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怎么铸造服务贸易竞争力

怎么铸造服务贸易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2-04-25 17:01:22

㈠ 如何提高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旅游从业者或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思维,把思想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是从体验,参与式,修学式,高端休闲式的方式发展;
二、要赋予传统景区新的生命力,每个以某一吸引物为主的景区,都会经历一个由冷到热,再到冷的过程(一开始景区开发时,由于顾客对景区的向往以及符合市场旅游需要,景区的游客会持续上升,但后期会随着旅游目的地也就是景区的旅游环境下降,服务质量改变,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和其他新兴景区兴起的原因,景区的热度会开始降温),因为要对景区赋予新的生命力,建设开发新的景点,旅游项目;
三、要积极发挥好节庆旅游的功能,通过举办活动来吸引游客,例如乌镇的“戏剧节”,丹霞山的“徒步穿越大赛”等;
四、要加强对科技技术的应用,打造好智能化的C端,更优化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例如信息获取,产品服务等等。

(1)怎么铸造服务贸易竞争力扩展阅读: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微弱的原因:
1、旅游产品形式单一陈旧
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内容陈旧,缺乏竞争力。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所生产、准备销售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广义的旅游产品由旅游地本身、交通和接待三大部分构成。狭义的旅游产品主要指旅游景点本身。[7]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产品却主要借助于一些热点城市,属文化观光型。 产品类型过于单调,与国际旅游高层产品细分、多样、专项、灵活的特点有相当的距离,无法适应海外旅游多方位的需求。

2、旅游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差距
中国旅游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空难、船难、车祸等屡有发生,其中有许多是安全意识不够和管理不严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飞机超龄、船舶超载、车况不好等,这些给来华游客的信心和积极性以重大打击。

3、旅游风气不正
旅游服务质量出现滑坡,回头客比例很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导游追求佣金、小费等所谓“灰色收入”,有些导游伸手索要小费,带客频繁购物,影响了正常的参观游览,有的甚至帮助不法商贩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游客合法权益。有的景区随意提高游览票价和地区内物价,强买强卖,严重挫伤了旅游者游览情绪,也大大降低了我国的国际信誉。
4、旅游法律法规严重欠缺
我国旅游法规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旅游法及其相关的律,如“饭店法”、“旅游安全法”、“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法”至今尚未出台。 结果是,从宏观上讲,旅游业发展的许多问题无法确定。从微观上讲,一旦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侵犯游客合法权益的事件后无法可依,甚至投诉无门。

㈡ 用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如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多实践,在实践中把问题的根源找到,然后解决就好了!

