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轉載,非原創。
要掌握機械密封檢修與維護,首先要知道機械密封的工作原理。機械密封是由兩塊密封元件(靜環與動環)垂直於軸的、光潔而平直的表面相互貼合,並作相對轉動而構成的密封裝置。它是靠密封介質的壓力在旋轉的動環合靜環的接觸表面(端面)上產生適當的壓緊力,使這兩個端面緊密結合,端面間維持一層極薄的液體膜而達到密封目的的。這層液體膜具有液體動壓力與靜壓力,起著潤滑合平衡力的作用。水泵機械密封的檢修工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機械密封的清掃與檢查
機械密封的工作原理要求機械密封內部無任何雜質。在組裝機械密封前要徹底清掃動環、靜環、軸套等部件。重點檢查:
1、動靜環表面是否存在劃痕、裂紋等缺陷,這些缺陷存在會造成機械密封嚴重漏泄。有條件的可以用專用工具檢查密封面是否平整,密封面不平整,壓力水會進入組裝後機械密封的動靜環密封面,將動靜環分開,機械密封失效。必要時可以製作工裝在組裝前水壓試驗。
2、檢查動靜環座是否存在影響密封的缺陷。如動靜環座與動靜環密封膠圈配合表面是否存在傷痕等缺陷。
3、檢查機械密封補償彈簧是否損壞及變形,倔強系數是否變化。
4、檢查密封軸套是否存在毛刺、溝痕等缺陷。
5、清掃檢查所有密封膠圈是否存在裂紋、氣孔等缺陷,測量膠圈直徑是否在工差范圍內。
6、具有泵送機構的機械密封還要檢查螺旋泵的螺旋線是否存在裂紋、斷線等缺陷。
二.機械密封組裝技術尺寸校核
機械密封檢修工藝較為復雜,要保證組裝後的機械密封
無漏泄,機械密封技術尺寸的校核必不可少。
1、測量動環、靜環密封面的尺寸。這項數據是用來驗證動靜環的徑向寬度,當選用不同的摩擦材料時,硬材料摩擦面徑向寬度應比軟的大1-3mm,否則易造成硬材料端面的稜角嵌入軟材料的端面上去。
2、檢查動環、靜環與軸或軸套的間隙,靜環的內徑一般比軸徑大1-2mm,對於動環,為保證浮動性,內徑比軸徑大0.5-1mm,用以補償軸的振動與偏斜,但間隙不能太大,否則會使動環密封圈卡入而造成機械密封機能的破壞。
3、機械密封緊力的校核。我們通常講的機械密封緊力也就是端面比壓,端面比壓要合適,過大,將使機械密封摩擦面發熱,加速端面磨損,增加摩擦功率;過小,容易漏泄。端面比壓是在機械密封設計時確定的,我們在組裝時只能靠測量機械密封緊力來確定。通常情況的測量方法使測量安裝好的靜環端面至壓蓋端面的垂直距離,在測量動環端面至壓蓋端面的垂直距離,兩者的差極為機械密封的緊力。
4、測量補償彈簧的長度是否發生變化。彈簧性能的發生變化將會直接影響機械密封端面比壓。一般情況下彈簧在長時間運行後長度會縮短,補償彈簧在動環上的機械密封還會因為離心力的原因而變形。
5、測量靜環防轉銷子的長度及銷孔深度,防止銷子過長靜環不能組裝到位。這種情況出現會損壞機械密封。
三.機械密封的組裝
