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耐氯离子腐蚀不锈钢
氯离子一般都是抄海水里,所以袭要选耐海水腐蚀的钢种,通常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经验证,耐海水腐蚀并不好。在海水环境下不锈钢的使用,孔蚀、间隙腐蚀的局部腐蚀有时发生。对这些局部腐蚀的抑制,已知增加Cr和Mo,奥氏体系不锈钢和双相钢,特别是添加N是有效果的,美国研制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牌号我记不清了),日本研制的高N奥氏体系不锈钢,因为316L,317L这类钢不抗海水腐蚀!
以下钢种供参考:
高强度耐海水腐蚀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00Cr16Ni6Mo3Cu1N
高强度耐海水腐蚀不锈钢 00Cr26Ni6Mo4CuTiAl
耐海水不锈钢Yus270(20Cr-18Ni-6Mo-0.2N)
㈡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性
氯离子本身并抄不会与不锈钢或其它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含有大量氯离子的水中势必含有其它阳离子,其电导率远高于纯水。
不锈钢在微观状态下并不是完全均匀的合金,其表面金属成分在微观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同时不可避免地含有如碳等微量杂质。这些不均匀或含有杂质的部分侵泡在高电导率溶液环境里会产生原电池反应,最终会导致点状的腐蚀。
㈢ 不锈钢能耐氯离子腐蚀吗
氯离子本身并不会与不锈钢或其它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含有大量氯离子的水中内势必含有容其它阳离子,其电导率远高于纯水.
不锈钢在微观状态下并不是完全均匀的合金,其表面金属成分在微观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同时不可避免地含有如碳等微量杂质.这些不均匀或含有杂质的部分侵泡在高电导率溶液环境里会产生原电池反应,最终会导致点状的腐蚀.
㈣ 氯离子的含量在多少范围不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
不锈钢来在氯离源子环境下,氯离子含量只要小于25ppm,不锈钢就不会发生腐蚀。氯离子含量要大于25ppm,不锈钢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孔蚀、晶间腐蚀。
氯离子广泛存在,比如食盐/汗迹/海水/海风/土壤等等。不锈钢在氯离子存在下的环境中,腐蚀很快,甚至超过普通的低碳钢。所以对不锈钢的使用环境有要求,而且需要经常擦拭,除去灰尘,保持清洁干燥。
(4)氯离子为什么腐蚀不锈钢扩展阅读:
离子对不锈钢的影响:
1、铬的影响:
铬是奥氏体不锈钢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奥氏体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在会质作用下,铬促进了钢的钝化并使钢保持稳定钝态的结果。
2、镍的影响:
镍是强烈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8%铬时所需的最低镍含量约为8%,这便是最著名18-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分,奥氏体不锈钢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并显著降低σ相形成的倾向。
3、镍对性能的影响:
镍对奥氏体不锈钢特别是对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镍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来决定,在钢中可能发生马氏体转变的镍含量范围内,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降低而塑性提高
㈤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作用大不大
氯化纳溶液对不锈钢的腐蚀性比较强.304/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在盐水中的年腐蚀回率至少都有答0.05-0.5mm,且有孔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
蒙乃尔和钽在浓度不大于30%或浓度100%的氯化钠溶液中可用,但价格都很贵,特别是钽.
㈥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氯离子究竟是怎么样对不锈钢产生腐蚀的
氯离子在溶液中促进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而腐蚀铁
专其中反应方程式2H+-2e-=H2 Fe+2e-=Fe2+
Cl-作为导电属物质增加内电流强度而不参与反应,所以Cl-浓度最好在0.1mol/L内较好(长期存放),如果是短期存放,Cl几乎没用影响。
.
㈦ 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作用有多大
氯化纳溶液对来不锈钢的腐蚀性源比较强.304/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在盐水中的年腐蚀率至少都有0.05-0.5mm,且有孔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
蒙乃尔和钽在浓度不大于30%或浓度100%的氯化钠溶液中可用,但价格都很贵,特别是钽.
㈧ 氯离子腐蚀不锈钢问题
氯化纳溶液对不锈钢的腐蚀性比较强.304/316L等奥氏体不锈钢在盐水中的年腐蚀率至少都有0.05-0.5mm,且有孔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
蒙乃尔和钽在浓度不大于30%或浓度100%的氯化钠溶液中可用,但价格都很贵,特别是钽.
建议用不锈钢衬四氟或直接用非金属材料.
㈨ 氯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会腐蚀不锈钢吗
氯离子本身并不会与不锈钢或其它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含有大量氯离子的水中势回必含有其它阳离子,其电答导率远高于纯水.
不锈钢在微观状态下并不是完全均匀的合金,其表面金属成分在微观上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同时不可避免地含有如碳等微量杂质.这些不均匀或含有杂质的部分侵泡在高电导率溶液环境里会产生原电池反应,最终会导致点状的腐蚀.
㈩ 氯离子如何腐蚀不锈钢
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平衡便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其原因是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μm),这些小蚀坑称为孔蚀核,亦可理解为蚀孔生成的活性中心。氯离子的存在对金属的钝态起到直接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