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锈钢知识 > 不锈钢壳体怎么成型

不锈钢壳体怎么成型

发布时间:2022-04-06 09:11:57

A. 电脑笔记本外壳怎么做出来的

介绍:细处着手,巧处用功。高手和菜鸟之间的差别就是:高手什么都知道,菜鸟知道一些。电脑小技巧收集最新奇招高招,让你轻松踏上高手之路。

体积轻巧、而性能却毫不逊色的笔记本电脑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开展业务和娱乐的需求。然而,人们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考虑的多是CPU主频、硬盘容量、显示屏大小等因素,却鲜有人注意到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材质。实际上,这不起眼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对笔记本电脑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受到一些外力的冲击,如果笔记本电脑的外部材质不够坚硬,就有可能造成荧幕弯曲的现象,缩短屏幕的使用寿命。此外,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既是保护机体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体重”、美观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笔记本电脑外壳的用料将对我们能否购买到一款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有着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笔记本电脑外壳的“世界”吧!

一、笔记本电脑外壳为什么不用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做材料?

目前,市面上基本还没有采用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来做笔记本电脑外壳的,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不锈钢类的金属外壳对机器内部设备的保护作用比工程塑料强得多,但因为使用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外壳必然会增加机器的重量,因而很难在笔记本电脑上得到应用。笔记本电脑移动工作的特点使其对机器的重量有很严格的要求。一般说来,3公斤以上的机器就失去了移动工作的意义了。也正是出于重量的考虑,各大厂商不得不使用工程塑料或铝合金来作为外壳的材料了。

二、笔记本电脑常见的外壳用料分类

(一)、合金外壳

1、铝镁合金

图为:铝镁合金外壳

铝镁合金一般主要元素是铝,再掺入少量的镁或是其它的金属材料来加强其硬度。因本身就是金属,其导热性能和强度尤为突出。铝镁合金质坚量轻、密度低、散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能充分满足3C产品高度集成化、轻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电磁屏蔽和散热的要求。其硬度是传统塑料机壳的数倍,但重量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于中高档超薄型或尺寸较小的笔记本的外壳。而且,银白色的镁铝合金外壳可使产品更豪华、美观,而且易于上色,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工艺变成个性化的粉蓝色和粉红色,为笔记本电脑增色不少,这是工程塑料以及碳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因而铝镁合金成了便携型笔记本电脑的首选外壳材料,目前大部分厂商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均采用了铝镁合金外壳技术。

不过,如果要综合考虑到使用的舒适性及长期使用,镁铝合金就不能称为最佳的选择了。镁铝合金的机器往往把机体外壳也作为散热手段,这样在使用中,机体外壳便具有较高的温度,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且,镁铝合金并不是很坚固耐磨,使用时间长了,原有的银白色会磨掉,露出其暗灰色的本来面目,如果不小心划伤的话,那道刻痕也会非常醒目。此外,铝镁合金的弱点就是成本较高,比较昂贵,而且成型比ABS困难(需要用冲压或者压铸工艺),所以笔记本电脑一般只把铝镁合金使用在顶盖上,很少有机型(例如SONY VAIO N505)用铝镁合金来制造整个机壳。

2、钛合金

铝合镁金虽然不错,但是也有不少缺点。为了克服铝合镁金材料的不足,IBM的工程师们把一种更有效的材质——碳纤维加强型钛复合材料应用于笔记本电脑。钛是造价昂贵的金属,比镁还要贵上许多,以前它主要是用于那些要求高强度、低重量应用的特殊场合,比如宇航部件、飞机制造和医疗器械等。优良的抗撞击特性,更使它成为赛车外壳和高尔夫球棒等体育器械的完美选择。钛合金材质的可以说是铝镁合金的加强版,无论散热,强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于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铝镁合金更加的复杂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是强韧性更强、而且变得更薄。就强韧性看,钛合金是镁合金的三至四倍。强韧性越高,能承受的压力越大,也越能够支持大尺寸的显示器。因此,钛合金机种即使配备15英寸的显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预留太宽的框架。至于薄度,钛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镁合金的一半,厚度减半可以让笔记本电脑体积更娇小。这也是IBM近年来很多的本子所专用的一种材料,现在在其它的本子还没有见到过。