經過清掃檢查、技術尺寸校核後的機械密封即可回裝,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組裝時所有密封圈因該塗以肥皂水等潤滑劑,這樣可以避免組裝過程中損壞膠圈。動靜環的密封面之間塗以潤滑脂,防止動靜環密封面在水泵開車前磨損。
2、浮動環組裝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倒浮動環彈簧,以免彈簧碰倒後影響浮動環的浮動性能。浮動環組裝後,可以輕輕按浮動環,以確定是否就有良好的浮動性能。
3、安裝密封時應輕拿輕放,防止損壞密封件,安裝時應將密封及腔體擦洗干凈。
4、緊固機械密封壓蓋時緊固螺栓應均勻受力,防止受力不均損壞機械密封。對於快裝式機械密封在整體組裝完畢後一定不要忘記將定位片徑向移動道遠離軸的位置固定。
水泵的機械密封按照以上三個步驟進行組裝,可以實現組裝後的機械密封無漏泄及其它問題的出現。但機械密封檢修過程中也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為機械密封所密封的介質是不同的,涼水和熱水的溫度不同,密封的介質是否具有腐蝕性,腔室內壓力的不同,機械密封的設計就會不同,檢修工藝也會有所差別,這就需要我們在檢修工作中靈活應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檢修質量。
② 多級泵拆裝過程
(1) 首先松開大螺母並取下拉緊泵體的穿杠螺栓,然後依次拆下出口側填料室及專動、靜平衡屬盤部件。拆除的同時,要做好測量這些部件的調整套、齒形墊等的尺寸的工作。
(2) 拆下出水段的連接螺栓,並沿軸向緩緩吊出出水段,然後退出末級葉輪及其傳動鍵、定距軸套,接著可逐級拆出各級葉輪及各級導葉、中段。拆出的每個葉輪及定距軸套都應做好標記,以防錯裝。
(3) 在拆卸葉輪時,需用定位片測量葉輪的出口中心與其進水側中段的端面距離。
③ 多級水泵怎樣拆 要帶圖的
1、拆卸過程:來
第一步:用拉源瑪拉下聯軸器,取下聯軸器。
④ 立式多級不銹鋼離心泵怎樣拆除電機
拆下泵支架中間的保護殼(不銹鋼板壓的)就能看到裡面的連軸器,連軸器是連版接電機軸和泵軸權中間的可以轉動部分,拆掉連軸器上的幾個內六角螺絲,連軸器就可以分成兩半取下來,再拆掉電機下面端蓋與泵支架上的螺絲,整個電機就可以取下來了。
⑤ 多級泵葉輪怎麼拆出來
多級泵葉輪拆卸順序:
1、、檸下吐出側軸承壓蓋上的螺栓和吐出段、填料專函體、軸承體三個件屬之間的聯接螺母卸下軸承部件:
2、擰下軸上的圓螺母,依次卸下軸承內圈、軸承壓蓋和擋套後,卸下填料體(包括填料壓蓋、填料環和填料等):
3、依次卸下軸上的O型密封較圈、軸套、平衡盤和鍵後,卸下吐出段(包括末級導葉、 平衡環等);
4、卸下末級葉輪和鍵後,卸下中段(包括導葉):按同樣方法繼續卸下其餘各級的葉 輪、中段和導葉,直到卸下首級葉輪為止:
5、擰下吸水段與軸承體的聯接螺母和軸承壓通上的螺栓後,卸下軸承部件;
6、將軸從吸入段中抽出,擰下軸上的固定螺母,依次將軸承內圈、O型密封圈、軸套和擋套等卸下。
