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搜一下《硅溶胶精密铸造的工艺》网络里有介绍(工艺介绍),你可以根据介绍配置所需的设备。
Ⅱ 不锈钢铸件和不锈钢锻件的区别
区别大了呢
锻件、铸件是说明了这个工件的制造方式
而不锈钢是指他的材质
就象铸件有灰铁和球铁之分
Ⅲ 不锈钢精铸件与不锈钢压铸件有什么区别
不锈钢精铸件与不锈钢压铸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按出模计算,工艺上的区别在于精密铸版造要经过蜡膜打出蜡权样,再反复经过各种细粗沙的铺设,然后加热倒出蜡样形成模腔,再倒入不锈钢溶液,带风干后敲破沙模取出钢样,这样才能得出产品。
而不锈钢压铸就相对的简单,只要做好模具安装在足够吨位压铸的机器上,倒入不锈钢溶液(有的可以自动上液),就可以打出产品,在其速度和精度上远胜于精密铸造(压铸可以达到0.05,精密铸造一般是0.15,最多也就0.1),但是在模具寿命和造价方面远远不及其精密铸造优胜。
所以应当根据产品的要求和产量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Ⅳ 不锈钢铸件具体用在什么地方
大多数的使用要求是长期保持建筑物的原有外貌。在确定要选用的不锈钢类型时,主要考虑的是所要求的审美标准、所在地大气的腐蚀性以及要采用的清理制度。
然而,其它应用越来越多的只是寻求结构的完整性或不透水性。例如,工业建筑的屋顶和侧墙。在这些应用中,物主的建造成本可能比审美更为重要,表面不很干净也可以。
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使用430不锈钢效果相当好。但是,在乡村和城市要想在户外保持其外观,就需经常进行清洗。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和沿海地区,表面会非常脏,甚至产生锈蚀。但要获得户外环境中的审美效果,就需采用含镍不锈钢。所以,304不锈钢铸件广泛用于建筑五金,日用五金,但在侵蚀性严重的工业或海洋大气中,最好采用316不锈钢。
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在结构应用中使用不锈钢的优越性。有几种设计准则中包括了304和316不锈钢。因为"双相"不锈钢2205已把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高抗拉强度及弹限强度融为一体,所以,欧洲准则中也包括了这种钢。
产品形状
实际上,不锈钢是以全标准的金属形状和尺寸生产制造的,而且还有许多特殊形状。最常用的产品是用薄板和带钢制成的,也用中厚板生产特殊产品,例如,生产热轧结构型钢和挤压结构型钢。而且还有圆型、椭圆型、方型、矩型和六角型焊管或无缝钢管及其它形式的产品,包括型材、棒材、线材和铸件。
Ⅳ 不锈钢铸件有哪些产品啊期待大家解答!
这也太多了
Ⅵ 不锈钢铸造工艺
不锈钢抄铸件铸造工艺特点:
不锈钢铸件铸造的机械性能比铸铁高,但其铸造性能却比铸铁差。因为不锈钢精密铸造的熔点较高,钢液易氧化、钢水的流动性差、收缩大,其体收缩率为10~14%,线收缩为1.8~2.5%。为防止铸钢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缩孔和缩松、裂纹及粘砂等缺陷,必须采取比铸铁复杂的工艺措施:
1、由于钢液的流动性差,为防止铸钢件产生冷隔和浇不足,铸钢件的壁厚不能小于8mm;浇注系统的结构力求简单、且截面尺寸比铸铁的大;采用干铸型或热铸型;适当提高浇注温度,一般为1520°~1600℃,因为浇注温度高,钢水的过热度大、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可得到改善。但是浇温过高,会引起晶粒粗大、热裂、气孔和粘砂等缺陷。因此一般小型、薄壁及形状复杂的铸件,其浇注温度约为钢的熔点温度+150℃;大型、厚壁铸件的浇注温度比其熔点高出100℃左右。
2、由于不锈钢精密铸造的收缩大大超过铸铁,为防止铸件出现缩孔、缩松缺陷,在铸造工艺上大都采用冒口和、冷铁和补贴等措施,以实现顺序凝固。
Ⅶ 不锈钢铸造
为防止不锈钢铸造时产生白口,除从工艺上采取措施外,必须使其内壁厚不能过薄(有些容资料指出,壁厚在15mm以上时,用金属型铸造铸件的转角处都必须采用圆角。
2.由于金属型和芯无让性,为便于取出铸件和抽出型,不锈钢铸造铸件的铸造斜度应比砂型铸造件的适当大一些,一般应大30%-50%。
3.不锈钢铸造铸件内壁和内肋的厚度一般应取相连外壁厚度的0.6-0.7,否则由于内壁(肋)冷得慢,在铸件收缩时易在内外壁交接处产生裂纹。
4.由于金属型散热快,因此不锈钢铸造的最小壁厚应比砂型铸造铸件的要大一些,各种铸造合金、不同大小的铸造最小壁厚。
Ⅷ 不锈钢铸件的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类不锈钢有Cr不锈钢和Cr、Ni不锈钢两大类。影响不锈钢腐蚀性能的主要是含C量和析出的碳化物,所以耐腐蚀不锈钢含C量越低越好,通常C≤0.08%,但是,耐热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则决定于其组织中稳定的碳化物沉淀相,所以耐热钢的含C量都较高,一般含碳量在0.20%以上。
