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锈钢知识 > 不锈钢大马士革怎么锻造

不锈钢大马士革怎么锻造

发布时间:2021-02-16 18:36:56

㈠ 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

匠人工坊与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
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大马士革,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从公元3世纪至17世纪,大马士革一直是整个西方世界最著名的金属冶炼锻造和兵器制造中心。大马士革工匠纯手工打造的“大马士革刀”,被后世称为世界第一名刃。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旭烈兀两次率大军西征,大马士革和周边的诸多城市遭受重创。蒙古军下令屠城,只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须跟随蒙古军回京。就这样,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被掳掠回京城大都(今北京)。与此同时,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约300里处兴建城池,起名保定,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许多从大马士革掳掠来的工匠,编为“匠户”,被安排在保定,专门为京城的王宫贵族打造奢侈品,并为军队制造兵器。匠户由政府发放补助,但必须“父传子承,世代为匠”。大马士革钢的制作工艺由此传入中国,开始生根发芽。值的一提的是,在元朝以前,也偶有大马士革刀作为战利品或者商品流入中国,但是成规模的引进大马士革刀制作技术,开始生产大马士革钢,却是从元朝开始,以保定为起点。由于“匠户”禁止迁徙,大马士革钢的用途又比较有限,时至今日,这项工艺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匠户制度直到清朝顺治年间被明令废除,匠户重获自由,同时失去了政府的供养,多数匠户转做其他行业,只有极少数家族一直以父传子承的方式延续着这项手艺。
保定上谷冷兵器研究会是国内唯一以大马士革工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民间社团。秘书长上谷布衣先生,以及研究会诸多学者,对大马士革(钢)刀制作工艺在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并集合掌握这项技术的现代工匠,成立匠人工坊,传承古法,培育新人,制作真正纯手工锻造的大马士革钢。匠人工坊手工制作的大马士革钢刀,每一把都可谓“削铁如泥”,剁铁丝、戳铁桶,PK所谓“龙泉剑”,如砍瓜切菜一般。
目前,匠人工坊集合了30多位技艺精湛的大马士革制刀工匠,主要打造大马士革工艺刀、户外刀、茶刀,及文玩收藏品。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产量较小,但工坊秉承匠人精神,严格遵循传统的大马士革锻造工艺,每一件作品都上百道工序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匠人工坊纯手工大马士革工艺品,正日益受到国际冷兵器界和收藏界的重视,传奇的大马士革制作工艺,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和延续,正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

㈡ 大马士革钢的详细炼制工艺

一楼的第二句话纯属扯淡啊,虽说已经失传,但也不是花纹钢啊!,虽然都属花纹钢,但这属于铸造型花纹钢,与中国和日本的不同,中国的是焊接型花纹钢,日本是淬火型花纹钢。现代大马士革钢都是用的现代科技制造,但是花纹也是磨不掉的。。。-----下面进入正题1、乌兹钢的冶炼

