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危化品倉庫地面用什麼材料知情人告知下
可以使用不發火防爆地坪,迪樂堡地坪系統就有此類型產品
。
㈡ 防爆牆一般用什麼材料
防爆牆採用的是層層結構組和成的,防爆牆的中間一層採用的是纖維水回泥板,表層結構為鍍鋅鋼答板,表層鋼板之間有一定的間距,然後在面板上打出圓孔,打孔的時候把孔內的鋼板打出鋸齒狀,然後一直到中間的纖維水泥層,然後用壓力壓緊。
因為中間有一層厚厚的鋼板,所以當發生意外爆炸的時候,就可以能夠增強牆面的抗沖擊性。防爆牆系統結構靈活多變,採用的是蜂窩結構的,能夠很好的和其他剛結構相互連接,在施工時,只需要打孔,不需要其它復雜的工序,操作簡單方便,表面是鍍鋅的鋼制材料,能夠增強抗沖擊性
㈢ 地面一般用什麼材質
地面材料 地面材料一般有:實木地板、復合木地板、天然石材、人造石材地磚、紡織專型產品制屬作的地氈、人造製品的地板(塑料)。 1 實木地板 實木地板是木材經烘乾,加工後形成的地面裝飾材料。它具有花紋自然,腳感好,施工簡便,使用安全,裝飾效果好的特點。 2、復合地板 復合地板是以原木為原料,經過粉碎、填加粘合及防腐材料後,加工製作成為地面鋪裝的型材。 3、實木復合地板 實木復合地板是實木地板與強化地板之間的新型地材,它具有實木地板的自然文理、質感與彈性,又具有強化地板的抗變形、易清理等優點。 4、地磚 地磚是主要鋪地材料之一,品種有通體磚、釉面磚、通體拋光磚、滲花磚、滲花拋光磚。它的特點是:質地堅實、耐熱、耐磨、耐酸、耐鹼、不滲水、易清洗、吸水率小、色彩圖案多、裝飾效果好。 5、石材板材 石材板材是天然岩石經過荒料開采、鋸切、磨光等加工過程製成的板狀裝飾面材。石材板材具有構造緻密,強度大的特點,具有較強的耐潮濕、耐候性。 6、地毯 地毯具有質感柔軟厚實,富有彈性,並有很好的隔音,隔熱效果。
㈣ 化工廠防爆車間不起火花地面用的是什麼材料,叫什麼名字
環氧樹脂漆,或鋪設防靜電地板。
㈤ 危化品倉庫地面用什麼材料好些呢
危險品倉庫應該選擇防靜電不發火的地面,迪樂堡地坪系統有一款產品叫做NFJ防爆地坪,它是一款專門針對易燃易爆品環境的地面,很多衛星發射基地,加油站,軍事基地選擇做了這種地坪。
㈥ 防爆牆一般用什麼材料
防爆牆指的是耐爆炸壓力較強的牆,也稱耐爆牆、抗爆牆。多設在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倉庫中。
有防爆要求的結構幾乎全部都設計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防爆牆至少是250mm厚的混凝土牆。鋼結構中的防爆牆應於主體結構隔離,防爆牆基本都是鋼筋混凝土的。
磚標號:根據抗壓、抗折強度分為:Mu 7.5、Mu10、Mu15、Mu20四級。
砂漿標號:根據立方體抗壓強度分為:M 0.4、M1、M 2.5、M5、M 7.5、M10六級。
2、防爆鋼砼牆:理想的防爆牆。構造:厚度不應小於200mm,多為500mm、800mm,甚至1m;砼強度不低於C20;鋼筋由結構計算,但不小砼強度等級:根據立方體抗壓強度分為C 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十二級。
3、防爆鋼板牆:以槽鋼為骨架,鋼板和骨架鉚接或焊接在一起。
按做法不同,分為以下四種:(1)單層或雙層鋼板防爆牆:鋼板厚不小於6mm,立柱間、橫梁間間距不應大於1.8m。(2)雙層鋼板中間填砼防爆牆:中間填砼或砂,立柱間、橫梁間間
賞
㈦ 防爆材料有哪些
防爆券
㈧ 不發火地面有幾種材料
不發火地面按構造材料性質可分即不發火金屬地面和不發火非金屬地面兩大類。
1、不發火金屬地面
材料一般常用銅板、鋁板等有色金屬製作。有色金屬表面較柔軟,緻密,撞擊、摩擦時不產生火花,且金屬本身導電,也不存在靜電積聚問題。
