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玻璃儀器在洗滌和使用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玻璃儀器的洗滌
(1)新購買的玻璃儀器表面常附有游離的鹼性物質,可先用0.5%的去污劑洗刷,再用自來水洗凈,然後浸泡在1%~2%的鹽酸溶液中過夜(至少四小時),再用自來水洗凈,最後用去離子水沖洗兩到三次,倒放在架子上備用。
(2)對於使用過的儀器,先用自來水洗刷至無污物,再用去污粉或洗液洗,再用自來水洗凈,最後用去離子水沖洗兩到三次,倒放在架子上備用。 洗凈的標准為器皿內外不可掛有水珠,內壁均勻地潤上一層薄水。
2、使用
(1)使用前需要檢漏,看玻璃儀器是否破損
(2)使用中要小心,注意不要打壞容器,以免傷著自己或者他人
(3)使用完成後要清洗干凈,放回到原處
B. 實驗室常用玻璃儀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 化學實驗安全
(1)遵守實驗規則
要做到實驗安全,要注意以下問題:
1、遵守實驗室規則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 可以直接加熱的:試管、坩鍋、蒸發皿、燃燒匙
用石棉網加熱的:燒杯、燒瓶、錐形瓶
(2)識別一些常用危險化學品的標志(看課本圖片標志)
二、物質的分離、檢驗和提純
1、不溶性雜質的去除————過濾、蒸發
A、過濾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一種方法(即一種溶,一種不溶,一定用過濾方法);如 粗鹽 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分離。
B、過濾作用:除去不溶性固體雜質
C、實驗用品: 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鐵架台(含鐵圈、鐵夾)
D、操作:1、溶解 2 過濾 3.蒸發濾液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雜質則步驟為:溶解、過濾、洗滌、乾燥)
E、玻璃棒的作用:1攪拌,加速溶解 2 引流,防止飛濺
3 防止局部過熱,使小液滴飛濺
2、在進行過濾和蒸發時應注意哪幾點?為什麼?
過濾 操作要點: 「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指用水潤濕後的濾紙應緊貼漏斗內壁 ;
「二低」指①濾紙邊緣稍低於漏斗 邊緣 ②濾液液面稍低於濾紙邊緣;
「三靠」指①燒杯緊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緊靠 三層濾紙一邊 ③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壁
蒸發 是濃縮或蒸干溶液得到固體的操作,儀器用蒸發皿、玻璃棒、酒精燈、鐵架台
注意點:①在蒸發過程中要不斷攪拌,以免液滴飛濺出來
②當出現大部分晶體時就停止加熱
③使用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持,後放在鐵架台的鐵圈上
④蒸發皿中溶液不超過三分之二
2、沸點不同的液體的分離————蒸餾
A、利用互溶的液體但沸點不同進行混合物分離一種方法
如石油的分餾 、海水的淡化、蒸餾水的製取
B、實驗用品:蒸餾燒瓶(咀支燒瓶)、冷凝管、牛角管接受器、錐形瓶、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含鐵圈、鐵夾)碎瓷片
C、溫度計的位置蒸餾燒瓶支管口附近;冷凝水的流向:下進上出;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體暴沸
3、互不相溶的液體的分離————萃取和分液