其实不是管是钛合金还是镁合金,其主要的材料还是铝,成分按用处而不同,一般掺入的合金仅有2-3%。这也是铝这种金属的化学特性所决定的,因为纯铝材料很软,但加入微量的其它金属以后,不但变得硬些,而且非常有韧性,掺入金属因为只占相当少的比像,所以对整体的重量不会有太多的改变。而钛合金与镁合金除了掺入金属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分别之处,就是还渗入碳纤维材料,使整体硬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所以,IBM笔记本素有“黑金钢”之称是当之无愧的了。不过并不是说IBM所有机型或是一台本子中外壳全是用这种材料,也会有用到镁合金与PC+ABS材料的。前面所说的T40就是如此。

图为:“黑金钢”

钛合金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通过焊接等复杂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结构复杂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这些生产过程衍生出可观成本,因此十分昂贵。目前,钛合金及其它钛复合材料依然是IBM专用的材料,这也是IBM笔记本电脑比较贵的原因之一吧。

(二)、塑料外壳

1、碳纤维

碳纤维材质是很有趣的一种材质,它既拥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特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它的外观类似塑料,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ABS外壳需要另外镀一层金属膜来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销的主角。据IBM公司的资料显示,碳纤维强韧性是铝镁合金的两倍,而且散热效果最好。若使用时间相同,碳纤维机种的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碳纤维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着色也比较难。此外,碳纤维机壳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接地不好,会有轻微的漏电感,因此IBM在其碳纤维机壳上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

2、PC-GF-##(聚碳酸酯PC)

PC-GF-##也是笔记本电脑外壳采用的材料的一种,它的原料是石油,经聚酯切片工厂加工后就成了聚酯切片颗粒物,再经塑料厂加工就成了成品,它比PC+ABS少了ABS的一些特性,但是PC-GF-##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规格都有不同的特性,比如PC-GF10、PC-GF15、PC-GF20、PC-GF30等,有超高力学性能、耐热和尺寸稳定性,它可以取代不种程度的商业电器内部铝、铅或其它金属的冲压铸件。

PC-GF-##也叫增强改性PC,它还具有极好的冲击强度、高的耐热性和好的尺寸稳定性。稳定于水、矿物和有机酸,部分溶于芳香族碳水化合物,溶于氯化物,在强碱作用下分解。玻纤和碳纤增强PC的吸水率很低。增强PC可极大地提高对环境的抗腐蚀性。高流动性PC可用于制作低于1mm的薄壁制件。PC改性材料的抗蠕变性和载荷下抗变形能力明显提高。从实用的角度,其散热性能也比ABS塑料较好,热量分散比较均匀,它的最大缺点是比较脆,一跌就破,我们常见的光盘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

运用这种材料比较显著的就是FUJITSU了,在很多型号中都是用PC-GF20这种材料,而且是全外壳都采用这种材料。不管从表面还是从触摸的感觉,PC-GF-#材料感觉都像是金属。如果笔记本电脑内没有标识的话,单从外表面不非常仔细地去观察,可能都以为会是它是合金物。所以,我们在购买时要注意分辨,别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哦。

3、ABS工程塑料

ABS工程塑料在笔记本电脑当中可能是用得最多的了,几乎在每一个本子里面都可以找到:有的用在整个外壳,有的只是用在屏的顶盖,也有的只是在内存或硬盘的盖板用到。在国产笔记本电脑中,大多数标称普通机壳的笔记本电脑都清一色用了这种材料,而在国外的品牌中,体积稍大(也就是全内置的笔记本电脑)中也大都采用ASB工作塑料,例如我们很熟悉的SONY Z1的腕托与屏的顶盖。工程塑料最大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

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业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为PC+ABS,是因为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动性。所以应用在薄壁及复杂形状制品,能保持其优异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与一种酯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它目前主要应用于通讯器材、家用电器、汽车、电脑及外设部件。

ABS工程塑料最在的缺点就是质量重、导热性能欠佳。另外,ABS还是种致癌的化学物,吸入人体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致癌,当然,人们只是使用笔记本电脑,一般情况下不会吸入这种化学物品,但用户长期近距离面对笔记本,会吸入少量的ABS散发出来的气味,于健康不利。