⑥ 多級離心泵的拆卸過程,請簡單說一下
拆卸時應嚴格保護零件的製造精度不受損傷:拆卸穿桿的同時應將各中段用墊墊起, 以免各中段止口松動下沉將軸壓彎•
注意亊項:
a、將泵殼內的液體放掉:
b、如果軸承部件是稀油潤滑時應將潤滑油放掉;
C、拆去妨礙拆卸的附屬管路,如平衡管、水封水管等管路和引線,
拆卸順序:
泵的拆卸步驟應從拆下吐出側的軸承部件開始,其順序大致如下(因泵的結構有所差別.在拆卸過程中會略有不同):
a、檸下吐出側軸承壓蓋上的螺栓及吐出段、填料函體、軸承體三個零件之間的連接螺母卸下軸承部件乙:
b、擰下軸上的圓螺母,依次卸下護套、軸承內圈(軸承)、有孔軸承壓蓋、擋水圈後,卸下填料體(包括填料壓蓋、填料環和填料等):
c、依次卸下軸上的O型密封圈、軸套、平衡盤和鍵後,卸下吐出段(包括末級導葉、 平衡環、平衡套等);
d、卸下末級葉輪和鍵後,卸下中段(包括導葉):按同樣方法依次卸下其餘各級的葉輪、中段和導葉,直到卸下首級葉輪為止:
e、擰下吸水段與軸承體的連接螺母和軸承壓蓋上的螺栓後,卸下軸承部件甲(在這之前 應先將泵聯軸器卸下);
f、將軸從吸入段中抽出,擰下軸上的鎖緊螺母,依次將軸承內圈、O型密封圈、軸套和擋套等卸下。
至此拆卸工作基本完成,但在上述拆卸過程中,還有部分零件是相互連接在一起的,一般情況下擰下連接螺栓或螺母後即可卸下。
⑦ 不銹鋼卧式多級泵怎麼拆裝
卧式不銹鋼多級泵結構圖
(二)拆卸過程
其一部分:整體拆卸
1、用固定扳手將出水端法蘭螺絲擰下,卸下短管,將螺母與螺桿套好後放在准備好的零件油盤中。
2、用同上的方法拆卸進水端的法蘭螺絲,清理法蘭上的墊子,可以用涯子輕輕敲打,再用鋸條清理十凈。
3、用固定扳手將聯軸器的螺絲卸下,螺絲與螺母套在一起放進油盤(螺桿上有4個膠圈,1個鐵圈,1價簧墊),拆卸時不得野蠻拆卸,以避免對聯軸器造成損害
4、用固定扳手拆除水泵地腳螺絲,並將螺母與固定台上的全屬墊片一起放入零件油盤中,將水泵抬出來倒置放水,然後把水泵抬到工作台上。建議抬泵前先將平衡管拆下,以免抬的過程中將平衡管損壞。
其二部分:水泵的解體(所有拆下的部件要按順序依次放置)
1、用扳手將聯軸器的固定螺絲擰下,再用三角拉力器將聯軸器拉出,將聯軸器的鍵取下來放入零件油盤中,將聯軸器取下來放在木板上。
2、用固定扳手將進/出水端的軸承端蓋拆下,把螺桿放入油盤中,將軸承端蓋放在木板上。
3、把聯軸器臨時裝上,以防止擰下壓緊螺母的時候軸和螺母一起轉動,用兩種專用固定扳手將進水端與出水端的壓緊螺母拆下(進水端順時針,出水端譾時針方向),把拆下的壓緊螺母放入油盤中,再 把聯軸器卸下。
4、用扳手將軸承座的螺絲卸下,再用平行拉力器將軸承座拉下來,按照順序放在木板上,將拆下的螺母放在零件油盤中。禁止用力過猛,以免設備損壞。
5、將進水端與出水端的擋水環取下放入零件油盤中。
6、用扳手擰下填料壓蓋的螺絲放入油盤中,將進水端與出水端的填料壓蓋取下,並按照順序放在木板上。
7、用鐵鉤將進水端與出水端的填料掏十凈,將進水端的水封環掏出放入油盤中。
