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锈钢知识 >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1 19:42:34

❶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不锈钢主要的原因
有一些
下面不是全部
使用温度过高
在500-800度之间为不锈钢的敏化范围
容易发生晶间腐蚀.
另外在一些腐蚀介质的影响下
沿焊缝线
热影响区容易产生晶间腐蚀。主要原因是在不同条件下
C和Cr的形成化合物
破坏了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❷ 何谓晶间腐蚀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不锈钢耐腐蚀的根本原因是它含有铬、镍等提高金属电极的元素,铬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当钢中的碳与周围的的铬形成Cr23C6这类铬的碳化物并沿晶界析出时,就会造成碳化物的周围局部贫铬。当铬的含碳量降到不锈钢耐腐蚀所需的的最低含量以下就产生晶间腐蚀。即“晶间贫铬理论”
在腐蚀介质作用下,晶体内部虽仅呈微弱腐蚀,工件表面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损坏,但晶界却迅速被溶解,并不断深入,完全破坏了晶粒之间的联系,即产生“晶间腐蚀”。产生晶间腐蚀原因,主要是奥氏体晶界处产生“贫铬”现象所致,焊接时工件被加热,碳和铬都会从奥氏体晶粒内部向晶界扩散,并在晶界上生成碳化铬(一般为Cr4C)致使晶界产生“贫铬”现象,当晶界上铬的含量下降到13%以下时,就失去了防腐作用,在腐蚀介质作用下晶界会被迅速腐蚀,即“晶界腐蚀”
防止晶界腐蚀的措施有:1
调整焊缝的化学成份,加入稳定化元素减少形成碳化铬的可能性,如加入钛或铌等。2
减少焊缝中的含碳量,可以减少和避免形成铬的碳化物,从而降低形成晶界腐蚀的倾向,含碳量在0。04%以下,称为“超低碳”不锈钢,就可以避免铬的碳化物生成。3工艺措施,控制在危险温度区的停留时间,防止过热,快焊快冷,使碳来不及析出[
]

❸ 不锈钢管腐蚀现象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不锈钢管腐蚀现象
腐蚀发生在不锈钢管与介质环境相接触的整个界面上并沿截面均匀减薄为特征,多出现在酸和热碱介质环境中。
二、不锈钢管腐蚀原因
不能形成钝化膜或钝化膜不稳定以及钝化膜受到破坏又不能及时修复;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在许多电解质腐蚀环境中,不锈钢管即使处于钝态,也常常会以不同速度(有时甚至非常缓慢)进行溶解;最后,由于不锈钢管制设备、构件、容器等厚度(或截面)的逐步减薄而失效。
三、防治措施:
(1)降低钢中的碳量,使钢中合碳量低于平衡状态下在奥氏体内的饱和溶解度,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铬的碳化物(Cr23C6)在晶界上析出的问题。通常钢中合碳量降至0.03%以下即可满足抗晶间腐蚀性能的要求。
(2)加入Ti、Nb等能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的元素,避免在晶界上析出Cr23C6,即可防上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3)通过调整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比例,使其具有奥氏体+铁索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占5%一12%。这种双相组织不易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可以防止晶间腐蚀,获得最佳的耐蚀性。

❹ 奥氏体钢焊接接头易在什么部位产生晶间腐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在热影响区和焊缝区易产生晶间腐蚀,主要原因是焊接过程中接头和热影响版区长时间地停留在450-850℃的范权围,这个温度是不锈钢的敏化温度范围,不锈钢中Cr元素和C元素结合和Cr23C6的晶间析出物,6个碳原子要结合23个Cr原子,大量消耗了不锈钢耐热耐腐蚀的合金元素,导致晶界上严重贫铬,晶间腐蚀由此产生。

❺ 1Cr18Ni9等不锈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接头的晶间腐蚀

敏化效应,也就是贫铬
1,选用C低铬高一规格的焊条如309L
2,焊后热处理

❻ 为什么经受焊接的奥氏体不锈钢有晶间腐蚀,而不焊接的不锈钢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工业界采用奥氏体不锈钢以来,发现这类钢焊接后,温度为450℃~800℃的热影响区在许多介质中产生晶间腐蚀。这些介质主要是热的浓度为50%~65%的硝酸,含铜盐和氧化铁的硫酸溶液、热有机酸等。后来发现这类钢在450℃~800℃工作,或在该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或保温或缓慢冷却)时,也会得到由于焊接加热的同样效果。这种时效处理会导致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所以又称敏化处理。而把容易引起晶间腐蚀的温度区间450℃~800℃称为敏化温度。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腐蚀形式不仅在铬钢、铬镍钢中存在,而且在镍、铜、铝基合金中也存在。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是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在不锈钢和镍基合金中,晶间腐蚀的机制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腐蚀与保证材料在该介质中耐蚀的元素沿晶界区贫化有关;二是腐蚀与沿晶界析出物的化学稳定性有关;三是腐蚀由降低基体耐蚀性的表面活性元素沿晶界偏析所引起。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主要是在敏化温度区间内容易导致沿晶界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Fe)23C6。从而使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的宽度约为10-5cm。在析出(Cr,Fe)23C6时间不太长的时间内,由于铬的扩散速度较慢,贫铬区得不到恢复。贫铬区的产生使得晶界附近的铬含量被降低到n/8量限度以下,因而贫铬区成为微阳极而发生腐蚀。若在敏化温度范围内长期加热,则可通过铬的扩散消除贫铬区,晶间腐蚀倾向可以被消除。

❼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均匀腐蚀的能力,但在一定成分、应力和腐蚀介质下专特别容易属发生晶间腐蚀,这种腐蚀是由敏化引起的.所谓敏化是指奥氏体不锈钢在cr的碳化物沿其晶界脱溶的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而引起对晶间腐蚀敏感的现象[1].经过热处理的不锈钢,在晶界上析出cr23c6,使晶界附近形成贫cr区,从而发生晶间腐蚀.因此,工业上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无损和定量的现场技术检测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❽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过程中最危险的破坏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晶间腐蚀产生原因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方法,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❾ 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

主要受原子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受热 (如敏化处理)、受力(冷加工形变)而引起晶界组织结构的不均匀变化,对晶间腐蚀也有很大影响。
晶间腐蚀,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
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 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阅读全文

与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美达铸造锅具质量怎么样 浏览:536
转子泵用什么机械密封 浏览:56
魅工具箱卡片式后台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791
重金属检测分析仪器有哪些 浏览:727
女士带什么牌子机械表好看 浏览:202
东莞宏正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773
工人文化宫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800
电能计量装置二次回路作用 浏览:277
项目经理对设备一次检修进行总结怎么写 浏览:931
洛阳转台轴承价格多少 浏览:877
暖气的回水阀门有调温的作用吗 浏览:68
温泉冷库制冷设备哪里靠谱 浏览:733
机械一天可以挖多少石方 浏览:228
solidwork怎么画阀门 浏览:135
世达电动工具价格表2018 浏览:985
液态轴承为什么不流液体 浏览:644
地暖阀门处怎么改 浏览:735
德国蔡司全飞秒设备去哪里买 浏览:450
雨刮器里减速装置作用 浏览:442
控制前后左右运动机械装置 浏览: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