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驗室儀器校準周期是多少
1.設備定期校準的主要目的
實驗室對設備進行定期校準的主要目的有:
1)建立、保持和證明設備的計量溯源性;
2)改善設備測量值與參考值之間的偏差及不確定度;
3)提高設備不確定度的可信性;
4)確定設備性能是否發生變化,該變化可能引起實驗室對之前所出具結果的准確性產生懷疑。
2.設備初始校準周期如何確定
設備初始校準周期的確定應由具備相關測量經驗、設備校準經驗或了解其它實驗室設備校準周期的一個或多個人完成。確定設備初始校準周期時,實驗室可參考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所採用的方法和儀器製造商建議等信息。此外,實驗室可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預期使用的程度和頻次;
2)環境條件的影響;
3)測量所需的不確定度;
4)最大允許誤差;
5)設備調整(或變化);
6)被測量的影響(如高溫對熱電偶的影響);
7)相同或類似設備匯總或已發布的測量數據。
3.設備校準周期的調整
ISO/IEC 17025:2017 中 6.4.7 規定:
【實驗室應制定校準方案,並進行復審和必要的調整,以保持對校準狀態的信心】
實驗室制定校準方案後,應在後續使用中結合設備的使用情況和性能表現作出必要的調整。設備的校準周期以及後續校準周期的調整一般應由實驗室(或設備使用者)確定,並以文件化的形式規定。如果設備的校準證書中給出了校準周期的建議,實驗室可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採用。
4.設備後續校準周期調整需考慮的因素
設備後續校準周期的調整,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
1)實驗室需要或聲明的測量不確定度;
2)設備超出最大允許誤差限值使用的風險;
3)實驗室使用不滿足要求設備所採取糾正措施的代價;
4)設備的類型;
5)磨損和漂移的趨勢;
6)製造商的建議;
7)使用的程度和頻次;
8)使用的環境條件(氣候條件、振動、電離輻射等);
9)歷次校準結果的趨勢;
10)維護和維修的歷史記錄;
11)與其它參考標准或設備相互核查的頻率;
12)期間核查的頻率、質量及結果;
13)設備的運輸安排及風險;
14)相關測量項目的質量控制情況及有效性;
15)操作人員的培訓程度。
㈡ 檢測儀器的檢定周期是怎樣規定的
檢測儀器的檢定周期規定
1、新購入的計量、檢測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檢定或自校合格。檢定或自校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根據設備檢定、自校計劃,質量管理部提前一個月通知有關設備使用部門,做好檢定、自校準備,以便能按期組織送檢或自校。
3、規范對檢測的准確度和有效性有影響的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檢定或自校,以保證檢測設備的准確度和量值可溯源性。
4、初制訂本年度計量器具和檢測設備檢定、自校計劃,報技術負責人批准並發送給有關部門。
5、計劃應包括設備名稱、型號、規格、編號、生產廠、使用部門、檢定或自校周期、檢定或自校日期、鑒定機構、校準部門、設備保管人等。
㈢ 如何儀器校準,依據是什麼
儀器校準:在規定的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內或實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容,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這個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對儀器進行檢查,而這個檢查需要對儀器進行實驗性的操作,並且要記錄操作過後的實驗數據,別忘了實驗次數盡量多一點,以確保不會出問題,最後就是數據的比對,我們可以根據標准值與實驗值得差距推算出儀器的精準度,而這也就達到了我們進行儀器校準的目的。
校準依據:
1、首選是國家計量儀器校正規范;
2、或依據計量檢定規程中的相關部分;
3、或由設備製造商指定的方法;
4、或選擇知名的技術組織或有關科學書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
5、如果沒有國家計量儀器校正規范,可使用滿足顧客需要的公開發布的、國際的、地區的或國家的技術標准或技術規范;
6、或使用自編寫的儀器校正方法文件,自編寫儀器校正方法應依據JJF1071-2001《國家計量儀器校正規范編寫規則》進行編寫,經確認後使用。
㈣ 儀器儀表校正有哪些要求
儀器儀表主要有校正和標定兩個詞,容易混淆。
校正主要指對儀器儀表本身電子部分進行調准,克服電子元件(電阻電容、運放等)的分散性帶來儀表性能的不一致。
對應的,標定指的是儀表連接感測器去測量已知標准物質,克服感測器以及配套帶來的分散性。
對於現代的智能感測器有很多已經內部集成晶元並記錄了感測器的分散性和非線性而使用者不必進行校準。
如何不校準,那麼所出現的波形幅度距離幅度標准值的誤差就會大,即測到的電壓值是沒意義的,這樣的示波效果只能說僅是看下波形而已。但是由於不校準,波形的形狀也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比如本來是方波,卻變成了不是脈沖又不像正弦的一個奇怪波形,這樣的圖像還有存在的意義嗎?你怎麼判斷電路的狀態是不是正常呢?還不如沒有示波器,直接用萬用表好了。所以總的來講,示波器開機後,一般應在熱機20分鍾後,先將探頭撥在10X檔,然後在示波器的校準波形輸出介面上(一般輸出的是1Khz或2Khz的方波),觀察波形圖像是不是方波,若出現過沖或欠沖都要用無感螺絲刀(探頭配有的)調節探頭上的小旋扭,使之達到方波的形狀,然後才可以進入實際測量。註:校準時探頭不可撥在1X檔做校準,這樣的帶寬僅6Mhz,並且阻抗會小很多,所以1X檔校出來的狀態都是無用的。
㈤ 什麼叫校準較準的依據是什麼
校準的依據可以是國際標准、國家標准、部頒標准、校準規范、檢定規程、行業通行的測試方法、科技論文等。
校準: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器具示值誤差的一組操作。是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具或標准物質所代表的值,與相對應的被測量的已知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校準結果可用以評定計量儀器、測量系統或實物量具的示值誤差,或給任何標尺上的標記賦值。
校準的目的是:
1、確定示值誤差,並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之內。
2、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可調整測量器具或對示值加以修正。
3、給任何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值,給參考物質特性賦值。
4、確保測量器給出的量值准確,實現溯源性。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可作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校準的結果記錄在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中,也可用校準因數或校準曲線等形式表示校準結果。
㈥ 設備的校準周期如何定
對准確度無嚴格要求的一般指示用計量器具,可進行有效期管理或延長檢定周期,一般控制在檢定規程規定的最長周期的2至4倍時間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