一般来说,ABS工程塑料由于成本低,被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采用,目前多数的塑料外壳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而碳纤维和聚碳醋酸则较为少见。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用料除了上述的材料外,富士通和富士通研究所最近开发成功了一种新的材料,这种材料是通过将植物材料加工成笔记本电脑机体的技术——“植物性树脂机体技术”生成,它以玉米等植物为原料的聚乳酸为主要成分,具备阻燃性和与ABS树脂不相上下的强度及耐热性。该材料可以作为资源短缺的镁合金、以及基于石油生成的树脂等的代替材料使用。而且,由于生产机体所需的能源消耗量与原有的石油类树脂相比可削减约40%,因此可为减少环境负荷做出贡献。

不过,尽管目前笔记本电脑厂商不遗余力的致力于笔记本外壳的选材,但依然没有找到性价比切合很理想的材料。无可置疑,高性能低价位是笔记本发展的方向,笔记本更轻更薄价位更低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记本电脑厂商也必然要继续努力寻找和研制更好的材料。

三、笔记本电脑外壳用料的识别方法

通过笔者的上述介绍,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对笔记本电脑外壳的用料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在目前的市场上,许多笔记本电脑都宣称是采用了铝镁合金做外壳的,其实,目前在万元以下的产品中,大部分产品都是工程塑料外壳,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往往会把那些外壳看起来比较结实的产品说成是镁铝合金的金属外壳,其实这些产品都只是上了一层金属镀膜而已。那么,我们在购买时该如何来判断该笔记本电脑用的是什么材料呢?

1、看说明书。如果该笔记本电脑用料上乘,它的说明书上则可能会有注明是用什么材料做外壳的,当然,这并不一定有,而且,如果用料比较差的话就肯定不会有。

2、通过触觉来判断。用手触摸笔记本电脑外壳,如果是塑料外壳的,其感觉除了摩沙的感觉外,几乎再体会不到什么了,特别是PC+ABS。而如果是合金的则除了本身有摩沙的感觉外还有非常明显的透心那种冰凉,当然是在关机状态下了。如果是开机很久,我们则可触摸屏盖的中央位置,因为那个地方通常没有热量到达,可以获得准确的感觉。

3、问销售人员。用这种方式所获得的信息虽然很多时候都不准确,因为销售人员为了能让机器卖出去,往往会夸大其词,但有时却可获得某些有用的信息,何况有些销售人员会比较老实,我们不能对所有的销售人员都用同一种眼光去看待。

4、通过声音来判断。听声音以识别是塑料还是合金。用手敲打笔记本外壳的表面,如果是塑料外壳,声音比较沉一些,而且会感觉到有些弹性;如果是铝合金则声音明显很脆,而且敲击边缘部分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金属碰撞声,还能感觉到细微的对手指的反冲击感觉。

6、到厂商网站去找资料。有些经销商为了提高自己销售的笔记本的身价,在网上的报价资料会打上“铝镁合金”外壳的字样,这对于某些万元以下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的。这时,我们可到厂商网站去找资料,看看这款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参数中到底有没有“铝镁合金”字样。一般来说,如果是用这一材料做外壳的厂商都会以此为卖点而标称出来,否则要么就直接标称为塑料外壳,要么就不标称外壳的用料,但一般都不会做假,因为厂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做假,一旦被揭穿,将会受到很大的名誉损失,而经销商却没这些顾虑。

7、通过观察其边缘的情况来判断。通过对其边缘的观察,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线索。上面我们已说到过,不管什么材料,表面都会进行喷漆,但喷漆只是对其外表面,而内表面当然不会啦。所以,我们观看其露出内表面的边缘部分可以进一步确定了。那么,如何才能查看到其表面呢?把电池拿出来,如果光驱可以抽出的,把光驱抽出来,那在机子的这些组件的边缘处就可以看到外壳的内表面的真实面目:是塑料合还是合金就很明显了。如果是PC+ABS的,会有明显的塑料质感。PC-GF看上去表面很光滑,像是有金属层,而铝合金的话则金属色质你应该可以很容易区分了。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所有的机型,有的本子做工上面确实非常细致,在所有边缘露出内表面的地方都衫上很常薄的锌铂纸,或是薄如纸的铝合金片。

四、找出笔记本电脑厂商外壳用料的规律

厂商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生产成本,通常要批量购买材料,而且一次性购买同一物品越多其价格就通常越低,就最低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同一品牌中,会常常出现使用同一特定材料做笔记本外壳的情况,很有规律。

