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考古儀器能辯岀瓷器年代年份嗎
不能。你有瓷器我可以幫您看看有沒有價值
B. 古代用來記時間的那個石頭的東西叫什麼來著
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稱為」日晷「,又叫「日規」。
日晷本意是指太陽的影子,故而它的計時原理也和太陽有關,通過太陽投影的移動方向來確定並劃分時刻。
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晷面上刻有刻度。
日晷上面的刻度並不是都相同的,因為不同的緯度太陽光的照射時長不同。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2)什麼儀器測石頭年份擴展閱讀:
日晷是我國古代人民根據」立竿見影」的效果來發明出的計時工具。但這種計時工具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它們需要太陽。沒有了太陽,比如碰上陰雨天、夜晚,日晷、圭表就失去了作用,這時一種突破太陽光限制的計時工具-----漏刻應運而生。
據記載,西周時候就已經有了漏刻,所謂「漏」就是壺,可用來裝水亦可泄水,前者為受水型漏壺,後者為泄水型漏壺,「刻」即是記有刻度的箭。它的原理是利用水從漏壺中滴出,水位下降,壺中的箭刻也下降,從而確定時間或滴水進壺中,水位上升,箭刻上升來指示時間。
早期都為泄水型漏刻,受水壓力的影響較大,水位高時,水滴下落過快,水位低,水滴下滴過慢,造成誤差。後期的受水型漏刻以恆定的水量注入漏壺,提高了記錄時間的精度。為了能使滴水更加均衡,古人還創造性的採用多級漏壺以來平衡水的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