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设备点检,点检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能及时的处理!设备检点是很多地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没有设备检点工人在工作中很可能出问题,这会给工人,给公司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设备检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设备点检: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
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设备点检运用运行岗位的日常点检、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
(1)设备点检员有多少道选择题扩展阅读:
设备点检:
设备管理部负责设备点检表的编制,编制时应根据设备进行分类,依据设备的说明书、操作规程等,制定详细的点检周期、点检内容,如下几个事项的检查内容:
1、每日开机前应检查设备各类紧固件有无松动。
2、设备各种指示灯的指示及各类表计有读数是正常。
3、设备各转动部位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卡转、堵转现象,润滑是否良好。
4、设备各部件气压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气路接头有无漏气现象,及有无松动现象。
㈡ 设备日常点检的方法及内容是什么
点检是我们的某些大企业从日本引进TPM,引进“点检定修”概念,逐渐叫开的。所谓的点检就是安排专人,利用人的五感和简单仪表工具,按照一定周期和标准对设备的部位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正常,发现隐患,掌握故障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管理方法。而定修,不过是计划检修、定时维修的意思。x0dx0a在工厂里,按照参加人员分类,有操作工为主的日常点检,专职点检员所进行的专业点检,技术人员所进行的精密点检,维修工所做的特护点检,领导所安排的管理者点检等。按照专业分工,还有机、电、仪、操四方点检的说法。在石油化工等企业,因为装置大,区域广阔,对装置的检查如同巡逻,故将点检称为巡检。x0dx0a如果按照点检时设备状态划分,又有运行点检、停机点检、解体点检、非解体点检等。点检的准备包含以下内容:x0dx0a•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x0dx0a•定项: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x0dx0a•定法:确定检查的方法;x0dx0a•定标:确定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x0dx0a•定期:设定检查的间隔时间;x0dx0a•定人:确定检查项目的实施人员;x0dx0a•定表:确定表单格式和记录要求;x0dx0a•定流程:确定点检与维修的接口和工作流程;x0dx0a•成闭环:步步工作落实,形成闭环管理。x0dx0a我们称之为“八定一成”。其中头尾两条最重要。x0dx0a定点,就是指确定的检查部位,涉及面很广,如设备的参数显示仪表(含温度、压力、速度、真空、流量、电参数、液面高度等),冷却系统(空冷、水冷、油冷等)、传动系统(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及相关伺服机构),液压气动系统(阀门、气缸等),润滑系统(加油孔、油路、油杯等),安全报警和安全防护部位,密封和易泄漏部位,易腐蚀部位,易机械磨损部位,受冲击易疲劳部位,冷热交替变化(热疲劳)部位,接触、连接、焊接部位,紧固部位,过滤滤网、滤芯部位,产品(服务)质量相关部位等。x0dx0a成闭环,就是要设计好点检信息与维修的接口,要形成管理闭环。很多工厂点检与维修是两张皮,互不搭界,这样点检的作用和功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异常的点检信息必须传递下去,与保养接口,或者与维修接口,有保养和处理动作,有结果才能真正形成闭环。x0dx0a很多工厂,点检常常流于形式,点检表上的“对勾”未必真实。有的没认真做,到快收点检表时才匆忙填写对勾,这叫“写回忆录”,有的一高兴,为了省事,将下周的点检表也顺便填上了,这叫“将来时态”。以前有一家化工厂告诉笔者,为了看到员工是否爬上几层楼高的反应装置上点检,在上边制作一些插旗子的孔,白班点检人员抱着红旗点检爬上装置,插上红旗,下面的主管领导数旗子的数量就知道他是否到位,夜间换成白旗,夜班点检人员拔下红旗插上白旗。有的员工匆匆忙忙插上旗子,找到一个暖和的角落,铺上大棉衣,一觉睡到天亮。x0dx0a后来,一些企业把点检周期变成2个小时一次,又在装置需要点检的部位安装上可以拨动表针的点检钟,点检员几点到达就拨到几点,并且将点检表放到设备现场需要点检的部位旁边,管理者检查时看到点检钟的表针位置,查看点检记录,就知道点检员是否及时到位认真点检。