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锈钢猛含量越高越好吗
提高强度、可取代Ni的添加(Mn:Ni = 4:1,可降低成本)、沃斯田铁相安定元素,但对炼制的过程来说,添加过多的Mn会严重侵蚀炉壁.所以锰如果太高的话,钢就会太脆,容易断裂
深圳金荣发
2. 不锈钢含多少锰算超标
美国炊具制造协会标准、国际ISO的餐具标准.而202材质允许锰含量最高值在10%,只要不超过10%就不算超标.
3. 不锈钢中的锰含量越高,是否越容易生锈
锰钢属于什么材料?
锰钢是一种高强度的钢材,主要用于需要承受冲击、挤压、物料磨损等恶劣工况条件,破坏形式以磨损消耗为主,部分断裂、变形,现在普遍适用于发动机下护板。 锰钢特点 高锰钢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强烈的冲击、挤压条件下,表层迅速发生加工硬化现象,使其在心部仍保持奥氏体良好的韧性和塑性的同时硬化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其它材料所不及的。但高锰钢的耐磨性只是在具备足以形成加工硬化的条件下才表现出其优越性,其他情况下则很差。
锰钢会生锈吗?
锰钢不属于不锈钢,保养不当是会生锈的,一般我们坐火车时见到的都是高锰钢的,一般有两种材质U71Mn或者U75V。他们都是钢,碳含量比较少所以钢本身?所以钢轨上一般生锈后也都会被磨掉。你看看那些废除的铁路线路你就知道了其实钢轨也会生锈。
4. 不锈钢中锰元素对材质有何影响
不锈钢中锰元素对材质有何影响?
强度增大
5. 餐具中的“锰超标”有多危险
不锈钢餐具中的“锰超标”已经算是“旧闻”,只因为最近央视的一期节目再次吸引了众多关注。有人宣称的“锰超标4倍”“会导致帕金森病”,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甚至有人宣称:看来只能使用塑料餐具了……且不说塑料餐具出现“某某超标”的机会更多,塑料餐具也没法用来煎炒烹炸。多数人,还得继续使用金属餐具。 不锈钢餐具中的锰,到底有多危险?
锰,少则不足,多则有害
对于人体来说,锰的情况跟铁很相似。大多数人都知道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症状,比如嗜睡、虚弱、贫血等,而过多的铁又会造成铁中毒。按照世卫组织的估计,世界范围内处于缺铁状态的人很多,所以“加铁”甚至是作为一项公共卫生事业来推动的。“铁锅炒菜”被许多人认为是“补铁”的途径之一,但也有专家辟谣说,从铁锅中进入食物的铁非常少,“铁锅炒菜”的补铁作用可以忽略。
锰的情况与此相似。首先,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结缔组织、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组成成分,对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钙吸收、血糖调节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的参与,锰不足会影响神经发育。
跟许多矿物质营养元素一样,过多的锰也会危害人体。锰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长期过量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新闻中吓唬公众的“锰过量导致帕金森病”也不算无中生有。
但还是那句老话:“一切离开了剂量所谈的作用与危害,都是耍流氓。”人体每天需要多少锰?人体能够承受多少锰?科学数据不是非常统一,世界各国的解读不同,所推荐的标准也不同。比如,对于成年人,美国的“充足量”是每天2-3毫克,中国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这个“充足量”的意思是每天吃这么多就足够满足需要了,并不意味着超过了就有害。而“最大摄入量”则是不超过就认为安全,超过了则风险增加——中国和美国制定的标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气、土壤、食物中都有锰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锰摄入途径是食物。不同国家统计的居民锰摄入量不尽相同,一般都在几毫克的样子。也就是说,一般人都不会“缺锰”,同时距离“安全摄入上限”也还有相当的距离。
不锈钢餐具“锰超标”的真正含义
新闻披露了苏泊尔的不锈钢餐具所用材质不合格,强调了“锰含量超过国标4倍”,于是根据“长期过量摄入锰增加帕金森病风险”,解读出这些不锈钢餐具“有害健康”。
国家对于不锈钢餐具所用材质有要求,其中有对锰含量的限制。不过,这一限制并非基于“如果超标了,就会危害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它只是对于钢材本身的一种规范。“钢材中的含量”,与“可能进入食品中被吸收的量”,完全不是一回事。从目前新闻报道的信息来看,苏泊尔没有否认“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指控,但强调其餐具的各项指标合格。他们还引用国外情况,认为现行国标的规定不合理,应该允许更多材料。
这二者并不矛盾。现行国标指定了一些不锈钢的型号与指标,其含义是:如果使用这些钢材,那么就会是“合格”的。而另一方面,正如苏泊尔所称,行业总是在发展,许多新型的、甚至或许是更适合的钢材层出不穷,但是并没有包括在国家标准中。用这些新钢材来制作餐具,也完全可能符合各项食品安全标准。
所以,苏泊尔的“锰超标”餐具违反了材质方面的国标。但这个标准并不是基于食品安全而设立的。我们不能用它来说明“超标了就有害健康”,也不能用它来说明“虽然超标但不会危害健康”。
从法规的角度说,苏泊尔不符合国标。他们认为现行的国标不合理,不符合国际惯例。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并不令人惊奇。如果将来的国标修订成允许使用他们现在用的钢材,也并不见得就是“黑幕”。不过,在国标修订之前,他们的做法不符合标准——或者,至少,不符合所有的国家标准。这种“违规”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应该由主管部门来定夺。但媒体通过炒作成“食品安全事件”来进行打击,却也并不合理。