㈢ 结合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形式,谈谈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发展服务贸易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㈣ 简单说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服务贸易的一些对策!万分感谢。。特急!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服务贸易趋势及中国的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各国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21世纪被人们公认为知识经济世纪,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服务贸易,在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作用下,无疑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确地判断和把握知识经济影响下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加入WTO的要求,作出积极的政策调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服务业及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出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化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在产业内容上将发生根本变化。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支柱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而知识经济时代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服务业将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形态。从上世纪的工业革命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处扩展的最富有的企业一直是工业企业。而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银行、综合商社、海陆空运输公司、电话电报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纷纷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就业的60%以上。尤其是美国,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75%,提供的就业岗位占80%。发达国家服务业的现状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方向。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也开始呈现“业务服务化”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服务业之所以成为主导产业,一是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引发了经济组织形式的分化,从而增加了对服务的需求。原来由企业内部承担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非核心业务普遍外包给专业化、高效化的服务供应商。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集中在对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能的掌握上,谁吝啬购买各种专业服务产品谁就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这些因素的作用大大增加了社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二是科技的进步导致供给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物空余时间和可支配财富的增加等,极大地扩展了生活服务消费的新领域;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造和流通过程所使用的现代化劳动工具要求服务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反过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强化了服务行业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和控制;四是知识和信息的广泛运用使得服务行业成为产品增值的主体,财富越来越向服务行业集中;五是服务经济本身的结构特点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如包括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信息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必然处于中心地位,教育产业也必然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
2、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知识型服务贸易将占主导地位。所谓知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使用高技能人员,知识、技术占主要地位的,对社会经济增长趋势与轨迹有着重要影响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参照原关税总协定秘书处开列的“服务部门参考清单”,这类服务大致包括:专业性服务中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与计算机相关联的服务;信息和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包括银行存款服务、与金融市场管理有关的服务、金融贷款、其他贷款业务、与债券市场有关的服务);保险业务中的货运保险、非货运保险、再保险以及附属于保险的服务等。上述各类服务业虽在不同领域存在差异,但却有一共同特点,即提供的产品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交易的核心是蕴含在各种服务中的知识。近年来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迅速增长的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型服务产业基础之上的。世贸组织千年回合谈判将知识型服务业的开放列为两个主要议题之一更是表明了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这种趋势的认同和把握。
知识型服务产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的贸易对象,一是信息技术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增强了知识型服务产品的可流通性,使知识型服务产品变得相对地可储存、定价及易地易时交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存在形式的数字化、编码化、知识活动方式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刷新了知识与产业及经济的关系。现在,低成本、高宽带的通信设备,数字化网络与先进的集成软件系统等,正在使原来难以或不能进行的服务成为可交换的对象。例如走在知识经济前列的美国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日不落”软件公司,把公司的主要实体搬到与其没有业务关系的国家,就地招聘员工,其决策者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开发人员则在美国国内通过网络指挥,24小时连续进行软件开发,再通过电子手段把软件产品直接送到另一个国家;二是知识型服务业报酬的递增性增强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竞争。著名的国际咨询企业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认为,到21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将属于用知识来服务的工作。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要求各国开放其市场。
此外服务贸易结构的“软化”趋势在传统服务贸易中也将明显体现出来。如餐饮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餐饮企业若想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开发高附加值的餐饮产品,这种高附加值既体现在餐饮产品本身的知识含量上,也体现为顾客在享用餐饮产品的同时所获得的附加服务上。最近美国快餐业经营商汉堡王把位于纽约市中心金融区的一家分店以专线与因特网联接,为前来吃汉堡餐的顾客提供上网服务,利用网络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
3、服务贸易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来完成的。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参加国际经贸活动的国家和地区间流动,必然导致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方式以及竞争格局必然发生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新的信息比较优势将是形成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分工的一种新力量,成为贸易国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所谓信息比较优势是指各国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以及一国所获得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稀缺程度。正因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将极大地影响一国在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地位,各国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业的投入和竞争。自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均在筹划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盟也不甘落后。美国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构想的创始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加速实施。为了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经济优势谋求最大发展,美国政府1995年又宣布实施“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呼吁各国加入这一计划。与此同时,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务贸易的争夺战,且愈演愈烈。
4、服务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
80年代以来,由于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多元化、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更由于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经济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发达国家由于在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利益分配中占有明显优势,因此积极倡导服务贸易自由化,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益相对较少而持谨慎态度。但1994年4月15日《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正式签署标志着服务贸易正式纳入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自由贸易的框架之内,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能进行的服务成为可交换的对象。例如走在知识经济前列的美国目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日不落”软件公司,把公司的主要实体搬到与其没有业务关系的国家,就地招聘员工,其决策者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开发人员则在美国国内通过网络指挥,24小时连续进行软件开发,再通过电子手段把软件产品直接送到另一个国家;二是知识型服务业报酬的递增性增强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竞争。著名的国际咨询企业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认为,到21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以上将属于用知识来服务的工作。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要求各国开放其市场。此外服务贸易结构的“软化”趋势在传统服务贸易中也将明显体现出来。如餐饮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餐饮企业若想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开发高附加值的餐饮产品,这种高附加值既体现在餐饮产品本身的知识含量上,也体现为顾客在享用餐饮产品的同时所获得的附加服务上。最近美国快餐业经营商汉堡王把位于纽约市中心金融区的一家分店以专线与因特网联接,为前来吃汉堡餐的顾客提供上网服务,利用网络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
3、服务贸易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来完成的。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参加国际经贸活动的国家和地区间流动,必然导致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方式以及竞争格局必然发生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上的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新的信息比较优势将是形成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分工的一种新力量,成为贸易国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所谓信息比较优势是指各国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以及一国所获得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稀缺程度。正因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将极大地影响一国在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地位,各国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不落伍,都加大了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业的投入和竞争。自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便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均在筹划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盟也不甘落后。美国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构想的创始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加速实施。为了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中利用自己的科技、经济优势谋求最大发展,美国政府1995年又宣布实施“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呼吁各国加入这一计划。与此同时,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世界信息服务贸易的争夺战,且愈演愈烈。