西方学者莫里斯·隆巴哈认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就已经可以生产乌兹钢了。但是人类最早开始冶炼铁矿的时候尚不能建设巨型的竖炉,只能建立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开口的馒头型圆炉,乌兹钢的原产地印度也是如此。这种圆炉在印度的实物一般只有1米多高,用泥土和石块垒成,在炉子的旁边有用来鼓风的几个羊皮囊,冶炼时将印度原产或非洲东海岸柏柏尔人控制区出产的优质磁铁矿和木炭、竹炭一层叠加一层的倒进炉里,倒满为止,点火后用皮囊鼓风,大约5~6个消小时之后燃烧停止,由于炉温只有1000℃,铁矿石只能被还原成一些间杂着各种杂质的熟铁块沉到炉底,将炉子拆毁才能取到。这种熟铁块被称为海绵铁,海绵铁硬度极软根本不能用来制作实战刀剑,那么印度工匠是利用什么方法冶炼钢材的呢?答案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坩锅来将海绵铁渗碳成为钢材。
2、 乌兹钢刀剑的锻造技术
由于中东地区使用煤矿的历史很晚,所以当地锻造刀剑的主要燃料是木炭,据说最好的木炭是由松木烧制而成的,因为木炭不含硫,所以是最好的金属锻造燃料,但是在缺少植被的中东地区,木炭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在开始锻造刀剑之前,刀匠师傅们会根据所要锻造刀剑的大小决定使用几块乌兹钢原饼。乌兹钢原饼的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所以制造短刀剑时使用一块或半块原饼,锻造长刀剑时则一般需要两块原饼。锻造时将原饼放入长方形的木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不可太高否则乌兹钢本身的花纹就会消失殆尽,据说是300摄氏度左右),然后以原饼圆心为中央将原饼展开成弧形或直线形(图片2,锻打的工序),用大铁锤奋力(由于乌兹钢含炭量过高,在没有机械力锻锤的时代,锻造极其困难)锻打原饼,使原饼中的杂质随着碳分被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由于钢铁的散热,锻打过程需要数十次的反复加热,直到原饼变成所需刀剑的大致形状为止,然后刀身整体还要经过锵磨修形才能显现出所需刀剑的精细形状。锻造这一工序只是赋予了刀剑形体上的外貌,此时刀剑尚未得到灵魂,刀剑的灵魂将在最后一道工序中得到灌注,那就是“淬火”。
3、淬火和研磨
锻造完成后刀匠才能开始对刀剑进行淬火和研磨,根据1825年驻叙利亚北部地区总领事巴克先生(barker)在《兵器制造、研磨及武器出售手记》中记述了大马士革地区刀剑的淬火和研磨技术。在当地买到了两把乌兹钢刀剑,但是由于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经上锈,所以巴克先生雇来当地刀匠对刀剑从新研磨。借这这一机会,西方人目睹了乌兹钢刀剑的淬火和研磨过程:根据刀匠师傅的要求从新淬火和研磨的过程在太阳升起前的黎明十分开始,因为如果阳光过于强烈则会影响刀剑加热后的辐射火色,首先刀匠师傅在地上用石头围起的范围内燃起与刀剑等长的一堆松木炭火,用扇子不断的扇风助燃,直到炭火全部燃烧起来为止;然后刀剑师傅用铁钳夹住刀剑的刀茎部分,将刀剑埋入木炭中,接着用扇子在刀剑腰部附近的炭火上扇风助燃,直到刀匠师傅认为刀剑达到了淬火所需要的温度为止(这一时间全靠刀匠师傅的经验掌握),等刀剑的辐射火色变成草莓的艳红色时迅速将刀剑抽出炭火放入一个长140cm左右充满淬火溶液的木槽内,木槽内的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绵羊油、纯腊和沥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于现代工业使用的淬火油(使用油淬是因为乌兹钢含炭量过高用水淬火可能会断裂),炽热的刀剑浸入淬火液的时候劈啪作响,同时油烟蒸腾,刀刃迅速硬化,刀匠师傅让刀剑在淬火油中冷却数十秒之后将刀剑提出木槽,在未完全冷却的炭火上快速擦过,以去除残余的油脂,同时刀剑得到了回火从而更不易折断。接着就是研磨师傅的工作了,研磨师傅会用一块木头蘸着油和钢石粉末不断的摩擦刀剑全身,然后用赤铁矿粉将刀剑精细抛光,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剑身上的油迹。最后用沙格矿溶液(Zagh应该是一种铅酸盐化物,溶液显弱酸性,据说用柠檬汁亦可。)涂抹刀剑,在弱酸的腐蚀作用下乌兹钢独有的黑白或灰白相间的花纹出现了,抛光完成将刀剑擦拭干净、上油即可。乌兹钢花纹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1、雪花纹,2、发丝纹或波浪纹,3、网状,4、也是最著名的乌兹钢花纹——天梯纹,在刀剑的身面上横亘数道波浪形花纹,使得整把刀剑就像一道登天的天梯一般。由于乌兹钢花纹的繁复华丽,所以有人将乌兹钢刀剑爱称为“钢铁的丝绸”、“大马士革的星空”。 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的秘密:纳米技术 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鲍夫勒声称已经发现了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的秘密,他称这是一项中世纪的纳米技术。
德累斯顿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把由17世纪波斯著名锻造家乌拉打造的军刀上提取的一段样品放入盐酸中分解。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刀内不但含有极小的碳化铁纤维,并且还含有纳米碳管。碳化铁在盐酸中是会分解的,而碳物质不会。碳化铁纤维可能被包围在纳米碳管内而受到碳管的保护。鲍夫勒教授认为,这些微小、但是非常坚韧的纤维不但使得大马士革军刀呈现出美观的波纹图案,并且使它们锋利无比。用显微镜观察,大马士革刀在使用时,刀锋上的微小锯齿是一动也不动,所以每一次使用就相当于在给自己打磨,因此变得越来越锋利。

