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古代水機機械有哪些

古代水機機械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26 00:56:41

Ⅰ 古代灌溉工具有哪些.

最初,人們用各種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寶雞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一隻小口尖底陶瓶。這是用於盛水的陶瓶,令人驚奇的是,似乎當初設計這個陶瓶時,古人已考慮到了力學上的重心問題,從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大約西周時期,桔槔(jiégāo)、轆轤等具有簡單機械結構的提水工具開始出現。桔槔使用杠桿原理,用於提取地表水。轆轤則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東漢時,出現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車。翻車又稱龍骨水車,由木板製成長槽,槽中放置數十塊與木槽等寬的刮水板。刮水板之間由鉸關依次連接,首尾銜接成環狀。木槽上下兩端各有一帶齒木軸。轉動上軸,帶動刮水板循環運轉,同時將板間的水自下而上帶出。翻車最初多用人力驅動,後來出現了以風能或水能驅動的翻車。唐代時,出現了輪式的筒車。筒車多以水力驅動,在水流湍急處建一水輪,水輪底部沒入水中,頂部超出河岸,輪上傾斜綁置若干竹筒。水流沖動水輪,竹筒臨流取水並隨水輪轉至輪頂時,將水自動傾入木槽,最後再流入田間。元代《王禎農書》中還提到一種高轉筒車,可將水提至更高的地方。由於高度增加,在水槽傾斜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水就能被輸送到更遠的田間。
上述各種提水工具最早出現於北方黃河流域。隨著古代經濟中心的南移,這些工具逐漸普及到長江和珠江流域。今天,一些偏遠山村仍在使用這些工具。

Ⅱ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先進的機械技術

水運儀象台

為北宋元祐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台水運儀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台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泄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中國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廣袤豐饒的中華大地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科技文化。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天文歷算、中醫中葯、農林桑茶、絲綢織染、陶瓷漆器、礦冶鑄造、水得地學、建築工程和造船航海,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充實了世界科技的寶庫。在實施科都興國的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優秀傳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Ⅲ 主要古代有哪些簡單機械

漢代的播種機——三腳耬
我國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頭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
漢代三腳耬復原模型,現在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它的構造是這樣的:下面三個小的鐵鏵是開溝用的,叫做耬腳,後部中間是空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是一壠。三根木製的中空的耬腿,下端嵌入耬鏵的銎里,上端和子粒槽相通。子粒槽下部前面由一個長方形的開口和前面的耬斗相通。耬斗的後部下方有一個開口,活裝著一塊閘板,用一個楔子管緊。為了防止種子在開口處阻塞,在耬柄的一個支柱上懸掛一根竹簽,竹簽前端伸入耬斗下部系牢,中間縛上一塊鐵塊。耬兩邊有兩轅,相距可容一牛。後面有耬柄。
播種前,要根據種子的種類、子粒的大小、土壤的干濕等情況,調節好耬斗開口的閘板,使種子在一定的時間流出的多少剛好合適。然後把要播種的種子放入耬斗里,用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扶耬人控制耬柄的高低,來調節耬腳入土的深淺,同時也就調整了播種的深淺,一邊走一邊搖,種子自動地從耬斗中流出,分三股經耬腿再經耬鏵的下方播入土壤。在耬後邊的木框上,用兩股繩子懸掛一根方形木棒,橫放在播種的壠上,隨著耬前進,自動把土耙平,把種子覆蓋在土下,這樣一次就把開溝、下種、覆蓋的任務完成了。再另外用砘子壓實,使種子和土緊密地附在一起,發芽生長。
現代最新式的播種機的全部功能也不過把開溝、下種、覆蓋、壓實四道工序接連完成,而我國兩千多年前的三腳耬早已把前三道工序連在一起由同一機械來完成。在當時能夠創造出這樣先進的播種機,確實是一項很重大的成就。這是我國古代在農業機械方面的重大發明之一。