4、服务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80年代以来,由于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多元化、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更由于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经济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发达国家由于在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利益分配中占有明显优势,因此积极倡导服务贸易自由化,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益相对较少而持谨慎态度。但1994年4月15日《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正式签署标志着服务贸易正式纳入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自由贸易的框架之内,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1997年2月后《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协议》的最终达成将全球90%以上的电信、信息及金融服务贸易纳入其管辖范围,被认为是多边贸易体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现在WTO的大多数成员已对某些服务贸易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承诺,亚太经合组织(APEC)也要求在21世纪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世贸组织千年回合谈判将知识型服务业列为两个主要议题之一就表明了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已成为今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服务贸易政策上,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系将得到新的整合。一方面,知识经济的产生将大大增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自由贸易政策都将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经济的日趋全球化,已不允许单纯的自我保护和封闭,只有以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参与服务贸易分工才能达到更加安全的自我保护。当然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证,再加上知识型服务贸易往往涉及贸易参与国的国民经济命脉,这就意味着在实行自由的贸易政策的同时,还要借助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实行一定的贸易保护,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5、服务贸易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化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尤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最快。据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额仅710亿美元,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为0.117,到1997年猛增到12950亿美元,年均增长11.7%,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上升为0.238,预计15—20年后,这一比值将达到0.5以上。但从地区分布来看则呈现出不平衡趋势: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具有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1996年美国、日本、欧共体各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已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强,如果加上中国香港地区约占80%。尤其是美国,1997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793亿美元,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已相当于出口额的40%。而发展中国家虽然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地位不断上升,但服务出口中主要领域仍然在海上运输、旅游和劳务出口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化及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等趋势的日益明朗,服务贸易地区分布结构的不平衡化不但不会消弱,反而可能进一步强化,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既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但总体看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1)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落后,综合竞争实力差,服务贸易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柱。目前我国服务业仅占GDP的32.5%,就业的25%,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占GDP的38%)。而且中国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如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偏低,出口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1%,居于世界排名20位以后。199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仅为0.128,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都市化程度比较高的上海,1997年的这个比例也只有0.146,均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0.232)。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也不合理,货运和旅游两项就接近50%,而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弱,存在较大数额的贸易逆差。(3)服务贸易法制不健全,管理落后。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大部分贸易无法通过海关加以监控,需要以法律手段来限制或鼓励人员、资本的流动以及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在服务贸易立法方面,到目前为止虽已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看,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条文模糊、抽象,甚至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或者缺乏统一性和透明度,或者未能与WTO、GATS原则相符。同时,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把发展生产性行业,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服务行业缺乏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没有系统的权威的关于服务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且管理多头,部门职责不清,产业布局分散且经营规模小。(4)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短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奇缺。(5)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技术在某些关键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信息产业普遍企业规模较小,同时缺乏分工与协作的全面统筹安排。
知识经济所掀起的服务业全球化浪潮,不仅为我国今后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国现有的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充分挖掘我国服务贸易潜力,努力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1、深刻认识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紧迫性,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知识经济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服务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和保障。而在中国,传统上存在着浓厚的“重农抑商”观念和歧视性的“三教九流”式的社会阶层划分,再加上计划经济时期“服务无价值”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此,一要加大宣传,打破业已形成的落后观念,实现在社会产品观和劳动价值观上的突破,使人们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里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服务经济的大发展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奠定思想基础。二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国家财政特别要重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三要增强服务业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一样,规模是决定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大部分新兴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企业的规模都很小,面对全球服务业跨国并购的浪潮,政府在增强内资企业竞争力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推动企业的联合。其次可以考虑选择一批有潜在优势的新兴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进行定向扶持。如采取鼓励性税收政策,对这些企业实行减免税;在政府采购方面实行倾斜;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国际服务贸易信息等。
2、坚持积极稳妥协调有序的方针,逐步开放我国的知识型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市场加快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我国向—25—知识经济过渡的要求,而对其的对外开放又既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又是我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尚属发展中的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和服务贸易,必须将尊重GATS基本原则与坚持国家主权自主、安全和保护幼稚产业相结合原则逐步开放。(1)要稳步开放部分急需引进竞争的知识型服务业领域。对国内缺乏竞争力,但又急需发展的知识型服务领域,要积极引导服务业跨国公司进入。一方面,这样可以引进崭新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新服务品种的培育与发展,提高我国的总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供一种激励性压力,促使本国服务业积极地从事技术与管理创新,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2)对于已具备一定竞争能力的知识型服务业,要坚持适度保护与鼓励公平竞争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合理保护服务贸易市场。如学习日本经验,加强服务销售网络一体化建设,增强市场进入难度。日本虽然公开的保护政策已明显减少,但仍是最能进入的市场,其经验在于十分完善的一体化网络;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度,提高进入成本;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等。(3)要真正做到以市场换技术。要站在是否有助于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高度看待知识型服务市场的开放,切忌走制造业利用外资“重量不重质”的老路。知识型服务业跨国公司最关注的是我国巨大的服务市场,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给予外资较国内服务业企业更优惠的待遇。(4)开放要以部门倾斜为主,地区倾斜为主。在知识型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应按照特定服务业的重要程度、关联程度及战略差异实行部门重点倾斜,而不宜采取定式地区梯度开放模式。(5)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多边谈判,在千年回合知识型服务业市场开放规则的制定中把握主动权。
3、正确处理传统比较优势与信息比较优势的关系,努力培育信息比较优势由于信息国际化趋势的强化,国际服务贸易中传统比较优势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发达国家正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联合以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信息资源,达到在21世纪主导国际服务贸易主流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若仅仅以本国拥有的传统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虽能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极易跌入“比较优势陷阱”,无法获得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因此要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局部产业、局部地区信息化的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比重,通过局部信息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来形成未来的信息竞争优势。在当前,可以将传统比较优势与信息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相互促进。一方面,用信息比较优势带动传统比较优势,引导传统服务业向高增值高信息含量方向发展,促进或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用传统比较优势支持信息比较优势,促进信息竞争优势的形成。
4、加强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在进行服务贸易立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渐进原则。由于服务贸易协调的复杂性,立法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如从暂行办法、管理条例过渡到正式法律。简单的法律在先或实践在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2)配套原则。在制定地方法规时要考虑到与全国法律的衔接,地方法管什么,国家法律管理什么,立法中要明确。(3)系统原则。既要有各部门通用法规,如对服务贸易统计、服务贸易从业人员资格规定、外国移民、服务贸易反不正当竞争、服务贸易企业组织等行为的规范,又要有对具体行业的立法,这对我国已开放和承诺开放的行业特别重要。(4)接轨原则。WTO、GATS已确立了世界范围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我们应加强对WTO、GATS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服务贸易的透明度。此外要特别注意增加反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和不公正贸易等专项条款,使其具有与国际法衔接的效力。
解决我国当前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起全社会的服务贸易组织机构和协调管理机制。建议成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业务统计、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
5、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不同产业的企业,关键性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对服务贸易企业来讲,人才是关键要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解决人才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二是开展“海外引智”工程,积极引进人才。三是防止人才流失。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大批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如何防止服务贸易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显然十分紧迫。否则一边培养一边向外输送,自己的人才问题还是始终难以解决。