8、將工具油盤中的螺絲擰在平衡室端蓋上,用平行拉力器將平衡室端蓋拉下來放在木板上,並將用到的螺絲卸下來放在工具油盤中。
9、臨時裝上聯軸器,用專用扳手將壓緊軸套拆下,放入油盤中。
10、將軸向外輕輕拽一下,取下平衡盤按順序放在木板上。
11、用扳手卸下拉緊螺栓並將螺母套好,放在木板上。
12、按順序依次取下出水段、葉輪、鍵、中段..「按順序放在木板上,鍵放入零件油盤中。
13、最後從進水段取下軸,將定位軸套從軸上取下放入油盤中,將軸放在鐵架的V型鐵上,進水段放在木板上。
(二)檢查清理和安裝前准備
1、將所有拆卸下來的零件進行檢查,看是否缺少、是否有損壞或裂縫,有損壞的要進行修復,缺少和不能繼續使用的零部件必須更換,且要保證零件的型號與原來的型號一致,可以和其他零件配合使用。
2、將拆下來的所有零件進行滔洗,用抹布擦十凈,有銹蝕的用鋸條或砂紙去除。
3、水泵在安裝之前需要用特製的紙做墊子。首先用粉筆塗在中段的邊緣上,將裁剪好的紙塊放在上面用力壓,使粉筆灰的比記留在紙上,注意保證紙不要發生移動。按照紙上的形狀按先內後外的順序進行裁剪,剪好後要放在中段另一面進行檢查,以剛好放進去為合格,否則要進行修剪或者車剪。用同樣的方法做4個中段的墊子。
4、再誦過測量平衡室端蓋直徑做1個平衡室端蓋的墊子,測量軸承端蓋直徑做2個軸承端蓋的墊子,並將3個墊子打孔。
5、此外還要用石棉紙做4個法蘭接囗用的墊子,做時要留一個尾巴,為了安裝的時候調整位置。
(三)泵體安裝(立式裝法)
1、將進水段放在三角架上,通過墊東西來調整至水平。
2、將定位軸套從軸的出水一端套進去,反向擰緊,軸套端面與軸上螺紋的終端對齊。
3、將裝有定位軸套的軸放入進水段,軸底部用木塊墊好,注意保證整個安裝過程中軸是豎直的。
4、裝鍵,安裝其一級葉輪,調整墊軸木塊高度使葉輪蓋板與中段的面在同一平面上,然後在進水段上安放已經1子的墊子,必要時墊子可用塗黃油的方法定位,再把中段裝好。按照此方法裝好其他鍵、葉輪、中間段.
5、裝出水段,在最後一級中段放好墊子,將出水段裝上。
6、為了防止軸下滑,將平衡盤臨時裝上。注意不要擰得太緊。
7、將拉緊螺栓裝好8、把水泵放在工作台上,抬起來墩一下,注意要輕,使水泵四腳平衡,然後把拉緊螺母擰緊(出水端部分)。
8、將壓緊軸套裝上,可用聯軸器固定軸防止轉動。10、將平衡室端蓋加墊子後裝上。
9、裝出水端填料壓蓋,不要用螺絲擰緊。
10、將出水端的擋水環裝在軸套上。
11、裝出水端軸承座(承),注意方向,油孔要朝上,滴水孔朝下。
12、用專用扳手裝出水端壓緊螺母,臨時裝上聯軸器以防止擰緊時軸轉動。15裝出水端軸承端蓋,加墊子(進水端部分)。
13、裝出水端軸承端蓋,加墊子(進水端部分)。
14、裝進水端水封環。
17、將填料壓蓋裝上,不要用螺絲擰緊。
18、裝進水端擋水環。
19、裝進水端軸承座(承),注意方向,油孔要朝上,滴水孔朝下。
20、用專用扳手裝進水端壓緊螺母,臨時裝上聯軸器防止軸轉動,然後把聯軸器卸下來。21、裝進水端軸承端蓋,加墊子。
