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1OS不锈钢1立方有多少公斤
310S不锈钢1立方有793公斤,
计算依据GB/T 20878-2007表A,
310不锈钢比重7.93。
❷ 一立方不锈钢多少吨
算公式:W=3.1416×壁厚(外径- 壁厚)×密度
式中,W单位kg/m; 壁厚、外径单位mm; 密度单位见下表。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的密度
牌 号
密度
(g/cm3)
1Cr18Ni9,0Cr19Ni19,00Cr19Ni11,
0Cr18Ni11Ti,(1Cr18Ni9Ti)
7.93
0Cr25Ni20,0Cr17Ni12Mo2,
00Cr17Ni14Mo2,0Cr18Ni11Nb
7.98
00Cr17
7.70
0Cr13,00Cr18Mo2
7.75
理论重量计算公式是Calculation of Theoretic Weight
钢品理论重量是Theoretic Weight
重量(kg)=厚度(mm)*宽度(m)*长度(m)*密度值
Weight(kg)=Thickness(mm)*Width(m)*Length(m)*Density(g/cm3)
密度 钢种
Density(g/cm3)Steel Grade
7.93 201,202,301,302,304,304L,305,321
7.98 309S,310S,316,316L,347
7.75 405,410,420
7.70 409,430,434
是以kg/cm3为单位。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用的不锈钢密度表,仅供参考.如果你只是概算,可按一般钢铁密度7850kg/m3计算
❸ 一立方不锈钢有多重
一立方不锈钢的重量为7.85吨。
解:已知不锈钢的密度ρ=7850千克/立方米,
那么根据质量=体积x密度这个公式,可得,
不锈钢质量=不锈钢的体积x不锈钢的密度
=1立方米x7850千克/立方米
=7850千克=7.85吨
即一立方不锈钢的重量为7.85吨。
(3)一立方米不锈钢等于多少公斤扩展阅读:
1、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1)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即ρ=m/V。
(2)质量计算公式:质量=体积x密度,即m=ρV。
(3)体积计算公式:体积=质量/密度,即V=m/ρ。
2、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0.001吨
3、不锈钢的类型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质量
❹ 请问有谁知道一立方不锈钢有多重
找了点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算公式:W=3.1416×壁厚(外径- 壁厚)×密度
式中,W单位kg/m; 壁厚、外径单位mm; 密度单位见下表。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的密度
牌 号
密度
(g/cm3)
1Cr18Ni9,0Cr19Ni19,00Cr19Ni11,
0Cr18Ni11Ti,(1Cr18Ni9Ti)
7.93
0Cr25Ni20,0Cr17Ni12Mo2,
00Cr17Ni14Mo2,0Cr18Ni11Nb
7.98
00Cr17
7.70
0Cr13,00Cr18Mo2
7.75
理论重量计算公式是Calculation of Theoretic Weight
钢品理论重量是Theoretic Weight
重量(kg)=厚度(mm)*宽度(m)*长度(m)*密度值
Weight(kg)=Thickness(mm)*Width(m)*Length(m)*Density(g/cm3)
密度 钢种
Density(g/cm3)Steel Grade
7.93 201,202,301,302,304,304L,305,321
7.98 309S,310S,316,316L,347
7.75 405,410,420
7.70 409,430,434
是以kg/cm3为单位。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用的不锈钢密度表,仅供参考.如果你只是概算,可按一般钢铁密度7850kg/m3计算 一般的不锈钢是7.93T
❺ 有谁知道一立方米的不锈钢有多重
如果你只是概算,可按一般钢铁密度7850kg/m3
计算.
也就是一立方米是7850千克
(好重啊)
❻ 一立方的钢材多重
钢的密度为: 7.85g/cm3 ,即1立方=7.85t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 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
(kg/m)
W= 0.00785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钢
(kg/m)
W= 0.006798 ×s×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钢
(kg/m)
W= 0.0065 ×s ×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边角钢
(kg/m)
=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
b= 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20 mm 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边角钢
(kg/m)
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r 2 )]
B= 长边宽
b= 短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 ×20 ×4 不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30+20 – 4 )+0.215 ×(3.52 – 2 ×1.2 2 )]=1.46kg
槽钢
(kg/m)
W=0.00785 ×[hd+2t (b – d )+0.349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80 mm ×43mm ×5mm 的槽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该槽钢t 为8 ,R 为8 ,r 为4 ,则每m 重量=0.00785 ×[80 ×5+2 ×8 ×(43 – 5 )+0.349 ×(82–4 2 )]=8.04kg
工字钢(kg/m)
W= 0.00785 ×[hd+2t (b – d )+0.615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50 mm ×118mm ×10mm 的工字钢每m 重量。从金属材料手册中查出该工字钢t 为13 ,R 为10 ,r 为5 ,则每m 重量= 0.00785 ×[250 ×10+2 ×13 ×(118 –10 )+0.615 ×(102 –5 2 )]=42.03kg
钢板(kg/m2)
W= 7.85 ×d
d= 厚
厚度 4mm 的钢板,求每m2 重量。每m2 重量=7.85 ×4=31.4kg
钢管(包括无
缝钢管及焊接
钢管(kg/m)
W= 0.02466 ×S (D – S )
D= 外径
S= 壁厚
外径为60 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2466 ×4 ×(60 –4 )=5.52kg
❼ 不锈钢的重量怎么计算
一般304的不锈钢板它的计算公式是厚度乘宽度乘长度乘7点93,一般304圆管重量计算公内式是(外径-实际厚度容)*实际厚度*0.02491*长度,一般常见的304方管的重量计算公式是(管口周长/3.14-实际厚度)*实际厚度*0.02491*长度。
❽ 8mm不锈钢板每立方是多少公斤
62.8千克每平方米
❾ 1立方米等于多少公斤
一个立方等于多少公斤要看具体情况,不同物体质量是不同的。
解题思路:
立方是体积单位,公斤是重量单位,二者不能直接换算,要知道物品密度,通常说的一方就是指的一立方米。
比如说:
1、1立方米的水等于1000千克,1千克就是1公斤,1000千克就是1000公斤,即为1吨。
2、天然气1标准立方米约重0.0.7公斤。
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
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千克是唯一一个有国际单位制词头的基本单位,也是唯一一个仍然使用人工制品作定义的国际单位(其他单位都用基础物理特性作定义,以便于在不同的实验室内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