按金相组织分类,不锈钢分为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在奥氏体基体中有铁素体)不锈钢:
(1)铁素体不锈钢
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含Cr量一般在13%--30%之间。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能力和在高温下耐空气氧化能力,也可用作耐热钢。此种钢的焊接性能较差。含铬大于16%时,铸态组织粗大,在400-525℃及550-700℃之间长期保温,会出现“475℃”脆性相及σ相,使钢变脆。475℃脆性与含Cr铁素体的有序化现象有关。475℃脆性相及σ相脆性,可通过加热到475℃以上然后快冷来改善。室温脆性和焊后热影响区的脆性也是铁素体不锈钢的基本问题之一,可采用真空精炼、加入微量元素(如硼、稀土及钙等)或奥氏体形成元素(如Ni、 Mu、 N、 Cu等)的办法加以改善。为了改善焊缝区与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通常还加入少量的Ti和Nb,以阻止热影响区晶粒长大。常用的铁素体钢有ZGCr17和ZGCr28。该类钢的冲击韧性低,在很多场合被含高镍的奥氏体不锈钢所取代。含Ni量超过2%、含N量超过0.15%的铁素体钢有良好的冲击性能。
(2)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包括马氏体型不锈钢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在工程应用中,是以力学性能为主要目的。虽然这类钢在大气腐蚀和较缓和的腐蚀介质中(如水及某些有机介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的能力,但其腐蚀性能往往不作为检验项目。其化学成分的范围是:Cr13%-17%,Ni2%-6%,C≤0.06%。金相组织中主要是低碳板条状马氏体,因此,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强度指标是奥氏体不锈钢的二倍以上,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工艺性能,特别是焊接性能。因此在重要工程应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铸造不锈钢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
(3)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可分为四组,即Cr‐Ni系;Cr‐Ni‐Mo、 Cr‐Ni‐Cu或 Cr‐Ni‐Mo‐Cu系; Cr‐Mn‐N系和 Cr‐Ni‐Mn‐N系。Cr‐Ni系以著名的“18-8”为代表。Cr‐Ni‐Mo、 Cr‐Ni‐Cu、 Cr‐Ni‐Mo‐Cu系在Cr‐Ni系的基础上加入2%-3%的钼和铜(或二者同时加入),以提高抗硫酸的腐蚀性,但钼是铁素体形成元素,为了保证奥氏体化,加钼后含Ni量要适当增加。Cr‐Mn‐N系是节省Ni的合金。当含Cr量大于15%时,单独加入猛并不能获得理想的奥氏体组织,必须加入0.2%-0.3%的氮,要得到单一的奥氏体必须加入0.35%以上的氮。由于含N量过高往往使铸件产生气孔、疏松等缺陷,而加入适量的N和少量的Ni,即可得到单一奥氏体,这就出现Cr‐Ni‐Mn‐N系。当然要得到奥氏体、铁素体复相组织,就不须加入更多的N和Ni。
(4)奥氏体—铁素体复相不锈钢
复相钢的金相组织通常是含有5%-40%的铁素体,以改善合金的焊接性,增加强度和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例如Cr28%-Ni10%-C0.30%的高碳高铬合金钢,具有良好的抗硫酸腐蚀能力,可制造铸件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可控制铁素体型钢,有较高的强度,且在硫酸盐中有良好的抗应力腐蚀能力,常用于石油工业的装置。
Ⅸ 不锈钢铸件的介绍
不锈钢铸件,是用各种不锈钢材料生产的铸钢件总称,主要用于各种介质腐蚀条件下。早在1910年就已发现,钢中的含Cr量超过12%时,就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性能。典型的不锈钢除含Cr12%以上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其他合金元素,如Ni 、Mo、 Cu、 Nb、 Ti 和N2等。
Ⅹ 不锈钢精密铸造有哪些产品
太多了,民用的有建筑、装修五金,厨具、浴具、车船用耐热、抗腐蚀零配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