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防爆輪胎 > 宙斯盾防爆膜資料

宙斯盾防爆膜資料

發布時間:2022-08-04 21:39:59

A. 美國的『宙斯盾』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什麼樣的導彈能突破它的防禦系統

宙斯盾戰斗系統 (Aegis combat system),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1960年代末,美國海軍認知自己在各種環境中的反應時間,火力,運作妥善率都不足以應付蘇聯大量反艦導彈的對水面作戰系統的飽和攻擊威脅。對此美國海軍提出一個「先進水面導彈系統」的提案,經過不斷發展,在1969年12月改名為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 A dvanced E lectronic G uidance Information S ystem/Airborne E arly-warning G round I ntegrated S ystem),英文縮寫剛好是希臘神話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譯為「宙斯盾」系統。 在美國海軍看來,「宙斯盾」作戰系統可以有效地防禦敵方同時從四面八方發動的導彈攻擊,它構成了美國海軍艦隊的堅固盾牌。宙斯盾系統目前一共有8種不同的基準搭配,稱為「BaseLine」。這8種搭配不僅僅代表系統的改良,也和配備在驅逐艦或者是巡洋艦上有關系。宙斯盾系統使用的是標准艦空導彈。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非常昂貴,一艘的價格相當於3艘英國「無敵」級航母的價格。 「宙斯盾」作戰系統具有幾大特點 它的反應速度快,主雷達從搜索方式轉為跟蹤方式僅需0.05秒,能有效對付作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它的抗干擾性能也很強,可在嚴重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工作;在反擊能力方面,該系統作戰火力猛烈,可綜合指揮艦上的各種武器,同時攔截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個目標,還可對目標威脅進行自動評估,從而優先擊毀對自身威脅最大的目標;從可靠性來看,它能在無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在海上連續可靠地工作40—60天。美軍的「宙斯盾」作戰系統自1981年研製成功之後,先後裝備了美國27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最新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日本海軍新一代「金剛」級驅逐艦上也配置了從美國采購的「宙斯盾」作戰系統。由於「宙斯盾」作戰系統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海軍科技水平,其造價自然非常高昂,每套作戰系統(不含導彈)造價高達2億美元。盡管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加入製造「宙斯盾」戰艦的行列。這些國家中既有老牌海軍強國德國、荷蘭,也有挪威、韓國等。台灣當局為了加強其海軍力量,正在千方百計地從美國采購「宙斯盾」系統。 系統設計發展 美國在越戰時期的經驗以及面對蘇聯的發展下,顯示出美國海軍主要水面作戰艦艇面臨幾項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對於多目標的追蹤和威脅分析能力,尤其是在面對復雜地形或者是電磁干擾環境下持續作業的能力。其次是面對大量空中目標,尤其是高速反艦導彈來自多方向的可攔截數量。傳統的機械轉雷達因為資料更新率的關系,對於低空或者是高速的目標在偵測與處理上有諸多的缺點,而在越戰時期開始引入數位電腦協助的自動化作戰系統的經驗,讓美國海軍對於利用電腦增強對多目標追蹤管制與情報掌握能力愈來愈有信心,因此在發展下一代的水面艦艇作戰系統上,決定將所有的偵測,指揮,管制和作戰系統全部整合在一起,不再讓各別系統下的管制台與作業人員各自為政。 核心系統 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是一套電腦化的指揮決策與武器管制系統,雖然在表面上宙斯盾系統很強調對於空中目標的追蹤與攔截能力,不過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接收來自於艦上包括雷達,各種電子作戰裝置與聲納等偵測系統的資料,加上與其他水上、水下與空中的其他載具,經由戰術數位資訊鏈路交換的情報,經過自動化的訊號處理,目標識別,威脅分析之後,顯示在宙斯盾系統的大型(兩具42英吋乘上42英吋)顯示幕上,提供指揮官最即時的情報資料。