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麼有機物能與無機物反應
有機物是指含碳的物質,與無機物沒有本質區別。例如醋酸屬於有機物,也是一種酸,在表現酸性方面與無機酸完全相同。作為有機物典型的反應是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但實際上乙醇與無機酸也可以發生反應,乙醇與溴化氫反應生成溴乙烷和水,乙醇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乙酯和水。所以有機物和無機物只是人為的劃分,相互間可以發生多個反應。
Ⅱ 機械化學技術是什麼
你說的機械化學不知道是不是,化學專業的化工機械。如是可以繼續討論,也可使用其他方式。
Ⅲ 有機物和無機物會反應嗎
不一定會反應的。 無機物是配化合價 有機物是看它還有幾個鍵 單鍵雙鍵三鍵拉起來 它以離子狀態存在你就拆 像強酸強鹼鹽 如果有水合你就寫水合的化學式 人家根本就不溶就別拆 無機物是無機化合物的簡稱,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數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氰化物等也屬於無機物。無機物大致可分為氧化物、酸、鹼、鹽等。 【有機物】 定義 有機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總稱為有機物。 說明 1.有機物是有機化合物的簡稱。目前人類已知的有機物達900多萬種,數量遠遠超過無機物。 2.早先,人們已知的有機物都從動植物等有機體中取得,所以把這類化合物叫做有機物。到19世紀20年代,科學家先後用無機物人工合成許多有機物,如尿素、醋酸、脂肪等等,從而打破有機物只能從有機體中取得的觀念。但是,由於歷史和習慣的原因,人們仍然沿用有機物這個名稱。 3.有機物一般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熔點較低。絕大多數有機物受熱容易分解、容易燃燒。有機物的反應一般比較緩慢,並常伴有副反應發生。 4.有機物種類繁多,可分為烴和烴的衍生物兩大類。根據有機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團的不同,又分為烷、烯、炔、芳香烴和醇、醛、羧酸、酯等等。根據有機物分子的碳架結構,還可分成開鏈化合物、碳環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三類。 5.有機物對人類的生命、生活、生產有極重要的意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中都含有大量有機物。~
Ⅳ 有機物和無機物都有哪些請舉四個常見的例子,並說明是無機物和有機物,謝謝^ ^
世上的所有物質,不是無機物就是有機物
有機物是指含碳元素的物質,但習慣上將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鹽排除在外,因為它們的性質和有機物的一般物質不大像。
所謂的有機物的一般性質,是指: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熔點較低。絕大多數有機物受熱容易分解、容易燃燒。有機物的反應一般比較緩慢,並常伴有副反應發生。
無機物太多了!除了以上所說的幾個,金屬、鹽類……
有機物也很多,目前人類已知的有機物達900多萬種,在種類上遠遠超過了無機物,並且還在以每年幾萬種的數量在增加,常見的有機物如醋、油、酒、糖……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o(∩_∩)o 】
Ⅳ 什麼是有機反應什麼是無機反應
有機反應就是有有機物參加的反應,它具有反應速度慢、副反應多、通常需要催化劑等特點。
全面解讀有機反應類型
連續幾年的高考中都涉及到描述有機反應類型,在描述有機反應類型時,必須注意語言的准確性。例如醇分子之間脫水成醚的反應不能叫做脫水反應,只能叫做取代反應;同時注意不能用無機反應類型套用到有機反應中,例如,裂化反應和裂解反應不能叫做分解反應。本文通過全面歸納有機反應類型,理清學習有機的思緒,給學生形成一個整體影響,避免在學習考試中出現誤區。
一、取代反應
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根據取代反應中反應物的不同及產物的特點,中學課本中常有這樣一些形式。
(1)鹵代反應,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和鹵素原子所代替的反應。例如:
CH4+Cl2 CH3Cl+HCl
注意:甲苯和溴發生鹵代反應時,反應條件的不同決定了到底是烴基發生取代(光照)還是和苯環發生取代(鐵作催化劑)。
(2)硝化反應,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和-NO2所代替的反應,一般是苯環上的原子被-NO2取代。例如:
(3)磺化反應,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和-SO3H所代替的反應,一般是苯環上的原子被-SO3H取代(注意磺酸基的書寫,硫原子和碳原子相連接)。例如:
(4)成醚反應,醇分子之間脫水生成醚。例如:
(5)酯化反應,醇和羧酸及無機含氧酸可以根據「酸失羥基醇失氫」的原則發生酯化反應。例如:
此外,有機物的水解反應按照上述概念也應當屬於取代反應,但由於發生水解的有機物種類較多,且特點各有不同,因此在描述這些反應時,常把它們剔出來,單列一個水解反應。
二、加成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三鍵或醛基等兩端的碳原子或氧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1)與H2加成,例如:
