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去除铸件中的铸造型砂 落砂方法谢谢
有好几种:风镐除砂,震动落纱;喷丸除砂等。
㈡ 什么是不锈钢喷砂处理
喷砂处理即用喷砂机射出磨料,击打在不锈钢产品表面,形成喷砂效果
至于喷砂处理后回还是否进行下答一道工艺,得看你的需求,举个例子,像是不锈钢管件类的产品,主要起功能性的作用,不需要太美观,喷砂处理后可以直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
一些锁具之类,要求美观,所以他后面还会再增加一道工序
㈢ 不锈钢喷砂处理是什么,在表面处理的作用是什么
喷砂是不锈钢表面处理的一种方式,不锈钢经过喷砂后表面会得到均匀一致的哑光效果,提高不锈钢产品的表面档次。
而对于不锈钢的喷砂来讲,液体喷砂会比干喷砂达到更好的哑光效果。
㈣ 请问精密铸造厂,铸件铸造後要除砂,但重量30公斤太重,不好操作,一般都如何处理
抛丸也是一种机械方面的表面处理工艺的名称,类似的工艺还有喷砂和喷丸。 抛丸是一个冷处理过程,分为抛丸清理和抛丸强化,抛丸清理顾名思义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等杂质提高外观质量,抛丸强化就是利用高速运动的弹丸(60-110m/s)流连续冲击被强化工件表面,迫使靶材表面和表层(0.10-0.85mm)在循环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以下变化:1.显微组织结构发生改性;2.非均匀的塑变外表层引入残余压应力,内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3.外表面粗糙度发生变化(Ra Rz)。影响:可提高材料/零件疲劳断裂抗力,防止疲劳失效,塑性变形与脆断,提高疲劳寿命。
㈤ 不锈钢铸件出现裂纹,该如何解决
对于水轮机关键部分大部分采用不锈钢铸件,如ZG06Cr13Ni4Mo、ZG06Cr16Ni5Mo等。这类材质铸造性能较差,流动性差,体收缩和线收缩较大,热应力大,容易产生裂纹。一旦铸件产生裂纹,不仅返修工作量大,严重的还可能报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铸件裂纹的产生因素主要是铸件结构、铸造工艺等,生产中一般采用以下措施来加以预防:
1、铸件结构
铸造时要全面考虑铸件的结构、形状、大型、壁厚及其过渡等影响铸件液态和固态收缩的因素,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防止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铸件的浇冒口系统设计要合理,若要采用冷铁等工艺措施,其安放的部位要合理,既要保证铸件内部组织的致密性,又要尽量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产生。
2、冶炼
冶炼过程中,尽量降低P、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降低N、H、O等气体和夹杂物含量。通过采用低磷钢中间合金,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保温
通过适当延长铸件在砂型中的保温时间,主要是控制开箱温度低于70℃,保证铸件在砂型中充分完成液态和固态收缩,避免外力因素造成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
4、落砂
在铸件落砂清理过程中,严禁打箱时向砂型和铸件浇水,严禁采用撞箱等较强外力冲击方式落砂,避免外力和铸件内应力相互作用产生裂纹。
5、切割冒口
根据铸件条件选择适当的热割浇冒口工艺方式,保证热割起始温度不低于300℃。操作时,气割枪和吹氧管采用振动切割。重要件气割后及时用石棉布盖住隔口或进炉热处理。对于上冠及轴流式叶片一类结构复杂、工艺上采取特殊措施的铸件,采用二次热割。
6、预热
在对不锈钢铸件进行缺陷处理时,要坚持预热原则。在吹、焊工序处理时,工件要预热至108℃以上方可操作。若发现较大的裂纹缺陷,应先进行去应力退火,再进行处理。
7、增加退火
对重大不锈钢铸件增加一次最终消除应力退火工序,严格控制保温时间和出炉温度。其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应力集中,更加彻底地消除铸件内应力,防止裂纹产生。
㈥ 不锈钢工件表面喷砂处理,用什么磨料好
不锈钢工件表面喷砂处理,
用无尘金刚砂磨料好。
㈦ 什么是不锈钢表面砂光处理(具体点)
不锈钢表面砂光处理=在不锈钢产品表面进行喷砂处理(点状纹)或进行纱布带抛光(条状纹)。
㈧ 铸件表面粘砂是怎么回事
铸件表面粘砂分为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机械粘砂是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粘附着一层砂粒和金属的机械混合物,清铲粘砂层时能看到金属光泽;化学粘砂是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粘附一层金属氧化物、砂粒和粘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硬度较高,只有用砂轮才能磨去。
1、粘砂产生的原因:
在金属液与型壁表面之间产生热物理作用或热化学反应后会形成粘砂。经物理或热化学作用后,都会造成不锈钢铸件的部分表面或整个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粘砂。铸件表面液态时间长,铸件厚壁或热节处,散热条件差的地方(凹角、细长孔、狭窄沟槽等),金属液的静压力大,浇注温度高,原砂颗粒越粗,则容易粘砂。
2、解决粘砂的方法:
(1)铸件壁厚要均匀,适当加大圆角半径,尽量减小热节圆,采用冷铁。
(2)根据铸件厚度和金属液浇注温度,正确选用原砂粒度,面砂和粘结剂的耐火度适当高些,砂型紧实度要均匀,涂料层耐火度要高,热化学稳定性要好,砂型要干燥。
(3)提高金属液质量,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浇注速度。
㈨ 铸件清砂的方法及其推荐方法
铸件分为好多种,有铸铁件、铸铝件和铸铜件等等,当然,铸型的清理工作效率和专具体铸件所采用属的砂型、砂型表面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
题目不是很明确,应该说明那种铸件?结构复杂否?采用的是何种砂型?如果是简单的零件,清理工作也不会让您狠下功夫去抓!