㈢ 大马士革刀是怎么做成的

乌兹钢刀剑装饰都十分华丽,护手大都是银质镏金、镀金或错金,刀柄多采用黑色的犀牛角、水牛角,刀鞘内部为硬木,外层包裹着牛皮,并用金、银、铜线缝合(有的刀鞘则使用红色、黑色、墨绿色等颜色的绒布包裹),刀鞘的鞘头和鞘口都是金银等贵重金属镂刻制成,而且刀柄和刀鞘上大多镶有红珊瑚、绿松石、红蓝宝石等珍贵的珠宝,刀身上还以特殊的工艺刻有刀匠的名字和古兰经谚语等,可以说,每一把乌兹钢刀都堪称珍贵的艺术品。
大马士革弯刀不仅锋利,而且装饰也是世界一流的。贵族的刀大量使用了玉石和其它宝石镶嵌,普通的刀也采用了珐琅、金银错丝等工艺。大马士革良刃上有手工纹饰,嵌满黄金宝石,印度刀还饰有珐琅彩工艺,真是珠联璧合,精美之极。 乌兹钢原产地是古印度,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两种,以铸造型最为经典和贵重。西方学者莫里斯·隆巴哈认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就已经生产乌兹钢了。但限于当时冶炼铁矿的条件,尚不能建设巨型竖炉,只能建立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开口的馒头型圆炉。圆炉用泥土和石块垒成,在炉子的旁边有用来鼓风的几个羊皮囊。冶炼时将印度原产或非洲东海岸柏柏尔人控制区出产的优质磁铁矿和木炭、竹炭层层叠加置入炉里,点火后用皮囊鼓风持续加热。由于炉温最高只有1000℃左右,铁矿石只能被冶炼成间杂着各种杂质的熟铁块。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坩锅将熟铁冶炼成为钢材。
根据西方冶金学家在印度海得拉巴(传说最好的乌兹钢产地)、萨利姆等地的考察日记记载,工匠们主要有两种方法冶炼铸造型乌兹钢,分别以两地名称命名。
海得拉巴法坩埚用花岗岩质的耐火粘土制造,并混以稻壳,使坩埚内壁含有10%的碳质材料。坩埚内不装其他辅助添加物。将其放在圆形的木炭炉内加热,设置在炉顶的4只鼓风器向下吹送空气,加热持续24小时,其温度能保持在1300℃左右,根据这种坩埚的实物分析,某些部位温度甚至高达1470℃,已经接近纯铁的熔化温度。炼成的钢内部仍为熟铁,含碳量0.5%以下,而表面含碳量则可达到0.8%。
萨利姆法把熟铁和一定量的木炭、竹炭粉、竹木屑、石灰和含磷的动物骨灰等放入坩埚,然后封闭,把它放在敞炉中强制通风加热4小时以上,直到熔化后凝成钢锭。这种钢的含碳量平均为1%~1.6%,具有均匀的渗碳体和珠光体组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坩锅冷却之后,将其打碎即可得到圆饼形的乌兹钢锭,每块乌兹钢圆饼大约重650~700g。根据周纬先生之著作《亚洲古兵器图说》中记载,乌兹钢的含碳量可达0.5%~1.677%(乌兹钢块含碳量并不均匀,有高有低),含硅量0.01%~0.5%,含锰量0.05%~0.4%,含磷量可高达0.04%~0.2%,含硫量极低。冶炼完毕的乌兹钢圆饼已经显现出尚不明显的纹路,但是铸造型乌兹钢花纹的成因与因反复折叠锻打而有花纹的焊接型花纹钢完全不同,是渗碳时磷、碳凝固产生偏析而形成的,所以研究界命名为“铸造型花纹钢”。
这些冶炼出来的乌兹钢圆饼大多并不在印度本地锻造成刀剑,而是通过陆路与海路运输销往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或者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并在那里接受刀匠师傅们的锤炼。 锻造乌兹钢刀剑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较好的木炭由松木烧制而成。因为木炭不含硫,所以冶炼时不会影响钢铁的成分,但缺点是燃烧温度较低。乌兹钢圆饼的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所以制造短刀剑时需要一块或半块圆饼,锻造长刀剑时则一般需要两块圆饼。锻造时将圆饼放入长方形的木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用大铁锤奋力锻打,使其中的杂质随着碳组分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钢铁冷却后,再加热、锻打,大约需要数十次的锤炼,直到圆饼变成所需刀剑的大致形状。最后是对刀剑进行淬火和研磨。
有资料显示,1825年间,驻叙利亚北部地区总领事巴克先生在《兵器制造、研磨及武器出售手记》中曾记述了大马士革地区的刀剑的淬火和研磨技术。巴克在当地买到了两把乌兹钢刀剑,但是由于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经锈蚀,所以巴克雇来当地刀匠对刀剑重新研磨。借这一机会,西方人有幸目睹了乌兹钢刀剑的淬火和研磨全过程:根据刀匠的要求,淬火工作在太阳升起前开始,以避免阳光影响对刀剑加热后辐射火色的观察。刀剑淬火前的加热全凭刀匠的经验掌控,等刀剑的辐射火色变成草莓般艳红色时迅速将其抽出,放入一个充满淬火溶液的木槽内。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绵羊油、纯腊和沥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于现代工业使用的淬火油(乌兹钢含碳量较高,用水淬火可能会导致断裂)。刀剑在淬火溶液中冷却数十秒之后抽出,在未完全冷却的炭火上快速擦过,以去除残余的油脂,同时刀剑得以回火。接着就是研磨工作,先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身上的油迹,再用一块木头蘸着油和钢石粉末不断地研磨刀剑,用赤铁矿粉将刀剑精细抛光,然后用一种弱酸性溶液涂抹刀剑,在弱酸的清洗下,乌兹钢独有的花纹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将刀剑擦拭干净、上油即可。

