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碳钢上堆焊不锈钢,不锈钢产生裂纹,产生机理以及如何预防,谢谢
防止裂纹的措施之一,是要尽可能的减少木材,焊材中有害元素的含量。
奥氏体钢焊缝中存在少量δ铁素体(4%以上),对防止凝固裂纹有显著的效果,304,321,347钢的焊缝凝固裂纹敏感性较小,其主要原因就是即是本身自熔焊缝中,焊后也会存在少量的δ铁素体的缘故。所以奥氏体不锈钢的配套焊接材料常常在制造时即已经考虑合金元素的含量匹配,使焊缝中形成复合要求的少量铁素体。铁素体的有利作用是对S,P,Si,Nb等元素溶解度较大,能防止这些元素的偏析和形成低熔点共品。焊缝中的铁素体数量是有控制的,过多的铁素体相使焊缝素韧性降低。而且加入在焊后有经受热处理时,可能发生δ→σ+γ`的转变引起焊缝脆化,所以通常18-8,18-12-2等钢的相应焊材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4%~12%之间。
另一方面在某些腐蚀环境,即使轻微的铁素体也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例如在尿素,醋酸等介质中,焊缝中的铁素体会发生选择性腐蚀。纯奥氏体的焊缝金属,通过加入Mn,Mo,W,V,Ti可以改善其凝固裂纹敏感性,如尿素级不锈钢的焊材00Cr25Ni22Mn4Mo2N,00Cr18Ni15Mn5Mo2N钢和耐硫酸,磷酸。有机酸抗孔蚀,应力腐蚀用的00Cr20Ni24Mo5Cu等焊缝金属虽然并不含有铁素体相,但因Mn,Mo含量较高,仍具有良好的抗热烈性能,焊接时不会产生凝固裂纹。Mn在焊缝金属中可与S结合生成高熔点的MnS从而防止S的偏析和产生低熔点共晶,而Mo,W可提高熔池的结晶温度,缩小结晶温度范围,V,Ti可以缩小脆性温度区间BTR.因此均对防止凝固裂纹起到良好作用。
(2)热影响区(液化)裂纹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常常可见到紧邻融合线处的热裂纹。这种裂纹与焊缝凝固裂纹形成的原因相同,是由于木材中奥氏体经界残存着比基体熔点低的熔点共晶薄膜,在焊接电弧焊加热总发生熔化,并在随后的冷却中受收缩拉应力的作用热发生开裂。含硼304钢热影响区的液化裂纹。在多层(多道)焊缝中也会遇到液化裂纹,这种情况往往是先焊的焊道中铁素体含量少或无铁素体而存在低熔点共晶薄膜,在随后的焊道德热影响下发生开裂。同样防止热影响区液化裂纹的主要对策是尽可能减少可能生成低熔点共晶的有害元素和偏析程度。因此,在选用刚才和焊材时,特别要注意有害元素的含量,焊接时应采用小的线能量的焊接工艺和规范,防止热影响区过热,以及注意接头设计和焊接程序,尽可能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3)高温低塑性裂纹
这种裂纹多数发生在单相奥氏体钢及合金的热影响区或多层焊缝中先一层(道)焊缝上,其产生的温度范围相当于再结晶温度,因此高温低塑性裂纹产生的温度比液化裂纹更低的热影响区。对于奥氏体钢,在低于固相线温度以下的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其塑性变化是不同的。在加热过程中,起初随温度升高,塑性(Φ值)略有增加,在达到温度t3时塑性开始降低。到达taD时降至零。在冷却过程中,塑性开始恢复,当温度降至t3时已接近原来加热时的水平。但在t2~t1温度范围出现塑性降低。此时如果存在较大的收缩应变,就会引起裂纹。表1中的DTR是用可调拘束裂纹试验测出的奥氏体不锈钢产生高温低塑性裂纹的温度。从表1中的高温低塑性裂纹开始和终了温度及其范围可知,310,316钢分别在1200~840℃和1180~1050℃产生高温低塑性裂纹,其温度范围相应为350℃和130 。而347,321,304三种钢,既未发现裂纹也没测出产生裂纹的DTR温度,表明稳定型奥氏体钢具有较大的高温低塑性裂纹倾向。而亚稳奥氏体钢的敏感性较小,一般焊接过程中不会产生这种裂纹。
奥氏体钢及台金冷却过程中出现塑性降低和产生高温低塑性裂纹的机制相当复杂,简单说与热影响区在“再结晶温度”二次晶界的形成有关。二次晶界又与金属在高温下点阵缺陷(空位、位错)的运动和晶界迁移等扩散行为有关。因此凡是能提高“再结晶温度”和增加扩散激括能的因素都可以阻碍二次晶界的形成,从而降低高温低塑性裂纹的敏感性。焊缝中的铁素体可以有效阻止位错运动,使多层焊缝防止高温低塑性裂纹。合金元素Mo、W、Ta、Ti等可有效地增加多边化激活能,提高再结晶温度,在钢和焊缝中掭加这些元素,都有利于防止高温低塑性裂纹。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裂纹问题,曾经是这类钢最担心的问题。因此也就成为奥氏体钢工艺焊接性的指标。事实上,早期不锈钢制品中,热裂纹是经常出现的,相当多的焊接结构存在隐患,是“带病”工作。随着对奥氏体钢焊接裂纹的成因、不锈钢及焊接材料中元素对裂纹的影响、焊缝中铁素体作用的研究以及新型焊接工艺的开发等,现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裂纹,在实际焊接产品上已经很少发现,显著改进了焊接性,提高了焊接结构的安全程度.可以说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裂纹已经有办法避免和清除。