比如FUJITSU现在几乎所有的新机型的笔记本电脑都是用PC-GF这种材料,目前还没有发现在其它的品牌本子中有使用这种材料的。PC+ABS这种材料由于成本低,使用它可大大降低机器的造价,所以国产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多数都使用这种材料来做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只有少数是使用铝镁合金做外壳的。而在国外品牌的笔记本电脑里面,即使一些高档的体积稍大的机型,其腕托上盖外壳也大多为PC+ABS,或者屏上盖外壳也为PC+ABS,铝镁合金多用在底外壳,但在超薄超小的机型里面,由于其对机器的散热性要求非常高,所以也会全外壳都用铝镁合金的。至于钛合金的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它只有IBM的笔记本电脑才使用这种材料。还有DELL的某些型号的机子,比较有特色:外壳用PC+ABS,但在机体内部却大量地采用镁铝合金模块安置在边缘或组件之间的空隙里面来进行热量分散。熟悉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快速地判别哪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用什么材料做外壳。

五、铝镁合金外壳笔记本电脑,你真的需要吗?

图为:铝镁合金外壳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采用铝镁合金机箱制造笔记本的数量为600万到750万台,而今年的数量预计还要翻倍。铝镁合金外壳笔记本电脑已越来越多了,那么,你真的需要这种外壳的笔记本电脑吗?

B. 不锈钢怎么炼制出来的

不锈钢炼制过程:
1、 对上道转入抛光工序的工件进行目测检验,如焊缝是否有漏焊,焊穿,焊点深浅不均匀,偏离接缝太远,局部凹陷,对接不齐,是否有较深划痕,碰伤,严重变形等在本工序无法补救的缺陷,如果有上述缺陷应返回上道工序修整。如果无上述缺陷,进入本抛光工序。
2、 粗磨,用600#的砂带在三面上往返磨削工件,本工序要达到的目标是去掉工件焊接留下的焊点,以及在上步工序出现的碰伤,达到焊口圆角初步成型,水平面和垂直面基本无大划痕,无碰伤,经此步工序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应能达到R0.8mm。注意在抛光过程中注意砂带机的倾斜角度和控制好砂带机对工件的压力。一般来说以与被抛面成一条直线比较适中。
3、 半精磨,用800#的砂带按照前面往返磨削工件的方法中磨工件的三面,主要是对前面工序出现的接缝进行修正以及对粗磨后产生的印痕进行进一步的细磨,对前面工序留下的印痕要反复磨削,达到工件表面无划痕,基本变亮。本工序表面粗糙度应能达到R0.4mm。(注意本工序不要产生新的划痕及碰伤,因为在后面的工序无法修补此类缺陷。)
4、 精磨,用1000#的砂带主要是对前步工序出现的细小纹线的修正磨削,磨削方法与上同。本工序要达到的目标是磨削部分与工件未磨削部分的接缝基本消失,工件表面进一步光亮,通过本工序磨削后的工件要基本接近镜面效果,工件表面粗糙度应能达到R0.1mm。
另外还需注意更换砂带必须保证砂带在海绵轮上能平稳转动,以达到均匀磨削工件的目的。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又称不锈耐酸钢。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而后者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

C. 不锈钢板是怎么生产制造的

在原料选择好之后,不锈钢的生产制造过如下。
第一步是融化,即将原料在电弧炉中熔化版在一起。其次是权去除多余的碳元素,这是通过在AOD(氩氧脱碳)转化器中处理熔融金属来完成的。转化器通过注入氧-氩混合物来还原碳。在这个阶段,可以向AOD转换器添加诸如镍和钼等其它合金元素。当需要非常低的碳含量时,可以使用VOD(真空氧化脱碳)转化器。
接下来是调音,大多数不锈钢都有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调整过程甚至允许对化学成分进行微调。调整是当钢被缓慢搅拌以除去不想要的元素并提高稠度,同时将所需组成保持在温度限度内。
成型步骤是将钢水浇铸成形。这些形式可以是花纹(矩形),坯料(圆形或正方形),板,杆或管。
然后是进行热轧,即在高于钢的再结晶温度的温度下发生热轧。精确的温度取决于所需的不锈钢等级。不锈钢板被加热并通过高辊。布料和坯料形成棒和丝。板坯形成板,条和板。
如有需要还能进行冷轧,通常冷轧不锈钢板使用在需要非常精确的尺寸或有吸引力的表面处理。该过程发生在钢的再结晶温度以下。使用小直径辊和一系列支撑辊进行冷轧。

