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锈钢与钛金的区别
不锈钢与钛金的区别如下
1、价格不同
钛金是贵重金属价格比较贵;不版锈钢比较便宜 。钛合金权有很多型号,不同型号,不同价格,还看晶粒大小。
2、耐受温度不同
钛耐高温,熔点1942K,比黄金高近1000K ,比钢高近500K;不锈钢耐受温度最答限度是在800度,一般不超过600度,。而且钛金硬度较大,一般用钛合金制成的“钛潜艇”,可潜入4500米的深度,不易被压坏;一般钢铁潜艇在超过300米就容易被水压压坏。
3、耐酸碱腐蚀能力
钛有很强的耐酸碱腐蚀能力,在海中浸5年不锈蚀;钢铁在海水中则会腐蚀变质。用钛合金为船只制造外壳,海水无法腐蚀它。只如果钢种选择的正确,再加工适当,保养合适,不锈钢就不会产生腐蚀、点蚀、锈蚀或着磨损。不锈钢还是建筑用金属材料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
Ⅱ 金色不锈钢怎样加工的
彩色不锈钢着色原理
(1)不锈钢在化学着色液中经过表面氧化着色处理后,显示出各种色彩,并非形成有色的表面覆盖层,而是由于光的干涉所致。
(2)膜层厚度与显示色彩的关系 当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折射率n一定时,干渉色主要决定于氧化膜的厚度h和自然岂入射角度i。当垂直观看时,膜的厚度n与颜色的关系见表1。
表1 膜厚h与颜色的关系
序号 颜色 膜厚h(nm) 波长λ(nm)
1 蓝 80 450~480
2 金黄 110 580~600
3 玫瑰红 140 650~750
4 墨绿 190 500~560
5 柠檬黄 240 560~580
6 玫瑰红 260 650~750
实验证明,在有效着色范围内,膜层厚度随着着色进程进行而持续增长,最初薄氧化膜显示蓝色、棕色,进而膜为中等厚度显示金黄色、红色、后来膜为厚膜则显示绿色,共4种主色,加上中间色彩共约十几种色。
(3)表面氧化膜的成分改变的影响表面氧化膜的成分改变,就会改变氧化膜的折射率n的大小,即使表面厚度相同,干涉色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
不锈钢因科化学着色法
1972年英国国际镍公司欧洲研究和发展中心提出因科(Inco)工艺法。该工艺是将抛光后的不锈钢浸入80~90℃的铬酸—硫酸混合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表面生成不同厚度的氧化膜,由于光的干涉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稍有变化时,就不能得到重现性好的颜色。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因科公司在伊万斯(Evans)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控制电位差法,从此彩色不锈钢着色工艺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因科技术专利已为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十多家公司所采用,形成了规模生产。由于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终于使所获的彩色不锈钢具有色彩鲜艳,耐紫外线照射、耐磨、耐腐蚀和加工性能良好等突出优点。使得彩色不锈钢在1976年以后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国外彩色不锈钢已成为有广泛实际应用的材料。一些国家的公司纷纷设基地投入生产,掌握因科工艺的生产商以最大的商业潜力建立起一整套的不锈钢表面挂饰、花样和色彩的应用。1980年英国克宁公司年产彩色不锈钢10万平方米,日本达到17万平方米(合1000t)处于彩色不锈钢生产领先地位。
1)因科法化学着色溶液组成和工艺条件
溶液成分:硫酸(h2SO4,d=1.84)490g/L
铬酸(CrO3) 250g/L
着色液温度 70~90℃
时间 随着浸渍时间的不同,产生的颜色顺序是:青铜色、蓝色、金黄色、红色和绿色。
着色的控制方法有下列两种
(2)时间控制着色法 将不锈钢浸在着色液中浸渍一定时间后,就能得到一定的颜色。如温度70℃时,着色15min可得蓝色,18min可得金黄色,20~22min可得紫色或绿色。这种根据时间控制的方法不能得到重复的颜色。这是因为着色溶液的温度稍微有些变化,控制不会很准确,而化学着色液的化学组成由于水分蒸发也可能有变化,这两个因素都能影响获得颜色的重现性。
(3)电位控制着色法 当不锈钢和铂电极同浸在着色液中,见图1不锈钢着色装置示意图,在不锈钢上连接电位记录仪,在铂电极上连上电位修正仪,在两者之间联上导线,由于不锈钢和铂电极电位不同,产生了电位差,随着不锈钢的着色过程化学反应,氧化膜的厚度逐渐增长,电位随着发生变化。在着色整个过程中,即测得着色电位一时间曲线。
电位—时间曲线上的B点表示不锈钢的电位达到最负点。B点称为起色电位。起色是指不锈钢表面开始出现黑色斑痕,说明已形成一层引起光干涉的氧化膜,开始向有色方向变化。从B点起色电位起,随着时间的延长,不锈钢电位逐渐下降到C点,C点称为着色电位。B—C=Δψ,称为着色电位差。
各种颜色的着色电位差Δψ如下:
蓝色 Δψ=8~11mv,膜厚0.09μm
黄色 Δψ=13.5~16mv,膜厚0.15μm
红色 Δψ=17.8~18.5mv,膜厚0.18μm
绿色 Δψ=20.8~21.6mv,膜厚0.22μm
