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04不锈钢为什么叫304
“304不锈钢来”这个称呼来自于美国
简单自的来讲就是说,比如201的化学成分是 Chemicai composition(WT%) (C) 碳:≤0.15 (Si) 硅:≤0.75 (Mn) 锰:5.5~7.50 (Cr) 铬:16.0~18.0 (N) 氮:≤0.25 (Ni) 镍:3.50~5.50 (P) 磷:≤0.060 (S) 硫:≤0.030,你一定不会记得很清楚,但是人们容易记一些简单的代号,比如201,这个是从外国那里学习来的,比较容理解!这个名字是有不同的意义的
㈡ 304不锈钢为什么也会有磁性
1、因为304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磁性也就越大。不锈钢经冷镦冷轧后它们的分子排列会发生改变造成带微磁性,但这只是物理性,化学性是没有改的。
2、另外,如同一批号的不锈钢丝,做成直支,无明显磁感,但是把它折弯成矩形或圆形时,因冷弯变形较大而产生一些磁性,特别是折角部分磁性更明显。
3、要想完成消除上述304不锈钢的磁性,可通过高温处理恢复稳定奥氏体组织,从而消去磁性。
4、经常有人认为检验不锈钢好坏用磁铁,磁铁不吸,没磁性,货真价实;吸的话就有磁性,则认为是冒牌-。其实,这是一种极其片面的、不切实的错误的辨别方法。
5、304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常见的一种材质,密度为7.93 g/cm3,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耐高温800度,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
6、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8%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304不锈钢是按照美国ASTM标准生产出来的不锈钢的一个牌号。
7、 通常来说,不锈钢有带磁性的,也有不带磁性的。奥氏体型是无磁或弱磁性的,如201、202、304、316等;马氏体或铁素体是具有磁性的,如430、420、410等。
㈢ 304不锈钢材料为什么会生锈
原因如下:
不锈钢表面存积着含有其它金属元素的粉尘或异类金属颗粒的附着物,在潮湿的空气中,附着物与不锈钢间的冷凝水,将二连成一个微电池,引发了电化学反应,保护膜受到破坏,称之谓电化学腐蚀。
(PS: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即耐蚀性。不锈钢抗腐能力的大小是随其钢质本身化学组成、加工状态、使用条件及环境介质类型而改变的)
(3)为什么304不锈钢扩展阅读
340不锈钢的应用特点
304不锈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铬-镍不锈钢。
1.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特性;
2.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使用温度-196℃~800℃)。
在大气中耐腐蚀,如果是工业性气氛或重污染地区,则需要及时清洁以避免腐蚀。适合用于食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焊性。
㈣ 304不锈钢为什么会生锈点
不锈钢只是不容易锈 但是在接触到含氯等恶劣环境,或者是其表面的钝化层被机械或化学破坏后,就比平时要容易锈,所以你见到不锈钢生锈并不奇怪。 生活中用的不锈钢都是做过钝化的,其表面的铬氧化膜厚度比新鲜面自然形成的氧化膜厚的多,也致密的多。
简介
所有金属都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不幸的是,在普通碳钢上形成的氧化铁继续进行氧化,使锈蚀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孔洞。可以利用油漆或耐氧化的金属(例如,锌,镍和铬)进行电镀来保护碳钢表面,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种保护仅是一种薄膜。如果保护层被破坏,下面的钢便开始锈蚀 铬是使不锈钢获得耐蚀性的基本元素,当钢中含铬量达到12%左右时,铬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在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 自钝化膜),可阻止钢的基体进一步腐蚀。除铬外,常用的合金元素还有镍、钼、钛、铌、铜、氮等,以满足各种用途对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要求。
化学成分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有些钢的wC甚至低于0.03%(如00Cr12)。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才有耐蚀性。因此,不锈钢一般wCr均在13%以上。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等元素。
种类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2、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和耐蚀性能,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3、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4、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
完整版本,请看http://ke..com/view/24779.htm
㈤ 为什么304不锈钢不耐磨
304不锈钢的韧性好,但是由于其硬度低,所以耐磨性能就比硬度高的材料耐磨性能差。
㈥ 什么叫不锈钢304,304不锈钢的含义
304不锈钢只是工业生产不锈钢的一种型号,大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304不锈钢也叫做食品级不锈钢,但并不是所有的304不锈钢都是食品级不锈钢。
304不锈钢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锈钢,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
它的抗腐蚀性能要优于 430不锈铁,耐腐蚀耐高温,加工性能好,因此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例如:一些高档的不锈钢餐具,浴室厨房用具。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7%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食品级不锈钢的铅含量比一般不锈钢要低得多。一般304不锈钢不是食品级的,特殊加工过的是食品级的。
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Ti,0Cr19Ni9, 1Cr18Ni9)。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 。
当不锈钢制品在使用中迁移的重金属超过限量时,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不锈钢炊具生产,需要在防腐蚀和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如果镍、铬含量高,防腐蚀功能增强,但随之带来的镍、铬析出量也会加大,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加大。正因为如此,《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炊具中铬、镉、镍、铅等多种重金属的析出量指标作出了严格规定。为什么国家标准不规定锰的迁移限量(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未规定)?一个原因在于,随着不锈钢中锰含量的增加,伴随的是炊具耐腐蚀、不生锈等功能的损失,一旦锰含量高到某个值,这种产品就不能用作炊具或者不能叫不锈钢炊具了。但即使这么高的锰含量,一般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所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虽未对锰含量作出规定,但明确指出,食具容器的主体部分,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