相關的目標資料也會顯示在各別的控制台上。電腦作戰系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根據目標的威脅高低自動進行接戰。透過武器管制系統的整合與指揮,艦上的作戰系統得以發揮最大的能力進行必要的攻擊與防禦措施。武器管制系統轄下包括輕型空載多用途系統(LAMPS)、魚叉反艦導彈、標准三型防空導彈、方陣近迫武器系統、魚雷發射系統以及海妖反魚雷裝置等。 雷達系統 宙斯盾作戰系統最重要,也是最顯眼的就是AN/SPY-1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這一套雷達共有四片,成六角形,分別裝置在艦艇上層結構的四個方向上。因為雷達本身不旋轉,完全利用改變波束相位的方式,對雷達前方的空域目標以每秒數次的速率進行掃描。第一代的SPY-1A雷達每片重量高達12000磅,上面有140套模組,每個模組包含32具發射/接收與相位控制單元。這一套雷達於1965年開始發展,1974年展開海上測試,第一套系統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第一艘提康德羅加號(CG-47)於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後來又發展到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第一艘阿利·伯克號(DDG-51)於1991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系統的組成 「宙斯盾」作戰系統主要由6個分系統組成,它們分別是: 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 它包括四機櫃AN/UYK—7計算機、AN/UYA—4顯示控制設備、變換裝置、RD—281存儲器和數據變換輔助控制台等。該分系統是全艦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它負責建立戰術原則,顯示並處理來自艦上各感測器的信息,作出威脅判斷和火力分配,協調和控制整個作戰系統的運行。 MK1武器控制分系統 它由四機櫃AN/UYK—7計算機、「宙斯盾」綜合裝置、MK 138射擊開關組合件和數據交換輔助控制台組成。該分系統負責按照MK 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的作戰指令,具體實施對武器系統的目標分配、指令發射和導彈制導等功能。 AN / SPY - 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 該雷達是「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心臟,是「宙斯盾」戰艦的主要探測系統。它由相控陣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雷達控制及輔助設備組成。它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動目標探測和多目標跟蹤。該雷達工作在S波段,對空搜索最大作用距離約為400千米,可同時監視400批目標,自動跟蹤100批目標。 MK99火控分系統 它包括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MK 79導向器和數據轉換裝置。該分系統負 責按照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指令,隨同AN/SPY—1A雷達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達照射目標,以便對已發射的導彈提供末制導。 MK41或MK26導彈發射分系統 MK 26為雙導軌旋臂式發射裝置,用於發射「標准 2」中程艦空導彈或「阿斯洛克」反潛導彈。MK 41則是一種先進的垂直發射裝置,它包括61具導彈發射箱,可發射 「標准」、「戰斧」、「魚叉」和「阿斯洛克」導彈等。上述兩種導彈發射分系統均由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計算機實施控制。 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 該分系統由一台AN/UYK—20小型計算機和若干AN/UYA—4顯控台、主數據終端、遙控數據終端和輔助設備組成。它與「宙斯盾」作戰系統各主要分系統相聯,完成對整個作戰系統的監視、自動故障檢測和維護。 目前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七部分,即作戰訓練系統。

