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CR,NI,MO,TI各元素的作用是增强不锈钢的性能。具体的作用如下:
1、不锈钢中CR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铬(CR)促进了钢的钝化并使钢保持稳定钝态。
铬可以提高钢的耐氧化性介质和酸性氯化物介质的性能;在镍以及钼和铜复合作用下,铬可以提高钢耐一些还原性介质,有机酸,尿素和碱介质的性能;铬还能提高钢耐局部腐蚀,比如晶间腐蚀。
2、不锈钢中NI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镍(NI)能够改变不锈钢的力学性能。随着不锈钢中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降低而塑性提高。此外镍还可显著提高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从而显著提高不锈钢钢的成材率。
3、不锈钢中MO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钼(Mo)可以使不锈钢基体强化,从而提高不锈钢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因此含钼不锈钢也常在高温下应用。
4、不锈钢中Ti的作用
在不锈钢中加入钛(Ti)可提高不锈钢耐晶间腐蚀以及提高不锈钢的高温强度。
(1)不锈钢中的Mo元素起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不锈钢的种类
1、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中含有15%~30%的铬。该不锈钢的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会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2、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大于18%的铬元素,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奥氏体不锈钢钢具有良好的韧性、焊接性、塑性、耐蚀性能和无磁或弱磁性,可以用来制作耐酸设备。
3、沉淀硬化不锈钢
4、马氏体不锈钢
5、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不锈钢
② Mo元素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为什么可以有效防止氯离子
由于Mo原子间结合抄力极强,所以在常温和高温下强度都很高。在常温下不与盐酸、氢氟酸及碱溶液反应,仅溶于硝酸、王水或浓硫酸之中。钼作为钢的合金化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特别是高温强度和韧性;提高钢在酸碱溶液和液态金属中的抗蚀性。
来自网络。
③ 在不锈钢中,钼元素的作用是什么
抗氧化和防腐蚀的含钼不锈钢
钼是银灰色的难熔金属,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其中大部分以工业氧化钼形式压块后直接用于炼钢或铸铁,少部分熔炼成钼铁后再用于炼钢。低合金钢中钼含量不大于 1%,但这方面的消费却占钼消费量的50%左右。不锈钢中加入钼,能改善钢的耐腐蚀性。铸铁中加入钼,能提高铁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含钼18%的镍基超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低和热胀系数小的特性,用于制造航空和航天的各种高温部件。金属钼在电子管、晶体管及整流器等电子器件方面应用广泛。氧化钼和钼酸盐是化学和石油工业中的优良催化剂。二硫化钼是一种重要的润滑剂,用于航天和机械工业部门。钼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缺少钼会引起肾结石和龋齿。根据《中国科技网络全书》第544页保健篇记载:“钼对防治心血管病和癌症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
④ 不锈钢中Si、Mn、Nb、Ti、Mo、Cu、N、C各代表什么元素呢
不锈钢中Si、Mn、Nb、Ti、Mo、Cu、N、C元素各代表:硅、锰、铌、钛、钼、铜、氮、碳版。
不锈钢是权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
主要特性
焊接性
产品用途的不同对焊接性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类餐具对焊接性能一般不做要求,甚至包括部分锅类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产品都需要原料焊接性能好,像二类餐具、保温杯、钢管、热水器、饮水机等。
耐腐蚀性
绝大多数不锈钢制品要求耐腐蚀性能好,像一、二类餐具、厨具、热水器、饮水机等,有些国外商人对产品还做耐腐蚀性能试验:用NACL水溶液加温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倒掉溶液,洗净烘干,称重量损失,来确定受腐蚀程度(注意:产品抛光时,因砂布或砂纸中含有Fe的成分,会导致测试时表面出现锈斑)
抛光性能
当今社会不锈钢制品在生产时一般都经过抛光这一工序,只有少数制品如热水器、饮水机内胆等不需要抛光。因此这就要求原料的抛光性能很好。
