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調節儀表有什麼樣的控制方式
1.將調節器的頂針部分旋到與邊平行的位置。
2.找好表軸的箭頭方向,箭頭的方向對好調表器的頂針。如找不開箭頭部分,可觀察下表帶兩側的孔的大小,用小孔對准表帶調節器的頂針。
3.將手柄往左方向轉動使頂針慢慢插入小孔,將表軸頂出。
4.使用鉗子將被頂出的表軸部分撥出。同樣的操作將事先比好要拆的表節取出。
5.裝回表軸。可以用小錘子將表軸慢慢進表孔里,注意表軸的箭頭方向要與原先一致。
【表帶調節器注意事項】
調表器的頂針一定要對准表帶的插銷,否則要把調表器頂壞。
調表器把切忌死力往裡擰,否則可能導致調表器報廢
【如何自己動手調節表鏈】
1 第一拆卸表鏈時,首先應通過調表器,將扣釘從表鏈中取出來。可通過慢慢旋轉手錶把頭,把手錶「扣釘」頂出。最後安裝時反向頂回「扣釘」即可。其中最常見到的是表鏈與表殼為螺紋配合。此種配合的表鏈形狀有六個凹抽、十方及十四方的,如圖4-1所示。開表帶時,可以用與其形狀相符的專用手錶調表器。把表帶放入「卸表槽中」,根據調表器上的扣釘介面,用力頂出就完成表鏈的拆卸。
2 第二表鏈與後蓋採用緊配合連接的,老式手錶及小女表常用此種結構。修理者可採用適當的工具,旋轉調表器的把頭到最外邊,對准「表帶連接扣釘」後慢慢旋轉把頭,把「扣釘」頂出。最後安裝時反向頂回「扣釘」即可。若沒有,可以在扣釘與表鏈間隙較大的方位上動手撬起後蓋,最好是在對稱的方位上往復撬起,以免損傷後蓋。
㈡ 調節儀表有什麼樣的控制方式
第一種位式控制,通過開關進行驅動,如繼電器輸出。
第二種連續控制,通過模擬量驅動來控制調節閥。
第三種PWM控制,用開關方式實現連續控制,比如固態繼電器。
㈢ 單相瓦特表的原理是什麼
第四章 電工儀表
4-1 基本知識
一、電工儀表的分類—根據測量方法分 參考錄象剪輯
1、指示儀表(直讀式)—直接指示被測量數值,例如:電壓表、電流表、功率表等。
2、比較儀表—被測量數值用標准比較出來的儀表,例如:平衡電橋、電位差計、標准電阻箱
二、指示儀表的分類
根據工作原理分:
1、磁電系儀表 2、電磁系儀表 3、電動系儀表 4、感應系儀表 5、靜電系儀表 6、熱電系儀表
7、電子系儀表 8、整流系儀表
根據工作電流分:
1、直流表 2、交流表 3、交直流兩用表
根據用途不同分:
1、電壓表 2、電流表 3、功率表
根據使用方式分:
1、安裝式(配電盤式、開關板式) 2、可攜式(攜帶式)
根據准確度等級分:
0.1、0.2、0.5、1.0、1.5、2.5、5共七級。
根據其它情況分(使用條件、防禦外磁場能力等):
三、指示儀表標度盤上的標志
單位符號
kA、A、mA、μA、kV、V、mV、μV、MW、kW、W、MVar、kVar、Var、MHz、kHz、Hz、MΩ、kΩ、Ω、mΩ、μΩ、Φ、cosΦ、sinΦ、μF、pF、H、mH、μH
圖形符號
其它符號(電流、准確度、工作位置、外界條件、絕緣強度等)
四、電工儀表的型號
例如:42C3-A:42-形狀代號(可從手冊中查出外型尺寸),C-磁電系儀表,
3-設計序號,A-用於測電流。
五、指示儀表的組成
回頁首
--------------------------------------------------------------------------------
4-2 電流與電壓的測量
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注意事項:
1、電流表必須與負載串聯,電壓表必須與負載並聯。
2、選擇合適的量程。
3、注意端子極性。
4、測量前弄清楚是直流量還是交流量;正弦還是非正弦。
一、磁電系儀表—介紹外磁式
↗固定部分—永久磁鐵、極掌、圓柱形鐵心
1、結構
↘可動部分—可動線圈、兩個半軸、指針、平衡錘、游絲。
