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的导热性好吗
钢的导热性较好,但和铝相比更差一些。
金属的导热性的高低可用导热版系权数来衡量,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一小时,通过一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日常中常见的金属:铝的导热系数230W/m ·K,熟铁的导热系数51W/m ·K,铸铁导热系数48W/m ·K,不锈钢的导热系数16W/m ·K。
(1)不锈钢导热性能怎么样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现在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② 不锈钢盘管导热系数怎么样
在盘管制作的材质当中,铜管的导热系数是最好的,但是根据铜管的厚度也有少许的差别,具体的导热系数如下:
铜管:λ=379.14W/(m.℃);
不锈钢管:λ=10~30W/(m℃),改导热系数是在控制在600°一下的温度,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热系数会少许的增加。
铜管和不锈钢管各自的优势:
1.铜管,铜管的是换热系数是最高的,也就代表着导热能力越强,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当中,由于铜管的耐磨冲击和硬度与铜管相比较比较弱,因此在厚度上根据使用的情况最低不能低于0.8个厚度,温度高的时候不能低于1个厚度。
2.不锈钢管,钢管的导热系数不及铜管,但是钢管的硬度和耐冲击性比铜管好,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使用当中铜管的厚度可以适当的降低,壁厚降低,这样在换热效率上就能与铜管保持平衡。
换热系数计算:
根据公式:Rc= (1)
其中:
Rc——导热热阻,m2k/w。
λ——导热系数,W/(m.k)。
δ——管壁厚度,m管材一定,λ不变时,根据公式(1),δ越小,Rc越小,传热系数越大。
这就可以缩小不锈钢管与铜管总体传热系数的差距。不锈钢管的外壁比铜管的外壁更加的平整和细腻,因此更不容易结水垢,在使用上有一定的优势。
对比总结:
在闭式冷却塔和蒸发式冷凝器当中,铜管的导热系数是最高的。但是不锈钢管比铜管的表面结构更加的致密和细致,不易产生水垢,在使用上比铜管具有一定的优势,长期使用,睡着水垢的增加,不锈钢管的总体换热系数下降比铜管的更加缓慢,具有更好的使用经济性。
③ 不锈钢导热快还是铁的导热快
不锈钢导热性快。
在600℃以下,各种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基本在10~30W/(m·℃)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导热系数有增加趋势。在100℃时,不锈钢导热系数由大至小的顺序为1Cr17、00Cr12、2 Cr 25N、0 Cr 18Ni11Ti、0 Cr 18 Ni 9、0 Cr 17 Ni 12Mο2、2 Cr 25Ni20。
500℃时导热系数由大至小的顺序为1 Cr 13、1 Cr 17、2 Cr 25N、0 Cr 17Ni12Mο2、0 Cr 18Ni9Ti和2 Cr 25Ni20。
影响因素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④ 不锈钢换热管和铜管的性能哪个好
不锈钢换热管和铜管的性能哪个好?铜管和不锈钢换热管的性能对比如下:一、铜管和不锈钢换热管的性能对比之导热由于铜管的导热系数为100W/m℃,不锈钢管的导热系数为13W/m℃,这当然要影响总体传热系数。但是,不锈钢管的壁厚可以减薄以0.5~0.8mm,而铜管因强度及冲蚀磨损等原因,其壁厚不能低于1.2mm。二、根据公式:Rc=(1)其中:Rc——导热热阻,m2k/w。λ——导热系数,W/(m.k)。δ——管壁厚度,m管材一定,λ不变时,根据公式(1),δ越小,Rc越小,传热系数越大。这就可以缩小不锈钢管与铜管总体传热系数的差距。由于铜管内外壁比不锈钢更粗糙,容易结垢。
⑤ 铁锅和不锈钢锅哪个导热性能更好
铁锅。
铁锅可以说是目前最安全的厨具,它采用生铁制成,不含其它化学物质。其导热性好,十分的坚固耐用,我们使用铁锅烹饪食物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缺铁性贫血。铁锅比较适合用来炒菜。但是铁锅容易生锈,比较笨重,其表面比较粗,不好清洗。如果我们不小心吸收了铁锈,对我们的肝脏会存在危害,因此铁锅需要注意保养。
铁锅使用注意事项
1、少用洗涤剂:铁锅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铁锅容易生锈,所以最好不要使用铁锅烧水、煮汤,避免铁锅表面保护其不生锈的食油层消失。刷锅时也应尽量少用洗涤剂,以防保护层被刷尽。
2、隔热材料包裹:铁锅刚买来会比较粗糙,有些不平整光滑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用久之后会变得光滑,在使用铁锅的时候,铁锅的锅耳最好用隔热材料包裹,这样能避免在使用铁锅的锅耳温度过高而烫伤。
⑥ sus不锈钢的导热性怎么样
一:牌号:SUS631沉淀硬化钢
二:化学成分
碳(C)≤0.09, 锰(Mn)≤1.00, 镍(Ni)6.50~7.75, 硅(Si)≤1.00,
磷(P)≤0.035, 硫(S)≤0.030, 铬(Cr)16.00~18.00, 铝(Al)0.75~1.50
三:应用范围应用领域:
该类钢主要用于制造飞机外壳、结构件、导弹的压力容器和构件,喷气发动机零件、弹簧、隔膜、波纹管、天线、紧固件、测量仪表等。
四: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固溶,≤1030; 565℃时效,≥1140; 510℃时效,≥1230
条件屈服强度 σ0.2 (MPa):固溶,≤380;565℃时效,≥960;510℃时效,≥1030
伸长率 δ5 (%):固溶,≥20;565℃时效,≥5;510℃时效,≥4
断面收缩率 ψ (%):565℃时效,≥25;510℃时效,≥10
硬度 :固溶,≤229HB;565℃时效,≥363HB;510℃时效,≥388HB
五:概况
合金是以18-8CrN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奥氏体-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又称为控制相变不锈钢。固溶处理后为不稳定的奥氏体组织,有良好的塑韧性和加工性,经过调整,使奥氏体析出碳化物候成分发生变化,再经过马氏体转变处理,大部分组织转变为韧性较好的低碳回火马氏体,这种状态为钢的使用状态,有良好的中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优于一般马氏体不锈钢。
⑦ 304和201导热哪个好
304不锈钢和201不锈钢的区别在哪里?