㈤ 高分!!急求文献综述(关于“中国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若干问题的思考”的),

加快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304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1.3%。其中肯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464.5亿美元,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同比增长20.4%;服务贸易进口额达158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五位,同比增长22.2%。
尽管增长速度很快,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
首先表现在运输收入和支出均快速增长方面,逆差有所扩大。受货物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运输收支增长迅速,收支总规模在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0%。2008年上半年,运输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运输支出250亿美元,同比增长36%;逆差59亿美元,同比上升21%,是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项目。
其次,保险服务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逆差进一步扩大。受货物进口较快增长的影响,对外支付保险费用快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逆差规模扩大。2008年上半年,保险收入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支出63亿美元,同比增长31%;逆差58亿美元,同比上升34%,是仅次于运输的第二大逆差项目。
第三,旅游收入增速减缓,顺差规模缩小。2008年上半年,受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旅游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入境旅客人次为6491万人,同比仅增长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入境旅游收入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旅游支出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顺差26亿美元,同比下降21%。
第四,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支付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继续增加,2008年上半年支出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收入2亿美元,同比增长79%;逆差44亿美元,同比上升1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呈逐年扩大趋势。
我国服务贸易只有在建筑和计算信息方面存在顺差,2008年上半年建筑服务收入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支出20亿美元,同比增长60%;顺差27亿美元,同比上升338%。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扩大,收入占比上升,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收入28亿美元,同比增长42%;支出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顺差15亿美元,同比上升51%。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收入占服务贸易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1.8%提高至2008年上半年的3.8%,反映出中国计算机和信息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许多学者利用各种服务贸易优势指数或指标,如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或TC指数(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情况进行了测度,大多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水平不高,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差。
经过测度,有学者指出,加入WTO后,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指数已呈现小幅升势,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但竞争力较弱的情况在近期仍不会有明显改善。研究也表明服务部门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如对运输部门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测度与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运输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盛行,这项服务越来越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基础较为薄弱,以致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劣势突现,逆差增大。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我国服务贸易各项目的净出口指标显示出我们的竞争优势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于运输和旅游项目。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两项收入总额占服务贸易收入的55%;支出总额占57%,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仍处于相对劣势。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贸易领域,国际竞争力较低。
从具体行业上看,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7年,中国在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上的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说明这些行业竞争力低下。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竞争力指数虽为正值,但都比较小,表明其国际竞争力不强。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也能看出竞争力较弱的现象。一个国家(地区)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为其服务贸易出口。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464.5亿美元,排名虽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9%。 三、阻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一)服务业要素中高等生产要素相对匮乏
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普通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知识、专业人、专业研究与教育机构、基于技术的通讯手段与交通设施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对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高级资源和才能要素是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获取的一大障碍。
(二)相关产业缺乏有效支持
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我国条块分割仍局部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严重(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尤其缺少能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跨国经营的服务企业集团。“产业集群”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传统服务业的集聚主要是商业集群(如商业街、购物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集聚等基础条件。任何一项服务业都不是单向发展的,一国服务业就是一个一体化的关联产业群,如运输业的发展将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又会促进酒店餐饮业的进步,电信业的发展更是金融、保险、咨询业发展的基础。
(三)政府的辅助作用较弱
我国政府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和指导与发达国家仍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利。政府在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结构欠合理
我国服务企业大部分管理意识封闭而落后,尚无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机制和战略,部分服务业由于国家垄断而长期处于竞争不充分状态下,如电信业、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对竞争优势影响最大的是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竞争对手的素质和较高的新企业出现率,激烈的竞争使产业保持生机并构成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压力,也会促使企业寻找国际市场,以支持其扩大的规模和研发投资。缺乏足够的国内竞争使本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五)服务行业利用外资不足
高科技服务业引进外资的欠缺,制约了这些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服务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不利于“以引进促出口”战略的实施。
此外,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上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等,都是造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原因。