2、工作原理—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電磁力矩作用原理。
永久磁鐵產生磁場→通電線圈產生轉動力矩使線圈轉動→指針偏轉(∝I)→游絲產生反作用力矩→在某一平衡位置靜止→測出電流
3、電流表量程的擴大
並聯一分流電阻RfL=Rc/(n-1):n為擴大倍數
4、電壓表量程的擴大
串聯一分壓電阻Rfj=(m-1)Rc:m為擴大倍數
二、電磁系儀表—介紹吸引型
主要用於測量交流電壓以及交流電流。優點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交直兩用、過載能力強。
1、結構
包括固定線圈、可動鐵心、指針、阻尼翼片、游絲、永久磁鐵等。
2、工作原理—利用通電線圈和鐵心之間的吸引力產生轉動力矩。
通電線圈產生磁場→可動鐵心被磁化從而產生吸引力→產生轉動力矩→指針偏轉。若I方向改變→線圈磁場方向以及鐵心極性均改變→指針偏轉方向不變—可測交流有效值。
3、電流表量程的擴大
一般方法—加粗線徑迅賣哪、減少匝數。
多量程—可將兩組固定線圈串並聯組合。
4、電壓表量程的擴大
一般方法—串聯附加電阻:與磁電式電壓表類似。
多量程—採用分段式附加電阻的方法。
回頁首
--------------------------------------------------------------------------------
4-3 萬用表使用練習
要求:
1、認識表面結構及操作方法:J0411型配兄萬用表的上部是表頭,表盤上有電阻、電流、電壓等各種量程的刻度,萬用表下半部是選擇開關,它的四周刻著各種測量項目和量程。(電流和電壓又分直流的和交流的,不要弄錯)。下半部的右上角是調零旋鈕,其作用是歐姆檔調零;電表右下邊「+」、「-」號旁分別是紅色和黑色表筆的插孔。
2、測量前應做的准備工作;
A、 先檢查表針是否停在端「0」位上,否則用螺絲刀轉動表盤下邊中間的調整定位螺絲,使指針指零。
B、 將紅黑表筆分別插入「+」、「-」 插孔。
3、測量時應注意選擇開關撥到需要測量的項目和量程上,讀數時讀跟選擇開關的檔位相對應的畝碼刻度。
步驟 :
一、練慣用萬用電表檢查測試有標值的電阻
(1)、調整定位螺絲,使指針指零。
(2)、選擇開頭置「Ω」項目的R×1檔上,短接紅、黑表筆,調整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到0歐姆位置,然後斷開表筆。
(3)、將兩表筆分別接觸標定值為幾十歐的定值電阻兩端,讀出指示的電阻值,與標稱值進行比較,然後斷開表筆。
(4)選擇開關改置R×100檔,重新進行歐姆調零。
(5)將兩表筆分別接觸標稱值為幾千歐的電阻兩端,讀出指示的電阻值, 與標稱值進行比較,然後斷開表筆。
二、測定「220V,60W「電燈泡的燈絲電阻和人體電阻:
(1)、先估計燈泡電阻,置選擇開關於相應的擋位(例R×10),進行歐姆調零。
(2)、兩表筆分別接觸燈泡兩端,讀出電阻值,若發現指針偏角很小(歐姆讀數很大),則改換較大倍率的量程(例R×100或 R×1K)重新進行歐姆調零後進行測量,反之則改用較小倍率擋(R×1),直至指針指示盡可能接近刻度中央部分後,讀出電阻值並記錄,試比較測量值與利用公式R=U/I的計算值,並指出差異的原因。
(3)選擇開關改置R×1K檔,進行歐姆調零後,兩手分別捏住兩表筆的金屬桿讀出人體電阻的值並記錄,試比較測量值與利用公式R=U/I的計算值,並指出差異的原因。
(4)將表筆從插孔中撥出,將選擇開關旋到OFF或交流電壓最高檔位上。
注意事項
(1)測量前應根據估計阻值選用適當的量程。由於歐姆擋的非線性,因此指針處在表盤中間一段刻度內讀數較准確,因此要選擇恰當的量程盡量使指針處在中間附近。
(2)測電阻時,待測電阻要跟別的元件和電源斷開,不然就不能得到正確的測量結果,甚至還可能燒壞電表;兩手也不能同時握兩表的金屬部分;讀數時不要忘了乘以相應的倍率。