D. 不锈钢是怎么做出来的

常用不锈钢牌来号之源一:Cr18Ni9Ti,即含铬18%,镍9%,钛1%左右,剩下的主要是铁元素。不锈钢属于高合金钢。高铬高镍不锈钢具备不被磁化的特性(磁铁无法吸引),高韧性,较高强度,但硬度较差。常见的国外牌号所谓304不锈钢,即属于此类。
不锈钢也有不含镍的铬不锈钢,一般含铬15%左右,如1Cr15。这类不锈钢,抗腐蚀能力要差一点点,有磁化特性,会被磁铁吸引,但价格较低。

至于不锈钢是如何冶炼的~~~你问倒我了,这个问题建议咨询冶金专业人员。我是干机械设计和机械加工的…… 不过冶金嘛,肯定也就是冶炼,然后再做出厂前的热处理之类,必要时根据需要还要做成型加工,比方说锻压、拉拔、挤压、轧制什么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又是另外一门学问了。

E. 不锈钢板是如何制造

不锈钢产品制造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不锈钢产品的制造工艺原则,当产品使用在耐腐蚀要求很高的工况特殊时,在相应的产品制造工艺过程卡上再另行明确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和不锈复合钢零部件等产品的制造。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Q/AXL J 3013铆工管工通用工艺守则
Q/AXL J5010钢制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Q/AXL J0801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规程
3一般要求
3.1 不锈钢产品的制造应具备制造场地通风、清洁、文明生产条件。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及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保管。
3.2 工件存放制造场地应铺设防铁离子污染的专用地板或橡胶板。滚轮架上配挂胶轮。
3.3 防止在不锈钢表面踩踏。如果不可避免应穿没有铁钉的软底鞋并带脚套,过后应将表面擦扫干净。
3.4 使用工具,如铜锤、木锤、不锈钢铲或淬火工具钢铲等,尽量使工件不和铁器接触。磨削磨轮用纯氧化物制成。
3.5 材料标记用墨水或记号笔应不含金属颜料、硫、氯含量要≤25PPm.
3.6 防止磕碰划伤
钢板或零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设备及胎具的清洁,防止将焊豆、熔渣、氧化皮压入工件表面。
3.6.1 吊具应加铜垫,吊带首选尼龙吊带且为不锈钢产品零部件专用,绝不允许与其它碳素钢混淆,如用钢丝绳外套必须套胶管或用麻绳。
3.6.2 钢管切割应在锯床上铺垫木板或橡胶板,采用专用锯条。
3.7 除切割线外其余标记线不应使用“划针”划线及“冲子”冲孔。可使用硬色笔或记号笔。也可以使用不含金属颜料及硫氯含量小于25PPm的墨水划线作标记。
3.8 不锈钢零部件应尽量采用冷成形。当采用热成形时,材料不得与焦碳炉中焦炭接触,加热温度510~1150℃,热成形过程中加热次数中得超过二次。
3.9 板材应用剪切或等离子切割,等离子切割后的溶渣应清除干净。
3.10表面的磕碰划伤应修磨。板厚<10mm的打磨深度不超过0.3mm;板厚>10mm的打磨深度不超过0.5mm,且均不超过板材的负偏差。
3.11 不锈钢封头采购需要求供货商酸洗钝化后供货,表面质量符合7.4条要求。
4 焊接
4.1 焊前准备及施焊环境
4.1.1 焊条、焊剂及其他焊接材料的储存库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大于60%。
4.1.2 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禁止施焊:
a)手工焊时风速大于10m/s;
b)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2m/s;
c)相对湿度大于90%;
d)雨、雪环境;
4.1.3 焊接温度应不低于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在常温下予热的焊件也应在焊口100mm范围内加热~15℃才能施焊。可用氧—乙炔焰预热。用表面温度计或试温笔检查予热温度。
4.2 焊口清理:等离子切割表面应用不锈钢丝刷或砂轮清理,焊前,零件坡口内及附近20mm范围内须用酒精擦去油污。
4.3 焊接过程
4.3.1与承压零部件相焊的焊缝必须经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在产品焊接过程中焊工必须按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4.3.2 在不锈钢产品零部件上临时辅件焊接要求:应尽量避免在工件上焊临时性辅件,如需要则须用与母材相近材料焊接;定位焊、点焊、焊临时性辅件均应按产品焊接工艺规定执行。
4.3.3 不锈钢零部件或容器在进行焊接时,严禁将接地线直接搭在不锈钢工件上,须将接地线通过与工件同材质或相近材质制成的卡子与工件牢固相连以防打火。
4.3.4 定位焊、点焊、焊临时性辅件以及引熄弧板的去除严禁强行打掉,而应采用风铲或高速砂轮等机械方法去除。
4.4 焊缝表面的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
4.4.1不锈钢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按表一:GB150标准第10.3.3条款执行;
表一
单面坡口 双面坡口
e1 e2 e1 e2
0~10%δs 且≤3 δ≤1.5 0~10%δ2且≤3 0~10%δ1 且≤3