但是造價較高,耐磨損、耐腐蝕性較差。金屬本身不存在靜電問題,且在大塊金屬地板大面積貼地敷設與大地接觸良好,且邊緣用金屬鉚釘固定。在施工技術上,主要是要求基面平整,鉚砌牢固即可。
2、不發火非金屬材料地面
不發火非金屬材料地面分為不發火有機材料製造的地面和不發火無機材料製造的地面。
(1)不發火有機材料地面如瀝青、木材、塑料、橡膠等鋪設的,但由於這些材料的導電性差,具有絕緣性能,因此對導走靜電不利,當用這種材料時,必須同時考慮導走靜電的接地裝置,即要求在非金屬地面體中加裝緻密接觸的金屬導線網路。
隨著高分子復合材料技術的發展,目前不發火有機材料地面中,PVC地坪、環氧樹脂地坪等材料通過工藝措施有著與水泥基面整體結合性好、抗油污、耐磨損等優點,使用日趨廣泛。
其施工必須充分考慮有效接地,通常採取以下工序:
①基底混凝土施工;
②在基底混凝土表面鋪設導電網格,網格良好接地;
③在混凝土表面鋪設防靜電不發火耐磨地面材料層,使得導電網格位於防靜電不發火耐磨地面材料層中,防靜電不發火耐磨地面材料層厚度大於3mm;
④對地面作收光處理。
(2)不發火無機材料地面,是採用不發火水泥石砂、細石混凝土、水磨石等無機材料製造,骨料可選用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並 以金屬或石料撞擊時不發生火花為合格;
砂應質地堅硬、表面粗糙,其粒徑宜為0.15—5mm,含泥量不應大於3%,有機物含量不應大於0.5%;水泥應採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其強度等級不應小於32.5;面層分格的嵌條應採用不發生火花的材料配製。應注意的是,這些石料在破碎時多採用球磨機加工。
為防止可能帶進的鐵屑,在配料前應先用磁棒攪拌石子以吸掉鋼屑鐵粉,然後配料製成試塊,進行試驗,確認為不發火後才能正式使用。
(8)防爆地面用什麼材料擴展閱讀:
不發火地面施工要點:
一、基層處理
1、把沾在基層上的 浮 漿 、落地灰等用簍子或鋼絲刷等工具清理掉,再用掃帚將浮土清掃干凈,應在抹灰的前一天灑水濕潤,在鋪漿時地面不得有明顯的積水 ;
2、刷素水泥漿或界面處理劑,隨刷隨鋪設砂漿,避免間隔時間過長風干形成空鼓。牆面在距面層20cm處粘貼80cm塑料保護模, 防止牆面被污染。
二、控制標高
1、根據水平標准線和設計厚度,在四周牆、柱上彈出的面層上標高控制線;
2、用相同的砂漿按底角線拉線抹60mm×60mm的找平灰餅(與面層完成面高),間距雙向不大於2m,有坡度要求的房間地面平整度,還要做沖筋,以做好的灰餅為標准抹條形沖筋,高度與灰餅同高,形成控制標高的 「田」 字格,用刮尺刮平,作為砂漿面層厚度控制的標准。
三、砂漿攪拌
1、砂漿的配合比應根據設計要求或通過試驗確定,通常採用水泥和砂子比例為1:2,水灰比0.3~0.4的干硬性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小於M15,砂漿的稠度不應大於35mm,一般以能自然成團但不流淌,手捏能出水為宜;
2、投料必須嚴格過磅,精確控制配合比或體積比。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要均勻。
四、鋪漿
鋪設前應將基底濕潤,並在基地上刷一道素水泥漿或界面結合劑,將攪拌均勻的砂漿,從房間內退著向外鋪設。
五、搓平
1、用大杠沿沖筋將砂漿刮平,同時用抹光機的磨盤搓平,並隨時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並安排專人用木抹子對磨盤磨不到的死角和部分不平整的地方搓平;
2、砂漿刮平後, 待可以站人時清除灰餅和條形沖筋,防止砂漿凝固後沿沖筋處開裂。
六、壓光
