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貯存溶劑油
請參見《網路》溶劑油
理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無色或淺黃色液體 溶解性:不溶於水,溶於多數有機溶劑 熔點(℃):無資料 沸點(℃):20~160 相對密度(水=1):0.78~0.97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無資料 閃點(℃):-2 引燃溫度(℃):350 爆炸上限%(V/V):8.7 爆炸下限%(V/V):1.1 禁配物:強氧化劑 主要用途:可分離出多種有機原料,如汽油、苯、煤油、瀝青等。
危險概述
健康危害:石腦油蒸氣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如濃度過高,幾分鍾即可引起呼吸困難、紫紺等缺氧症狀。 急性毒性:LD50:無資料;LC50:16000mg/m,4小時(大鼠吸入)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儲存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運輸信息
包裝標志:易燃液體 包裝方法:小開口鋼桶;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盪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㈡ 150# 溶劑油屬於危險化學品嗎
150#溶劑油的主要成分為1,2,3-三甲基苯,這個物質是被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的,因此150#溶劑油也被視為危險化學品。
請問你們是要做SDS呢,還是做危險化學品登記?
㈢ 100號、150號溶劑油主要成分是什麼
1、100號、150號溶來劑油主要成分是三源甲苯、四甲苯,還含有乙苯、丙苯之類;
2、溶劑油則可分為鏈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三種;
3、溶劑油的性質視其用途不同而有別,選擇溶劑油應主要考慮其溶解性、揮發性、安全性。當然,根據其用途不同,其它的各項性能也不能忽略,有時甚至更重要。
(3)溶劑油防爆等級擴展閱讀:
溶劑油介紹:
溶劑油可分為三類:低沸點溶劑油,如6#抽提溶劑油,沸程為60-90℃;中沸點溶劑油,如橡膠溶劑油,沸程為80-120℃;高沸點溶劑油,如油漆溶劑油,沸程為140-200℃,油墨溶劑油的干點可高達300℃。
溶劑油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溶劑油
㈣ 120號溶劑油屬於危險化學品嗎
危險但等級不高,屬於易燃化學品
㈤ 6#溶劑油 MSDS
6#溶劑油的MSDS清單
1 化學品名稱
中文名稱:6#抽提溶劑油
英文名稱:soybean extracting solvent No.6
2 成分/組成信息
主要成分為正已烷(C6H14)74%和環已烷(C6H12)16%
3 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甲類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惡心、頭痛和嘔吐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大氣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本品易燃,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吸入:脫離現場到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
食入:催吐,就醫。
5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猛烈反應。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列和爆炸的危險。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6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注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聲所處置。
7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注意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還原劑、鹼類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攝氏度。應與氧化劑、還原劑、鹼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8 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工程式控制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它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避免長期反復接觸。
9 理化特性
主要萬分:正已烷和環已烷
外觀與性狀:無色或淺黃色透明液體,有強烈的氣味。
PH:
熔點(℃):無資料
沸點(℃):分別為68.7,80.7
閃點(℃):分別為-23,-16.7
引燃溫度(℃):無資料
爆炸上限%(V/V):1.2,1.3
爆炸下限%(V/V):7.5,8.4
溶解性:溶於乙醇、乙醚。
10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好。對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具有很好的溶解能力。易燃易爆。
11 毒理學資料
無資料
12 生態學資料
無資料
13 廢棄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
14 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無資料
UN編號:無資料
包裝標志:無資料
包裝類別:無資料
包裝方法:
運輸注意事項: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盪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還原劑、鹼類、食用化學品等到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15 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1992】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年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3.2類中閃點易燃液體.
㈥ 脫芳烴溶劑油 D40 防爆等級
用增安型防爆電機,防爆等級Ex eIIT3,或隔爆型電機,防爆等級Ex dIICT4,目前T6溫度組別的電機還未有聽說過哪個廠家的技術能生產。
㈦ 什麼是D系列溶劑油
就是脫芳烴溶劑油,普通的是D系列的,如D40/D60/D80之類的,網上搜一下到處都有賣的,老外的脫的徹底些,更高等級的是無味的,這個全是進口的。
㈧ 什麼是甲類倉庫、乙類倉庫等,劃分標準是怎樣的
倉庫存放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大類,根據火災危險性將倉庫分為內對應的容甲-乙-丙-丁-戊五類,這五類倉庫的火災危險性依次遞減。閃點與爆炸下限為火災危險性的重要判斷標准。
頭等倉整理的倉庫火災危險性類別簡記與舉例如下:
更多倉庫劃分標准詳細內容,可以點擊鏈接查看文章:網頁鏈接
2.3億資源,頭等倉,讓租倉更簡單!
㈨ 石腦油、溶劑油屬於重大危險源嗎
石腦油:
健康危害: 石腦油蒸氣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如濃度過高,幾分鍾即可引起呼吸困難、紫紺等缺氧症狀。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 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溶劑油:
引燃溫度(℃):350 爆炸上限%(V/V):8.7 爆炸下限%(V/V):1.1 禁配物:強氧化劑 主要用途:可分離出多種有機原料,如汽油、苯、煤油、瀝青等。
編輯本段危險概述
健康危害:石腦油蒸氣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如濃度過高,幾分鍾即可引起呼吸困難、紫紺等缺氧症狀。 急性毒性:LD50:無資料;LC50:16000mg/m,4小時(大鼠吸入)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編輯本段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編輯本段滅火方法
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編輯本段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編輯本段儲存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