5 热处理
5.1 按图样规定进行整体或局部热处理,热处理按工艺要求外协。
5.2 受压元件用钢板冷成形后,如果变形率超过ε=15%时,应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加工应力,改善延性。
单向拉伸(如钢板卷圆)
ε=(δ/2Rf)×(1-Rf /Ro) ×100%
双向拉伸(如筒体折边、冷压封头)
ε=(1.5δ/2Rf)×(1-Rf /Ro) ×100%
式中:
ε----- 钢板变形率,%;
δ----- 钢板名义厚度,mm;
Rf ----- 钢板弯曲后的中心半径,mm;
Ro---- 钢板弯曲前的中心半径,对于平板Ro为无限大,mm;
5.3 冷成形封头可不进行热处理,热成形件必须进行热处理。
5.4 加热温度在1000~1150℃,热作终了温度≥750℃一般不进行热处理。
6 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6.1 压力试验用介质一般为水,水中氯离子含量≤25PPm。
6.2按图样要求进行致密性试验或氨渗透试验。要求方法按《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工艺规程》。
7、表面处理
按图样要求,对不锈钢设备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7.1 需酸洗零部件表面质量要求
焊缝表面及其两侧的油污、焊渣、飞溅物必须清理干净。当油污严重时则用3-5%的碱溶液或清洁溶剂将油污清除,并用净水冲洗干净。
需作酸洗钝化处理的表面,其上的焊缝咬边、划伤、刻痕、飞溅损伤等缺陷应打磨圆滑,焊瘤应铲去或磨去。禁止用碳钢刷清理不锈钢表面。
表面附着的油漆,应采用化学方法(如用香蕉水)去除。
对不锈钢热加工件的氧化皮可用机械喷砂的方法清除,砂必须是纯硅或氧化铝。表面用砂轮打磨时应避免产生过热(回火)现象。
清除完毕用净水(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冲刷干净。不锈钢表面及焊缝用棉纱擦洗一遍。
7.2酸洗钝化处理,首次操作应先在小部件局部面上或类似的材料上作试验。
对制造完工后的不锈钢容器或零部件中钢零部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遭到腐蚀,应按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对规定项目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酸洗、钝化预处理。
制定酸洗、钝化的安全措施,确定必须的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
7.3酸洗钝化操作
只有进行过预处理的容器或零部件才能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将钝化膏均匀涂刷于不锈钢表面和焊缝,涂层厚度1—2mm,焊接点涂层略厚。常温下保留1—3小时后清洗,清理焊接地方时,严重的热影响区可以使用不锈钢丝刷清理。全部干净后,用水清洗,确保不锈钢件表面冲洗干净,无残留痕迹。
对于热压封头或热处理件氧化物的表面,涂层2mm左右,滞留5-10小时后,用钢丝刷普遍刷一次,再用回丝或棉纱反复擦遍,全部干净后,用水清洗,确保不锈钢件表面冲洗干净,无残留痕迹。
酸洗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及时观察,防止容器表面腐蚀过重。
7.4酸洗钝化质量检测:
酸洗钝化后不锈钢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纹,焊缝及热加工表面不得有氧化色。钝化膜完整均匀,呈灰白的金属颜色。
表面残余酸性检验:
经表面处理完毕的不锈钢零部件,表面不得有残酸,检查时可将PH试纸蘸水贴在工件表面,试纸色不变红即为合格。
检验合格的零部件或容器应擦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
容器和零部件经酸洗钝化后搬运吊装及存放时禁止磕碰划伤钝化膜。
7.5注意事项
酸洗钝化膏作业必须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
酸洗钝化处理,首次操作应先在小部件局部面上或类似的材料上作试验。
酸洗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及时观察,防止容器表面腐蚀过重。对碳钢零部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遭到腐蚀。
酸洗后不锈钢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纹,焊缝及热加工表面不得有氧化色。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必须穿好耐酸服,带好手套,口罩与防护眼罩。在容器内酸洗,必须带上检查合格的防毒面具,并在专人监护下进行。
有热处理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零部件按图样要求进行热处理后,做酸洗钝化处理。
酸洗钝化膏要专人严加保管,要远离热源存放,处理后的残余物和废水要及时用石灰乳或电石糊中和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
请勿在强阳光下操作,防止不锈钢酸洗钝化膏晒干,影响钝化效果。

