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防爆燈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隔爆型的原理根據歐洲標准EN13463-1:2002《爆炸性環境用非電氣設備第部分:基本方法與要求》的防爆概念和防火類型,隔爆型是採取措施允許內部爆炸並阻止火焰傳爆的一種防爆型式,是最常用的一種防爆類型。
由於這種防爆類型的燈具外殼一般使用金屬材料製造,散熱性好,外殼強度高和耐用性好,很受用戶歡迎。而且,許多增安型防爆燈具部件,如燈座、聯鎖開關等,也採用隔爆型結構。具有隔爆外殼的電氣設備稱為隔爆型電氣設備。
如果爆炸性氣體混合物進入隔爆外殼並被點燃,隔爆外殼能承受內部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爆炸壓力,並阻止內部的爆炸向外殼周圍爆炸性混合物傳播。
這是一種間隙防爆原理,即利用金屬間隙能阻止爆炸火焰的傳播和冷卻爆炸產物的溫度,達到火焰熄滅和降溫,抑制爆炸的擴展的原理設計的一種構造。
(1)蓄電池間的防爆燈原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防爆燈、燈罩打開前應能自動切斷電源。但因設置聯鎖裝置較復雜,不易實現,故大多數燈具只在外殼明顯處設「嚴禁帶電打開」等字樣的警告牌。
又因燈泡斷電後表面溫度還很高,如立刻打開燈罩,仍有點燃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危險(主要指隔爆結構),故白熾燈、高壓汞燈、高壓鈉燈這些燈泡表面溫度高的光源,又能快速打開蓋的燈具要注意這一點。
在更換燈泡(管)時,防爆燈的隔爆接合面應妥善保護,不得損傷;經清洗後的隔爆面應塗磷化膏或204-1防銹油,嚴禁塗刷其他油漆;隔爆面上不得有銹蝕層,如有較輕微銹蝕,經清洗後應無麻面現象。
用於防塵、防水用的密封圈一定要保證完好,這一點對增安型燈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密封圈損壞嚴重,要用相同規格、相同材質的密封圈予以更換,必要時更換整個燈具。檢修時要注意燈罩是否完好,如有破裂要馬上更換。
B. 帶蓄電池的應急燈和不帶蓄電池的應急燈有什麼區別它們的工作原理是什麼謝謝老師!!!!
摘要 帶蓄電池的應急燈才能叫應急燈 ,不帶蓄電池的,不能在應急情況下提供照明 。工作原理是停電之前應急燈的蓄電池就蓄好了電 ,在停電的時候把電放出來 。
C. 發電廠蓄電池室為什麼要求這么嚴格
因為發電廠蓄電池室具有較大的火災、爆炸危險性,萬一發生安全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蓄電池的主要危險性在於它在充電或放電過程中會析出相當能量的氫氣,同時產生一定的熱量。氫氣和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氣混合物,且其爆炸的上、下限范圍較大,因此蓄電池室具有較大的火災、爆炸危險性。
氫氣的危險性
1.氫氣的爆炸極限范圍較大,氫氣與空氣混合的爆炸下限為4%,上限為80%。氫氣的化學活性較大,當它與氯氣混合後,遇熱或日光照射能爆炸;如與氟混合則立即爆炸。其點火能量很小,只有0.019mJ,極微小的明火,如腈綸、的確良等衣服因摩擦而產生的靜電火花,就能引起爆炸,另外猛烈的撞擊也會引起爆炸。
2.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溫度可達2000℃以上。氫氣與空氣相結合的最高火焰傳播速度為2.67m/s,較其它氣體均高。當氫與90%濃度的氧相結合,則燃燒速度可高達8.5m/s。
3.氫的比重輕,其分子運動與擴散速度快,且不大容易被人發覺。氫氣易在設備、容器和建築物內部積聚,因而增加了爆炸和燃燒的危險性。
D. 防爆燈的工作原理
防爆燈是指用於來可燃性氣體和粉塵存在源的危險場所,能防止燈內部可能產生的電弧、火花和高溫引燃周圍環境里的可燃性氣體和粉塵,從而達到防爆要求的燈具。也稱作防爆燈具、防爆照明燈。 不同的可燃性氣體混合物環境對防爆燈的防爆等級和防爆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具體參照GB3836、GB12476
來自南陽中天防爆
E. 蓄電池的原理
普通蓄電池的工作過程是一個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過程。當蓄電池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向外供電時,稱之為放電過程。當蓄電池與外界電源相聯而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時,成為充電過程。
F. 蓄電池室照明有何規定
蓄電池室照明有如下規定:
(1)蓄電池室照明應使用防爆燈,並至少有一個接在事故照明線上。
(2)開關、插座及熔斷器應置於蓄電池室外。
(3)照明線應用耐酸鹼的絕緣導線。
G. 帶蓄電池應急燈,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當220交流電正常時由充電電路自動對後備蓄電池充電,並有充電保護功能;在停電時切換電路自動切換為蓄電池供電,為兩個2.5瓦3.6伏的照明供電。