(2)與H2O加成,例如:
(3)與鹵素單質加成,例如:
(4)與鹵化氫加成,例如:
三、聚合反應
(1)加聚反應,例如:
(2)縮聚反應,醇與醇通過羥基之間脫水、醇與羧酸通過酯化反應、酚羥基和醛、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之間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縮聚反應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例如:
四、消去反應
有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飽和(含雙鍵或者三鍵)化合物的反應,叫做消去反應。
(1)鹵代烴的消去反應例如:
(2)醇的消去反應,例如:
注意:與-X、-OH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則鹵代烴、醇一般不會發生消去反應。而像溴苯、苯酚這樣的結構,即使-X、-OH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有氫原子,由於苯環具有高度穩定的特殊結構,也一般不會發生消去反應。
五、氧化反應,有機物在發生反應時失氫或得氧,發生氧化反應。常見有以下幾種類型:
(1)有機物燃燒,例如:CxHyOz +(4x+y-2z)/4 O2 →x CO2 + y/2H2O
(2)催化氧化,例如:
(3)強氧化劑氧化,乙烯、乙炔、苯的同系物都可以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反應,能被弱氧化劑氧化的物質諸如醛、醇、酚、乙二酸、葡萄糖等當然也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反應。
(4)弱氧化劑氧化,例如:CH3CHO+2Cu(OH) CH3COOH+Cu2O↓+2H2O
六、還原反應
有機物在發生反應時得氫或失氧,發生還原反應。例如:
注意:有機化學中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不能叫做「氧化還原反應」,雖然它們的確是氧化還原反應,同樣存在化合價變化,但我們在描述反應類型時主要是針對有機物而言的。有機物充當氧化劑(加氫或失氧或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反應類型就叫做還原反應,反之就叫做氧化反應。中學課本中常見有機物涉及到氧化或還原的轉化為:
七:水解反應,廣義的水解反應,指的凡是與水發生的反應,中學有機化學里能夠與水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一般指的是鹵代烴、酯類、糖類、蛋白質等。例如:
(1)鹵代烴的水解,例如:
(2)酯的水解,例如: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3)糖類的水解,例如:
(4)蛋白質的水解反應,蛋白質水解生成多肽或者氨基酸。
八、裂化和裂解反應,大分子烷分解為小分子烷和小分子烯。
C16H34 C8H18+C8H16 C4H10CH4+C3H6
九、顯色反應
苯酚和氯化鐵溶液顯紫色,澱粉遇碘顯藍色。
十、顏色反應
某些蛋白質(含有苯環)跟濃硝酸作用會產生黃色,可用於某些蛋白質的鑒別。
此外,還有一些有機反應,雖然有有機物參與,但反應過程與有機反應類型的概念並不相符,反而具有明顯的無機反應特點,例如: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應物乙醇斷開的氫氧鍵是共價鍵,反應後鈉離子和乙氧負離子是以離子鍵形成的,因此反應類型並不是取代反應,而應當按照無機反應的特點,稱之為置換反應。與此類似的還有:,同樣不能稱之為取代反應,我們把它歸在復分解反應這一類別。
在日常運用中,上述十種有機反應類型,用得最多的一般是前七種。描述反應類型時,某些反應既可以按照大類描述,也可以用大類其中的一小類來具體描述。例如,乙醇和乙酸發生反應既可以說是取代反應,也可以具體的說是酯化反應。有些反應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乙醛和氫氣的反應既可以說是加成反應,也可以說是還原反應。
顧名思義,無機反應就是只有無機物參加的反應,它和有機反應相比,具有反應時間短、副反應相對少等特點。
無機物相互關系總復習——無機物反應規律的應用
教學目標
1.能應用無機物相互反應規律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如判斷反應能否發生、物質的製取、物質的鑒別。
2.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准備
1.黑板左邊掛好有關無機物相互關系的「八圈圖」。
2.投影設備。
3.每張學生課桌上放有12種葯品:Cu片、Fe2O3粉末、BaCl2溶液、Fe片、CO2氣體、Na2CO3溶液、Ca(OH)2溶液、NaOH溶液、稀鹽酸、CuSO4溶液、FeCl3溶液、稀硫酸,標簽上沒寫名稱,只寫編號(1—12號)。
【引言】上節課我們圍繞無機物相互關系圖復習無機物相互反應的規律以及反應發生的條件。這節課要請同學們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檢驗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些規律。
【投影】現有12種物質,它們是稀硫酸、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氯化鋇溶液、氧化鐵粉末、二氧化碳、銅片和鐵片。
【板書】一、反應的判斷