A、萃取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不互溶(或微溶)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來達到分離 的一種方法。如從碘水提純碘;
B、萃取劑的選擇:(與原溶劑不互溶,不反應、密度不同;提純物質在萃取劑中溶解度大於原溶劑;不與提純物質反應)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劑的原因:酒精能與水互溶。
B、分液是將兩種不相混溶的液體(且密度不同)分離開來的操作。
C、實驗用品:分液漏斗、燒杯、鐵架台(含鐵圈、鐵夾)
D、步驟:1、混合振盪 2.靜置分層 3.分液
4、離子的檢驗(硫酸根、氯離子)
檢驗SO42-:未知組成溶液先滴加稀HCl,若沒有白色沉澱則加入BaCl2,
有白色沉澱證明有SO42。加入鹽酸的目的是:排除Ag+ SO32- CO32-的干擾。
檢驗Cl-:未知組成溶液先滴加稀HNO3,若沒有白色沉澱則加入AgNO3,
有白色沉澱證明有Cl-。加入稀HNO3的目的是:排除CO32-的干擾。
5、粗鹽的提純
a) 粗鹽水溶液中有哪些離子Ca2+ Mg2+ SO42- Cl- Na+ 其中哪些是雜質Ca2+ Mg2+ SO42-
b) 分別用哪些試劑除雜;還要注意加入的順序
Na2CO3一定加在BaCl2後面;HCl最後加。(共三種順序)
C. 玻璃儀器應注意哪些
一玻璃儀器洗滌方面的差錯
1.玻璃儀器的清洗是檢驗工作的第一步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在檢驗前和完畢後,立即清洗所用玻璃器具,或對器具的清潔檢驗工作以至器具內壁嚴重掛有水珠污垢沉澱乾涸粘附於內壁等,無法清洗凈,直接影響數據的准確性
2.一般質量檢驗的品種多項目雜,不可能每測一個指標固定使用一套專用儀器,往往交替使用,而對使用的儀器又不經過嚴格清洗或清潔度檢驗必然引起試劑間的交替污染從而影響檢驗結果的准確性
3.另一方面,對容量量具與非容量量具性質和洗滌方法混為一起,均使用去污粉刷洗,這樣造成容量量具的容量不準確,影響測定結果的准確性
二玻璃容器加熱方面的差錯
1.加熱過程是理化分析中常有的步驟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忽視或根本弄不清哪些儀器能否加熱,以至出現差錯事實上玻璃容器並非都能直接加熱,如量筒量杯容量瓶試劑瓶等不能直接加熱應酌情選用燒杯燒瓶三角瓶等反應容器實際工作中若不明了這些基本知識,必然出現差錯,甚至造成檢驗事故
2.加熱玻璃容器時,不將容器放在石棉網上,而直接將容器置於電爐中,以至容器受熱不均勻,甚至於爆裂
3.使用過程中,溫度變化過於劇烈,或高溫時驟冷或取下的灼熱玻璃容器直接放置檯面上,而不按規定放置在石棉網上,導致容器破裂,試劑散失,影響檢驗工作的正常進行
4.實際工作中,有人怕麻煩,不習慣正確使用乾燥器,對於需要准確稱量的加熱器具應烘乾取出稍冷後(約30s),放入乾燥器中冷至室溫,進行稱量(30min即可)溫熱的器具放入乾燥器時,應先將蓋留一縫隙,稍等幾分鍾再蓋嚴;挪動乾燥器時,不應只端下部,而應按住蓋子挪動以防蓋子滑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玻璃容器的選擇和使用方面的差錯
容量分析中准確地測量溶液的體積,是獲得良好分析結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須正確使用容量器具,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實際操作時往往存在一些差錯
