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提琴多维减难尾柱是什么东西
摘要 尾柱也称尾钮,是在提琴的底部用来拴住牛筋(尾筋)的一个小圆柱。大提琴的尾柱还带有一支厂的支撑铁杆。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尾柱用料一般是与其他配件(拉弦板、 腮托、弦轴)相统- -的。而其式样并无太多区别。其工艺要求主要是质地要坚硬,安装上腰与尾孔吻合及垂直。大提琴的尾柱除了用材外,式样有两种: -种是直杆装,另一种是曲杆形。大提琴尾柱的铁杆有用不锈钢的,也有用钢化纤维做的。后者不但坚硬而且轻盈,此种材料对大提琴的发音很有帮助。提琴的尾筋是用来把拉弦板连接到尾柱上的。传统上它是用牛筋丛的,因此也称提琴的牛筋或尾筋。现在基本上已被尼龙绳加金属螺丝所取代,因为它们的耐用性能和抗延伸性更换。
2. 大提琴底尾柱松了怎么办
换个琴脚。大概80到100元能买一个比较不错的了!
3. 大提琴可以以旧换新吗
大提琴可以以旧换新。
大概上,大家很习惯性购买一台新电子琴的情况下,电子琴代理商是『后封』把电子琴运往你们家楼底下,拆卸画框(倘若有得话),外露闪耀的全新电子琴,搬到精准定位。随后,音响师入场,略施技艺后,这台电子琴就逐渐变成你的生命共同体,直至你离去那台琴,或者它放弃你。
在它进入你的生命中以前,你唯一了解的是,你是它的唯一,它从来没有在他人手底下唱过歌。可是,你必然不清楚它会五音不全!如同以往的指腹为婚,你没有机遇挑选你能与谁相伴。
由于如果你决策要买一台新的电子琴时,这一到府拆琴的方式,便是使你直至刮起头盖那一刻,才知道立在你前边的是圆,或是扁,并且就是你务必没有理由承担的。
历史: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AdrienFrançoisServais 1807-1866)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
4. 小提琴的尾柱不能完全塞进去怎么办
继续练习调整姿势或者更换小提琴。
小提琴夹琴的正确姿势如下:第一个支持点,把琴放在左面锁骨上,下巴贴在琴的腮托上,不要使肩傍耸起来,如果需要,面加上一个棉垫或肩托,使琴稳定在肩和下巴之间(不需要用很大的劲夹住琴)这是演奏者持琴的第一个支持点。第二个支持点单有这一个支持点不能演奏,还要有第二个支持点。这个支持点是由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形成的。就是用大拇指第二指节(自下往上数)贴在琴的左侧,食指的指掌(第一指节以下和手掌连接的关节)贴在琴颈的右侧。
第1和第2的注意点一是轻轻地托住琴颈,二是琴颈和虎口之间还要有一个空间,不要捏死,因为左手在演奏时是不停地运动着。注意到这两点,可以使左手在换把时沿着指板自如地滑行。即使不换把,在一个固定把位演奏时,为了换弦也会有一些细微的调节动作,所以手也不是“固定”不动的。
5. 拉大提琴还是低音提琴
大提琴。
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历史: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AdrienFrançoisServais 1807-1866)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
6. 欧阳娜娜大提琴大约多少钱
十几万是起码的,估计几十万。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AdrienFrançoisServais 1807-1866)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
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Domenico Gabrielli)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如18世纪的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都曾模仿小提琴协奏曲而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
后来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
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以及柴科夫斯基等,也都大量写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和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六首奏鸣曲。
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等。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最早出现于约1660年。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7. 大提琴碳纤维尾柱的好处
支撑提琴到适合你身高位置的地方,调节琴的舒适度,使琴旋转更灵活,防止弹琴时大提琴底部磨损掉漆。
8. 如何保养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种非常娇气的乐器,所以在保养方面就是重中之重。接下来,跟随小编看一下大提琴的保养方法吧。
一、使用支架
使用支架可以使琴程直立状,在不使用它的时候还能够作为一件摆设艺术品放在家中给朋友们欣赏。只是这种办法要经常性的擦拭琴的表面,否侧会有灰尘,影响美观。
二、琴盒或者琴套
这是最普通和最为常见的办法。如果长时间不用,请把琴放在琴盒或者琴套里,这样就不会因为常时间置放在外面,空气中的尘埃吸附在琴身及琴弦和其他的配件上影响琴的音质,和影响琴身的亮泽度。只是这种方法对于存放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遭到受潮和虫蛀。所以,在琴盒或琴套里放入干燥剂,就很有必要了。
三、擦拭
众所周知,大提琴非常娇贵。所以在擦拭时选择的布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太硬,这样不会因为布面上的毛太硬而刮坏琴身油漆和配件。所以要选择柔软而舒适布料。眼镜布或者毛巾布是非常好的选择。
擦拭时要注意:小心将灰尘擦去,动作不要过大。最好的方式是将琴身侧放,最好不要将琴水平放置擦拭,因为琴码下有琴柱,擦拭不当时移动琴码时容易将琴柱弄倒.一旦弄倒,就需要到乐器行让师傅帮你安装上。
六、琴弓的保养
大提琴有两部分组成,琴和琴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琴弓的包养也非常重要。保养琴弓时应注意:
不用琴弓的时候,记得及时放松点弓毛,不要老让弓毛处于绷紧状态,这样容易使得弓毛失去弹性。平时不要频繁抹太多的松香,不同牌子不同特性的松香不要频繁交叉使用。拧尾库的调节螺丝时,同时用双手;因为螺丝比较精细,要一手护住握住尾库,一手缓慢拧螺丝。因为弓头琴弓的脆弱部位,保护好弓头,不要磕碰到弓头和摔到弓头。弓毛断了,不要用手绷断另外一端,可以用小剪刀仔细剪掉断毛头。琴弓拇指护皮(一般为羊皮或仿蜥蜴皮)磨损破后要及时更换,以免损伤弓杆。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地关于大提琴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让大家对大提琴产品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
9. 大提琴尾柱怎么取出
把弦取下,把拉弦板尾绳从尾柱上取下来,用点力一扯就掉了。但是我建议去琴行取好一点。
10. 如何让猴尾柱变粗
一、猴尾柱要想促进爆侧芽,可以对植株进行砍头处理,这样能促进侧芽萌发。提前准备好锋利的刀子,将刀子进行消毒杀菌,之后将猴尾柱砍头,这样顶端优势被破坏掉,能促进萌发出侧芽来。剪下来的部分不要浪费掉,可以进行扦插培育。
二、使用药物
要想促进爆出更多的侧芽,可以借助药物来处理,给它使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猴尾柱多多长出侧芽。
三、栽培方法
对于猴尾柱来说,播种的实生苗和嫁接培育出来的更容易爆出侧芽来,要想多爆出侧芽的话,尽量选择这两个方法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