21、先把鍵裝好,再把聯軸器裝上,若裝不進去,不要用涯子等敲擊,要卸下來檢查接觸面是否光滑或發生變形,若有,要修整後再次裝上,必要時用銅棒輕輕敲打適當位置,裝到位後將固定螺絲擰緊。
22、裝填料首先填料的長度要根據軸套周長截取合適,以免短了漏氣、長了影響安裝,填料接頭要斜切45°,裝時用起子從一頭開始逐漸往裡塞,且接頭要恰好吻合,兩條填料接囗錯開90°或180°。注意現在不要裝的太多,以免太多太緊影響聯軸器找中心。
⑧ 求詳細多級泵拆裝過程
1、 軸瓦拆卸及軸瓦間隙的測量
在拆卸多級泵時,首先應對其兩端的軸承(一般為滑動軸承)進行檢查,並測量水泵在長期運行(一個大修間隔)後軸瓦的磨損情況。
軸瓦的徑向間隙一般為1‰~1.5‰D (D為泵軸直徑),若測出的間隙超過標准,則應重新澆注軸瓦合金並研刮合格。此外,還應檢查軸瓦合金層是否有剝離、龜裂等現象,若嚴重影響使用,則應重新澆注合金。在軸瓦檢測完畢後,即可按順序拆卸,並注意做好順序、位置標記。
2、 泵體的拆卸
在分解兩側的上軸瓦並測量其間隙和緊力後,即可取出油擋。再退出填料壓蓋,取出盤根及水封環,然後即可將軸承座取下。對DG 型水泵,應先由出水側開始解體,基本順序為:
(1) 首先松開大螺母並取下拉緊泵體的穿杠螺栓,然後依次拆下出口側填料室及動、靜平衡盤部件。拆除的同時,要做好測量這些部件的調整套、齒形墊等的尺寸的工作。
(2) 拆下出水段的連接螺栓,並沿軸向緩緩吊出出水段,然後退出末級葉輪及其傳動鍵、定距軸套,接著可逐級拆出各級葉輪及各級導葉、中段。拆出的每個葉輪及定距軸套都應做好標記,以防錯裝。
(3) 在拆卸葉輪時,需用定位片測量葉輪的出口中心與其進水側中段的端面距離
葉輪出口定位片測量
1-定位片;2-進水段;3-葉輪
葉輪的流道應與導葉的流道對准,不然應找出原因。在泵體的分解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項:
(1) 拆下的所有部件均應存放在清潔的木板或膠墊上,用干凈的白布或紙板蓋好,以防碰傷經過精加工的表面。
(2) 拆下的橡膠、石棉密封墊必須更換。若使用銅密封墊,重新安裝前要進行退火處理;若採用齒形墊,在墊的狀態良好及厚度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可以繼續使用。
(3) 對所有在安裝或運行時可能發生摩擦的部件,如泵軸與軸套、軸套螺母,葉輪和密封環,……均應塗以乾燥的MoS2粉(其中不能含有油脂)。
(4) 在解體前應記錄轉子的軸向位置(將動、靜平衡盤保持接觸),以便在修整平衡盤的摩擦面後,可在同一位置精確地復裝轉子。
二、靜止部件的拆裝
在泵體全部分解後,應對各個部件進行仔細檢查,若發現損壞或缺陷,要予以修復或更換。本節將介紹對靜止部件的檢查與修復。
1、 泵殼(中段)
(1)止口間隙檢查
多級泵的相鄰泵殼之間都是止口配合的,止口間的配合間隙過大會影響泵的轉子與靜止部分的同心度。檢查泵殼止口間隙的方法如下:
將相鄰的泵殼疊置於平板上,在上面的泵殼上放置好磁力表架,其上夾住百分表,表頭觸點與下面的泵殼的外圓相接觸
泵殼止口同心度的檢查
隨後,將上面的泵殼沿十字方嚮往復推動測量二次,百分表上的讀數差即為止口之間存在的間隙。通常止口之間的配合間隙為0.04~0.08mm,若間隙大於0.10-0.12mm,就應進行修復。最簡單的修復方法是在間隙較大的泵殼公止口上均勻堆焊6~8 處,然後按需要的尺寸進行車削。
(2)裂紋檢查
2、 導葉
多級泵的導葉若採用不銹鋼材料,則一般不會損壞;若採用錫青銅或鑄鐵,則應隔2~3年檢查一次沖刷情況,必要時更換新導葉。凡是新鑄的導葉,在使用前應用手砂輪將流道打磨光滑,這樣可提高效率2%~3%。此外還應檢查導葉襯套(應與葉輪配合在一起)的磨損情況,根據磨損的程度來確定是整修還是更換。導葉與泵殼的徑向配合間隙為0.04~0.06mm,過大時則會影響轉子與靜止部件的同心度,應當予以更換。用來將導葉定位的定位銷釘與泵殼的配合要過盈0.02~0.04mm,銷釘頭部與導葉配合處應有1.0—1.5mm的調整間隙。導葉在泵殼內應被適當地壓緊,以防高壓泵的導葉與泵殼隔板平面被水流沖刷。通常,壓緊導葉的方法是在導葉背面葉片的肋上鑽孔,加裝3~4 個紫銅釘(盡量靠近導葉外緣,沿圓周均布),如圖2-5 所示,利用紫銅釘的過盈量使導葉與泵殼配合面密封。加裝的紫銅釘一般應高出背面導葉平面0.50~0.80mm。
3、 平衡裝置
在水泵的解體過程中,應用壓鉛絲法來檢查動、靜平衡盤面的平行度,方法是:
①將軸置於工作位置,在軸上塗潤滑油並使動盤能自由滑動,其鍵槽與軸上的鍵槽對齊。
②用黃油把鉛絲粘在靜盤端面的上下左右四個對稱位置上,然後將動盤猛力推向靜盤,將受撞擊而變形的鉛絲取下並記好方位;
③再將動盤轉180°重測一遍,做好記錄。用千分尺測量取下鉛絲的厚度,測量數值應滿足上下位置的和等於左右的和,上減下或左減右的差值應小於0.05mm,否則說明動靜盤變形或有瓢偏現象,應予以消除。檢查動靜平衡盤接觸面只有輕微的磨損溝痕時,可在其結合面之間塗以細研磨砂進行對研;若磨損溝痕很大、很深時,則應在車床或磨床上修理,使動、靜平衡盤的接觸率在75%以上。
4、密封環與導葉襯套
目前,密封環與導葉襯套一般都是用不銹鋼或錫青銅兩種耐磨材料製成的。選用不銹鋼製造的密封環與導葉襯套壽命較長,但對其加工及裝配的質量要求很高,否則易於在運轉中因配合間隙略小、軸彎曲度稍大而發生咬合的情況。若用錫青銅製造,則加工容易,成本低,也不易咬死,但其抗沖刷性能相對稍差些。新加工的密封環和導葉襯套安裝就位後,與葉輪的同心度偏差應小於0.04mm。密封環與葉輪的徑向間隙隨密封環的內徑大小而不同,具體可參閱表2-3-1。密封環與泵殼的配合間隙一般為0.03~0.05mm。
表2-1 密封環與葉輪的徑向間隙(mm)
密封環內徑 裝配間隙 磨損後的允許間隙
80~120 0.09 ~0.22 0.48
120~150 0.105~0.255 0.60
150~180 0.12 ~0.28 0.60