㈣ 怎样制作一把大马士革钢刀

我制作道具很多年,有很多这个圈子里的朋友。我前几年刚做了一把。

大马士革刀是从西方引进的工具概念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家对概念的因果关系,内涵、外延不甚明确,意见各异,使“大马士革刀”争端几十年未解。

希望可以用下面的答案来解释大马士革概念的形成和演变。

大马士革刀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欧洲。

用于指中亚的波斯穆斯林部落使用的铸型叶片。

曾几何时,大马士革是中亚的中心,所以欧洲人称之为“大马士革刀”。

据说钢铁是用钢铁制成的,是由古印度地区的乌兹钢铁制成的,由穆斯林刀制造者制成刀来供应战场。

在东方,可以参考古代铸造剑的技术。

这一过程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青铜器时代

中国的工匠们已经知道了在这个邪恶的时代锻造刀刃的一些技巧。

现代美国和欧洲刀制造商制造的大马士革刀是折叠锻造工艺的产物。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内刀具系列的复兴,大马士革刀的概念在中国越来越流行。

㈤ 大马士革钢的制造工艺

(引用他人的文章,根据《自然》杂志的最新报道整理,仅供各位参考)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家仔细研究和记录了大马士革钢的制造方法。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刀剑制造师们都可以查阅这些记录文献,但他们绝对忠诚地保守着秘密,因为在那个战争胜负完全取决于冷兵器的时代,大马士革钢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因为它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就把硬度与韧性两个相互矛盾的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能够使刀锋长期保持锋利无比。
大马士革钢的失传过程一直是一个谜团。大家知道,高碳含量是炼钢过程的关键,但控制不好的话,就会成为钢材的软肋。高碳含量能产生锋利的刃口和良好的保持性,但是碳在整个混合物中的数量几乎是不可控的。含碳量太低的产物就是熟铁,熟铁太软了无法用于兵器制造;含碳量太高的产物就是铸铁,铸铁又太脆了。如果加工过程有误,钢就变成碳化铁的大铁饼,这是一种脆得令人忍无可忍的铁。在1095-1270年十字军时代,为了战争的需要,欧洲刀剑工匠曾全力与阿拉伯同行相拼,他们尝试了不同的加工工艺,他们将钢与铁用折叠工艺打造,或者用银和酸对钢材进行处理,模仿大马士革钢所独具的波纹结构,但都没有成功。全世界各国的刀剑工匠也曾采用这种折叠打造工艺,比如公元前6世纪的凯尔特人(苏格兰高地),公元后11世纪的维京人(北欧海盗)和11世纪的日本人,但都无法达到大马士革钢刚柔兼备、外观华丽的至高境界。但奇怪的是:伊斯兰的冶金高手却可以控制高碳原料与生俱来的脆性,并将原料锻造成战斗中使用的武器。然而,即便对它的发明者--伊斯兰刀匠来说,这种技能也在18世纪中叶莫名其妙地失传了。
大家不难发现,这段历史的一个疑点是:那时的阿拉伯世界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科研、教育和档案体系,而且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铁匠人数众多,而他们都把这项有用的技术搞失传了,这个说法总显得过于牵强。最近,据《自然》杂志报道,一支由德国德累斯顿大学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声称他们可能对大马士革钢这一特殊高碳钢的生成机制及其消失原因有了新的观点。而提出这个新观点的基础,则是最先进的材料科学:纳米技术。
制造大马士革钢的秘诀于18世纪中叶在原产地神秘失传,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的冶金专家所做的克服高碳钢先天缺点的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那为什么古代的叙利亚铁匠就能够成功地制出外观华丽、内质坚韧的最终成品呢?根据纳米技术的原理,掺杂在精炼铁制品中的微量杂质,对形成大马士革钢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些掺入的元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进入钢材的呢?这个研究小组依靠最新的纳米技术检测了大马士革钢刀剑的微观结构,他们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来研究大马士革钢失传之谜:一个是大马士革钢的原料本身,另一个是大马士革钢最终在中东进行锻制的具体方法。已知的乌兹钢锻制添加物有肉桂树皮和乳香叶,电子扫描显微镜还检测出微量的钒、铬、锰、钴和镍,以及其它一些稀有元素,这些元素显示大马士革钢的原料来自印度的矿脉。