“锰超标”的餐具是否有害
因为锰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过量摄入又有害,所以,离开量来谈是否有害完全没有意义。
如果从餐具中析出到食物中的量微不足道,自然也就用不着担心。如果餐具中的析出不可忽略,那么会有三种情况:
一、如果一个人从其他途径摄入的锰不足,那么这样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补锰”的作用;
二、如果一个人从其他途径摄入的锰充足,但是距离过量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加上这些餐具中析出的锰也还是明显低于“安全限”,那么这些锰也就无所谓;
三、如果一个人的锰摄入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限,那么餐具中析出的这些锰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锰超标”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锰含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在于“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径的摄入量”有多少。没有这两个指标,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根据新闻报道,中国居民锰摄入量大致为每天6.8毫克。苏泊尔方面提供的检测数据则是,所用的钢材析出量为每公斤0.05毫克。如果这个数据属实,那么从这些餐具中析出的锰就微不足道,几乎不会改变人们总的锰摄入量。或者,如上述的第二种情况,这些析出的锰,不足以使得一般人的锰摄入量达到“安全限”。
因为锰的营养与毒性特征,国际上一般不对餐具中的锰析出量设定标准。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促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不锈钢餐具中的锰析出进行评估。不论结果如何,这总是一种进步。不管此前的国标是否合理,也不管苏泊尔的检测数据是什么,还是让我们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评估拭目以待。
6. 不锈钢制品会不会有锰超标的风险
我们每个家庭几乎都会用到不锈钢餐具、锅具、厨具。不过有说法称,外国人从来不用不锈钢材质的餐具或者电器,因为怕重金属锰中毒,还称虽然304钢是安全的,但很多商家会用不合格的高锰钢材质(业内称为“201”“202”不锈钢材),导致锰超标,如果使用,会释放重金属锰,导致人记忆力衰退。
实际上,我们用的钢材都是合金状态,这些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很强,也就是不容易溶解到食物里。而且,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不论是加醋、酱油还是加热,都没有那么容易析出锰的。
其次,不管是304还是高锰钢,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锰的析出水平都是安全的。
我国标准规定不锈钢餐具的主体材料应选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质,且产品或最小销售包装上需要标识不锈钢牌号。符合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不光我国这样做,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至今也没有发现由于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过量、锰中毒的案例。
7. 不锈钢锅“锰含量”和“锰析出量”有什么区别
不锈钢成分分析项目和锰析出量项目,304不锈钢是常用食品级不锈钢,具有耐腐蚀、硬度高等许多优点,常用作不锈钢食品容器的制造材料,但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未对食品用不锈钢容器或工具的不锈钢材质进行明确的牌号限定,近年来,关于不锈钢厨具中锰含量过高的问题不断被披露,且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锰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通过日常饮食摄取基本可以满足人体所需,但如果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不锈钢中起抗腐蚀性能的元素主要为铬和镍,304不锈钢中铬含量为18%~20%、镍含量为8%~10%、锰含量小于2%,抗腐蚀性能优良,是制造不锈钢食品容器的首选材料。市场上销售的高品质、知名品牌的电水壶不锈钢壳体多采用304不锈钢。那么为什么市场上仍然有这么多的电水壶产品弃304不锈钢不用而选择高锰钢呢?这是由于市场上镍价远高于锰价,许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高锰钢。这类不锈钢,锰含量是304系列不锈钢的4~5倍,镍含量却只有1%左右。这类不锈表观上与304相似,抗腐蚀性能却不及304。如果长期使用,不锈钢耐腐蚀性下降更快,不锈钢表面腐蚀后,重金属溶出风险将会随之增加。
8. 炼钢时,锰含量过高会有什么影响
Mn 增加钢的强度。
9. sus304锰含量过高对钢材的影响
锰是增加硬度的,简单点说,加多了就很硬,缺乏弹性,容易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