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有什么方法可以让201不锈钢通过盐雾测试
要人解决问题就把复你的情制况说清楚一点:
比如:是什么样的不锈钢表面(2B,BA,HL,NO.4,8K等等),有没有经过加工,这些都非常重要,比如你拿8K去做的话200h都没有问题,但是你拿HL面去做的话2h都会生锈。
可以Q我121726649,我可以帮你解决!
我们以前有个供应商先用硝酸溶液泡一下(浓度不详),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可以把加工过程的铁屑清理干净,避免盐雾时生锈。
㈡ 怎样检测304和201不锈钢
检测304和201不锈钢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光谱分析仪,
因为304和201都是奥氏体不锈钢,
采用磁性检测检测不了,
因此检测304和201不锈钢需要采用成分分析。
㈢ 如何对201不锈钢进行检测
最权威的当然是去质检中心做质检了
㈣ 请问不锈钢201的材料能通过欧洲食物接触测试吗
201不锈钢:耐腐蚀性差,在酸碱环境中易生锈,高温加热后,会有少量对人体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析出,如铬权、镍等,这些重金属人体摄入过多,对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很大伤害,故本质上201材质不可用于和食品直接接触的产品,所以发达国家明令禁止此类材质应用于食品级的产品。但因价格较低且无国家强制标准,目前国内炊具行业大范围地采用此类材质。
㈤ 不锈钢201,可以通过食品测试吗.
201应该是不能通过食品认证的,防锈性能太差。目前确实有不少厂家是用201做食品机械的,供应国内还可以,出口就不行了。主要是从成本考虑,其实430的防锈性能都比201要好。
㈥ 检验不锈钢201需做什么测试
1、外观
2、做个光谱分析,化学成分出来以后与标准比对一下,就可以了
㈦ 201不锈钢检测方法有哪些
一定的耐酸、耐碱性能,密度高、抛光无气泡、无针孔是201不锈钢材优点所在,就是因为201不锈钢具有不锈和耐蚀特性及其他优良特性,在各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很多的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将304不锈钢材质由201材质的不锈钢代替。作为普通的用户,很难直观上看出筛机的材质,今天小编教大家201不锈钢检测的方法。
检测201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的方法:
方法一:
201的化学式是1Cr17Mn6Ni5,304的化学式是06Cr19Ni10;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镍铬元素,201是17个铬5铬镍元素还含有6个锰元素,304是19个铬元素10个镍元素;所以就造成它们在颜色,耐腐蚀性,耐酸碱性,韧性等很多区别。
不锈钢材质
1、从颜色来看,由于201不锈钢含有锰元素颜色就会比304暗,而304要白亮一些。
2、从耐腐蚀性来说,由于201含有锰元素,长时间在潮湿或者盐分高的环境下会生锈,而304由于不含有锰元素,所以是不会生锈的。
3、从耐酸碱性来说,201由于镍元素的含量比较小,耐酸碱性能没有304的好。
4、从韧性来说,304的韧性更好,201要比304硬脆,用坚硬的划刀做实验,在201的表面划过后会有很明显的划痕,而304的表面不会有明显的划痕。
二、检测方法
振泰机械厂家为大家提供两个分辨办法:药水检测法和光谱仪检测法。
药水检测法: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不锈钢检测药水,只要滴上几滴就能看颜色及反应速度即可判断不锈钢型号。这种药水的原理是使材料内的的所含元素与鉴别药水里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01不锈钢,液滴瞬间变成深棕红色的,304不锈钢,液滴在3-5分钟内不变色。本方法非常方便,而且准确可行。
光谱仪检测法:这种方法最快速最准确,但是光谱仪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振动筛用户不太适合使用。
方法二:
特点:
1、不需任何辅助工具,携带方便。
2、随时随地可以检测。尤其适合于冶金炉前分析及物资回收行业。
3、操作简单,只要把药水滴在不锈钢上,看颜色及反应速度即可判断不锈钢型号。
4、反应迅速,无需通电,几秒种就能辨别不锈钢型号。
使用要求:表面有污渍、涂层的须处理干净后再测。
使用方法:滴1~2滴不锈钢识别液在待测材料上,等待数秒,显示效果。
1、不含镍材料,液滴瞬间变成暗红色;
2、201不锈钢,液滴瞬间变成深棕红色;
3、202不锈钢,液滴在5秒左右变成淡棕红色;
4、301不锈钢,液滴在1-2分钟变成淡砖红色。
5、304不锈钢,液滴在3-5分钟内不变色。
保质期:长期有效,阴凉避光处存放。
注意事项:
1、本产品是一种化学成份测定液,具有腐蚀性,操作时请带上手套,液体粘上衣服以及皮肤立即大量水冲洗。
2、不用时存放在阴凉、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3、表面有镀层的合金,必须把镀层处理干净,方可使用之。
4、对于表面温度过高的合金须待其冷却后,方可使用之。
5、点过测定液的钢体再测时,须换一处或原测点处理干净。
以上就是201不锈钢检测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会,这样一来,在购买201不锈钢时就不会被不良商家忽悠了,可以选购到优质的201不锈钢,充分发挥出201不锈钢优良性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