② 普通Q235碳钢与不锈钢SUS304 可以直接焊接么,有什么缺陷和注意的么对结构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Q235碳钢(珠光体钢)与不锈钢SUS304(奥氏体钢——0Cr18Ni9)可以焊接。不过,焊接时除了注意金属本身物理、化学性能对焊接性带来的影响外,还应注意两种金属成分与组织上的差异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两种母材自身的问题:
珠光体钢:冷裂纹、脆化等
奥氏体钢:热裂纹等
特殊问题:
(1)母材对焊缝的稀释,引起焊缝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珠光体钢母材的溶入,将稀释填充金属,引起其成分与组织的变化。
(2)形成凝固过渡层
在靠近珠光体钢一侧熔合线的焊缝金属中,会形成一层与内部焊缝金属成分不同的过渡层。过渡层中的高硬度马氏体组织会使脆性增加,塑性显著降低,形成低塑性带,从而降低了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3)形成碳迁移过渡层
在焊接或焊后加热(热处理或高温运行)时,碳从珠光体母材通过熔合区向焊缝扩散,在靠近熔合区的珠光体母材上形成一个软化的脱碳层,而在靠近熔合区的奥氏体焊缝中形成硬度较高的增碳层。
(4)接头应力状态复杂
局部加热引起的热应力、两种钢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残余应力(热处理无法消除此应力)。
焊接材料:焊条型号—— E310-16 或 E310-15
焊接工艺要求:
1、焊接方法
用熔合比小的焊接方法,降低母材的稀释作用。带极堆焊、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条电弧焊均可。
2、焊接参数
小直径焊条或焊丝,小电流、大电压、快速焊。
3、堆焊过渡层
焊接厚大焊件时,可在珠光体钢的坡口表面堆焊过渡层,过渡层用高铬镍奥氏体焊条或镍及镍合金电焊条(如Ni307)。过渡层厚度一般为6~9mm。
4、焊接接头一般不焊后热处理。
③ 加工中心铣削不锈钢碳钢件时选用什么材质的铣刀啊白钢刀合金刀或是什么样的立铣刀啊
不锈钢的特性是粘,切削时容易形成积削瘤。加工时散热差容易产生加工硬化,导致刀具崩刃。一般建议选用大前角,锋利型涂层硬质合金铣刀,采用油冷的效果好一点。
④ 为什么不锈钢在碳钢和低合金钢上堆焊时
堆焊过渡层的目的是因为首先Q245和0Gr18Ni19Ti焊接属于异种钢焊接,而且直接焊接不锈钢的话,版因为焊权缝稀释率的问题,导致焊缝的抗腐蚀性能下降,因此使用过渡层的方式进行焊接,然后再进行不锈钢对接,保证接头的性能。
⑤ 堆焊不锈钢是否需要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在加热时先在800-850℃预热后再升温到淬火加热温度,加热至850-870℃ 3-6小时 ,冷速冷却(冷却速度小于每小时90℃)至600℃出炉空冷
球化退火后应按JB/T1460-2002标准进行,保温3-4小时;T1460-2002标准检查。
高碳铬不锈钢轴承淬火通常是在真空炉或者带有保护气氛的电炉中加热,回火温度150-160℃,加热至730℃ 2小时,锻后应及时退火、回火后质量检验按JB/。淬火温度一般为1050-1100℃,炉冷至600℃出炉空冷
2等温球化退火高碳铬不锈钢中的铬含量很高。
不锈钢淬火,加热至850-870℃ 3-6小时,冷速冷却(冷却速度小于每小时90℃)至600℃出炉空冷
3一般球化退火,以免发生裂纹,炉冷至730℃ 3-6小时。
淬火后应及时回火。
比如95cr18钢球化退火工艺
1等温球化退火,导热性差,在盐浴炉中加热要防止工件表面产生腐蚀麻点,加热至700——780℃ 4-6小时
⑥ 加工中心加工不锈钢面,光洁度1.6用什么刀具加工
一般普通抄车床的光洁度直接车1.6很难达到,不是因为刀具原因,本身普通车床的最高转速就不高(大约1500左右)。
20号钢是低碳钢比较粘宜选用高转速低走刀用yt30开稍大圆弧刀尖精车,应该可以达到3.2,1.6的话就要用细砂纸抛光才能达到了。
⑦ 为什么不锈钢在碳钢和低合金钢上堆焊时,第一层通常
第一层通常采用Cr24Ni13型焊材,如A302焊条;保证焊缝组织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抗裂性能好内,为进一步容堆焊做基础。如果第一层开裂,一切就无从谈起。
异种钢焊条选用可参考:
https://wenku..com/view/
⑧ 碳钢管板堆焊不锈钢304用什么焊材
可以参见<石油化工异种钢焊接规程>(SH/T3526-2004)铁素体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版焊接应这样选择:权当设计温度小于等于425℃时,可选用铬镍含量为25%Cr-13%Ni型的焊接材料;当设计温度大于425℃时,易采用镍基焊接材料。
通常情况下,现场用A302及A312的情况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