㈦ 什么叫不锈钢304,304不锈钢的含义。
304不锈钢只是工业生产不锈钢的一种型号,大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304不锈钢也叫做食品级不锈钢,但并不是所有的304不锈钢都是食品级不锈钢。
304不锈钢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锈钢,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
它的抗腐蚀性能要优于
430不锈铁,耐腐蚀耐高温,加工性能好,因此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例如:一些高档的不锈钢餐具,浴室厨房用具。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7%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食品级不锈钢的铅含量比一般不锈钢要低得多。一般304不锈钢不是食品级的,特殊加工过的是食品级的。
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Ti,0Cr19Ni9,
1Cr18Ni9)。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
。
当不锈钢制品在使用中迁移的重金属超过限量时,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不锈钢炊具生产,需要在防腐蚀和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如果镍、铬含量高,防腐蚀功能增强,但随之带来的镍、铬析出量也会加大,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加大。正因为如此,《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炊具中铬、镉、镍、铅等多种重金属的析出量指标作出了严格规定。为什么国家标准不规定锰的迁移限量(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未规定)?一个原因在于,随着不锈钢中锰含量的增加,伴随的是炊具耐腐蚀、不生锈等功能的损失,一旦锰含量高到某个值,这种产品就不能用作炊具或者不能叫不锈钢炊具了。但即使这么高的锰含量,一般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所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虽未对锰含量作出规定,但明确指出,食具容器的主体部分,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
㈧ 为什么都说不锈钢304好
304不锈钢
304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钢材。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回有12%以上答的铬和8%以上的镍。
304不锈钢具有优良的不锈耐腐蚀性能和较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304不锈钢的优点
1、环保卫生:杜绝了红水、蓝绿水、和隐患水问题,无异味,无有害物质析出保持水质纯净,无铅对人体健康无害。
2、耐磨损:表面美观清洁光亮长久耐用无刮痕,永不生锈、永不断裂。
3、耐低温:厨房卫浴不锈钢水管、龙头角阀永不断裂。
4、热膨胀性能和保温性能极好:不锈钢管具有热胀冷缩缓慢,保温性能好。
5、权威认证:不锈钢金属元素的析出量比WHO和欧洲饮用水法令规定标准值的5%还要低。
所以在家庭使用上,尽量多选择304不锈钢材质的厨具,耐用更安全。
㈨ 为什么厨房里必须用304不锈钢
厨房潮气较大,用304不锈啊,延长使用寿命,而且304是食品级的,对身体健康有益
在厨房日用环境中,304的耐腐性和安全性已经完全够用了,更高级316(0Cr17Ni12Mo2)用于化工、医疗等领域,化学性能更加稳定,更加耐腐蚀。
奥氏体304钢强度较低,一般用于厨房容器,而刀具则要用到比较坚硬的马氏体不锈钢(420,440),它们的防锈能力要差一些。
㈩ 304不锈钢为什么会上锈
304不锈钢材料出现生锈现象,可能有以下4个原因影响:
1.氯离子 Chloride ion
氯离子广泛存在,比如食盐/汗迹/海水/海风/土壤等等。不锈钢在氯离子存在下的环境中,腐蚀比较快,甚至超过普通的低碳钢。所以对304不锈钢的使用环境有要求,而且需要经常擦拭,除去灰尘,保持清洁干燥。(这样就可以给他定个“使用不当”。) 美国有一个例子:某企业用一橡木容器盛装某含氯离子的溶液,该容器已使用近百余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计划更换,因橡木材料不够现代,采用不锈钢更换后16天容器因腐蚀泄漏。
2.固溶处理 solution treatment
(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合金元素没有溶入基体,致使基体组织合金含量低,抗蚀性能差。
3.晶间腐蚀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之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
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这是不锈钢的一种最危险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HAZ)、焊缝或熔合线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线腐蚀(KLA)。晶间腐蚀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铬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10~12%。当温度升高时,碳在不锈钢晶粒内部的扩散速度大于铬的扩散速度。因为室温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约为0.02%~0.03%,而一般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均超过此值,故多余的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在晶间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如(CrFe)23C6等。数据表明,铬沿晶界扩散的活化能力162~252KJ/mol,而铬由晶粒内扩散活化能约540KJ/mol,即:铬由晶粒内扩散速度比铬沿晶界扩散速度小,内部的铬来不及向晶界扩散,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晶界附近,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大为减少,当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低到小于12%时,就形成所谓的"贫铬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铬区就会失去耐腐蚀能力,而产生晶间腐蚀。
4.表面痕现象
表面痕现象是指304不锈钢深加工或者加工产品研磨后,在产品表面发生线装或者点状的凹点痕缺陷。
原因:表面、模具表面有异物,压边垫表面有伤疤。
处理方法:在加工之前去除异物,伤疤,还可以通过充分研磨去除桔皮。
桔皮现象是指304不锈钢成型品在研磨或者其他情况下,表面产生象桔皮一样的形状的现象。
原因:研磨不充分 ,加工越大桔皮越严重, 原材料晶粒粗大,热处理软化。
处理方法:深加工产品充分研磨,选择适合的热处理条件,控制原材料的晶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