四、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大对服务业的政府与商业投资。吸引外资促进本国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商业设施、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投资,研究证明,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掌握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切实改善我国投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必须依靠跨国投资来推进。服务业的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主要是现代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法,能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逐渐达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伴随外国直接投资而引入的服务作为转换技术和管理标准的有效手段。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高的特点,这对于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观念转变、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挥原有比较优势。创造新的竞争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优势
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此外,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重点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以及海运服务业、旅游业和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服务业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
(三)促进服务业要素高级化、加快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要素高级化进程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积累。为此,要加大对教育与研发方面的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与体系,培训更多、更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人才。
(四)加强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服务贸易规制体系
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完善服务贸易规制体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加强对GATS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基本法路准则的法律法规,并设立或指定专门渠道对外发布信息及提供咨询。
(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制定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整体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着眼培养新的竞争优势,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为导向,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政府部门侧重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从战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

㈥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有哪些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 1.服务贸易总量 2.国际市场占有率 3.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4.进出口的行业结构5.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6.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7.CA指数8.NRCA指数在国际贸易学说中,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其各自的经济规模(GDP)成正比,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同时,其他影响因素还有人均收入,人口等涉及效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市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两者的交叉效应);第二部分为(增长效应) (产品结构效应) (综合竞争力效应) (产品竞争力效应) (交叉效应)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业或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说明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份额高,相应的国际竞争力也就强;而产品或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低则说明国际竞争力的较弱。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是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题进行搜罗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整理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最后形成一篇综合性叙述的论文。一篇优秀文献综述范文,取决于作者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文献的掌握,假如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就开始写综述,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肯定水平不高。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可以为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写作奠定理论技术,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于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文献综述分为摘要、引言、主体以及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我们都应该清楚,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发展的比较晚,因此西方学者们更加注重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是不是适用服务贸易。R.Dick和H.Dicke(1979)最早尝试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服务贸易。他们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RCA )”对1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RCA指标进行了跨部门回归分析,其结果是,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中没有发挥作用。A.Sapir独立或者和E.Lutz (1981)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国际经济学家所认可的是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模型的修正和扩展从而适用于服务贸易理论的“改进论”观点。