180~220 0.135~0.315 0.70
220~260 0.16 ~0.34 0.70
260~290 0.16 ~0.35 0.80
290~320 0.175~0.375 0.80
320~360 0.20 ~0.40 0.80
導葉襯套與葉輪輪轂的間隙一般為0.40~0.45mm。葉襯套與導葉之間採用過盈配合,過盈量為0.015~0.02mm,並需用止動螺釘緊固好。
三、轉子部件的拆裝
轉子部件主要有泵軸、葉輪和平衡盤等。水泵能否長期安全可靠地運行,與轉子的結構、平衡精度及裝配質量有密切的關系。下面將對這幾個主要部件的檢修工藝進行介紹。
1、泵軸
軸是水泵的重要部件,它不僅支承著轉子上的所有零部件,而且還承擔著傳遞扭矩的作用。
(1)泵軸的檢查與更換
泵解體後,對軸的表面應先進行外觀檢查,通常是用細砂布將軸略微打光,檢查是否有被水沖刷的溝痕、兩軸頸的表面是否有擦傷及碰痕。若發現軸的表面有沖蝕,則應做專門的修復。在檢查中若發現下列情況,則應更換為新軸:
1) 軸表面有被高速水流沖刷而出現的較深的溝痕,特別是在鍵槽處。
2) 軸彎曲很大,經多次直軸後運行中仍發生彎曲者。
(2)軸彎曲的測量方法及校正
1) 將泵軸放在專用的滾動台架上,也可使用車床或V形鐵為支承來進行檢查。
2) 在泵軸的對輪側端面上做好八等分的永久標記,一般以鍵槽處為起點,如圖所示。在所有檢修檔案中的軸彎曲記錄,都應與所做的標記相一致。
) 開始測量軸彎曲時,應將軸始終靠向一端而不能來回竄動(但軸的兩端不能受力),以保證測量的精確度。
4) 對各斷面的記錄數值應測2~3 次,每一點的讀數誤差應保證在0.005mm以內。測量過程中,每次轉動的角度應一致,盤轉方向也應保持一致。在裝好百分表後盤動轉子時,一般自第二點開始記錄,並且在盤轉一圈後第二點的數值應與原數相同。
5) 測量的位置應選在無鍵槽的地方,測量斷面一般選10~15 個即可。在進行測量的位置應打磨、清理光滑,確保無毛刺、凹凸和污垢等缺陷。
6) 泵軸上任意斷面中,相對180°的兩點測量讀數差的最大值稱為該端面的「跳動」或「晃度」,軸彎曲即等於晃度值的一半。每個斷面的晃度要用箭頭表示出,根據箭頭的方向是否一致來判定泵軸的彎曲是否在同一個縱剖面內。
7) 測量完成後,根據每個斷面的彎曲值找出最大彎曲斷面,然後可用百分表進一步測量確定出泵軸的最大彎曲斷面(此斷面不一定恰好是剛才的測量斷面),並往復盤轉泵軸,找到此斷面最凸、最凹點並做好記錄和標記。
8) 檢查泵軸最大彎曲不得超過0.04mm,否則應採用「捻打法」或「內應力鬆弛法」進行直軸,而「局部加熱直軸法」則盡量不要採用。具體的直軸操作詳見後面的有關內容。
2、葉輪
(1)葉輪及其密封環的檢修
在水泵解體後,檢查葉輪密封環的磨損程度,若在允許范圍內,可在車床上用專門胎具脹住葉輪內孔來車修磨損部位,修正後要保持原有的同心度和表面粗糙度。最後,配製相應的密封環和導葉襯套,以保持原有的密封間隙。葉輪密封環經車修後,為防止加工過程中胎具位移而造成同心度偏差,應用專門胎具進行檢查.