⑤ Cr、Mo、Mn等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Cr: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使A3和A1温度升高, GS线向左上方移动。铬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Mo:细化钢的晶粒,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硬性。抑制合金钢由于回火脆性。使A3和A1温度升高,GS线向左上方移动。钼为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Mn:提高钢韧性、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耐磨性。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锰量增高,降低抗腐蚀能力、焊接性能。锰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5)不锈钢中的Mo元素起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纯铬有延展性,含杂质的铬硬而脆。密度7.20g/cm3。可溶于强碱溶液。铬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在空气中,即便是在赤热的状态下,氧化也很慢。不溶于水。镀在金属上可起保护作用。
在常温下不受空气的侵蚀。跟盐酸或氢氟酸不起反应。化合价+2、+4和+6,最稳定化合物为+6价。钼的高价氧化态化合物呈酸性,低价氧化态化合物呈碱性,+6价离子具有很强的形成配合物倾向。致密钼在常温空气中稳定,400℃轻度氧化,500℃迅速氧化。1000℃时钼能吸收大量氢形成固溶体。
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加一般锰量的钢不但具有足够的韧性,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
⑥ 不锈钢材料中的各种元素有什么作用及其作用
不锈钢材料中的各种元素及其作用:
1.铬——是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 铬是决定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最基本元素。在氧化性介质中,铬能使钢的表面很快形成 一层实际为腐蚀介质不能透过和不溶解的富铬的氧化膜, 这层氧化膜很致密, 并与金属基本 结合得很牢固,保护钢免受外界介质进一步氧化浸蚀;铬还能有效地提高钢的电极电位。当 含铬量不低于 12.5%原子时,可使钢的电极电位发生突变,由负电位升到正的电极电位。因而 可显著提高钢的耐蚀性。铬的含量越高,钢的耐蚀性能越好。当含铬量达到 25%、37.5% 原子时,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变,使钢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2.镍——单独不能构成不锈钢 镍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影响,只有它与铬配合时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为,低炭镍钢要获 得纯奥氏体组织,含镍量需达 24%;要使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改变,含镍量 需在 27%以上。所以,镍不能单独构成不锈钢。而在含铬 18%的钢中加入 9%的镍,就能 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并可以提高钢对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磷酸等)的 耐蚀性,并能改善钢的焊接和冷弯等的工艺性能。
3.锰和氮——可代替铬镍不锈钢中的镍 锰和氮在不锈钢中有镍相仿的作用。锰的稳定奥氏体作用为镍的二分之一,而氮的作 用比镍大很多,约为镍的 40 倍左右。因而锰和氮可代镍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但锰的加 入会使含铬低的不锈钢耐蚀性降低。同时,高锰奥氏体钢不易加工。因此,在不锈钢中不单 独使用锰,只用部分代替镍。
4.碳——在不锈钢中具有两重性 碳在不锈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一方 面碳是稳定奥氏体元素,并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 30 倍,含碳量高的(马氏体)不锈 钢,完全可以接受淬火强化,从而在机械性能方面可大大提高它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碳和 铬的亲和力很大, 在不锈钢中要占用十七倍碳量的铬与它结合成碳化铬。 随着钢中含碳量的 增加,则与碳形成碳化物的铬越多,从而显著降低钢的耐蚀性。所以,从强度与耐腐蚀性能 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耐腐蚀的目的, 不锈钢的含碳量一般较低,在大多在 0.1%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 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常采用超低碳的不锈钢,含碳量在 0.03%甚至更低;但用于制造滚动 轴承、弹簧、工具等不锈钢,由于要求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而含碳量较高,一般均在 0. 85~1.00%之间。如 9Cr18 钢等。
5.钼和铜——能提高某些不锈钢对某些介质的耐腐蚀性能 钼和铜能提高不锈钢对、醋酸等腐蚀介质的耐蚀能力。钼还能显著提高对含氯离子的介 质(如)以及有机酸中的耐蚀能力。但含钼的不锈钢不宜在硝酸中应用,含钼的不锈钢在沸 腾的 65%硝酸中的腐蚀速度比不含钼的增加一倍;铜加入铬锰氮不锈钢中,会加速不锈钢 的晶间腐蚀。 钼对钢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含钼钢中,为了使钢在热处理后具有单 一的奥氏体组织。镍在锰等元素的含量要相应的提高。