1、第一遍抹壓:在搓平後, 立即用抹光機抹壓一遍直到出漿為止,面層均勻,與基層結合緊密牢固。
2、第二遍抹壓:當面層砂漿初凝後, 清除灰餅和條形沖筋,並用鐵抹子把凹坑、砂眼填實抹平,注意不得漏壓,以消除表面氣泡、孔隙等缺陷,再用抹光機抹壓,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合格。
一般採用原漿壓光,對部分部位干濕度不一致可以用澆花塑料壺適量灑水,濕的部位可稍晚再壓光或適量撒些干水泥,立即用木抹子把水泥搓進底層砂漿, 稍干後再用抹光機壓抹。
3、第三遍抹壓:當面層砂漿終凝前(人有輕微腳印),用抹光機抹壓,消除所有抹紋 。
4、第四遍抹壓:壓平壓光後,用手感覺表面潤滑,眼睛觀察基本光亮,即達到面層表面密實光潔。
七、養護
應在施工完成後24h左右,用鋸 沫 、紙 板 、麻袋或草簾 覆蓋並灑水養護, 每天不少於2次,嚴禁直接上人踩踏,養護期不得少於7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發火地面
㈨ 地面防水用什麼材料
地面防水材料被分為三類: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材料;新型聚合物水專泥基防水材料。
1)防水卷屬材
地面防水材料中的防水卷材主要用於工程施工,屋頂、外牆等等,
它的防水對象是混凝土構件,根據混凝土特性來選擇方案解決問題。
在地面防水材質中採取剛柔相濟的措施才能達到最佳的防水效果。
2)聚氨酯防水材料
它是一種固化型合成高分子防水塗料,
在甲乙兩組按比例減半均勻
後塗刷在需要施工的基面上經過數小時候反應固結為富有彈性又有
堅韌耐久性的防水塗膜。
3)新型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是由丙烯酸乳液和助劑組成的液料與由特種水泥、級配砂及特殊礦物質粉末組成的粉料按特定比例組合而成雙組份防水材料。兩種材料混合後產生的化學反應塗在表層防水,又能滲透底材內部形成的結晶體的通過。
地面防水材料的細分是為了能針對不同的防水方式,從房屋的結構,建築物的材料來決定使用哪一種地面防水材料。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面以及外牆和室內,防水的必要性不僅可以放置室內漏水還能為人身安全做一個保障。
㈩ 防火防爆砼地面的做法及配合比
沒有專門的防火防暴砼,只是針對防火防暴在結構上採取了加厚、加固等等措施
民用建築防火基本要求
一、防火分隔物
在建築物內設置耐火極限較高的防火分隔物,能起到阻止火勢蔓延的作用。
防火分隔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鋼筋混凝土樓板在防火分隔上有著顯著作用,是良好的水平防火分隔物。
(一)防火牆
從建築平面看,防火牆有縱橫之分。防火牆一般為不少於4.00h耐火極限的非燃燒體牆壁。防火牆應直接砌築在基礎上或鋼筋混凝土框架上,並且要保證在防火牆上支撐的梁、板等構件在塌落時不會影響防火牆的強度和穩定。防火牆兩側的木構件(如屋面板、檁條等)應全部截斷,不得穿過防火牆,以免火從牆的一面延燒到另一面。為了防止火從屋面上越過防火牆,還要把防火牆砌出屋面,形成一堵橫斷屋頂的短牆,當屋面為燃燒體(木板、油氈、茅草)時,短牆應比屋面高出500mm。當屋面為非燃燒體(瓦、石棉、鐵皮)時,短牆高出屋面400mm。
(二)防火門
防火門可用非燃燒材料(鋼板、鍍鋅鐵皮、石棉板、礦棉)製成非燃燒體的門,也可以用燃燒材料(木板、毛氈)製成難燃燒體的門。
1.20h耐火極限的防火門,適用於防火牆及防火分隔牆上。0.90h耐火極限的防火門,適用於封閉式樓梯間,通向樓梯間前室和樓梯的門,以及單元住宅內,開向公共樓梯間的戶門。耐火極限0.60h的防火門,可用於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等管井壁上,當作檢查門。