B. 宙斯盾是什麼

宙斯盾戰斗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1960年代末,美國海軍認知自己在各種環境中的反應時間,火力,運作妥善率都不足以應付蘇聯大量反艦導彈的對水面作戰系統的飽和攻擊威脅。對此美國海軍提出一個「先進水面導彈系統」的提案,經過不斷發展,在1969年12月改名為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縮寫剛好是希臘神話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譯為「宙斯盾」系統。

「宙斯盾」作戰系統主要由6個分系統組成,它們分別是:
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
它包括四機櫃AN/UYK—7計算機、AN/UYA—4顯示控制設備、變換裝置、RD—281存儲器和數據變換輔助控制台等。該分系統是全艦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它負責建立戰術原則,顯示並處理來自艦上各感測器的信息,作出威脅判斷和火力分配,協調和控制整個作戰系統的運行。
MK1武器控制分系統
它由四機櫃AN/UYK—7計算機、「宙斯盾」綜合裝置、MK 138射擊開關組合件和數據交換輔助控制台組成。該分系統負責按照MK 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的作戰指令,具體實施對武器系統的目標分配、指令發射和導彈制導等功能。
AN / SPY - 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
該雷達是「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心臟,是「宙斯盾」戰艦的主要探測系統。它由相控陣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雷達控制及輔助設備組成。它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動目標探測和多目標跟蹤。該雷達工作在S波段,對空搜索最大作用距離約為400千米,可同時監視400批目標,自動跟蹤100批目標。
MK99火控分系統
它包括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MK 79導向器和數據轉換裝置。該分系統負 責按照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指令,隨同AN/SPY—1A雷達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達照射目標,以便對已發射的導彈提供末制導。
MK41或MK26導彈發射分系統
MK 26為雙導軌旋臂式發射裝置,用於發射「標准 2」中程艦空導彈或「阿斯洛克」反潛導彈。MK 41則是一種先進的垂直發射裝置,它包括61具導彈發射箱,可發射 「標准」、「戰斧」、「魚叉」和「阿斯洛克」導彈等。上述兩種導彈發射分系統均由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計算機實施控制。
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
該分系統由一台AN/UYK—20小型計算機和若干AN/UYA—4顯控台、主數據終端、遙控數據終端和輔助設備組成。它與「宙斯盾」作戰系統各主要分系統相聯,完成對整個作戰系統的監視、自動故障檢測和維護。
目前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七部分,即作戰訓練分系統。

C. 汽車鍍膜產品有哪幾種

汽車鍍膜產品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樹脂類鍍膜產品
特點是成膜性好,附著力強,價格便宜而被廣泛應用,但其硬度與光澤度不好,同時抗氧化性能、抗腐蝕性能及耐候性都很差,因此逐漸被淘汰。
二、氟素類鍍膜產品
成膜性好,耐腐蝕,耐候性,耐磨損的性能都非常優越。但其最大的缺點是附著力差,幾乎所有物質都不與特氟龍塗膜粘合。因其無法與漆面長期附和,所以使它的保護時間就變得非常短。
三、玻璃纖維素鍍膜
玻璃纖維素是一種化學高分子材料,因為其具有高密度的化學特性,所以被應用在汽車美容領域。此類產品的主要成分是聚硅氧烷,成膜後會形成Sio2俗稱的玻璃,因此也叫玻璃質的鍍膜。玻璃纖維素鍍膜,具有光澤度高、抗氧化、耐酸鹼、抗紫外線的特點,用來給漆面鍍膜後,漆面光澤度很好,並把漆面與外界隔絕開來,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其缺點是,不能提高漆面硬度,不能抵禦物理性損傷漆面。原材料成本高昂,同時施工工藝相對復雜。
四、無機納米鍍膜
這是近幾年出現的鍍膜新材料,它採用進口原料和先進的納米交聯反應新技術,由納米無機材料配製而成,納米材料獨有的特性能給車漆提供完美的保護。它的主要成分為納米氧化鋁、納米氧化硅;納米級別的粒子為球形,潤滑性極高,因此施工後漆面手感極其潤滑。而氧化鋁、氧化硅是天然寶石、水晶的主要成分,因此膜層的硬度、耐磨性極高,而且本身非常穩定,長期不氧化。能長效保持漆面的鏡面效果。因此也稱為「液體水晶」。該鍍膜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但能隔絕漆面與外界的直接接觸,起到防氧化、防水、防高溫、防紫外線、防靜電、防酸鹼等基本作用,還能大大提升漆面的硬度和光澤度,這是其它的汽車鍍膜所欠缺的功能。

D. 軍事請問毛子的宙斯盾和美國老的宙斯盾哪個好有詳細資料么

「宙斯盾艦」實際上是對安裝了美製宙斯盾相控陣雷達系統的防空驅逐艦的統稱,現在有宙斯盾艦的只有美國、日本、西班牙、挪威和韓國五個國家。後來,歐洲,俄羅斯和我國也研製了裝有相控陣雷達系統的戰艦,由於性能和定位與宙斯盾艦相仿,就有人把這些戰艦也成為宙斯盾,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完整的宙斯盾需要8000噸作有的大型軍艦,而俄羅斯版」宙斯盾」-」天空哨兵」(Sky Watch)系統更是只能安裝在排水量30000噸以上的航空母艦上!除了重量大之外,這種防空雷達系統的復雜程度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具體性能不詳,但是可以知道俄羅斯的電子技術要比美國落後很多,中國裝備的相控陣雷達則是自己研製的.