6.硅和铝——能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 硅对提高铬钢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很显著,含 5%铬及 1%硅的钢,抗氧化的能力可与 12% 铬钢相等。如使钢在 1000℃能抵抗氧化,含 0.5%硅时需要 22%的铬,如加入 2.5~3%的 硅以后,只需要 12%的铬就可以了。有资料还介绍,向 Cr15Ni20 的铬镍钢中加 2.5%的硅, 抗氧化性能可相当 Cr15Ni60 的铬镍合金。 向高铬钢中加铝也能使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它的作用与加硅的功能相仿。 向高铬钢中加硅和铝的目的: 一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二是为了节约用铬。 硅和铝对提高铬钢抗氧化性能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也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是它使钢的 晶粒粗化和脆性倾向增大。
7.钨和钒加入钢中,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热强性。
8.硼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Cr17MO2Ti)中加 0.005%的硼,可使钢在沸腾的 65%醋酸中的耐 腐蚀性能提高;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微量(0.0006~0.0007%)的硼,可使钢的热态塑性改 善;硼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有良好的作用,可使不锈钢的热强性显著提高;含硼的铬镍奥氏体 不锈钢在原子能工业中有着特殊的用途。 但不锈钢中含硼会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
9.除以上元素外,有些不锈钢中还分别加入稀有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以改善钢 的性能。 以上谈到了构成不锈钢的基本元素——铬,和影响不锈钢组织、性能的重要元素——碳, 以及改善不锈钢性能和组织的添加元素——镍、锰、氮、钛、铌、钼、铜、硅、铝、钨、钒、 硼等十多个元素。 在工业上实际应用的不锈钢, 很多钢中同时存在着几种至十几种合金元素, 当几种元素共存于不锈钢这一统一体中时,决定不锈钢组织的是各种元素影响的总和。 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组织的影响,根据其共同性,概括起来,基本上分属于两大类:一类 是形成或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它们是碳、镍、锰、氮、铜、以碳和氮的作用程度最大;另一 类是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它们是铬、钨、钼、铌、硅、钛、钒、铝等,这一类元素形成铁素 体的作用,如以铬为 1 来加以比较,其他元素的作用都比铬大。 这两类元素共存于不锈钢中时,不锈钢的组织就取决于他们互相影响的结果。如果稳定 奥氏体的元素的作用居于主要方面的话, 不锈钢的组织就以奥氏体为主, 很少以至没有铁素 体; 如果他们的作用程度还不能使钢的奥氏体保持至室温的话, 这种不稳定的奥氏体在冷却 时即发生马氏体转变, 钢的组织则为马氏体; 如果形成铁素体的元素的作用成为主要方面的 话,钢的组织则以铁素体为主。 不锈钢的性能除工艺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组织的构成,而构成不锈钢组织的是各 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总和。因此说,不锈钢的性能,归根到底主要是由合金元素决定的。 只含有铬元素的不锈钢,人们通常称它为“不锈铁”,工业上称它为“铬不锈钢”。这类钢都 具有磁性,他们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为主体的复相组织。这类钢 具有抵抗大气及弱腐蚀介质的能力,或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或可淬火使用。 但他们的机械性能或工艺性能较差, 几乎没有焊接性能等等的不足之处。 这类钢远不能满足 工业用钢的特殊要求。 在铬级不锈钢的基体中,加入适量的镍元素。如在含铬 18%的低炭(0.12%以下的炭) 的铁素体钢中加入 8%的镍后,在常温下可获得最理想的纯奥氏体组织,这种钢就是人们通 常所称的无磁性的不锈钢。这类铬镍不锈钢与相同含铬量的铁素体或马氏体耐酸不锈钢比 较, 不仅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 更重要提他们具有良好的冷变形使之硬化的性能和焊接性 能,在常温或低温下均具有很高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不具磁性等等的优良性能。这类不锈钢 的缺点是机械性能比较低, 对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比较敏感, 但通过适量的合金添加剂或工 艺措施,就能改善或消除。 在铬级不锈钢的基本中,添加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不锈钢。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铬锰 氮”不锈钢。这类不锈钢除强度比铬镍钢为高外,其他如耐腐蚀性和工艺性能等都不如铬镍 奥氏体不锈钢好。生产这类不锈钢除个别情况下,主要是为了节约昂贵的镍元素,所以这类 钢又叫节镍不锈钢。
⑦ MO在不锈钢中是什么
MO(钼)是不锈钢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合金元素,钼的加入主要是提高钢在还原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并提高钢的耐点腐蚀机缝隙腐蚀等性能,加钼的不锈钢比不加钼的不锈钢贵。
⑧ C、Mn、Si、S、P、Cr、Mo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和热处理时的影响
1、碳(C):钢中碳含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但塑性和抗冲击性下降。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可焊性劣化,因此用于焊接。对于低合金结构钢,碳含量通常不超过0.20%。
高碳含量也降低了钢的耐大气腐蚀性。露天堆场的高碳钢容易腐蚀;此外,碳可以增加钢的冷脆性和年龄敏感性。典型的例子是低碳钢,高碳钢和高碳钢的机械性能的变化。