上述这些微量物质是原先就存在于原料钢材中的,而这个研究小组还要做的是:在钢材内部鉴别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量子水平上的变化(晶体的晶格结构、分子键的空间取向等),这些变化将决定钢材最终的物理特性。他们假设在反复加热和锻造的加工过程中,这种金属中演化出一种叫做“碳化微米管”的微观结构,这种极硬的微米管浮出金属表面并决定了刀剑的硬度。因此,通过将乌兹钢的特性与添加特定微量物质的锻制方法相结合,伊斯兰世界的铁匠就能够制造出大马士革钢。18世纪中叶所发生的变故就是原材料的化学成份发生了变化,矿石中一种或数种微量成份消失了,原因可能是特定的矿脉被采尽了。铁匠们仅凭眼睛是无法察觉这样的变化的,但是有趣的是,铁匠们可能会通过将少量早期购入的原料掺入到后购入的原料中,以此来延续这种制造工艺的寿命。但是,当这些仅存的原料用尽了,大马士革钢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㈥ 请问大马士革刀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大马士革刀原产地印度,是用乌兹钢锭制造,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古时作为印度、伊朗、波斯等国的兵器。世界三大名刃之一。
乌兹钢是决定大马士革刀的最主要原因! 望采纳
乌兹钢原产印度,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两种,以铸造型最为经典和贵重。西方学者莫里斯·隆巴哈认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就已经生产乌兹钢了。但限于当时冶炼铁矿的条件,尚不能建设巨型竖炉,只能建立大约一人多高、上面有开口的馒头型圆炉。圆炉用泥土和石块垒成,在炉子的旁边有用来鼓风的几个羊皮囊。冶炼时将印度原产或非洲东海岸柏柏尔人控制区出产的优质磁铁矿和木炭、竹炭层层叠加置入炉里,点火后用皮囊鼓风持续加热。由于炉温最高只有1000℃左右,铁矿石只能被冶炼成间杂着各种杂质的熟铁块。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利用一种特殊的坩锅将熟铁冶炼成为钢材。
根据西方冶金学家在印度海得拉巴(传说最好的乌兹钢产地)、萨利姆等地的考察日记记载,工匠们主要有两种方法冶炼铸造型乌兹钢,分别以两地名称命名。
海得拉巴法坩埚用花岗岩质的耐火粘土制造,并混以稻壳,使坩埚内壁含有10%的碳质材料。坩埚内不装其他辅助添加物。将其放在圆形的木炭炉内加热,设置在炉顶的4只鼓风器向下吹送空气,加热持续24小时,其温度能保持在1300℃左右,根据这种坩埚的实物分析,某些部位温度甚至高达1470℃,已经接近纯铁的熔化温度。炼成的钢内部仍为熟铁,含碳量0.5%以下,而表面含碳量则可达到0.8%。
萨利姆法把熟铁和一定量的木炭、竹炭粉、竹木屑、石灰和含磷的动物骨灰等放入坩埚,然后封闭,把它放在敞炉中强制通风加热4小时以上,直到熔化后凝成钢锭。这种钢的含碳量平均为1%~1.6%,具有均匀的渗碳体和珠光体组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坩锅冷却之后,将其打碎即可得到圆饼形的乌兹钢锭,每块乌兹钢圆饼大约重650~700g。根据周纬先生之著作《亚洲古兵器图说》中记载,乌兹钢的含碳量可达0.5%~1.677%(乌兹钢块含碳量并不均匀,有高有低),含硅量0.01%~0.5%,含锰量0.05%~0.4%,含磷量可高达0.04%~0.2%,含硫量极低。冶炼完毕的乌兹钢圆饼已经显现出尚不明显的纹路,但是铸造型乌兹钢花纹的成因与因反复折叠锻打而有花纹的焊接型花纹钢完全不同,是渗碳时磷、碳凝固产生偏析而形成的,所以研究界命名为“铸造型花纹钢”。
这些冶炼出来的乌兹钢圆饼大多并不在印度本地锻造成刀剑,而是通过陆路与海路运输销往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或者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并在那里接受刀匠师傅们的锤炼。