3、 轉子的試裝
(1)試裝的目的及應具備的條件
轉子試裝主要是為了提高水泵最後的組裝質量。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消除轉子的緊態晃度,可以調整好葉輪間的軸向距離,從而保證各級葉輪和導葉的流道中心同時對正,可以確定調整套的尺寸。在試裝前,應對各部件進行全部尺寸的測量,消除明顯的超差。各部件徑向跳動的測量方法可參考前面的內容,對各部件端面晃度的檢查方法為:葉輪仍是採用專門的心軸插入葉輪內孔,心軸固定在平台上,輕輕轉動葉輪,百分表的指示數值即為端面的跳動。此跳動值不得超過0.015mm,否則應進行車修。
四、水泵的總裝與調整
將水泵的所有部件都經清理、檢查和修整以後,就可以進行總裝工作了。組裝水泵按與解體時相反的順序進行,回裝完成後即可開始如下的調整工作:
1、首級葉輪出水口中心定位
准備好一塊定位片(其寬度K 是經測量後得出的),把定位片插入首級葉輪的出水口。將轉子推至定位片與進水段側面接觸(此時首級葉輪與擋套、軸肩不能脫離接觸而產生間隙),這時葉輪出水口中心線應正好與導葉入水口中心線對齊。在與入口側填料室端面齊平的地方用劃針在軸套外圓上劃線,以備回裝好平衡裝置後檢查出水口的對中情況和葉輪在靜子中的軸向位置。
2、測量總竄動
測量總竄動的方法是:裝入齒形墊,不裝平衡盤而用一個舊擋套代替,裝上軸套並緊固好鎖緊螺母後,前後撥動轉子,在軸端放置好的百分表的兩次指示數值之差即為軸的總竄動量。另外,也可採用只裝上動平衡盤和軸套的方式,將軸套鎖緊螺母緊固到正確位置後,前後撥動轉子,兩次測量的對輪端面距離之差即為轉子的總竄動量。不論採用何種方式測量總竄動量,在撥動轉子的同時,用劃針在軸套外圓上以入口側填料室端面為基準劃線,往出口側撥動劃線為a,往入口側撥動劃線為b,則首級葉輪出水口對中定位時的劃線c 應大致處於a b 線的中間。當調整轉子軸向位置時,應以此線(c 線)作為參考。
3、平衡盤組裝與轉子軸向位置的調整
首先,將平衡盤、調整套、齒形墊、軸套等裝好,再將鎖緊螺母緊固好。前後撥動轉子,用百分表測量出推力間隙。如果推力間隙大於4mm,應縮短調整套長度,使轉子位置向出口側後移;若推力間隙小於3mm,則應更換一新的齒形墊,增加其厚度,使轉子位置向入口側前移。注意:切不可採用加墊片的方法來進行調整。
4、轉子與靜止部分的同心度的調整
水泵的本體部分組裝完成後,即可回裝兩端的軸承,其步驟為:
(1) 在未裝下軸瓦前,使轉子部件支承在靜止部件如密封環、導葉襯套等的上面。在兩端軸承架上各放置好一個百分表。
(2) 用撬棒將轉子兩端同時平穩地抬起(使轉子盡量保持水平),做上、下運動,記錄百分表上下運動時的讀數差,此差值即轉子同靜止部件的徑向間隙△d。
(3) 將轉子撬起,放好下軸瓦,然後用撬棒使轉子作上、下運動,記錄百分表的讀數差δ,直至調整到δ=△d/2。調整時可以上下移動軸承架下的調整螺栓,或是採用在軸承架止口內、軸瓦與軸承架的結合面間加墊片的方法來進行。
(4) 在調整過程中,要保持轉子同靜子之間的同心度,方法同上(需把下軸瓦取出)。測量時,可用內卡測出軸頸是否處於軸承座的中心位置。
(5) 至此即可緊固好軸承架螺栓,打上定位銷了。
(6) 完成上述工作後,可研刮軸瓦和檢驗其吻合程度,回裝好軸承。要求軸瓦緊力一般為土0.02mm,軸瓦頂部間隙為0.12~0.20mm,軸瓦兩側間隙為0.08~0.10mm。
5、其餘工作
水泵的檢修完成後,檢查水泵盤轉正常,各部件無缺陷且運轉時振動也很小,再次復測轉子和靜子的各項間隙、轉子的軸向總竄動量等合乎要求,組裝後的動靜平衡盤的平行度偏差小於0.02mm,泵殼的緊固穿杠螺栓的緊固程度上下左右誤差不大於0.05mm,則可以認為水泵檢修、安裝的質量合格。
⑨ 不銹鋼深井泵怎麼拆
越是好的水泵,因裝配工藝的不同,一般拆不開,即使拆開了你也裝不回去。
⑩ 井用不銹鋼多級潛水泵拆卸。。。急死了。。。。
井用潛水泵要一級一級往下卸,如果自己拆壞了,廠家肯定不會有質保了就,建議你還是返廠,有什麼問題讓廠家給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