(3)換用歐姆檔的另一量程時,一定要重新進行「歐姆調零」,才能進行測量。
(4)用後要把選擇開關旋離歐姆檔,並處於OFF或交流電壓最高檔。(簡記:「換檔調零,用後旋離」 )長期不用要將電池取出。
實驗記錄
1、定值電阻A:標稱值 ;測量值 ;
2、定值電阻A:標稱值 ;測量值 ;
3、燈泡測量電阻 ;人體電阻 ;
練習題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歐姆表的測量范圍是從零到無窮
B.用不同檔次的歐姆表測量同一個電阻的阻值,誤差是一樣的
C.用歐姆表測電阻時,指針越接近中央時,誤差越大
D.用歐姆表測電阻時,選不同量程時,指針越靠近右端時,誤差越小。 (A)
2、 調零後,用「´10」擋測量一個電阻的阻值,發現指針偏轉角度很小,正確的判斷和作法是:
A.這個電阻阻值很小
B.這個電阻阻值較大
C.為了把電阻值測得更准一些,應換用「´1」擋重新測量
D. 為了把電阻值測得更准一些,應換用「´100」擋重新測量 (B D)
3、 用萬用表歐姆擋測電阻,下列說法中那些是錯誤的:
A. 測量前必須調零,而且每測一次電阻都要重新調零
B. 每次換擋後都必須重新調零
C. 待測電阻如果是連在某電路中,應該把它先與其它元件斷開,再進行測量
D. 兩個表筆與待測電阻接觸良好才能測得較准,為此應當將兩只手分別將兩只表筆與電阻兩端緊緊的捏在 一起 (A D)
4、 使用中值電阻是25歐(「´1」擋)的萬用表測量兩個定值電阻(已知它們的阻值越為R1=20歐和R2=30千歐),在下列的一系列操作中,選出盡可能准確地測定各阻值,並符合萬用表使用規則的各項操作,將它們的序號按合理的順序填寫在橫線上的空白處。
A. 轉動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准「´1K」擋
B. 轉動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准「´100」擋
C. 轉動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准「´10」擋
D. 轉動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准「´1」擋
E.轉動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准「OFF」擋
F. 將兩表筆分別接觸R1的兩端,讀出阻值後,隨即斷開,
G. 將兩表筆分別接觸R2的兩端,讀出阻值後,隨即斷開,
H. 將兩表筆短接,調節調零旋扭,使表針指在刻度線右端的「0」刻度。
所選操作的合理順序是: DHFAHGE 。
5、 用歐姆表「´100」擋測量兩個電阻的阻值,調零後, 先後用表筆壓緊電阻兩端,表針依次指在如圖所示的a、 b兩處,表盤中央的刻度是40,則兩個電阻的阻值依次 是 歐,和 歐,為了提高測量精度,上述 兩個電阻中阻值為 歐的電阻應換用 擋重新測量。
(4.40´103 2.0´102 2.0´102 「´10」)
6、 用萬用表測直流電壓和測電阻時,若紅表筆插入萬用表的(+)插孔,則
A.測電壓時,電流從紅表筆流入萬用表,測電阻時電流從紅表筆流出萬用表;
B. 測電壓、測電阻時電流均從紅表筆流入萬用表;
C. 測電壓、測電阻時電流均從紅表筆流出萬用表;
D.測電壓時,電流從紅表筆流出萬用表,測電阻時電流從紅表筆流入萬用表;(B)
7、 如圖所示,電路的三根導線中有一根是斷的, 電源、電阻器R1、R2及另外兩根導線都是好的, 為了查出斷導線想用萬用表的紅表筆接在電源a
,再將黑表分別筆接在電阻器R1的b端和R2的 c端,並觀察萬用表的示數,在下列選擋中符合 操作規程的是:
A.直流10伏擋 B. 直流0.5安擋 C. 直流2.5伏擋 D歐姆擋 (A)
回頁首
