赐婚给贺兰敏之,可是贺兰敏之娶了杨氏之后,居然又玷污了杨氏的弟媳,引起一家人对贺兰敏之的极度不满。 贺兰敏之虽然聪明英俊,但是生性好色放荡,喜欢猎奇。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当时已经长大成人,准备纳妃了,本来已经选定了杨家的女儿做太子妃。马上就要举行婚礼了,贺兰敏之却施展手段诱奸了杨小姐。武则天又气又急,只好临时取消了婚礼。 后来又因他的母亲毒害武则天未果而自杀身亡。自此,他十分痛恨武氏一族,发誓要报复她们。而他所谓的报复也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勾引所有跟武氏李氏有关的女子,连自己的外祖母,荣国夫人也没有放过。
强奸太平公主的随行宫人,还对太平公主图谋不轨
不仅如此,丧心病狂的贺兰敏之连年幼的太平公主都不放过,在太平公主和宫女一起到荣国夫人宫中玩耍之际,贺兰敏之诱骗宫女进行玷污,根据一些史料分析来看,当时贺兰敏之很有可能连太平公主也没有放过。
经过这些丑事之后,武则天已经对贺兰敏之忍无可忍,所以在母亲去世之后,就打算收拾一番贺兰敏之了,谁曾想贺兰敏之继续作死,连荣国夫人的丧期都没有结束,就因为与歌姬寻欢作乐被武则天抓住把柄直接罢官流放。
贺兰敏之流放途中,太平公主带着十几个杀手追赶而去,在半路上就把贺兰敏之给了结了,从太平公主追杀贺兰敏之一事来看,更加增加了当年贺兰敏之玷污太平公主的可能性,要不然太平公主也不至于对其有如此大的仇恨,非要去追杀他。
贺兰敏之的悲剧,实际上和自己在特殊环境中养成的嚣张跋扈有关,同时也和武则天制造的仇恨有关,正是在仇恨的蒙蔽以及野心的驱使下,贺兰敏之才会做出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直接导致了贺兰敏之的悲惨结局,不过从 历史 的发展来看,贺兰敏之从一开始就只是武则天的一个棋子而已,不管他有没有犯错,他的命运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贺兰敏之死亡记载
正史
敏之,武后姊韩国夫人之男也。武后既诛惟良怀运,乃以敏之为其父士彟嗣,累拜左侍极兰台太史,袭爵周国公,改姓武氏。敏之挟爱佻横,多过失,后暴其恶,流雷州,中道以马缰自缢死。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二唐纪十八》记载:武元庆等既死,皇后奏以其姊子贺兰敏之为士彟之嗣,袭爵周公,改姓武氏,累迁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之死也,上见敏之,悲泣曰:“向吾出视朝犹无恙,退朝已不救,何仓卒如此!”敏之号哭不对。后闻之,曰:“此儿疑我!”由是恶之。敏之貌美,烝于太原王妃;及居妃丧,释衰绖,奏妓。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上及后自选以为太子妃,昏有日矣,敏之逼而淫之。后于是表言敏之前后罪恶,请加窜逐。六月,丙子,敕流雷州,复其本姓。至韶州,以马缰绞死。朝士坐与敏之交游,流岭南者甚众”。
乾封元年,荣国夫人杨姥姥已经88岁高龄。史书上记载她和自己的孙男贺兰敏之有乱伦的暖昧关系,谓“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恃宠多愆犯,则天颇不悦之”。敏之是韩国夫人之子,魏国夫人之兄,在武氏兄弟被杀被贬之后,他被承认为武士彟的嫡嗣,袭爵周国公,改名武敏之,当时不到三十岁。咸亨二年(671年),贺兰敏之被除名贬死,罪状为:与毑母通奸;贪污武则天拨给荣国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锦;逼淫高宗和武则天为太子物色的杨氏女;为荣国夫人服丧期间不遵礼制,饮酒作乐;调戏年幼的太平公主及其随从宫人。但根据出土的贺兰敏之墓志,学者们又认为贺兰敏之真正的死因是与武则天的矛盾。
野史
说法一:贺兰敏之:这个家伙本无名位,他之所以能在唐史上留名,完全因为他是武则天姐姐的儿子,他的姨妈是皇后,母亲和姐姐同时和高宗通奸,武则天对他忍无可忍杀了他。据《唐书》,唐朝有贺兰敏之,原本是贺兰姓,后改姓武,说是武则天父亲的后代,此为冒武姓者。贺兰敏之则是个出了名的无法无天之纨绔公子,其父亡后,寡居的母亲和姐妹因为皇后的武则天女皇的引荐,皆得到唐高宗的宠幸,分别封为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自然贵不可言,而且据说此子十分俊美,很得其姥姥,即当今武则天女皇之母杨姥姥的宠爱,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无法无天起来。史书有记,太平公主幼时也常到其姥姥家,所带宫女尽被其这位姨兄这位贺兰敏之淫弄,连尚是幼童的她也差点遭其毒手。后来更有甚者,高宗和则天女皇为太子李弘选了一名太子妃崔氏,姿容殊丽,竟被贺兰敏之于新婚前夜给奸淫了,使太子无法完婚。奇怪的是,时为皇后的武则天女皇一直护着她这个为非作歹的甥子,直到二十年后,不知为什么将这些旧帐全翻了出来,贬贺兰敏之到岭南。据记是死于途中,后世看来是路上被人杀掉了。而且是其姨妹太平公主亲自带人追杀。
说法二: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荣国家去。当时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姥姥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侍女遭到过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姥)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甥男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
贺兰敏之一死,武家后继无人,武则天无奈,哥哥武元爽和武元庆已经被自己弄死,只能把武元爽的儿子从流放地召回来武承嗣,继承武家的爵位。
武承嗣可比贺兰敏之乖巧懂事多了,他知道这个姑母太强大了。如果还想着向姑母讨什么杀父之仇,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一辈子都乖乖地当自己的侄子,总算在武则天手下混得了一个富贵平安。
这一切原本该是贺兰敏之的。武则天从 情感 和血缘上,也最偏袒于他。可惜,贺兰敏之自己不是能屈能伸的料。让他像武承嗣和武三思那样仰人鼻息的活着,会让他更加生不如死,那就不如一死就解脱吧!起码,武则天继续自己的权力路程,他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同母亲和妹妹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