x0dx0a x0dx0a现在,我们通过精益卫士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员工到点检位,用APP扫描二维码,信息就会自动记录,直接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传给云服务器,主管领导通过精益卫士手机APP或PC端浏览器随时可以了解点检的到位情况,实时统计某个部门、某个班组的整体执行进度,哪些人未按时间点检,哪些人过期未点检,什么点检对象,有多少任务条数等。x0dx0a设备点检知识传递方面,大部分传统纸质单据只有点检的项目和内容,而无法告诉员工该用什么方法、标准去检,且方法标准是一个持续优化改进的过程,导致点检工作无法标准量化,换个人执行或者换台新设备就不一样了,导致全部按照统一方法标准检。而通过精益卫士,可以直观、方便的显示作业的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按照标准执行,最大程度保证点检效果。x0dx0a如果是良否点检,设备正常,点检人员√,就等于点检表划上对勾;如果出现劣化,但是又暂时不影响生产,则打!号,等于点检表上的注意;如果打×,则在手机界面上滑出“自行处置”、“异常反馈“、“已挂单待修”三个选项,自行处置和异常反馈需要点检人员填写设备异常信息,也可以拍照,即时传入云服务器并按企业现有管理流程推送到相应人员手机端。x0dx0a对方收到后,可以选择是自己去处理,还是按照企业现有管理流程继续反馈给实际的责任人;或者是领导的话,直接任务指派给相应责任人去处理。无论谁去处理的,都可以文字+图片的方式精准记录异常处置情况。x0dx0a异常处置结果会第一时间自动反馈到异常发起人或者指派任务的领导。x0dx0a x0dx0a随着上述技术手段的使用,点检工作是否就做好了?x0dx0a回答是否定的。应该说,尽管上述的技术手段会使得点检的员工漏检或者不到位变得困难,但如果到了点检位置而未真正点检或者即使点检也不认真的现象仍然会存在。x0dx0a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需要综合治理。x0dx0a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十分重要!一个不让员工留恋的企业,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是不要指望员工认真工作的。x0dx0a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素养教育也很重要,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潜移默化的工作。x0dx0a所以精益卫士提供了管理人员在手机端对员工点检结果打分评价并自动排名的机制,给绩效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x0dx0a同时,精益卫士也打通了企业团队集体培训学习的渠道,通过工作圈功能模块,学习材料自动推送到每一个人;员工有什么好的想法、经验也可以通过手机端就图文并茂的分享,相互学习,点赞,比刷微信朋友圈还要方便。x0dx0a在激励机制设计上,也可以将设备运行状态与员工奖金挂钩。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某铁矿山的大型生产汽车是重要的生产设备,以前要求大家认真点检总是做不到,有的员工甚至还希望汽车出点故障,修理人员修车时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后来实施联产联酬目标承包责任机制,将汽车完成矿石运输的顿公里数目和奖金挂钩,一个检修人员管几台车,这几台车完成的总顿公里数也和这个检修人员的奖金挂钩。于是无论是司机和检修人员都负起了责任。笔者在矿山甚至看到了这一幕,员工回家用口罩布做成“套袖”给汽车翻斗的液压立柱套上,以防止灰尘污染立柱,造成立柱的快速磨损。至于矿山规定的所有点检工作,自然也是认真对待。因为,任何因为故障造成的停车损失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奖金收入。这是典型的从“源头”和“动机”上管理的事例。x0dx0a通过鼓励员工在点检中发现故障隐患,通过隐患消除防止故障,并给与奖励等方式,也可以从正面激励员工点检的热情。x0dx0a为此,精益卫士提供了精益看板功能模块,异常数量、预警数量、自行处置/异常反馈/未处置等智能实时统计分析,有多少隐患是员工自己消除的,有多少是向上反馈的,谁去处理的,处理的结果怎么样,有多少隐患是没有处置的,有多少是待修的,都能在手机端就直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员工异常自行处置的情况而在评价打分上直接以实际行动鼓励,也可以做完企业物质激励的参考依据。x0dx0a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真理与谬误本来是一丝之差,悖论总蕴含其中。x0dx0a即使是从源头加以激励,仍然会有部分员工急功近利,忽视某些必要的点检环节,让一些点检不到位。还有因为技术能力问题而导致未能够发现问题。不是某些灵丹妙药可以祛除百病的。x0dx0a笔者曾经询问过欧美企业的点检情况,类似中国企业点检不到位的状况也时有发生,甚至有一家美国企业雇佣与企业内部员工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生来监督设备的点检工作。