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04不锈钢机加工后残磁强度
一般冷加工后都会出现弱磁性。退火可以消除。
⑵ 无磁不锈钢为什么也会有磁性
经常有人认为来检验自不锈钢好坏用磁铁,磁铁不吸,没磁性,货真价实;吸的话就有磁性,则认为是冒牌假货。其实,这是一种极其片面的、不切实的错误的辨别方法。
通常来说,不锈钢有带磁性的,也有不带磁性的。奥氏体型是无磁或弱磁性的,如201、202、304、316等;马氏体或铁素体是具有磁性的,如430、420、410等。
但由于冶炼时成分偏析或热处理不当,会造成奥氏体304不锈钢中有少量马氏体或铁素体组织。这样,304不锈钢中就会带有微弱的磁性。
另外,304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磁性也就越大。如同一批号的不锈钢丝,做成直支,无明显磁感,但是把它折弯成矩形或圆形时,因冷弯变形较大而产生一些磁性,特别是折角部分磁性更明显。
要想完成消除上述304不锈钢的磁性,可通过高温处理恢复稳定奥氏体组织,从而消去磁性。
特别要提醒的是,因上面原因造成的304不锈钢磁性,与其他材质的不锈钢,如430、碳钢等的磁性完全不是同一级别的,也就是说304不锈钢的磁性始终是弱磁性的。
⑶ 304不锈钢材料在切削过程中是否会带有磁性
304不锈钢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会比之前增加一点磁性,不过经过退火或消磁后又可回到无磁或弱磁状态。
⑷ 加工后的不锈钢为什么会带有磁性
奥氏体是无磁或弱磁性,而马氏体或铁素体是带磁性的,金一鼎不锈钢加工部内在加工时容候发现由于冶炼时成分偏析或热处理不当,会造成奥氏体304不锈钢中少量马氏体或铁素体组织。这样,304不锈钢中就会带有微弱的磁性。
另外,304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钢的磁性也越大。可通过高温固溶处理恢复稳定奥氏体组织,从而消去磁性。
⑸ 不锈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磁性如201、202、304、请问如何才能彻底的去除上面的加工磁
这个真不好去掉,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加工都是冷加工,导致金属离子的结构发生变化,才产生了磁性
⑹ 不锈钢中加什么元素能达到绝对无磁
当铬、镍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不锈钢就可以达到无磁的性能。比如:304、316等奥氏体不锈钢都是如此的。
⑺ 无磁不锈钢的原理
在钢中含铬量大于12.5%以上,具有较高的抵抗外界介质(酸、碱盐)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根据钢内的组织状况,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铁素体—奥氏体型,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依据国家标准GB32 80—92规定,共有55个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较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有人称之为镍不锈)和马氏型不锈钢(有人称之为不锈铁,但不科学,易误解,应回避)两大类。奥氏体型不锈钢典型的牌号为0Cr18Ni9,即“304”和1Cr18Ni9Ti。马氏体型不锈钢就是我们制造刀剪的不锈钢,牌号主要有2Cr13、3Cr13、6Cr13、7Cr17等。由于这两类不锈钢组织成分的差异,使其内装金属显微组织也不相同。 奥氏体型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较高的铬和镍(含铬在18%左右,Ni在4%以上),钢的内部组织呈现一种叫奥氏体的组织状态,这种组织是没有导磁性的,不能被磁铁所吸引。常用来作装饰材料,如不锈钢管、毛巾架、餐具、炉具等。制作刀剪类的不锈钢要采用马氏体型不锈钢。因为刀剪具有剪切物品的功能,必须有锋利度,要有锋利度必须有一定的硬度。这类不锈钢必须通过热处理使其内部发生组织转变。增加硬度后才能作刀剪。但这类不锈钢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导磁性,可被磁铁吸引。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有磁性来说明不锈钢。
⑻ 熔炼过程,不锈钢需要区分有磁无磁吗怎么加入
无磁不锈钢和有磁不锈钢这种分法不科学.\x0d奥氏体不锈钢在经过固熔处专理后都不能被磁化属,但是,一块不能被磁化的不锈钢在经过外力使其变形后就能被磁化.\x0d一般的讲,含镍高的不锈钢常对外显示不能被磁化,而含镍低的不锈钢常对外显示容易被磁化,含镍高的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相对高,含镍低的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相对低.\x0d所以,不够严密地讲:\x0d无磁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相对高,但难能被淬硬;\x0d有磁不锈钢抗腐蚀能力相对低.但可能被淬硬.
⑼ 201不锈钢怎么做到无磁
晕死,做生意如做人,实在是第一。这不是摆明了欺骗消费者么!气愤气愤!人内家需要容304,就304卖给人家呗,要是没有就直说,拿客户开涮,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么,这厂家!不锈钢只有两种不被磁铁吸,一种是多用于装饰材料的奥氏体不锈钢,另一种是高含锰的不锈钢。其它如最大分类的铁素体,马氏体等不锈钢都是被磁体吸的。不诚实的商家!BS!
⑽ 无磁201不锈钢加工后怎么就有磁了,怎么处理
不锈钢多少会有点微弱磁性的,要想一点磁性没有只能此阿武去磁,可以内做固溶处理,也就将奥容氏体不锈钢升温到一定程度,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元素和各种合金元素充分均匀的溶解奥氏体。然后快速冷却。碳元素和各元素来不及析出,以获得纯奥氏体组织的过程。当然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