--------------------------------------------------------------------------------
4-4 測量功率與電能
測量電功率的儀表—功率表(瓦特表):指針儀表
測量電能的儀表—電度表:累計儀表
一、電動系功率表—功率的測量
↗固定部分—兩個固定線圈
1、結構
↘活動部分—活動線圈、指針、阻尼翼片、游絲等。
2、工作原理—根據通電固定線圈的磁場與通電活動線圈相互作用產生轉動力矩的原理製成的。
固定線圈與負載串聯反映負載電流
活動線圈串聯一附加電阻再與負載並聯反映負載電壓
功率表既可以測直流電的功率,也可以測交流電的功率,並且可用同一刻度3、正確選用
正確選擇電流量程和電壓量程,使電流量程容許通過負載電流,電壓量程能夠承受負載電壓。
4、正確接線
注意極性,電流線圈和電壓線圈的「電源端」(標有「*」或「+」)須接在一起且接入電源的同一極上。
5、正確讀數
只能讀出指針偏轉的格數a,功率的瓦數P=Ca=(UNIN/am)a=UNIN(a/am)
UN—所接量程的電壓額定值;IN—所接量程的電流額定值;am—滿刻度格數
6、測量三相功率
一表法—測三相對稱功率:測一相讀數為P1,則P=3P1
二表法—測三相三線制功率:
接線:W1電流線圈串接A相,電壓線圈接AC;W2電流線圈串接B相,電壓線圈接BC
總功率P=P1+P2
三表法—測三相四線制不對稱功率:P=P1+P2+P3
二、電度表—電能的測量
1、結構—由驅動元件、制動元件、轉動元件、計數器組成。
驅動元件—包括電壓元件和電流元件;
轉動元件—鋁制圓盤,裝在驅動元件和制動磁鐵的空隙中。
計數器—計算電度表鋁盤的轉數,以實現電能的測量和積算。
2、工作原理
當電流通過電壓線圈和電流線圈時產生兩個交變磁通穿過鋁盤,在鋁盤上產生渦流。磁通與渦流相互作用產生轉動力矩使圓盤轉動。
3、正確選用
電度表額定電壓與負載相同,額定電流大於或等於負載的最大電流。
4、正確接線
單相電度表的接線:相線和零線分別「一進一出」;進—接電源,出—接負載;電流線圈接入火線。
回答
㈣ 怎麼調整儀表上的數字時鍾
車輛時鍾儀表上有黑色復位按鈕開關,當起動開關處於ON或ACC位置上時,數字時鍾會顯示時間,若需要設定時間,可通過按下復位鈕來實現。
小時設置:在時鍾顯示模式下,按下復位鈕2秒以上,小時段閃爍,通過復位鈕調節小時。5秒鍾以上不按復位鈕自動進入分鍾設置。
分鍾設置:在小時設置結束後,5秒以上不按復位鈕自動進入分鍾設置,通過復位鈕調節分鍾,5秒以上不按復位鈕,時鍾退出設置模式。
【服務小提示】
如果您按照使用說明書上的操作無法正常使用時,請你千萬不要隨意拆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可以到服務站,由維修師傅幫您解決。
說明:適用車型有奧鈴、時代、瑞沃、蒙派克、拓路者、風景系類車型,。
㈤ 靜電接地怎麼檢測
靜電接地的檢測方法 :
1、防靜電接地線全部使用6m㎡多股銅芯絕緣線,每樓層或適當區段用銅排或40A以上開關,閘刀與主幹線相連,以利檢查維修。
2、防靜電接地線纜應與設備外殼,工作台鐵架,工作燈架等良好絕緣,防止短路,搭連或破皮連接。
3、於分段銅排或開關的"干線端",另鋪一條檢查線.(1.5~2m㎡即可),每車間設2~3檢查點,固定好,標識清楚。
4、測量:使用指針式萬用表,電阻檔。
(1)各防靜電測試點與防靜電地線間電阻5~15Ω,理想應為0Ω.但實際測得為2m㎡,導線從測試點到總結點電阻+6m㎡,導線從總結點到被測點電阻之和,這一值約5-15Ω且基本不變,如測量結果趨於無窮大,是為防靜電地線或測量線有一條斷線,應及時修好。
(2)防靜電接地線與設備地間電阻,這一阻值為防靜電地線本身線阻+設備地線本身線阻+兩地線間地電阻組成.但兩接地線間由於地面干濕程度,地電流影響等十分復雜,尤其地電流,每時每刻大小方向頻率等都在變,且主要決定測量結果,故只能用指針表測量,且其值從十幾歐到幾百K都算正常,僅說明兩地間未短路也未開路即可。