x0dx0a基于现实当中的实际管理需求,精益卫士特意设计了从管理维度出发的“专项巡检“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专项巡检来检查监督员工点检执行情况,发现与实际不符的,不但可以以打低分的方式直接体现管理层的态度,也可以通过异常反馈对现场直接拍照发送给相关责任人员,让他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没有做好,以便下次改进,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传统的“态度执法”。x0dx0a适当的负强化激励也是必要的,规定的动作没有做,被管理者发现后,除了对员工的教育以外,要给予适当的绩效处罚,甚至降级处理,调换岗位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x0dx0a总之,让点检到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治理的问题。
㈢ 设备检点员是干什么的
设备点检员就是管设备的,具体的工作有:掌握所辖设备静态、动态的状态;设备异常的判断,及时安排检修;设备备件的管理;维修资财的准备;维修项目的准备;维修安全措施的指定,维修时的安全管理。
㈣ 电厂的汽机点检和锅炉点检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你想了解电厂的汽机和锅炉点检的具体工作,首先要了解电厂的点检定修是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知道了什么是点检定修,你也就知道汽机点检及锅炉点检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以及该干什么和该掌握哪些知识了。同时我估计你是问点检定修中点检员的具体工作,你看完下面内容就清楚了。
中国电力行业几十年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办法(例如:二票三制、二五检制、设备分工负责制、计划检修制、技术监督制等)。这些制度是保证安全、经济、文明、(环保)清洁生产的保证。然而有些制度在设备管理上还比较粗放,特别是在大机组、新体制下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宝钢自备电厂在80年代从日本成套引进企业管理软件,其中包括设备管理软件TPM(即全员设备管理),86年全面实行点检定修制。十几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实行点检定修制的电厂,如宝钢、华能大连电厂、福州电厂、北仑电厂、珠海电厂等在设备管理上都优于传统管理的电厂,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将传统管理与点检定修进行对比,就不难得出我们为什么实行点检定修的理由。
1〉责任制的落实
传统电厂设备管理一般都在检修单位的检修班组中,设备的责任人一般都分到检修工人的头上,检修工人的主要任务是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基本上没有时间对所管设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检修工人不具备设备管理的知识,设备管理责任的落实很难实现,虽然设备分工是检修人员的(分工到人),但设备的管理大多数落在班组技术人员身上,体制上是设备主人负责,而实际他并不能负责设备的管理责任。
点检定修制要求设备的主人是点检员,是设备管理的唯一的责任人。点检员要具备设备管理的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检修工序、工艺标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他是管理人员而不是设备维护检修的工作人员。实现了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作业的分离,责任更加明确具体。检修工人按作业指导书工作,对不执行或达不到作业指导书上的标准和要求负责。点检员对作业的组织协调管理负责,对作业指导书的正确与否负责,对不符合标准的作业有权令其返工和处罚,对停工待检点负责,不合格的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实现过程控制,关键点、技术点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使设备状况了如指掌,使设备的维修(检修)质量提高。从上岗条件上说点检员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检修工人则相对较低。点检定修是对设备的终身管理,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设备问题,他都要负责,责任非常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2〉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传统电厂设备的检查主要是运行人员的巡检和检修人员的二五检查(一小时左右),这种管理方法导致的结果是走马观花,一般情况下只能检查出设备的跑冒滴漏和设备的故障,形成事后维护的现状,很难实现设备预防维护。