1.不能正確區分酸式滴定管與鹼式滴定管及其性能使用過程中往往將酸式滴定管誤認為鹼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誤認為酸式滴定管這樣一來便錯誤百出因為酸式滴定管下端帶有玻璃活塞,不能盛放鹼性溶液,因為鹼性溶液能腐蝕玻璃使活塞轉動而鹼式滴定管下端接有一橡皮管,不能盛放酸或氧化劑等腐蝕橡皮的溶液如:AgNO3KM-nO4I2等溶液
滴定管裝入標准溶液前,不先用該標准溶液5mL~10mL將滴定管洗滌2~3次操作時兩手平端滴定管慢慢轉動使標准溶液流遍全管,並使溶液從滴定管下端流出,以除去管內殘留水份再裝入溶液進行滴定,否則引起標准溶液濃度稀釋
不根據滴定時標准溶液的用量,正確選用不同型號的滴定管一般用量在10mL以下,選用10mL或5mL微量滴定管,用量在10mL至20mL之間,選用25mL滴定管,若用量超過25mL則選用50mL滴定管實際工作中,有人就不注意這方面的誤差有的標液用量不到10mL仍用50mL滴定管,有的標液用量超過25mL仍用25mL滴定管,分幾次加入等,這些情況都是錯誤的做法,引起較大誤差
2.不按規則正確使用容量瓶容量瓶是常用的測量容納一定溶液體積的一種容量器具,這主要用來配稀釋一定量溶液到一定的體積的容量器具但實際中往往有人用它來長期貯存溶液,尤其是鹼性溶液,它會侵蝕瓶壁使瓶塞粘住,無法打開配製好的溶液不能貯存在容量瓶中,而應及時倒入試劑瓶中保存,試劑瓶應先用配好的溶液盪洗2~3次
3.不按規定定期校正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計量量具有時其標值與真實體積不相符合,造成體積誤差,從而引起系統誤差一般每半年校正一次
4.不熟悉各種量器的容量允差和標准容量等級,不同類型的容量允差不同,導致選擇量器不當造成量器本身引起的誤差通常要求准確地量取一定體積的溶液時,採用移液管和吸量管,而不能用量筒量杯等其他量具而引起誤差
四有關玻璃儀器基本操作方面差錯
1.盛放試劑時,不了解試劑瓶的性質用途及注意事項隨意盛放,不遵循固體試劑盛放廣口瓶,液體試劑盛放細口瓶,酸性物質用玻璃塞,鹼性物質用橡皮塞,見光易分解的物質用棕色瓶的原則(如AgNO3I2液等)這樣引起雜質或式量變化導致錯誤
取用試劑時,不按照規定將瓶塞倒放在操作台上,致使試劑污染,從而影響測定結果
2.使用稱量瓶稱取試樣時,不將稱量瓶先在105°C烘乾,冷卻恆重後取用;乾燥好的稱量瓶用手直接拿來,而不是用乾燥潔凈的紙條套在稱量瓶上來取用導致稱量瓶附雜,影響稱量結果的准確性
3.在滴定管中裝入標准溶液時,藉助漏斗或其他容器引起標准溶液濃度改變或污染
每次測定前不將液面調節在0.00的位置,滴定開始和結束後不按規定等1min~2min使附著在內壁上的溶液流下來以後才能讀數,而馬上就讀數造成體積誤差
滴定時速度過快,使溶液成流水狀放出,甚至接近終點時,滴定速度也不減慢致使滴定過終點造成檢驗誤差
讀數時(無色或淺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視線和滴定管內溶液凹月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有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視線與滴定管內溶液面兩側的最高點呈水平處等,造成體積誤差
4.第一次用洗凈的移液管吸取溶液時,未應先用濾紙將尖端內外的水吸凈,然後用所移取的溶液將移液管洗滌2~3次,以保證移液的溶液濃度不變
移取溶液時,應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拿住頸標線上方,將移液管插入溶液中,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太深會使管外沾附溶液過多,影響量取溶液體積的准確性;太淺往往會產生空吸
放入溶液時,使管垂直管塵靠著容器內壁,讓管內溶液自然地全部沿器壁流下,再等待10s~15s後,取出移液管,切勿把殘留在尖的溶液吹出,因為在校正移液管時,已考慮末端保留液體體積,否則造成體積誤差,影響結果准確度