这里就拿生产球铁铸件来说吧,砂型的溃散性和发气量最终会决定铸件表面和型腔内部的清理落纱工作效率。砂型一旦选错,铸件表面有可能产生致命的表面粘砂、缩松、皮下气孔、裂纹等铸造缺陷!所以砂型一定要选对,必要的话,砂型内部还需要制作易于清理和提高砂型整体强度的芯骨,或者在砂型表面涂刷1至两边涂料(树脂砂一般都采用醇基或水基镐英粉涂料),这样会一举两得,既保证了铸件表面质量,又便于清砂。
最后要提到的是硬件设施,比如震动落筛设备、箱式喷丸机等等,没有这些设备去手工清理的话,工作效率怎么也无法提高。呵呵!
㈩ 如何处理铸件中的铁夹砂
定义和特征 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粘附着一层由金属氧化物、砂子和粘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粘砂层硬度很高,与铸件表面结合牢固,无法用喷、抛丸清理方法去除,必须用砂轮打磨掉。化学粘砂通常发生在铸件厚截面处及型、芯过热部位。 鉴别方法 肉眼外观检查。化学粘砂多发生在粘土砂或水玻璃砂中,清理特别困难,只能用砂轮打磨才能去掉。 形成原因 1.型砂和芯砂粒度太粗 2.砂型和砂芯的紧实度低或不均匀 3.型、芯的涂料质量差,涂层厚度不均匀,涂料剥落 4.浇注温度和浇注高度太高,金属液动压力大 5.上箱或浇口杯高度太高,金属液静压力大 6.型砂和芯砂中含粘土、粘结剂或易熔性附加物过多,耐火度低,导热性差 7.型、芯砂中含回用砂太多,回用砂中细碎砂粒、粉尘、死烧粘土、铁包砂太多,型砂烧结温度低 8.铸件开箱落砂太晚,形成固态热粘砂,尤其是厚大铸件和高熔点合金铸件 9.金属液流动性好、表面张力低。例如,铜合金中磷、铅含量过高,铸钢中磷、硅、锰含量过高 10.金属液中的氧化物和低熔点化合物与型砂发生造渣反应,生成硅酸亚铁、铁橄榄石等低熔点化合物,降低金属液表面张力并提高其流动性,使低熔点化合物和金属液通过毛细管作用机制,渗入砂粒间隙,并在渗透过程中,不断消蚀砂粒,使砂粒间隙扩大,导致机械粘砂或化学粘砂 12.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不当,造成铸型和铸件局部过热。 防止方法 1.使用耐火度高的细粒原砂 2.采用再生砂时,去除过细的砂粒、死烧粘土、灰分、金属氧化物、废金属、铁包砂及其他有害杂质,提高再生砂质量。定期补充适量新砂 3.水是强烈氧化剂,应严格控制湿型砂水分,加入适量煤粉、沥青、碳氢化合物等含碳材料,在砂型中形成还原性气氛。但高压造型时应减少含碳材料加入量,以减少发气量 4.采用优质膨润土,减少粘土砂的粘土含量 5.型砂中粘结剂含量要适当,不宜过高。提高混砂质量,保证砂粒均匀裹覆粘结剂膜,并有适度的透气性。避免型砂中夹有团块 6.提高砂型的紧实度和紧实均匀性 7.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应避免使铸件和铸型局部过热。内浇道应避免直冲型壁 8.采用防粘砂涂料,均匀涂覆,在易产生粘砂部位适当增加涂层厚度。涂料中不得含有易产生气体、氧化及能与金属液和型砂发生反应的成分。尽量不采用通过反应可在铸件-铸型界面形成易剥离的玻璃状粘砂层的涂料或面砂来解决粘砂问题(例如在铸铁件型砂和芯砂中加入赤铁矿粉等) 9.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降低上型高度和浇口杯高度,以减小金属液动压力、静压力及对铸型的热冲击 10.加强对铸钢等高熔点合金的精炼,净化金属液,降低合金液的氧化程度和吸气量,减少低熔点相形成元素(如铸钢、铸铁中的硫、磷,青铜中的磷、铅)的含量,控制会降低金属液表面张力、提高金属液蒸气压的元素(如铸钢、铸铁中的锰和硅,青铜中的铅)的含量。熔炼时炉料要干燥,慎用会引起化学粘砂的各种熔剂(如石灰石、苏打粉、氟石等),熔炼温度不得过高,以免金属液过度氧化 11.对于大型厚壁铸件,适当提早开箱,加快铸件冷却,以防止固态粘砂 12.采用表面光洁的模样和芯盒。 补救措施 1.喷、抛丸清砂 2.打磨 3.电化学清砂,尤其适用于清除铸件深腔和精密铸件的严重粘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