下面由金管汇为你解答:
一、201不耐锈,而且不能用于餐具厨具,304用途广泛,是食品级不锈钢。
二、304不锈钢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材料,防锈性能比200系列的不锈钢材料要强,耐600度 高温。它具有优良的不锈耐腐蚀性能和较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对碱溶液及大部分有机酸和无机酸亦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
304不锈钢和201不锈钢组成:
一、201是节Ni钢种,301钢的替代钢。经冷加工后具有磁性,用于铁路车辆。
二、304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不锈钢、耐热钢。用于食品生产设备、昔通化工设备、核能等。
三、201是含锰较高,表面很亮带有暗黑的亮,含锰较高容易生锈。
四、304含铬较多,表面呈现哑光,不生锈.两种放在一起就有比较了。最重要的就是耐腐蚀性能不同,201的耐腐蚀性能很差,所以价格就要便宜很多.又因为201含镍低,所以价格比304的低,于是耐腐蚀性能就不如304了。
不锈钢水管的强度高,是铜管的3倍,是塑料管的8-10倍,不锈钢水管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是铜管的25倍,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达70-100年,不锈钢水管材质具有健康,环保、防水、抗冲击、耐高压的作用。
再者我国强制要求高档的工程大厦、酒店以及一些医疗单位更换原有管道,铺设不锈钢水管,国家还极力提倡小区民房都使用不锈钢水管。
⑧ 铁锅和不锈钢锅哪个导热快
铁锅导热较快抄。
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镍、铂、钛等金属元素而制成的.这些元素如果在人体中慢慢累积,对身体有害。盐、酱油、醋等不可长时间在不锈钢餐具内存放。
不要用来煎中药,不要用强碱、苏打等洗涤,以免发生化学反应,由于不锈钢导热系数小,底部散热慢.温度极易集中.所以使用不锈钢炊具做饭时,极易烧焦食物,故使用不锈钢炊具要掌握烹饪技巧。
(8)不锈钢导热性能怎么样扩展阅读:
铁锅有生铁锅和熟铁锅之分:生铁锅是选用灰口铁熔化用模型浇铸制成的;熟铁锅是用黑铁皮锻压或手工捶打制成,具有锅坯薄,传热快的性能。
目前有些说法称铁锅补铁,但是并没有任何实验可以证明使用铁锅烹饪可以为人补充铁元素。营养学家认为,用铁锅烹调,对患有血色素沉着症的人,最好不要使用铁锅进行烹饪。
普通铁锅容易生锈,人体吸收过多氧化铁,即锈迹后,会对肝脏产生危害……因此,人们在使用铁锅时,需要遵守一些使用原则,才能有益健康。这些原则是:炒完一道菜后,刷一次锅,再炒一道菜。每次饭菜做完后,必须洗净锅内壁并将锅擦干,以免锅生锈,产生不利人体健康的氧化铁。
⑨ 不锈钢导热性能怎么样
不锈钢导热性能不是好,
比如304不锈钢材料导热系数100摄氏度时是26.3 W/(mk),
详细参见GB/T 20878-2007表A.1。
⑩ 不锈钢的导热性 比 铁差很多么
不锈钢导热性:
在600℃以下,各种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基本在10~/(m•℃)范围内。
在304℃时,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是16.2W/m•℃,导热系数一般为碳钢的1/3左右。
铁的导热性:
铁的比热为0.46×10³J/(kg•℃)
铁的导热系数是40×1.163W/m·℃ ,1200度时,纯铁导热系数为36W/m·℃
拓展资料
导热性
热传导简称导热。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导热。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物体的导热性。
密实固体内部和静止流体中的热量传递都是纯导热在起作用。导热部分参与了在运动流体中的热量传递。
影响因素
导热是依靠材料中的电子、原子、分子和晶格热运动来传递热量。但材料性质不同,其主要导热机理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金属的热导率大于非金属,纯金属热导率大于合金。物质三态中,固态热导率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最小。例如:标准大气压下0℃时的冰、水和水蒸气的热导率分别为2.22W/(m·K)、0.55W/(m・K)和0.183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