D. 化學實驗室使用量筒燒杯等玻璃儀器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應該如何管理比較好!
1、首先將化學實驗室儀器按是否可以加熱簡單歸一下類:
----------------------------------------------------------------------
A:不能加熱:量筒、集氣瓶、漏斗、溫度計、滴瓶、表面皿、廣口瓶、細口瓶等
B:能直接加熱: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C:間接加熱:燒杯、燒瓶、錐形瓶
2、下邊介紹一下儀器用途,請參考:
----------------------------------------------------------------------
(1)試管 常用做①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氣體的容器③或用於裝置成小型氣體的發生器
(2)燒杯 主要用於①溶解固體物質、配製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釋、濃縮②也可用做較大量的物質間的反應
(3)燒瓶----有圓底燒瓶,平底燒瓶
①常用做較大量的液體間的反應②也可用做裝置氣體發生器
(4)錐形瓶 常用於①加熱液體,②也可用於裝置氣體發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於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發皿 通常用於溶液的濃縮或蒸干。
(6)膠頭滴管 用於移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注意: ①使用時膠頭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體試劑進入膠頭而使膠頭受腐蝕或將膠頭里的雜質帶進試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試劑) ③用過後應立即洗滌干凈並插在潔凈的試管內,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別的試劑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須與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於量取一定量體積液體的儀器。
不能①在量筒內稀釋或配製溶液,決不能對量筒加熱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進行化學反應
注意: 在量液體時,要根據所量的體積來選擇大小恰當的量筒(否則會造成較大的誤差),讀數時應將量筒垂直平穩放在桌面上,並使量筒的刻度與量筒內的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盤天平 是一種稱量儀器,一般精確到0.1克。注意:稱量物放在左盤,砝碼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放在右盤,取用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稱量熱的物體, 被稱物體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要在兩邊先放上等質量的紙, 易潮解的葯品或有腐蝕性的葯品(如氫氧化鈉固體)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
(9)集 氣 瓶 ①用於收集或貯存少量的氣體 ②也可用於進行某些物質和氣體的反應。(瓶口是磨毛的)
(10)廣 口 瓶 (內壁是磨毛的) 常用於盛放固體試劑,也可用做洗氣瓶
(11)細 口 瓶 用於盛放液體試劑 ,棕色的細口瓶用於盛裝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質,存放鹼溶液時試劑瓶應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於向細口容器內注入液體或用於過濾裝置。
(13)長頸漏斗 用於向反應容器內注入液體,若用來製取氣體,則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氣體從長頸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於分離兩種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體,也可用於向反應容器中滴加液體,可控制液體的用量
(15)試管夾 用於夾持試管,給試管加熱,使用時從試管的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16)鐵架台 用於固定和支持多種儀器, 常用於加熱、過濾等操作。
(17)酒精燈 ①使用前先檢查燈心,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以免失火)
③酒精燈的外焰最高, 應在外焰部分加熱 先預熱後集中加熱。
④要防止燈芯與熱的玻璃器皿接觸(以防玻璃器皿受損)
⑤實驗結束時,應用燈帽蓋滅(以免燈內酒精揮發而使燈心留有過多的水分,不僅浪費酒精而且不易點燃),決不能用嘴吹滅(否則可能引起燈內酒精燃燒,發生危險)
⑥萬一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18)玻璃棒 用做攪拌(加速溶解)轉移如PH的測定等。
(19)燃燒匙
(20)溫度計 剛用過的高溫溫度計不可立即用冷水沖洗。
(21)葯匙 用於取用粉末或小粒狀的固體葯品,每次用前要將葯匙用干凈的濾紙揩凈。
3、基本操作
(1) 葯品的取用:「三不準」①不準用手接觸葯品 ②不準用口嘗葯品的味道 ③不準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味
注意:已經取出或用剩後的葯品不能再倒回原試劑瓶,應交回實驗室。
A:固體葯品的取用
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具體操作:先把容器橫放,把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豎立起來);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葯品時要用葯匙或紙槽(具體操作:先將試管橫放,把盛葯品的葯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再使試管直立)
B:液體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時可用膠頭滴管,取用較多量時可直接從試劑瓶中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標簽向著手心,防止試劑污染或腐蝕標簽,斜持試管,使瓶口緊挨著試管口)