F. 不锈钢管成型方法

不锈钢管的成型方法请查看图片说明

G. 不锈钢材料的产品可以压铸成型吗

不锈钢材料的产品是不可以压铸成型的。
用于压铸的金属主要包专括锌、铜、属铝、镁、铅、锡以及铅锡合金,虽然压铸铁很罕见,不过也是可行的。比较特殊的压铸金属包括ZAMAK、铝锌合金以及美国铝业协会的标准:AA380、AA384、AA386、AA390以及AZ91D镁。各种金属的压铸时的特点如下:
锌:最容易压铸的金属,制造小型部件时很经济,容易镀膜,抗压强度、塑性高,铸造寿命长。
铝:质量轻、制造复杂和薄壁铸件时尺寸稳定性高,耐腐蚀性强,机械性能好,高导热以及导电性,高温下强度依然很高。
镁:易于进行机械加工,强度重量比高,常用压铸金属中最轻。
铜:硬度高,耐腐蚀性强,常用压铸金属中机械性能最好,抗磨损,强度接近钢铁。
铅和锡:密度高,尺寸精度极高,可用作特殊防腐蚀部件。出于公共卫生方面的考虑,这种合金不能用作食品加工、储存设备。铅锡锑的合金(有时也含一点铜)可以用来制造凸版印刷中的手工铅字以及烫金。

H. 不锈钢是怎么加工的

各产品由于用途的不同,其加工工艺和原料的品质要求也不同。

不锈钢制品的不同,其要求原料厚度公差也各不相同,象二类餐具和保温杯等,厚度公差要求较高,为-3~5%,而一类餐具厚度公差要求-5%,钢管类要求-10%,宾馆用冷柜用材厚度公差要求为-8%,经销商对厚度公差的要求一般在-4%~6%间。

同时产品内外销的不同也会导致客户对原料厚度公差要求的不同。一般出口产品客户的厚度公差要求较高,而内销企业对厚度公差要求相对较低(大多出于成本方面考虑),部分客户甚至要求-15%。

(8)不锈钢壳体怎么成型扩展阅读:

一、结构成分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最大不超过1.2%,有些钢的ωc(含碳量)甚至低于0.03%(如00Cr12)。

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二、钢的编号和表示方法

1、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该国的符号来表示化学成份,用阿拉伯字母来表示成份含量:

如:中国、俄国 12CrNi3

2、用固定位数数字来表示钢类系列或数字;如:美国、日本、300系、400系、200系;

3、用拉丁字母和顺序组成序号,只表示用途。

中国的编号规则

4、采用元素符号

5、用途、汉语拼音,平炉钢:P、 沸腾钢:F、 镇静钢:B、甲类钢:A、T8:特8、GCr15:滚珠。

I. 把不锈钢板冲压成型需要几步

产品的外形来来决定需要几道工序,即源使最简单的也需要1道工序,复杂的可能需要7-8道工序才能完成,一般都要经过 开料-----压型------剪口等工序。
冲压成型(Stamping forming),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阅读全文

与不锈钢壳体怎么成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挖机带风镐是叫什么机械 浏览:743
车床围坐滚轴轴承怎么调节 浏览:817
煤气管道阀门防静电跨接线 浏览:300
河南全自助酿酒设备哪里好 浏览:292
空调设备及安装工乘如何纳税 浏览:615
制取硫代硫酸钠的实验装置 浏览:157
mv代表什么阀门 浏览:277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规范 浏览:393
做什么设备的才会用上工控机 浏览:531
自动开关窗户装置PPT 浏览:886
帮德电动工具 浏览:283
什么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 浏览:449
加药装置自动清洗器 浏览:502
静音制冷是什么意思 浏览:643
东风天锦自动熄火装置怎么拆除 浏览:832
什么机械属于重点耗能设备 浏览:820
转轴承受什么性质的力 浏览:885
浙江电动工具招聘 浏览:7
超声波清洗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800
百花工具箱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