㈦ 请问,大马士革钢的锻造方法所用的原材料越详细越好,

常用的锻造大马士革钢的材料:

1、硬钢:

T-10,含碳量0.95~0.1%,国外叫1095卡巴军刀,高碳工具钢在花纹钢里呈黑色。

T-8,比如刨刀和好锉刀。

2、中碳钢:

常见的有汽车轴, 便宜好找,很好锻。

3、软钢:

常见的有角铁,螺纹钢筋,建筑钢板等。

锻打方法:

1、首先需要先把两种钢分别锻打成40的长条,然后每条截成3~4段,软硬错开,摞起来码好。记住软硬钢不要搞错,软的三段,硬的也要三段,怕错的话用笔做上记号。

2、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是把这6~8段钢夹好,用电焊点边,记住千万不能点太多,以免影响花纹。

3、最值得注意的是上锤子锻打,用粉笔在钢条的一面从头到尾画一条直线,再和上面第2条一样,一共截成6~8段,然后把有粉笔记号的那一面的钢都朝上,双数开头的钢两面是不一样的。

码好后再焊再打。如此得到的大马士革钢,不仅花纹线条均匀,还减少了火焊的次数,也减少了脱碳。

(7)不锈钢大马士革怎么锻造扩展阅读:

制造的注意点

1、对含碳高的钢材组合,加热到500~600度的时候,在钢块侧面分层的地方撒硼砂,它的作用是熔化渗入缝隙,排除杂质,降低钢材的锻合难度。

2、对含碳低的钢材组合,不用加硼砂,直接加热到1100度,然后开始锻打。

3、每次锻打,不要太大块,因为铁块如果太大,来不及打到的地方,很容易烧脱碳变成死铁。

4、加热锻打的速度一定要快,温度也要证准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脱碳,估算的含碳量才能更准确。

保养

不要长期的将大马士革钢刀具放在皮鞘中存储,因为皮鞘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不要使用其它刀鞘存储刀具。

每把大马士革钢刀都拥有特别定制的刀鞘,这种极具柔韧性的皮革组件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一定的防潮性,也能保障刀具不会在抽拔的过程中出现磨损。

另外,大马士革钢刀具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对刀具进行温柔的研磨抛光并使用Renaissance Wax涂层,然后用柔软的棉布磨光。

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Boiled Linseed Oil(煮熟的亚麻籽油),约10分钟后将刀身涂抹一遍然后用干净的无绒棉布将多余的油擦掉,然后晾干至少48小时,就能在刀身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马士革钢

㈧ 大马士革刀的锻造过程

要磨刃。一锻打,原先的花纹就散了。如果淬硬过的材料,如瑞粉的,用砂轮磨削时还要注意随时降温,防止退火。

㈨ 大马士革钢的研制

由于印度的乌兹铁矿在17世纪末被开采殆尽,所以铸造型花纹钢也消失了,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就此失传。20世纪,不断有人想利用现代的科学来分析和复制大马士革钢刀,但是都失败了,而今大马士革已经成为花纹钢的代名词了,现代的大马士革钢只是焊接型的花纹钢了,而且这种花纹是为了美观而制作的没有实际的意义。