而点检定修制是对设备定人、定点、定期的检查、分析、改进和提高的过程,这种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更加先进,采用数据说话、标准作业,趋势分析,通过点检定修数据积累,分析出设备零部件失效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技术标准,使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最短时间内消除,从而保证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做到耗损性故障在故障前消除、周期性故障在快到周期时消除,从而减少设备缺陷的发生)。
在这举几个实例来说明点检定修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例如:我公司一次风机为前弯式离心风机,采用入口挡板调节,一次风机正常运行时轴瓦振动在0.010~0.02mm,经过点检和定修,我们发现该风机的振动和叶片裂纹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振动如突然升高0.01mm,即变为0.02~0.03mm,风机叶片肯定出现裂纹,若采用以往的管理,这种故障和规律很难发现。第一,1500rpm转速的机械轴瓦振动0.03mm以下是优良标准,不会对该设备安排停机检查;第二,如果没有每天的设备点检所积累的大量振动数据,我们也不会发现今天振动为什么会突然升高0.01mm;第三,如果没有每天下午对点检数据的分析,也不会发现这么微小的变化;第四,如果没有安排利用后夜停一台风机进行检查也不会发现叶片开裂,只能等叶轮开裂飞车才能发现;第五,通过几次点检定修的经验我们将一次风机振动突升0.01mm做为定修的标准。从五次定修结果看每次都很准确,而且裂纹扩展由过去400mm长,控制在100mm以内,从而达到设备的预控管理。
下面说一反面的例子,我公司3号炉甲送风机油泵(马达)长达3年未进行过检修(3年中安排过2次小修),在今年发现油泵突然不打油,备用泵联启,运行中安排一次定修,经解体检查发现,油泵与马达联接对轮已磨损,失去了联接,形成了电机转,油泵不转,油泵突然不打油的现象。对这一事件公司开了分析会,认为锅炉点检员没能掌握对轮的橡胶套的磨损规律和寿命周期,出现了耗损性的缺陷,是点检定修工作没有做好的表现,通过举一反三逐台安排送风机油泵解体点检,发现橡胶套出现磨损的周期是运行10000~15000小时左右,将运行8000~10000小时做为叉型橡胶套联轴器的定修周期,以达到减少设备缺陷,又不过修的目的。
3〉决策层与作业层的分离
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承担着设备的终生的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他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这必然形成作业层与决策层的分离。作业层与决策层的分离更容易发挥各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区分各自的责任,更容易实现安全质量和工期费用的控制,更容易实现标准化作业。这在检修和维修中体现出极大的优势。
4〉管理层次减少,管理重心下移
实行点检定修制以后,电厂主业管理最下层是点检员,中间是部长,最上层是公司(或厂部),设备管理实际上就是两层,管理层次的减少,使信息传递的失真度缩小,使设备管理能够更加具体,更加细微,高层领导(技术领导、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工作下沉,能使决策更加迅速。(由于高层领导的工作下沉,能够及时组织分析,正确决策),每位点检员工作的好与差,高层领导都很清楚,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点检定修执行“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技术标准、检修标准”。点检标准是设备各零部件的点检和判断的技术标准和依据;给油脂标准是设备各零部件的润滑判断的技术标准和依据;维修技术标准是设备零部件维修、测定、分解、更换的作业工艺、工序标准和依据;检修标准(作业指导书)是设备大修的技术标准和安全作业标准,是材料、工时消耗、备品备件的使用标准,是作业的工艺、工序标准,设备再鉴定标准(即从设备退役前的检修准备到投役后鉴定的全过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工艺、工序、费用控制等标准)。
通过执行以上标准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6〉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故障预控)过渡
点检定修是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改变过去设备坏了才修,改变了过去的计划检修的模式。通过点检找出设备存在的隐患、故障的规律和周期,安排定修进行消除,实现超前控制,预防、预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