防火門不僅要有較高的耐火極限,而且還應關得嚴密,使之不竄煙,不竄火。
考慮疏散人員和搶救物資的需要,設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門不要採用懸吊的閘板門或側向水平的推拉門,因為這種門一經關閉,便不容易開啟,特別是在起火的條件下,用這種門容易出問題,應採用有鉸鏈向外開的平開門。
(三)防火卷簾
鋼卷簾是用扣環或鉸接的方法,把軋製成一定形狀的一些鋼板條,連成可以卷繞的鏈狀平面,卷繞在門窗口上面的轉軸箱中,形同捲起的竹簾,起火時把它放下來,擋住門、窗口以阻止火勢蔓延。
根據卷簾開啟的方向,可分為:上下開啟式;橫向開啟式和水平開啟式等三種。上下開啟式及橫向開啟式,用於門、窗洞口和房間內的分隔。水平開啟式,用於樓板孔道或電動扶梯隔間的頂蓋。
需要把卷簾放下時,只須在轉軸處將彈簧棘爪拉開,齒輪轉軸即帶動卷簾,由自重降落。一般採用卡簧或鐵銷固定在開啟的位置。
在卷簾內設置小門,對疏散少數剩餘人員和滅火人員通過是十分必要的。設計小門的方法是:在卷簾下角留有一洞口(一般為750mm×1800mm),同尺寸的小門則懸掛在卷簾的邊框上,正常情況下,門依附在專為門扇預留的壁龕內,使門不致突出牆面。
二、安全疏散
(一)安全出口的數量
為保證公共場所的安全,應設有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在建築設計時,應根據使用要求,結合防火安全疏散的需要布置門、走道和樓梯。設計中要研究安全出口的數量是否能夠滿足需要,同時使他們都能有天然採光,有防火隔牆和頂板的保護,便於行走,有利於很快離開火場。
一般要求建築物都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安全出口。這樣,當一個被火堵住了,還有一個能夠通行。對於劇場、食堂、電影院、多功能廳等人員密度超過1.2人/m2的建築物,即使有兩個出口,也常會發生意外,影響安全疏散。
(二)安全出口的構造要求
1、樓梯及樓梯間
民用建築室內疏散樓梯宜設置有牆保護的樓梯間。醫院的病房、影劇院、禮堂、體育館等建築物和超過五層的其它民用建築,除門廳內的主樓梯外均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疏散樓梯的最小寬度不要小於1.1m,但也不宜過寬,過寬在人員擁擠時容易跌倒,必須在中間增加扶手欄桿。
疏散用的樓梯間,宜有天然採光,不得已時應設置事故照明。為了保證樓梯間內疏散的安全,在樓梯間內,除樓梯入口的門以外,不要把其它房間的門開向樓梯間。為了保證行走安全,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凸出物(如散熱器等);疏散樓梯和疏散走道上的台階,不要採用扇形踏步;要在踏步外緣採取防滑措施。
2、疏散門
門應盡可能地開向疏散方向。但房間內人數不多,如60人以下,而且通過每樘門的人數不超過30人時,疏散的條件比較緩和,也可以向內開。為避免因打不開門而把人困在起火的房間內,疏散通道上的門,不應採用懸吊門或側拉門。
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的入場門、觀眾廳的太平門,不要設置門檻,其凈寬不應小於1.4m,門口前後不要設置台階。太平門一定要向外開,並在內部裝置安全推閂,門關閉時只要推動橫閂,就能把上、下、左、右門栓縮進,門向外推開,便可疏散。當將橫閂往室內拉,使門呈關閉狀態時便會自動拴住,可防止關閉後由外面拉開,有利於管理。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疏散樓梯、太平門,應在室內安裝明顯的標志和事故照明。