在现代制造工艺的冲击下,乌兹钢锭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现在的大马士革花纹钢是现代工艺的产物,应该说,真正的大马士革刀已经失传了乌兹钢从冶炼到锻造对温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冶炼时温度不得高于一千度,锻造时必须低温(即中国的所谓“冷锻”)。钢铁在高温下可塑性较好,一般制作刀剑都在高温下将刀剑敲打成型。但乌兹钢如果高温锻造,碳会大量流失,碳结晶也会被破坏,因此锻打时温度不能太高(自然也不能太低),很难掌握,所需的技术,经验,劳力能比其他钢铁要多,成品率却低得多。乌兹钢刀的制作技术只流转于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欧洲人早在维京时代就通过“瓦兰吉亚到希腊之路”进口乌兹钢,但都是大体成型的钢条,对于钢锭如何加工成刀条欧洲人并不了解。十六世纪葡萄牙人曾劫掠过一艘满载乌兹钢锭的印度商船,运回欧洲出售,大多卖给了里斯本和马德里的高级刀工。这些刀工用这些钢锭制造精致的匕首等物,发现成品没有花纹(说明碳晶体已完全破坏),性能也平平,显然欧洲人用的是自己的传统锻造工艺。 欧洲流行起增强花纹的技术,通过锻打过程中不同材质钢材叠加、凸模、切割等技术使花纹更加明显,这种技术产生的大马士革钢叫作模式(Pattern)大马士革钢。大马士革钢有点向装饰方向靠拢,也给人留下大马士革钢只适合工艺用途的印象。特别是当大马士革钢用于枪管、炮管制造时由于火药燃烧产生的化学反应,枪膛内不同材料的变化不同,枪管内阻力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使用,更加深这种印象。大马士革钢开始第二次衰落。
其实对于刀剑类冷兵器来说,锻打类大马士革钢的产生就是因为可以有较高强度的同时增强韧性而产生的附加效果,例如中国、日本古代的夹钢刀剑及多层锻打水纹钢就是即有高硬度、强度又有好韧性的例子。大马士革钢从开始就是高质量为目标的产物,花纹不过是其显示标志罢了,通过不同材质钢结合在一起使其适用于高硬度、强度同时要求高韧性仍然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 但上世纪开始的粉末冶金技术又用到了第四代大马士革钢的生产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瑞典和美国发明了粉末冶金技术。八十年代末期,美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试验成功将两种高铬粉末金属分别分层累加,然后高温高压固结的技术,绕过锻打这一步骤直接生产出分层不锈钢,此后粉末冶金大马士革不锈钢就只剩下如何使它具有花纹的工作了。这些研究成果导致瑞典人九十年代初开始生产不锈钢大马士革钢。由于粉末冶金具有材料的高度均匀性、组成高合金钢的各个成分可精确控制等特点,可以比传统冶炼的同类钢材有更高强度和硬度,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两种或更多种具有相近的热工效应但有明显的酸化反应材料。相同的热工效应保障热处理或锻打(不含焊接)出模式大马士革钢,酸化反应差异大保障产品可以经过酸化处理生产强烈对比的花纹。从原理上来将,这种技术可以将几乎任何两种热工效应类似的金属制成大马士革“金属”。