Ⅳ 中國古代的水力機械有哪些

水車

Ⅳ 古代的農業機械有哪些

耒耜,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耱,有些地力一稱作耮,有些地力一稱作蓋。
耙是農業生產中傳統的翻地農具,曾經是農家必備的農具之一。
耖是在耕、耙地以後用的一種把土弄得更細的農具。
秧馬是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耬也叫「耬車、「耬犁」、「耩子」。
鋤頭: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
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商代發明桔槔,周初使用轆轤,漢代創制人力翻車,唐代出現筒車。筒車結構簡單,流水推動,至今我國南方丘陵河溪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在使用。
收獲工具包括收割、脫粒、清選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桿的鐮刀、短钁等。脫粒工具南方以稻桶為主,北方以碡碌為主,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加工工具包括糧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兩大類。糧食加工工具從遠古的杵臼、石磨盤發展而來,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1.風車。吹去稻穀麥類糧食的草屑癟粒等雜質的工具。上方朝一邊的出口的出雜質,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糧食。
2.石磨。石制的磨乾粉、水糊的工具。下盤固定,上盤旋轉,上盤的圓洞添原料,下盤的周圍出乾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農具。用畜力、人力或機器等牽引。因主部件為木材,故稱木犁或土犁,以別於後來鐵制的雙鏵犁等。
4.耙。有釘齒耙和圓盤耙等。用於碎土、平地和消滅雜草的整地農具。
5.蓑衣和連枷。蓑衣用竹葉或草、棕編成的雨披。連枷是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使子粒掉下來。也作槤枷。
6.紡車。手搖或腳踏的有輪子的紡紗或紡線工具。此圖是手搖的。
7.草鞋器。用稻稈或草莖等編制的鞋用的工具。
8. 軋籽機。軋出棉花籽的工具。
9. 碓。舂米的工具。用腳連續踏動木杠後端,前端石頭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糧(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圖是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車。利用帶刮板的鏈帶(條)或系汲筒的水輪,將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的一種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風力或電力帶動旋轉。有龍骨水車、風力水車、管鏈水車等。此圖是龍骨水車的車槽、刮板部分。龍骨水車一種由車槽、刮板、木鏈、木齒輪等組成的水車。公元168-189年逐漸應用,流傳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風力帶動,能連續提水,提水高度一般為1~2米。
11.簞和籠。簞是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白居易《觀刈麥》詩「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籠是用竹片編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簍和木桶。油簍是盛東西的器具,用竹或荊條等編成。木桶是盛東西的器具,多為圓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鑿成的舂米穀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長,兩頭粗中間把手處較細,每個重約三公斤。把東西放在石臼或缽里搗去皮殼或搗碎壓米粉的動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種勞動方式。
14.打穀板。打穀子用的農具。
15.畚箕。用柳條、蒲草或竹篾編織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糧食等上下顛動,揚去糠粃塵土等物的器具。

Ⅵ 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龍骨水車,又名翻車,一直到解放初期全國各地都在廣泛使用。根據動力的不同,龍骨水車分為:人力水車,是應用很廣的農業灌溉機械。畜力水車,水轉水車。
桔槔,長桿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利用杠桿原理的人力提水的工具。 
轆轤,利用輪軸原理,實際上是一種起重機械,用於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筒車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戽斗,用柳條或竹、木製成的,兩側系有長繩的斗狀的人力提水工具。
唧筒,又稱「水龍」。古代唧筒也就是人力水泵。一種是水銃式唧筒,另一種是杠桿式唧筒。

Ⅶ 古代有哪些水利機械

B 試題分析:「物理成就卻不多」「化學成就卻不突出」「生物學理論卻相當薄弱」說明中國古代科技不重視重視系統性的科學實驗與理論, 因此③④排除,這屬於近代西方科技的特點。 點評:古代中國與西方近代科技特點的比較。1.中國古代科技重經驗,西方近代科技重實驗。2.中國古代科技重實用,西方近代科技注重理論的研究和整理、總結。3.中國古代科技重農業,西方近代科技重工業。4.中國古代科技重綜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Ⅷ 古代農民利用水流的動力發明了哪些機械

25~221年,中國的畢嵐發明翻車(龍骨水車)。

中國的杜詩發明冶鑄鼓風用水排。

中國出現水輪車(水輪機雛形)。
78~139年,中國的張衡發明渾天儀(水運渾象),由漏水驅動,能指示星辰出沒時間。
265—420年,中國的杜預發明由水輪驅動的連機碓和水轉連磨
1127~1279年,中國發明水轉大紡車

Ⅸ 中國古代有哪些機械發明

古代的機械主要是石頭、鐵器、木。這幾種的話也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發明。

Ⅹ 中國古代有哪些先進的機械技術

水運儀象台
為北宋元祐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台水運儀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台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泄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水運渾天儀
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運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除了表現星宿的運動以外,還能表現日升月落,當然比張衡的水運渾象儀更加精巧、復雜了。所以,當水運渾天儀造成之後,置於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觀看後,無不為其製作精妙,測定朔望、報告時辰准確而嘆服,共稱其妙。

水力機械
桔槔是利用杠桿原理的人力提水機械,橫桿的一端系提水桶,用手操縱橫桿另一端的升降以取水。

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中國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廣袤豐饒的中華大地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科技文化。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天文歷算、中醫中葯、農林桑茶、絲綢織染、陶瓷漆器、礦冶鑄造、水得地學、建築工程和造船航海,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充實了世界科技的寶庫。在實施科都興國的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優秀傳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閱讀全文

與古代水機機械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我多深幾分鍾好看 瀏覽:531
襄陽冷庫製冷設備多少錢 瀏覽:977
機械類銷售什麼賺錢 瀏覽:6
機械連鎖裝置直接傳動 瀏覽:919
測繪儀器廠家有哪些 瀏覽:919
問題四如何檢測軸承預緊度 瀏覽:77
春的森林電影類似的 瀏覽:848
軸承上打黃油的小嘴怎麼摘下來 瀏覽:15
機械挺趕是什麼東西 瀏覽:992
找避孕套電影 瀏覽:289
變形金剛6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912
日本電影網站大全 瀏覽:229
180的管道用多大閥門 瀏覽:246
煙氣冷凝熱回收裝置的作用 瀏覽:438
高純氦氣壓縮到鋼瓶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382
閥門WC3是什麼材質 瀏覽:199
機械制圖中實線長什麼樣 瀏覽:306
汽車儀表盤怎麼顯示故障 瀏覽:8
主人公叫江辰的重生小說 瀏覽:627
飛度儀表有個號什麼意思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