H. 帶蓄電池的應急燈和不帶蓄電池的應急燈有什麼區別它們的工作原理是什麼謝謝老師!!!!
應急燈不帶蓄電池也必須有其他電池(如鋰電池)支持,只不過像鋰電池體積較小,可以裝在燈具的角落裡,沒有被注意到。
I. 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蓄電池的工作原理
電池用填滿海綿狀鉛的鉛基板柵(又稱格子體)作負極,填滿二氧化鉛的鉛基板柵作正極,並用密度1.26--1.33g/mlg/ml的稀硫酸作電解質。電池在放電時,金屬鉛是負極,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硫酸鉛;二氧化鉛是正極,發生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鉛。電池在用直流電充電時,兩極分別生成單質鉛和二氧化鉛。移去電源後,它又恢復到放電前的狀態,組成化學電池。鉛蓄電池是能反復充電、放電,它的單體電壓是2V,電池是由一個或多個單體構成的電池組,簡稱蓄電池,最常見的是6V、12V蓄電池,其它還有2V、4V、8V、24V蓄電池。如汽車上用的蓄電池(俗稱電瓶)是6個鉛蓄電池串聯成12V的電池組。對於傳統的干荷鉛蓄電池(如汽車干荷電池、摩托車干荷電池等)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要補充蒸餾水,使稀硫酸電解液保持1.28g/ml左右的密度;而現在大部分都是免維護蓄電池,其使用直到壽命終止都不再需要添加蒸餾水。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放電時,電極反應為: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
負極反應: Pb + SO42- - 2e- = PbSO4
總反應: 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向右反應是放電,向左反應是充電)
J. 蓄電池存電的原理
鉛蓄電池內的陽極(PbO2)及陰極(Pb)浸到電解液(稀硫酸)中,兩極間會產生2V的電力,這是根據鉛蓄電池原理,經由充放電,則陰陽極及電解液即會發生如下的變化:
(陽極) (電解液) (陰極)
PbO2 + 2H2SO4 + Pb ---> PbSO4 + 2H2O + PbSO4 (放電反應)
(過氧化鉛) (硫酸) (海綿狀鉛)
PbO2 中Pb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負電荷流動;海綿狀鉛中Pb的化合價升高,正電荷流動。[2]
(陽極) (電解液) (陰極)
PbSO4 + 2H2O + PbSO4 ---> PbO2 + 2H2SO4 + Pb (充電反應) (必須在通電條件下)
(硫酸鉛) (水) (硫酸鉛)
第一個硫酸鉛中鉛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正電荷流入正極;第二個硫酸鉛中鉛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負電荷流入負極。 [2]
1. 放電中的化學變化
蓄電池連接外部電路放電時,稀硫酸即會與陰、陽極板上的活性物質產生反應,生成新化合物『硫酸鉛』。經由放電硫酸成分從電解液中釋出,放電愈久,硫酸濃度愈稀薄。所消耗之成份與放電量成比例,只要測得電解液中的硫酸濃度,亦即測其比重,即可得知放電量或殘余電量。
2. 充電中的化學變化
由於充電時在陽極板,陰極板上所產生的硫酸鉛會在充電時被分解還原成硫酸,鉛及過氧化鉛,因此電池內電解液的濃度逐漸增加, 亦即電解液之比重上升,並逐漸回復到放電前的濃度,這種變化顯示出蓄電池中的活性物質已還原到可以再度供電的狀態,當兩極的硫酸鉛被還原成原來的活性物質時,即等於充電結束,而陰極板就產生氫,陽極板則產生氧,充電到最後階段時,電流幾乎都用在水的電解,因而電解液會減少,此時應以純水補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