㈩ 大马士革钢是不是高碳的要怎么淬火最好

宝剑分运动健身和观赏收藏
平时运动用的 只要结实顺手就可以了 没必要买太好的 不但贵而且需要经行保养
观赏的就不一样 要的是就是华丽 无论剑条 热处理 研磨 装具
最好的钢公认是大马士革钢 不过这种钢已经绝产了 现在新造的所谓大马 都是用钢粉人造的
其他如玉刚 花纹钢都非常出名 不过正如大马有人造的 花纹钢也有人造的 是用镍焊起来的 只是样子货
好的钢都讲究折叠锻打 这样会使剑刃更硬 而脊更韧 这时候叠打的层数就是性能和价格的关键
还有不用叠打而采用夹钢 包钢的做法来提升性能 又叫做三枚 四方 通常这样做法的剑要比叠打的便宜
上面的做法 都需要两种或以上不同性能的钢 还有用同一种钢 不同热处理方法的做法来提高性能 最常见的就是烧刃 这一种通常更便宜一些
最后就是没有任何处理的全钢 全钢也分高碳 低碳 高碳硬低碳软
装具会使用一种性能的剑条 价格差别很大
是手工的还是机械的 是铜装还是铁装 是刻出来的还是铸出来的 着价格上区别都很大 可这只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 在实际使用中几乎没有差别
研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最好的研磨叫最上研 足可以把剑当作镜子来照
最后建议 如果只是平时锻炼 不锈钢的就可以了 如果是要收藏 那就要量力而为 不过一定要找铸剑名师 这样升值的机会会大很多

阅读全文

与不锈钢大马士革怎么锻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暖气竖井阀门 浏览:319
什么时候使用阀门定位器 浏览:503
尼尔机械纪元怎么刷99级 浏览:872
埃马克机床质量怎么样 浏览:165
频率自动调节装置属于 浏览:150
设计并制作一套简易的电池装置视频 浏览:761
杭州五金市场机电 浏览:234
自动励磁装置英文缩写 浏览:898
如何提高学科专用设备的使用率 浏览:453
揭阳市固鹏五金制品厂 浏览:565
autocad电气机械有什么区别 浏览:504
特种设备安装上报哪些材料 浏览:770
自动灭弧选线装置 浏览:89
摩托车阀门什么意思 浏览:190
液化气阀门换胶垫 浏览:645
煤气管道两个阀门 浏览:213
自动排污泵控制装置的研究 浏览:883
国产调心轴承外径怎么计算 浏览:321
在CAD中消防阀门长什么样 浏览:629
kenshi机械四肢怎么搞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