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锈钢为什么不能用火焰加热局部热处理
美国叫304,我国叫0Cr19Ni9,常温下是奥氏体,奥氏体用淬火工艺无法实现硬化,所以不能用处理sus304不锈钢是日本的叫法
㈡ 不锈钢可以热处理吗
不锈钢316L为奥氏体.在加热时无相变,因此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只能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热处理:
1)固溶处理:其目的是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并在常温下保留在奥氏体中,从而在常温下获单相奥氏体组织,使钢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的加热温度一般均较高,在1050-1100℃之间,并按含碳量的高低作适当调整。由于18-8不锈钢导热性很差,不仅要通过预热后再进行淬火加热,而且在固溶处理(淬火加热)时的保温时间要长。固溶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增碳。因为增碳将会增加18-8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冷却介质,一般采用清水。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一般是单相奥氏体,但对含有钛、铌、钼的不锈钢,尤其当是铸件时,还含有少量的铁素体。固溶处理后的硬度一般在135HBS左右
㈢ 工程材料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
钢材往往通过热处抄理把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然后快冷发生马氏体转变,得到强度、硬度高的马氏体而得到强化,也就是说,通过相变的规律而强化的,由于奥氏体钢高温是奥氏体,冷却到室温还是奥氏体,得不到马氏体,所以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类似的还有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也不能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
㈣ 为什么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不能进行热处理
首先铁素体或奥氏体不锈钢,在加热、保温、冷却时就无结构变化,这样就没有必要内热处理,另外容很重要的一点是热处理后会出现"敏化"现象,对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上升,防锈性效果下降,在受力情况下还容易损坏,不得还得偿失,当然就不做热处理了啊.
至于固溶处理,很好理解的,不锈钢里面当然是有合金元素的,并且合金元素的含量还都挺高,在室温下那都是溶解不下的,固溶处理就是加热到奥氏体下,让这些合金元素很好地溶解,当冷却时,这些合金元素也不会析出,称之为过饱合溶解到铁素体或奥氏体这些基体中,这样的话整体的性能就一致了,当然这样一来机械性能是会下降的,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处理,时效处理,让这些过饱合的合金元素以合金碳化物,合金化合物等一定的形式析出来,失去的机械性能又回来了,并且比经过固溶处理前机械性能还要好,并且性能还很均匀,不存在破坏突破点.
㈤ 为什么铁素体不锈钢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其力学性能
答:因为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是铁素体,加热到高温后还是铁素体,温度再高就会融内化,而热处理就容是通过在加热温度范围发生相变来改变其力学性能的,由于铁素体不锈钢加热温度范围没有发生相变,故不能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其力学性能。包括没有相变的其他钢种如奥氏体不锈钢也不能够用热处理方法调整其力学性能。
㈥ 奥氏体不锈钢是否可热处理强化
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故只有通过冷加工塑性变形使之产生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强度可显著提高,但塑性变坏。生产中使用的不锈钢带料,有半硬、硬和特硬等状态,便是通过冷轧不同程度冷变形强化的。
㈦ 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应采用什么工艺手段进行强化
可以采用固溶的方法来处理。
若将合金加热到第二相全部或最大限度地溶入固溶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然后予以速冷以抑制第二相重新析出至使室温下获得过饱和固溶体这种热处理称为固溶处理。
例如: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原因是其基体的电极电位高,不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但经过各种热加工后,会在其内部生成一种含铬很高的碳化物:Cr23C6,它会导致周围基体组织中铬的含量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基体的电极电位下降,其耐腐蚀性也会降低,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就是消除已出现的Cr23C6,使它重新溶入奥氏体中,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㈧ 不锈钢为什么不能进行热处理
304不锈钢不能淬火,淬火会丧失硬度。
304不锈钢是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淬火,只能版通过固溶来权提高硬度。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