注意:
1、靜電接地的檢測,應在被檢測對象不帶電的條件下進行。被測對象包括設備中的接地系統、非金屬材料、防靜電產品等。
2、設備接地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備的金屬零部件之間、設備與專用接地極之間的接觸電阻、跨接電阻,可用普通萬用表測量。
(2)、設備接地極電阻,包括接地級與土壤的接觸電阻以及土壤的流散電阻,可用ZC系列接地搖表測量。接地板與電流電極間距應為40m,電壓電極與電流電極間距應為20m。
(3)、設備中的非金屬器件(如用於接地的非金屬零件、絕緣法蘭等)的電阻測量規定如下:
當電阻小於1MΩ時,可用普通萬用表或高阻計測量;
當電阻大於或等於1MΩ時,可用500V以上高阻計或兆歐表測量。
3、非金屬材料導電性能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板材、薄膜等的體積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
a、當體積電阻率大於或等於106Ω·m時,按《固體電工絕緣電阻、體積電阻系數和表面電阻系數試驗方法》GB1410-78規定測量,測量儀表可用ZC36、ZC43等高阻計。試樣尺寸:方形100×100(mm)或圓形φ100mm。
b、當體積電阻率小於106Ω·m時,按《導電和抗靜電橡膠電阻率(系數)的測定方法》。
㈥ 儀器儀表的維修方法與秘訣有幾種
儀器儀表在電子市場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使用功能與范圍也是很廣的,那麼對於故障的儀器儀表該怎麼維修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儀器儀表的維修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1、升降溫法
有時,儀表工作較長時間,或在夏季工作環境溫度較高時就會出現故障,關機檢查正常,停一段時間再開機又正常,過一會兒又出現故障。這種現象是由於個別IC或元器件性能差,高溫特性參數達不到指標要求所致。為了找出故障原因,可採用升降溫法 。
所謂降溫,就是在故障出現時,用棉纖將無水酒精在可能出故障的部位抹擦,使其降溫,觀察故障是否消除。所謂升溫就是人為地將環境溫度升高,比如用電烙鐵放近有疑點的部位(注意切不可將溫度升得太高以致損壞正常器件)試看故障是否出現。
2、騎肩法
騎肩法也稱並聯法。把一塊好的IC晶元安在要檢查的晶元之上,或者把好的元器件(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等)與要檢查的元器件並聯,保持良好接觸,如果故障出自於器件內部開路或接觸不良等原因,則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排除。
3、電容旁路法
當某一電路產生比較奇怪的現象,例如顯示器混亂時,可以用電容旁路法確定大概出故障的電路部分。將電容跨接在IC的電源和地端;對晶體管電路跨接在基極輸入端或集電極輸出端,觀察對故障現象的影響。如果電容旁路輸入端無效而旁路它的輸出端時故障現象消失,則確定故障就出現在這一級電路中。
4、狀態調整法
一般來說,在故障未確定前,不要隨便觸動電路中的元器件,特別是可調整式器件更是如此,例電位器等。但是如果事先採取復參考措施(例如,在未觸動前先做好位置記號或測出電壓值或電阻值等),必要時還是允許觸動的。也許改變之後有時故障會消除。
5、隔離法
故障隔離法不需要相同型號的設備或備件作比較,而且安全可靠。根據故障檢測流程圖,分割包圍逐步縮小故障搜索范圍,再配合信號對比、部件交換等方法,一般會很快查到故障之所在。
6、觀察法
