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一个11孔马扎用多少绳子
这要根据马扎的尺寸推算,光有孔数是不行的。
马扎也称马闸、交杌,交缠或交椅,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仍有人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而我们的马扎源自汉魏时期印度传入的“胡床”,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图为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
特点:
本品以优质红木、紫檀木、枣木等木质原料精工制作而成,凳面手工编织图案,古色古香;中间用黄铜轴支撑,结实耐用;边缘镶嵌龙黄饰件,古朴典雅;表面光洁细腻,时间愈久,色泽愈鲜亮,既方便实用,又具有收藏价值,是孝敬老人,馈赠亲友之佳品。
交椅经过发展,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马扎的三大优点:携带方便,因其具有可折叠的特点,所以易于携带,散步的老人、旅行者、乘车者有很多都喜欢自带马扎,供休息时用。
便于放置,他不像板凳杌子椅子等坐具占据较大空间,一经折叠随便一点空间都可以放置,节省空间。透气性奇佳,特别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极易出汗,像板凳之类的坐具坐久了臀部极其不适,而马扎因为是纤维材料做面具与衣物近似所以会非常舒适。
2. 怎样编马扎面
马扎属于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制品。是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马扎”俗名撑板凳、杌扎,东周——春秋时期发源于齐国故都,以其工艺独特、外形美观、坚固耐用、携带方便而著称。
马扎有很多种,制作的材料不一样,有各种各样木料的,还有金属的。马扎面也有很多种,有用布做的,有用细带盘扎的。用细带盘扎的马扎上面的孔一般为单数(也有双数的),有九孔的,有11孔的等。盘扎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介绍本人熟悉的几种方法。
一、15孔马扎穿绳法
3. 怎样编制马扎
首先,我们DIY玩的平时不可能一次买很多的木材放在家里备用,我家也没得地方放还受潮变形啥的,其次一次买一点的话,一口一块的也不值得买。所以我基本都是包装箱啊和设备垫木啊,捡到一块留一块,今天用的木料就是做工具柜剩下的边角料里面捡出来的,利用一下感觉挺好的。
接下来就是步骤了:
1、边角料里面挑出来可以用的。
4. 马扎的穿轴方法
马扎13孔3花穿绳法:
上1为进线: 上1进下4 下4进下5 下5进上1 上1进上1 上1进下6 下6进下7
下7进上2 上2进上3 上3进下8 下8进下9 下9进上4 上4进上5 上5进下10 下10进下11 下11进上6 上6进上7 上7进下12 下12进下13 下13进上8 上8进上9
上9进下13 下13进下13 下13进上10 上10进上11 上11进下12 下12进下11 下11进上12 上12进上13 上13进下10 下10进下9 下9进上13 上13进上13
上13进下8 下8进下7 下7进上12 上12进上11 上11进下6 下6进下5 下5进上10 上10进上9 上9进下4 下4进下3 下3进上8 上8进上7 上7进下2 下2进下1 下1进上6 上6进上5
上5进下1 下1进下1 下1进上4 上4进上3 上3进下2 下2进下3 下3进上2 与进线汇合
(4)不锈钢马扎怎么编织扩展阅读:
马扎属于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制品。是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作为支架,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马扎”俗名撑板凳、杌扎,东周——春秋时期发源于齐国故都,以其工艺独特、外形美观、坚固耐用、携带方便而著称。
马扎也称马闸、交杌,交缠或交椅,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仍有人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
而我们的马扎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图为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
胡床,汉代自胡人传入,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军椅。所谓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装,载也,栖也,皆为人坐卧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团,曰床。
床固同床,然此床非彼床,内容迥殊,以之划分时代,盖为此也。(参考黄现璠著 《古书解读初探》)原来,我国汉以前的家具都属低面家具,无坐具,人们席地而坐,只有案几而无桌子。
到了汉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传入,这里的“床”是坐具的含意,与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宋人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胡床就是倍受他的钟爱而经常被提及的用具之一。因而交椅应是我国古代民族相互友好往来与不断融合的标志。而交椅经过发展,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
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马扎的三大优点:携带方便,因其具有可折叠的特点,所以易于携带,散步的老人、旅行者、乘车者有很多都喜欢自带马扎,供休息时用。便于放置,他不想板凳杌子椅子等坐具占据较大空间,一经折叠随便一点空间都可以放置,节省空间。
透气性奇佳,特别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极易出汗,像板凳之类的坐具坐久了臀部极其不适,而马扎因为是纤维材料做面具与衣物近似所以会非常舒适。
5. 马扎子的绳该怎么穿
1、将线对折,线头以A、B为记号。
2、将B从1外侧穿入,线的中间点拉到1处,A从2穿入。
3、A穿入一,然后依次穿入二→1→3→一→三→1→4→一→二→5→6→三→四→7→8→五→六→9→10→七→八→11→12→九→十→13→14→十一→十二→15。
4、将B穿入四,(注意网格的编织)依次穿入五→2→3→六→七→4→5→八→九→6→7→十→十一→8→9→十二→十三→10→11→十四→十五→12→13→十五→十三→15→14→十五→十四→15,
完成。
马扎的由来:
马扎也称马闸、交杌,交缠或交椅,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仍有人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
而我们的马扎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
马扎的三大优点:
携带方便,因其具有可折叠的特点,所以易于携带,散步的老人、旅行者、乘车者有很多都喜欢自带马扎,供休息时用。
便于放置,他不想板凳杌子椅子等坐具占据较大空间,一经折叠随便一点空间都可以放置,节省空间。
透气性奇佳,特别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极易出汗,像板凳之类的坐具坐久了臀部极其不适,而马扎因为是纤维材料做面具与衣物近似所以会非常舒适。
6. 马扎的编法
马扎面的编法:
材料:需要用大约9米左右的线
方法:
1、将线对折,线头以A、B为记号
2、将B从1外侧穿入,线的中间点拉到1处,A从2穿入
3、A穿入一,然后依次穿入二→1→3→一→三→1→4→一→二→5→6→三→四→7→8→五→六→9→10→七→八→11→12→九→十→13→14→十一→十二→15
4、将B穿入四,(注意网格的编织)依次穿入五→2→3→六→七→4→5→八→九→6→7→十→十一→8→9→十二→十三→10→11→十四→十五→12→13→十五→十三→15→14→十五→十四→15
7. 做铁马扎需要什么设备
如果要手工做,就买台切割机、电焊机,钻床就行了。如果要自动化生产,据了解目前还没有此类设备,建议设计生产自动化设备。
8. 怎样穿马扎
马扎面有很多种,用细带盘扎的马扎上面的孔一般为单数,有9孔的、有11孔的、15孔的等。
一、15孔马扎穿绳法(用9米左右的线)
9. 11孔马扎编织法
马扎11孔的编法:
材料:需要用大约9米左右的线
方法:
1、将线对折,线头以a、b为记号
2、将b从1外侧穿入,线的中间点拉到1处,a从2穿入
3、a穿入一,然后依次穿入二→1→3→一→三→1→4→一→二→5→6→三→四→7→8→五→六→9→10→七→八→11→12→九→十→13→14→十一→十二→15
4、将b穿入四,(注意网格的编织)依次穿入五→2→3→六→七→4→5→八→九→6→7→十→十一→8→9→十二→十三→10→11→十四→十五→12→13→十五→十三→15→14→十五→十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