天空哨兵系統Mars-Passat (Sky Watch) 的一些情況
前蘇聯Mass·Passat雷達的存在首次由第4艘「基輔」號(當時稱為」巴庫「號)烷空母船的衛星照片證實。「基輔」號航空母艦上世紀80年代在烏克蘭一家造船廠建造,1982年下水。Mass-Passat雷達被賦予北約名稱「空中警戒」(Sky Watch),受到西方軍事分擠人土的密切關注。它投入前蘇聯海軍服務的時間框架,與相控陣雷達在前蘇聯防空部隊中凰投的時間是吻合的。前蘇聯引進了大量能進行垂直電子掃描的三維空中搜索雷達(這種雷達在技術原理上與SPS—48系列大致相同),並用Zaslon雷達演示了合理的體積和重量限制范圍內封裝有關電子設備的能力。「Kiron」號軍艦和"Slava」號軍船也將聯用,這兩種軍翹由於「ToP Dome」雷達提供的TVM引導,具有顯著的多目標捕捉能力。

如前所述,「空中警戒」雷達安裝在「巴庫」號航空母艦以及新型全通航空母翹的引導船艇上,這些航空母艦和引導艦艇在服役前的建造期間都有過幾次更名。根據已獲取的信息來看,這種雷達計劃作為一種高度復雜的集成的空中戰場管理系統,在許多方面與SCANFAR相似,而與臨時性的宙斯盾卻有所不同。很顯然,這意味著該雷達不是以宙斯盾/SPY—1雷達控制飛行中SM—2導彈的方式提供武器控制。

「巴庫」號航空母艦下水後整整5年(1987年)才交付使用,這一事實顯然表明,這種雷達系統碰到了工藝難題。「Kusnetsov」號航空母艦在這方面的耗時更長,但主要是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前蘇聯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所致,並非航空母艦本身的問題。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對上述兩艘航空母艦內系統的嚴格檢查表明,事實上,主要的子部件還沒有安裝。對天線陣列的細致檢查也表明,實際天線單元的位置都不到位,相反,為了提供平面陣列的外觀,在那個地方裝上了水泥板。 』

想精確確定該系統研製開發中的問題所在是不可能的。目前已知的是,系統的軟體而非硬體碰到了嚴重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對研究人員來說有點令人感到驚訝,因為類似於這樣的軟體問題在A—50AWACS研究項目中遇到過。不論實際困難如何,這些問題證明是不可克服的,最後,整個系統放棄了。接近完工的「Kusnetsov」號航空母船的姐妹藏「Varyag」號航空母艦更改了上部結構設計,並用傳統的機械掃描代替了「空中警戒」雷達的平面陣列。

E. 誰是宙斯盾的發明者

不應該說是誰發明的,因為宙斯盾是一個系統工程,不過,提出宙斯盾的人叫韋恩·E·邁耶(1926~2009),美國海軍少將,是宙斯盾系統研製項目主管,被譽為宙斯盾之父。
為了紀念他,裝有美國第100套宙斯盾系統的DDG-108號驅逐艦以他命名,韋恩·E·邁耶也由此成為美國為數不多的在世時名字成為軍艦名的人之一。

F. 宙斯盾到底是什麼意思

宙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神」,在他的手裡除了有無堅不摧的投槍外,還有一面能化險為夷的無敵盾牌,相傳宙斯把盾牌借給了女神雅典娜,雅典娜用蛇發女怪美杜莎的頭裝飾了這面盾,成為其護身法寶,誰見了此盾就會立即變成石頭。美國海軍艦載「全自動作戰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就以「宙斯盾」來命名,因為在美國海軍看來,該系統是可對全方位向艦艇襲來的敵方大量導彈組織有效防禦反擊的美國艦隊的堅固盾牌。