(2)物質的加熱 給液體加熱可使用試管、燒瓶、燒杯、蒸發皿;
給固體加熱可使用乾燥的試管、蒸發皿、坩堝
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試管一般與桌面成45°角,先預熱後集中試管底部加熱,加熱時切不可對著任何人
B: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 試管口應略向下(防止產生的水倒流到試管底,使試管破裂)先預熱後集中葯品加熱
注意點: 被加熱的儀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乾,以免容器炸裂;加熱時玻璃儀器的底部不能觸及酒精燈的燈心,以免容器破裂。燒的很熱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應放在石棉網上。
(3) 過濾 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一種方法(即一種溶,一種不溶,一定用過濾方法)如粗鹽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分離。
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 指用水潤濕後的濾紙應緊貼漏斗壁;
「二紙」指①濾紙邊緣稍低於漏斗邊緣②濾液液面稍低於濾紙邊緣;
「三靠」指①燒杯緊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邊 ③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壁
(4)儀器的裝配 裝配時, 一般按從低到高,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
(5)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先將導管浸入水中,後用手掌緊物捂器壁(現象:管口有氣泡冒出,當手離開後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
(6)玻璃儀器的洗滌 如儀器內附有不溶性的鹼、碳酸鹽、鹼性氧化物等,可加稀鹽酸洗滌,再用水沖洗。如儀器內附有油脂等可用熱的純鹼溶液洗滌,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凈的標準是:儀器內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勻地附著一層水膜時,就表明已洗滌干凈了。
(7)常用的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A:使用酒精燈時,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
B:酸液不慎灑在桌上或皮膚上應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C:鹼溶液不慎灑在桌上應用醋酸沖洗,不慎灑在皮膚上應用硼酸溶液沖洗。
D:若濃硫酸不慎灑在皮膚上千萬不能先用大量水沖洗。
4、氣體的製取、收集
(1)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
A:固體之間反應且需要加熱,用制O2裝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燈。
(2)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適用於難或不溶於水且與水不反應的氣體,導管稍稍伸進瓶內,(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氣法 適用於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向下排空氣法 適用於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排氣法:導管應伸入瓶底
5、氣體的驗滿:
O2的驗滿:用帶余燼的木條放在瓶口。
CO2的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證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6、(1)試管夾應夾在的中上部,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的1/4處。
(2)加熱時試管內的液體不得超過試管容積的1/3,反應時試管內的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2。
(3)使用燒瓶或錐形瓶時容積不得超過其容積的1/2,蒸發溶液時溶液的量不應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酒精燈內的酒精不得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其容積的1/4。
(4)在洗滌試管時試管內的水為試管的1/2(半試管水);在洗氣瓶內的液體為瓶的1/2;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時應取少量,液體取用1——2毫升,固體只要蓋滿試管的底部;加熱試管內液體時,試管一般與桌面成45°角,加熱試管內的固體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
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參考,量筒和燒杯的介紹包括其中:)
E. 玻璃器具容易引發的事故種類是什麼
玻璃器具容易引發的事故種類劃傷、爆炸兩類。
玻璃材質的儀器稱為玻璃儀器。化驗室中大量使用玻璃儀器,因為玻璃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機械強度和良好的絕緣性能。
因玻璃被侵蝕而又痕量離子進入溶液中和玻璃表面吸附溶液中的待測分析離子,是微量分析要注意的問題。氫氟酸很強烈地腐蝕玻璃,故不能用玻璃儀器進行含有氫氟酸的實驗。鹼液特別是濃的或熱的鹼液對玻璃明顯地腐蝕。儲存鹼液的玻璃儀器如果是磨口儀器還會使磨口粘在一起無法打開。因此玻璃容器不能長時間存放鹼液。
利用玻璃的優良性能而製成的玻璃儀器,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實驗室,如化學實驗室、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科學研究實驗室以及教學實驗室。玻璃的化學穩定性好,但並不是絕對不受侵蝕,而是其受侵蝕的程度符合一定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