【投影】1.上述物質中能跟氫氧化鉀溶液發生反應的是哪些?請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練習】學生把答案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學生答案:鹽酸、硫酸銅、氯化鐵和硫酸溶液。
生:還有二氧化碳。
【講述】對。這類問題要根據無機物的相互關系為主線來判斷。本題先確認氫氧化鉀是鹼,而12種物質中鹼性物質有三種,酸性物質有三種。再根據其他反應的發生條件,可以很快地判斷。
【投影】2.取上述物質中的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氧化鐵溶液和鐵,哪兩種物質放在一起會發生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把答案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學生答案(抽2~3個學生的答案投影,答案有同有異。)
【講解】本題跟上題判斷的思路一樣,先抓住物質的酸、鹼性。只不過本題的物質組合要比第1題復雜些。為了避免遺漏其中的反應,可以作如下依次排列分析的方法,然後作出最多有5組反應的判斷。
【板書】
師:現在我們來討論下一類問題。
【板書】二、物質的轉化和製取
【投影】3.從上述12種物質中選擇適當的反應物,完成方程式:
Mg(OH)2+?MgCl2
【練習】學生把答案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學生的答案:
(1)Mg(OH)2+2HClMgCl2+2H2O
(2)3Mg(OH)2+2FeCl33MgCl2+2Fe(OH)3↓
【提問】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我認為第(2)個反應不能發生,因為鹽跟鹼反應條件之一是反應物全部能溶,而氫氧化鎂不溶。
【講解】對。要使一種物質轉變成另一種指定的物質,選擇的反應物既要考慮物質所含的成份,又要考慮反應發生的條件。正確答案是選擇鹽酸。
【投影】4.如何把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不再給你另外試劑,你能有幾種方法製取銅?請用圖示法簡要表示反應的步驟。
生:(在黑板上板書)(1)CuSO4Cu
(2)CuSO4Cu(OH)2CuOCu(氫氣由鐵片和稀鹽酸製得)
【講解】他的第一種方法是一步反應。第二種方法用了四步反應。兩種方法都是對的。
【小結】有關物質的轉化和製取的問題,有正逆兩種思考方法。正向思路是選擇反應物通過逐步反應得到所需的物質。第3題和第4題的方法(1),基本上是正向思路。逆向思路是從最後所要製取的物質出發倒推所需的原料和反應,逐步找到共需哪些原料、哪幾步反應。第4題的方法(2)用倒推法比較容易,從氫氣想到氧化銅,從氧化銅想到氫氧化銅,而氫氧化銅的製取比較容易。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一類較復雜的問題。
【板書】三、物質的鑒別
【講述】上述的12種物質都已放在你們的課桌上,標簽上沒寫名稱,只是編了號。
【投影】不用任何其他試劑,怎樣鑒別這12種物質?簡述方法和步驟。
【講述】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後討論出一個較好的方法,再請大家動手操作鑒別。
【討論】(略)
生:有特殊顏色、狀態的物質可先鑒別出來。這里紅色金屬是銅,銀白色金屬是鐵,藍色溶液是硫酸銅溶液,黃色溶液是氯化鐵溶液。
生:還有紅色粉末狀固體是氧化鐵,氣體是二氧化碳。
【講解】對。鑒別物質時,先確定那些根據物質顏色、氣味、狀態等物理特性就能鑒別的物質,這樣就能減少要用化學方法檢驗的物質,還可以用已確定的物質去檢驗、鑒別其他物質。
今天要鑒別的物質較多,我們分兩步做。現在先請同學們把這6種物質鑒別出來,記下它們的編號。
【實驗】學生進行鑒別和記錄。
【投影】學生甲的答案:1—Cu,2—Fe2O3,4—Fe,5—CO2,10—CuSO4,11—FeCl3。
【講述】結果正確。那麼還有6種物質怎樣鑒別呢?請用圖示法表示鑒別的思路。
【練習】學生將答案寫在投影片上。
【投影】學生甲的答案:
【討論】這個方法可行。
生乙:我還有另一種鑒別方法。
【投影】學生乙的答案:
【討論】這方法也可以。
【講解】這兩種鑒別方法都可行,比較起來,後一種方法更簡便些。在考慮鑒別物質的方法和步驟時,既要有嚴密的科學性,也要考慮實驗現象的明顯和方法的簡便。另外,我還發現有些同學的鑒別方法中有這樣一種錯誤,請看投影:
【投影】
【講解】後兩種結論是錯誤的。因為實際上四種物質都沒有產生氣泡,這種結論是邏輯推理上的錯誤。理論跟實際脫離,有些同學常犯這種錯誤,要引起注意。
當然,同學們還有一些不同的方法步驟都是可行的。現在請同學們自選一種正確的方法來做實驗,把6種物質一一鑒別出來,並記下編號,以便檢查自己的鑒別結果是否正確。
【投影】1.取用塊狀葯品的方法。
2.液體葯品的取用方法和用量。
3.邊實驗邊作記錄,以免試劑瓶編號搞錯。
【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講述】現在請鑒別完畢的同學舉手。待大部分同學完成後,請一位同學講鑒別結果。
生:3號—氯化鋇,6號—碳酸鈉,7號—氫氧化鈣,8號—氫氧化鈉,9號—鹽酸,12號—稀硫酸。
【投影】請學生們對照一下12種物質的編號。
【小結】物質的鑒別是有關無機物相互關系中較復雜的問題,是在掌握各類無機物的性質、相互反應的規律並靈活運用這方面知識所做的一種實驗方法、步驟的設計。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需要較強的推理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學們的實驗還是較成功的。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看誰回答最快。這12種物質中有一種物質跟其他11種物質都不能發生反應,這是哪種物質?請第一個舉手的同學回答。