「宙斯盾」在台灣被稱為「神盾」,它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攻防兼備的全天候、全空域艦載防空和反導彈系統,集雷達、導彈、武器控制和發射裝置於一體。60年代以來,隨著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迅速崛起,特別是前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提出了專門對付航空母艦戰斗群的「飽和導彈攻擊」戰術後,當時還主要以普通高射炮、低速導彈和笨重的米波雷達進行自衛的美國軍艦面臨嚴重威脅,美國海軍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下決心研製可勝任防禦飽和攻擊的艦載防空系統。1970年,美海軍正式開始研製「宙斯盾」作戰系統,1983年研製成功後首先裝備「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宙斯盾」作戰系統主要由6個分系統組成:(1)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是全艦的指揮控制中心,負責建立戰術原則,顯示並處理來自艦上各感測器的信息,做出威脅判斷和火力分配,協調和控制整個作戰系統的運行。(2)MK1武器控制分系統,負責按照指揮和決策分系統的指令,具體實施對武器系統的目標分配、指令發射和導彈制導等功能。(3)AN/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由相控陣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雷達控制及輔助設備組成,承擔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動目標探測、數據處理和多目標跟蹤等多重任務,目前「宙斯盾」雷達已發展到A、B、D等7個型號。(4)MK99火控分系統,負責按照武器控制分系統的指令,與AN/SPY-1A雷達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達照射目標,對已發射的導彈提供末段制導。(5)MK41導彈垂直發射分系統,可發射「標准」、「戰斧」、「魚叉」和「阿斯洛克」導彈等。(6)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它與其它分系統相聯,完成對整個系統的監視、故障自動檢測和維護。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7個分系統,即作戰訓練系統。

「宙斯盾」作戰系統具有反應快、火力猛、抗干擾性強、系統可靠性高等特點,配備了該系統的艦船便成為同時具備防空、反潛和反艦作戰能力的超級戰艦,可承擔艦隊的全面防禦任務。美國研究分析表明,世界各國可能用於襲擊美國本土的37種戰術彈道導彈中,有26種是跨海飛行的,而且這些戰術導彈的飛行大多在美國海軍艦載預警系統的作用范圍之內,因此,美國決定將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水面艦艇納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這也正是「宙斯盾」炙手可熱的原因。TMD共分4層,「宙斯盾」就是其中海基戰區低空導彈防禦的主角。目前,世界上有四種類型的戰艦裝備了這種系統,即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伯克」級驅逐艦、日本「金剛」級驅逐艦和西班牙F-100型護衛艦,此外,韓國、澳大利亞等國也在加緊設計建造本國的「宙斯盾」艦。台灣的迷你型「宙斯盾」艦就是這一潮流的產物,只不過它尚未問世就夭折了。

「宙斯盾」系統的核心是AN/SPY-1電子掃描戰術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雷達天線由4個八邊形固定平面陣組成,工作於S波段(1550~5200兆赫),能實施全方位搜索,搜索距離400千米,可同時跟蹤監視400批來襲目標,並能自動跟蹤其中100批最具危險的目標,具備同時對空中、水面、水下和陸地上的目標實施全面攻擊的能力。系統可在1秒鍾內測出目標的方位並為火控系統提供目標的距離、高度及速度等參數;可在50微秒內進行搜索與跟蹤方式的轉換;在對抗反輻射導彈攻擊時,可在1秒鍾內使雷達電波中止,也可在1秒鍾內重新啟動,並依據停機時的資料重新搜索。在對海作戰方面,「宙斯盾」艦使用「魚叉」反艦導彈和BGM-109「戰斧」巡航導彈;在防空作戰方面,一艘「宙斯盾」驅逐艦可攜帶90枚以上的「標准」防空導彈,可同時對付12個目標。有資料顯示,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防空能力相當於美海軍過去4艘主力驅逐艦的總和,其中「宙斯盾」系統功不可沒,可見這面「神盾」還真有點神。