某一电位差出现一定的颜色,此关系不随着色液的温度和溶液组成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可用控制电位差法进行着色的原因,此控制时间的重现性好,用着色电位差控制颜色的重现性是国际镍公司因科法的专利。
(4)不锈钢着色过程微机控制设备各种颜色相邻的电位差距很小,只有几毫伏,需用精密电压表(如TH—V数字电压表)才能分辨。这就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这要求仪器设备有很高精度和抗干扰性,否则仪器本身的误差就会导致控制出错。如果大批量生产,更要考虑采用微机自动控制。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当达到某一电位差时,符合一定的颜色要求,即时发出指令,启动升降机,取出已着色的不锈钢。
目前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着色的电子监测设备。国外已将这种设备用于工业生产,可以得到重复的颜色,而国内尚未见报导使用,所以研制着色用电子监测设备是当务之急。
Ⅲ 不锈钢表面如何上一层金黄色,方法有哪些
您好,一般有三种方式:喷漆、电镀和化学仿金。
喷漆上漆,喷一层金色的油回漆,此种方法比较困答难,讲究喷漆的手艺,喷溅要均匀,没有一定的熟练度很难上好。油漆的气味比较难闻,时间久了容易脱漆,影响美观,不太推荐此种方法。
电镀镀金,在不锈钢表面电镀一层金镀层,电镀需要电镀装置,电镀液,电镀槽等,工程量大,操作复杂,成本高,并且金的电镀液售价昂贵,此种方式不宜采纳。
化学仿金,使用化学药剂,处理不锈钢金属表面形成仿金色膜。广州贻顺化工不锈钢化学仿金剂,适用于各种不锈钢表面仿金处理,仿金层高度耐腐,呈金黄色,实用美观。
Ⅳ 如何制作不锈钢钛金牌
钛金牌属于标牌品种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牌子,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不少广告店都可以制作,但是制作的质量往往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蚀刻精度不高,蚀刻深度较浅、所选油漆的附着力高亮度以及耐候性都较差。下面我就较为详细的把制作流程写出来:下料---除油---网印抗腐蚀油墨或者刻字机刻贴-----烘烤---蚀刻---喷漆---除掉保护膜 里面提到的即时贴刻贴应该选择耐高温烘烤而不会脱胶的贴子,再就是蚀刻前最好先进行除钛处理,这样可以保证蚀刻的均匀性。蚀刻方法有很多种,小批量的话可以使用手工蚀刻或者电解蚀刻,批量较大可以选择三氯化铁蚀刻机。油漆的选择最好选用烤漆,保证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候性。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Ⅳ 怎样才能让不锈钢变成金黄色
在不锈钢上面镀金就可以了
Ⅵ 制作不锈钢、钛金腐蚀牌,需要什么材料
你好,不锈钢、钛金牌的蚀刻方法有很多,你提到的含有盐酸硝酸的配方可以归为王水型化学蚀刻液,事实证明,此类蚀刻液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需要进行加热才能保证其蚀刻速度,而且对保护膜时有损伤,造成废品,再者该类型的蚀刻液污染较大,所以此类型的蚀刻液不属于首选。 标牌行业用的最多的蚀刻液是三氯化铁系列,当然,三氯化铁蚀刻液同样要加入适量的盐酸以保证蚀刻效果和效率。固然,采用电解蚀刻的方法可以避开使用盐酸,但是电解蚀刻使用范围相当有限,只能作为一种偶尔使用的方法。综上,建议你依然采用三氯化铁系列的蚀刻液,盐酸现在国家控制购买是事实,但是相信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买到也不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我们绝对不能打着某种旗号做违法的事情,最后祝你顺利。
Ⅶ 不锈钢板上如何镀上金色、黑色如何褪掉已经镀色的材料
1、如果氮化钛的黄色你认为是金色的话,可以镀钛。
2、所谓金色回,答一般理解是真金色和仿金色。真金色,当然是要镀真金了,除了少数首饰镀真金,一般是镀仿金,镀仿金就是利用不大于90秒的时间镀黄铜。
在亮镍基面上镀黄铜,镀的时间短了就会呈金色。
3、不锈钢的黑色一般用化学着色取得。近几年市面上出现的所谓黑钛板多为化学着黑色,里面不含有钛金属的成分。当然也可以镀黑钛。
4、不管什么颜色,不锈钢板上镀的要是钛,就要用祛钛液褪色;要是化学着色,不能用祛钛液褪色,也不能用强酸进行化学褪色,只能用电化学褪色。注意:褪色要有标准,标准就是褪掉金色或黑色后,露出来的一定是镜面不锈钢。如果得到的是一个不光滑不光亮的不锈钢面那就是褪色失败,因此用强酸褪色和用机械褪色都是错误的。这是本人在不锈钢着黑色和褪黑色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妥之处望高手纠正。
Ⅷ 有什么技术让不锈钢变金色
欲将不锈钢表面变成金黄色,大体有以下六种方法:
第一种:不锈钢化学着色法。随内着着色膜厚度容的变化,会逐次出现蓝色-棕色-金黄色-红色...绿色。取其金黄色段,立即终止。
第二种:电化学着色法。
第三种:涂覆法。日本已于1981年就已经制定出涂覆不锈钢质量标准。
第四种:景泰蓝工艺法。
第五种:高温着色法。(工艺温度接近摄氏400度)
第六种:因科着色法着色法(由因科公司研制成功,配方主要由硫酸、铬酐组成,着色温度接近100度)。
Ⅸ 钛合金烧色,这个金色的部分怎么做的
烧出来的,金色地方少烧一会就出来了 不难操作, 自己烧几个感觉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