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焊接部位晶粒粗大的不良原因是由钎焊温度
你好,焊接部位晶粒粗大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火焰)太大,高温在焊接区停留时间太长而造成的。
B. 不锈钢焊道旁生的黄色粉状物是什么原因
不锈钢上面出现黄颜色是因为不锈钢表层氧化反应或者因高温出现的回火色。
不锈钢表层氧化反应。除掉方法可以用不锈钢酸洗钝化产品。
C. 不锈钢材质焊接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都是什么呢
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区时在晶界上析出碳化铬,造成贫铬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蚀的程度。焊接时就会出现裂缝。
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焊缝金属的低温脆化: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低温使用时,焊缝金属的塑韧性是关键问题。此时,焊缝组织中的铁素体的存在总是恶化低温韧性。
(3)不锈钢焊道晶粒小是怎么回事扩展阅读:
奥氏体不锈钢通常在常温下的组织为纯奥氏体,也有一些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这种少量铁素体有助于防止焊接热裂纹。
防止焊接裂纹措施:
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因为铁素体能大量溶解有害的S、P杂质。
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等的含量。
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采用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137、A132等。
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在4-12%)。
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
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进行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
D. 1Cr18Ni9等不锈钢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接头的晶间腐蚀
敏化效应,也就是贫铬
1,选用C低铬高一规格的焊条如309L
2,焊后热处理
E. 什么叫焊接晶粒度
焊接晶粒度就是焊接过程中对焊材加热重结晶过程中晶粒的大小。
晶粒内度表示多晶体内的晶粒大容小
晶粒度可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表示。工业生产上采用晶粒度等级来表示晶粒大小。标准晶粒度共分8级,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 一般晶粒度越大,也就是越细越好
F. 不锈钢怎么焊不起鼓
对称焊接才会降低起鼓的程度。
起鼓原因:因为不锈钢热导性较差,当焊接位置在短时间产生过高温度时便会使焊接位置产生热涨现象,由于传热慢,相邻的区域不能及时达到热涨的温度,于是有热涨现象区域膨胀出的材料便无处延展,便会向上或向下寻找它能够突破的方向,由此便产生了起鼓或扭曲变形的问题。
不锈钢焊接要点及注意事项:
1.采用垂直外特性的电源,直流时采用正极性(焊丝接负极)
2.一般适合于6mm以下薄板的焊接,具有焊缝成型美观,焊接变形量小的特点
3.保护气体为氩气,纯度为99.99%。当焊接电流为50"150A时,氩气流量为8"10L/min,当电流为150"250A时,氩气流量为12"15L/min。
4.钨极从气体喷嘴突出的长度,以4"5mm为佳,,在角焊等遮蔽性差的地方是2"3mm,在开槽深的地方是5"6mm,喷嘴至工作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5mm。
5.为防止焊接气孔之出现,焊接部位如有铁锈、油污等务必清理干净。
6.焊接电弧长度,焊接普通钢时,以2"4mm为佳,而焊接不锈钢时,以1"3mm为佳,过长则保护效果不好。
7.对接打底时,为防止底层焊道的背面被氧化,背面也需要实施气体保护。
8.为使氩气很好地保护焊接熔池,和便于施焊操作,钨极中心线与焊接处工件一般应保持80"85°角,填充焊丝与工件表面夹角应尽可能地小,一般为10°左右。
9.防风与换气。有风的地方,务请采取挡网的措施,而在室内则应采取适当的换气措施。
G. 不锈钢焊道处理机故障
首先要排除短路的情况,如不是可能是开关本身,要更换,以电流为参考,可以买额定电流比旧的稍大点的。
H. 奥氏体不锈钢316L焊缝晶粒度一般能达到几级
你要买不锈钢板的话,还是找聊城三得利不锈钢厂吧,我们上次在哪里进的货,什么规格都有,电-话在个人资料里,也可以在网络里搜索聊城三得利不锈钢。
I. 为什么不锈钢固溶处理,晶粒长大、强度、 硬度会降低
不锈钢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把工件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区,急冷后,内使第二相组织来不及容析出,从而获得塑性好的单相奥氏体组织。
晶粒粗大,主要与加热最高温度和加热时间有关,尤其是加热温度,对晶粒长大影响最大,因此,晶粒长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至于强度、硬度降低,主要与奥氏体组织的性质有关:奥氏体和铁素体一样,都是具有良好塑性的组织,固溶处理后,不锈钢的塑性增加了,其强度、硬度也就自然降低了。
J. 双相不锈钢中,为什么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粒都很细小均匀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是在奥氏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种,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铁素体形成元素,因为铁素体(δ)相存在,不仅打乱了奥氏体柱状晶的方向性,同时也使晶粒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