利用視覺、嗅覺、觸覺。某些時候,損壞了的元件會變色、起泡或出現燒焦的斑點;燒壞的器件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氣味;短路的晶元會發燙;用肉眼也能觀察到虛焊或脫焊處。
7、排除法
所謂的排除法是通過拔插機內一些插件板、器件來判斷故障原因的方法。當拔除某一 插件板或器件後儀表恢復正常,就說明故障發生在那裡。
8、替換法
要求有兩台同型號的儀器或有足夠的備件。將一個好的備品與故障機上的同一元器件進行替換,看故障是否消除。
9、對比法
要求有兩台同型號的儀表,並有一台是正常運行的。使用這種方法還要具備必要的設備,例如,萬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較的性質分有,電壓比較、波形比較、靜態阻抗比較、輸出結果比較、電流比較等。
10、敲擊手壓法
經常會遇到儀器運行時好時壞的現象,這種現象絕大多數是由於接觸不良或虛焊造成的。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採用敲擊與手壓法。
所謂的“敲擊”就是對可能產生故障的部位,通過小橡皮鎯頭或其他敲擊物輕輕敲打插件板或部件,看看是否會引起出錯或停機故障。所謂“手壓”就是在故障出現時,關上電源後對插的部件和插頭和座重新用手壓牢,再開機試試是否會消除故障。如果發現敲打一下機殼正常,再敲打又不正常時,最好先將所有接頭重插牢再試,若傷腦筋不成功,只好另想辦法了。
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按其種類不同,受靜電破壞的程度也不一樣,最低的100V的靜電壓也會對其造成破壞。近年來隨著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發展趨於集成化,因此要求相應的靜電電壓也在不斷減弱。人體平常所感應的靜電電壓在2-4KV以上,通常是由於人體的輕微動作或與絕緣物的磨擦而引起的。也就是說,倘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帶的靜電電位與IC接觸,那麼幾乎所有的IC都將被破壞,這種危險存在於任何沒有採取靜電防護措施的工作環境中。靜電對IC的破壞不僅體現在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的製造工序當中,而且在IC的組裝、遠輸等過程中都會對IC產生破壞。
儀器儀表式測試系統
儀器儀表式測試系統一般包括多個測試單元,每個測試單元完全獨立,測試單元包括一次感測器及二次儀表兩個部分;一次感測器一般為交流互感器或直流分流器,其特點是一次感測器及二次儀表均按相關標准生產,標准指標均可溯源。因此,用戶可以靈活選擇不同廠家的感測器及儀表,自行組建測試系統。
早期的儀器儀表通常功能比較單一,以功率測試系統而言,由電壓表、電流表、頻率計、功率計等構成。現代新型的功率測試儀器(一般稱功率分析儀)則由一台儀器完成上述所有參量的測量。
儀器儀表式測試系統在電機試驗中被廣泛採用,對於傳統工頻測量,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主要難度在於低功率因數、變頻等測試。
集中式數據採集系統
集中式數據採集系統將各種類型的感測器輸出的模擬或數字信號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字量,由計算機介面採集成為內存中的數據,按需要處理成相應的數據結果,供傳送、顯示、列印輸出。集中式計算機數據採集系統具有人機界面良好,操作簡單,功能齊全等優點。
集中式數據採集系統的核心技術是多路採集卡,目前,生產採集卡的廠家較多,大多隻適用於工業控制。
分布式數據採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