生:銅
教學說明
無機物(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相互關系、相互反應的知識是初中化學的難點和重點。總復習共兩課時。第一課時著重從理論上歸納無機物相互轉化、相互反應的規律。第二課時著重這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提高。在組織教學中通過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如投影、辯論、實驗、競賽等)增強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與積極性。鞏固這部分化學知識,能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本節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專家講評
學生對酸、鹼、鹽和氧化物有所了解後,怎樣開創新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節課提供了一個範例。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量比較多,作者採用投影來提供較多的信息。在減輕學生抄板書負擔的同時,要求學生都在投影片上寫化學方程式,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判斷是否正確。
鑒別未知物要綜合運用知識,經設計和篩選實驗方案,作系列的分析和推斷,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本節課中所給的未知物可適當減少一點,最好是設置一個個台階,讓學生分步到位,從而突出分析和判斷以及能力的培養。
Ⅵ 化學,無機物可以與有機物反應嗎
當然可以,比如有機物醋酸可以和無機物的碳酸鈣反應
Ⅶ 化學 就我想知道有機物與無機物怎麼反應吶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之間的反應有
1.烯烴及其炔烴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
2.醇類與氫溴酸的取代反應
3.鹵代烴與氫氧化鈉水溶液的置換,與氫氧化鈉的醇溶液的消去反應
4.醛類物質與銀氨溶液的銀鏡反應(屬於氧化反應)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的氧化反應
5.羧酸及其苯酚與氫氧化鈉溶液的中和
反應
6.羧酸與碳酸鈉溶液的復分解反應
7.酯類物質在稀硫酸或者氫氧化鈉溶液中與水發生水解
8.不飽和烴類與氯化氫等的加成
Ⅷ 怎麼把無機物變成有機物
無機物變為有機物,一般都需要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情況下。
英文:inorganic compound.無機化合物,與機體無關的化合物(少數與機體有關的化合物也是無機化合物,如水),與有機化合物對應,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含碳的碳氧化物、碳酸鹽、氰化物、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屬、烷基金屬、金屬的有機配體配合物等在無機化學中研究的含碳物種,簡稱無機物。
說明: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和第六版都將無機物解釋為「單質和無機化合物的統稱」。一些文獻在介紹無機物性質時,也將單質列在其中。
指不含碳元素的純凈物以及部分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化物、碳硼烷、烷基金屬、羰基金屬、金屬的有機配體配合物等在無機化學中研究的含碳物種的集合。
在早期研究中,無機化合物大都可以歸入氧化物、酸、鹼、鹽四大類。
而占據當今無機化學的重要地位物質則是硼原子簇(硼烷及其衍生物)和金屬原子簇(如金屬羰基原子簇)。
生物體中的無機物主要有水及一些無機離子,如Na+、K+、Ca2+、Mg2+、Cl-、SO42-等。參見「生物元素」詞條。人體組織中幾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元素,其中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餘的統稱為無機物(礦物質或灰分)。
所以,生物體內的無機物主要是由水和無機鹽組成,其中水又可以分類為:結合水和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運輸物質,參與化學反應。
Ⅸ 有機物與無機物怎麼反應
有可能反應,
比如 羧酸鹽CH3COONa與鹽酸HCl反應:CH3COONa + HCl = NaCl + CH3COOH
比如乙醇與硫酸反應:H2SO4 + 2 CH3CH2OH = CH3CH2OSO2OCH2CH3 + 2 H2O
Ⅹ 從無機物生成有機物的過程
這三者在閃電的作用下可以產生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反應產生蛋白質,然後就有生命出來了!無機物就變成了有機物。同理,有機物和有機物也可以反應,比如乳酸就可以和亞精胺反應。有機物能變成無機物:CH4+O2--點燃-->CO2+2H2O,一樣的,無機物能變成有機物:Ca2C+H2O-->CaOH+C2H4,這是電石制備乙炔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