G. 什麼是宙斯盾系統

宙斯盾戰斗系統,正式編號是Weapon System Mk7,是全世界第一種全數字化的艦載戰斗系統,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具備決策輔助功能的系統,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

「宙斯盾」作戰系統從1969年12月起正式開始研製,1973年完成樣機,於1981年正式裝艦。該系統體現了美國80年代的科技水平,並在此後,與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步發展。「宙斯盾」作戰系統(不含導彈)每套造價約2億美元。

自1983年至今,該系統主要裝備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日本的「金剛」級、「愛宕」級驅逐艦,韓國KDX-3級驅逐艦及西班牙海軍F100級護衛艦。

(7)宙斯盾防爆膜資料擴展閱讀:

宙斯盾系統組成:

1、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

它包括四機櫃AN/UYK—7計算機、AN/UYA—4顯示控制設備、變換裝置、RD—281存儲器和數據變換輔助控制台等。該分系統是全艦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它負責建立戰術原則,顯示並處理來自艦上各感測器的信息,作出威脅判斷和火力分配,協調和控制整個作戰系統的運行。

2、MK1武器控制分系統

它由四機櫃AN/UYK—7計算機、「宙斯盾」綜合裝置、MK 138射擊開關組合件和數據交換輔助控制台組成。該分系統負責按照MK 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的作戰指令,具體實施對武器系統的目標分配、指令發射和導彈制導等功能。宙斯盾

3、AN / SPY - 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

該雷達是「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心臟,是「宙斯盾」戰艦的主要探測系統。它由相控陣天線、信號處理機、發射機和雷達控制及輔助設備組成。它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動目標探測和多目標跟蹤。該雷達工作在S波段,對空搜索最大作用距離約為400千米,可同時監視400批目標,自動跟蹤100批目標。

4、MK99火控分系統

它包括AN/SPG—62目標照射雷達、MK 79導向器和數據轉換裝置。該分系統負 責按照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指令,隨同AN/SPY—1A雷達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達照射目標,以便對已發射的導彈提供末制導。

5、MK41或MK26導彈發射分系統

MK 26為雙導軌旋臂式發射裝置,用於發射「標准 2」中程艦空導彈或「阿斯洛克」反潛導彈。MK 41則是一種先進的垂直發射裝置,它包括61具導彈發射箱,可發射 「標准」、「戰斧」、「魚叉」和「阿斯洛克」導彈等。上述兩種導彈發射分系統均由MK 1武器控制分系統的計算機實施控制。

6、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

該分系統由一台AN/UYK—20小型計算機和若干AN/UYA—4顯控台、主數據終端、遙控數據終端和輔助設備組成。它與「宙斯盾」作戰系統各主要分系統相聯,完成對整個作戰系統的監視、自動故障檢測和維護。

閱讀全文

與宙斯盾防爆膜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熱裝置有什麼作用 瀏覽:754
冰箱低壓管熱冰箱不製冷怎麼回事 瀏覽:943
液化氣閥門指針不動 瀏覽:969
軸承的型號是怎麼選擇的 瀏覽:501
手持式電動工具絕緣 瀏覽:260
機械制圖員什麼專業能考 瀏覽:522
馬桶漏水怎麼關閥門 瀏覽:721
視頻設備哪個好用 瀏覽:118
空調塵滿清洗後製冷不好怎麼辦 瀏覽:407
甩手工具箱官方 瀏覽:527
活接應該加在閥門的什麼地方 瀏覽:264
小型機械皮鞋生產設備所需多少資金 瀏覽:266
網編工具超級工具箱怎麼用 瀏覽:715
帶轉空芯球五金件活節 瀏覽:650
截止閥跟閥門井什麼關系 瀏覽:320
matlab擬合工具箱2009b 瀏覽:66
鐵軸承油封怎麼拆 瀏覽:309
氧氣氫氣二氧化碳實驗裝置 瀏覽:773
超聲波傳播怎麼測量 瀏覽:443
自動化儀表找什麼工作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