(三)安全出口火災事故照明
公共場所起火,人員傷亡較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和在安全疏散中有無火災事故照明和安全疏散標志有很大關系。因為起火後,煙霧彌漫,可見度很低,特別是熱煙作用下,人的神志不清,如果沒有事故照明和明顯的疏散標志,很容易迷失方向而導致人身傷亡。
各種安全出口,例如封閉式樓梯間、疏散走道、地下通道、消防電梯前室等,都需要有事故照明燈和指示標志,標出"太平門"或"安全出口"等字樣。
為了安全疏散,在進入安全出口處和在疏散走道內,最好到處都有疏散指示標志。指示標志,有發光型和反射型兩種。
樓梯口和太平門處的指示標志,一般設在門口上邊。
為防止事故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在起火不久便被迅速燒毀,影響安全疏散,最好能把事故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安裝在非燃燒體結構或裝修的表面上。
建築物內的配變電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排煙機房等,起火後不能停電,不準離人。必須堅持工作的地點,也需要安裝事故照明。
三、防火間距
為了防止建築物間的火勢蔓延,各幢建築物間留出一定的安全距離是必要的,這樣能夠減少輻射熱的影響,避免起火對面建築物被火烤著,並可為疏散人員和滅火戰斗行動提供活動的場地。
起火時,火在兩幢建築物間是靠飛火和熱輻射蔓延的。飛火借風力擴散得比較遠,據統計1千米以外的易燃建築仍有被點著的可能。飛火波及的范圍太大,不能作為設置防火間距的依據。
在確定防火間距時,要考慮熱輻射的影響,同時也要考慮人的因素,因為火災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從經驗得知,火災初起階段,熱輻射作用的范圍很小,而只有火災發展到猛烈階段時其影響就變得很大了。所以,如果滅火人員能在起火後20分鍾之內,即在火災初起階段到達火場把火控制和消滅,就不需要設置大的安全距離,這是符合我國實際的,有利於貫徹節約用地的原則。
民用建築物內的可燃物較少,比廠房或庫房的火災危險性小得多,起火後對周圍的影響范圍也比較小。根據消防隊一般都能在初起階段到達火災現場的條件,以及三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築起火,熱輻射對站在7米以外滅火人員的威脅已經很大,處在8米以外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築物,如果沒有水槍冷卻,便會起火的實際,在三級與三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築之間可以採用8米;四級與四級之間可多一些,採用12米的防火間距。對一般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物之間的防火間距,則最小可以採用6米。這樣的距離也是滅火實戰最起碼的要求。在建築設計中,我們應該保證滿足這個最低限度的防火安全距離。在用地緊時,可封閉一些門窗;木屋檐改用非燃燒材料等輔助手段,來減少間距,滿足防火要求。
兩座建築物間的防火間距,指的是相鄰外牆間最近的那段距離。如果外牆上有突出的門廊、陽台、凸窗、木挑檐等燃燒體構件,則防火間距應從這些凸出部分的外緣算起。
兩座建築物間相對的兩外牆之間,如果其中較高的一面是防火牆,則這兩座建築物間可以不設防火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