2、锰(Mn):锰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钢一般含有一定量的锰,可以消除或减少由硫引起的钢的热脆性,从而提高钢的热加工性。
锰和铁形成固溶体,增加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它是一种碳化物形成元素,并进入渗碳体中以取代一部分铁原子。钢中的锰是由于降低了临界转变温度。起到提炼珠光体的作用。
它还间接地起到提高珠光体钢强度的作用;锰稳定奥氏体结构的能力仅次于镍,并且还强烈地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含量不大于2%的锰已与其它元素组合使用以形成多种合金钢。
3、硅(Si):硅可以溶解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其作用仅次于磷,强于锰,镍,铬,钨,钼和钒。
然而,当硅含量超过3%时,钢的可塑性和韧性将显着降低。硅可以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屈服比(σs/σb),以及疲劳强度和疲劳比(σ-1 /σb)。这就是硅或硅锰钢可用作弹簧钢的原因。
硅可以降低钢的密度,导热性和导电性。它可以促进铁素体晶粒的粗化。降低矫顽力。它具有降低晶体各向异性,使磁化容易,并且磁阻减小的趋势。它可用于生产电工钢,因此硅钢片的磁滞损耗低,硅可以提高铁氧体的磁导率,使硅钢片在较弱的磁场下具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领域。然而,在强磁场下,硅降低了钢的磁感应强度。硅具有很强的脱氧力,可以降低铁的磁老化效应。
4、硫(S):增加硫和锰的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切削性能。硫作为易切削钢中的有益元素添加。
硫在钢中严重分离,会降低钢的质量。在高温下,降低钢的延展性是一种有害元素,以熔点较低的FeS形式存在;仅FeS的熔点仅为1190℃,钢中铁与共晶的共晶温度较低,仅为988℃,当钢凝固时,硫化铁在初级晶界处集中。当钢在1100-1200℃下轧制时,晶界上的FeS将熔化,大大削弱了晶粒之间的结合力,导致钢的热脆性。
5、磷(P):磷在钢中具有强固溶强化和冷加工硬化效果。作为添加到低合金结构钢中的合金元素,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耐大气腐蚀性,但降低其冷冲压性能。
磷与硫和锰的结合可以提高钢的切削性能,提高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用于易切削钢,因此易切削钢的磷含量也很高。
磷可溶于铁素体。虽然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最大的危害是严重的偏析,增加回火脆性,并显着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这使得钢在冷加工过程中易于变脆。脆弱现象。磷对可焊性也有不利影响。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应严格控制。一般含量不超过0.030%-0.040%。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并具有二次硬化效果。
它可以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会使钢脆;当含量超过12%时。该钢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氧化介质腐蚀性。它还提高了钢的热强度,钢是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7、钼(Mo):钼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度。在某些介质中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矫顽力以及耐腐蚀性。在淬火和回火钢中,钼可以加深和硬化较大截面的部分,提高钢的回火抗力或回火稳定性,使零件在较高温度下回火,从而更有效地(或减少)残余应力,提高塑性。
⑨ Mo元素在金属组织中主要起哪些作用
钼在合金钢中的主要作用是,它具有较强的碳化物形成能力,使较低含碳量的合金钢也具有较高的硬度。而且钼能够阻止奥氏体化的晶粒粗大。还有就是钼会造成C曲线的右移,其结果就是减小了过冷度,极大的提高了淬透性。
通过上述情况得到的结论是:钼使合金钢在常温下提高了其硬度和强度,并且显著的提高了钢的高温强度。
⑩ 不锈钢中各元素的作用 不锈钢中CR,NI,MO,TI各有什么作用,其中,防酸腐蚀的是那种元素
铬(Cr):是主要铁素体形成元素,铬与氧结合能生成耐腐蚀的Cr2O3钝化膜,是不锈钢保持耐蚀性的基本元素之一,铬含量增加可提高钢的钝化膜修复能力,一般不锈钢中的铬含量必须在12%以上;
碳(C):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另外碳对耐腐蚀性也有不利的影响;
镍(Ni):是主要奥氏体形成元素,能减缓钢的腐蚀现象及在加热时晶粒的长大;
钼(Mo):是碳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极为稳定,能阻止奥氏体加热时的晶粒长大,减小钢的过热敏感性,另外钼元素能使钝化膜更致密牢固,从而有效提高不锈钢的耐Cl-腐蚀性;
铌、钛(Nb、Ti):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提高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但碳化钛对不锈钢的表面质量有不利影响,因此在表面要求较高的不锈钢中一般通过添加铌来改善性能.
氮(N):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但是对不锈钢的时效开裂影响较大,因此在冲压用途的不锈钢中要严格控制氮含量.
磷、硫(P、S):是不锈钢中的有害元素,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冲压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