㈦ 如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竞争力和国家比较优势的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逐步提升地位,转变在分工中处在极低端的状态,由加工组装型向精密制造型升级,由粗加工向高加工度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鼓励发展国产品牌,鼓励技术开发、设计等企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购买创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并促进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三是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争局部突破,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在国际上有可能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并使制造业呈现崭新面貌的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采取整体跟进、局部突破的战略。 四是进一步采取鼓励性措施,吸引外资公司将研发中心进入甚至转移到我国。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情况不断增多,但仍是初步阶段,相当部分的在华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产品的本地化改进。在“十一五”期间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好的环境,促进更多的外资研发机构进入。 五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为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采取如下措施: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政策措施应集中在需求侧,如利用设备加速折旧、提供国产装备的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技术改造贴息等政策,促进国产装备市场的形成和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装备制造业,消除当前在很多装备制造业领域对于民营经济进入仍存在的许多障碍,例如在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中应予以民营企业公正的对待;清理和改变当前不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例如进口国外整机装备可免税,而进口零部件却要征收关税,这一政策对于那些进口关键零部件生产国产整机装备的企业事实上是歧视性政策,降低了国产装备的价格竞争力。 六是引导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将产业分工细化与降低交易成本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国际经验以及浙江、广东等地的实践均证明,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往往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达。为此,应充分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考虑产业的地区布局和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并根据产业的经济特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以及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对现有集群应着力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还要加强集群中社会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 七是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服务业的战略定位,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要把握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将我国入世承诺开放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器,把承接服务业转移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消除服务业当中仍大量存在的政策障碍和体制障碍,宽领域地开放服务业市场。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改变当前因事业单位改革滞后,而造成大量服务业“体制内”循环的现状;改变当前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的现状,以提高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㈧ 如何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货物贸易获得了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球贸易结构正在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各国对服务贸易的重视也为服务贸易在更广阔空间内的发展提供了良机。而运输服务贸易一直以来都在各国服务贸易领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运输服务贸易不但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更为重要的是运输服务贸易对国际商品贸易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运输服务贸易是国际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中国不断的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世界市场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使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运输服务贸易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中国各个行业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从而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市场的对外开放,降低了国外运输服务贸易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加剧了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交通运输业历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动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对一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和运输服务贸易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㈨ 服务型企业的特征及如何打造服务型企业

服务业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把它叫作第三产业。具体地讲,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了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燃料、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的其它产业部门统称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这些被划分在服务业类型中的企业其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所占比重较高,人力资本在服务业中属于第一资源。这种划分方式一直被沿用到现在,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强,过去以产品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了提高竞争力,纷纷开始从顾客的需求着手,把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作为打造自身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服务型企业的概念也在逐渐改变。不论任何企业类型的企业,只要其面对客户,客户的满意程度必然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许多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开始加大售后服务的投入力度。经过实际运行,大家渐渐发现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产品缺陷给客户带来的烦恼,有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而且服务本身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拓展了企业的利益空间。下面我们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分析。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快速发展只是近10年的事情。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的这10年的时间,也是整个行业从以“产品”为主导的模式向以“服务”为主导的模式发展的过程。在以产品为主导的模式中,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通过自己的销售系统或代理商系统卖到用户手中,整个销售行为已经完成了95%以上,当用户所购买的机械出了保期时,整个销售过程就算全部完成了。在这一销售过程中,买、卖双方的关系仅只是依据合同交接产品及货币的过程。在求大于供的市场条件下,客户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已经不容易了,谁还敢对产品本身及卖家品头论足、说三道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关注工程机械这一发展中的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对同一类型产品的选择机会增加,迫使经营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面对的市场。大家逐渐发现,在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关注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功能的实现。客户对产品功能的关注使经营者们不得不放下架子,从以产品为主导的简单产品销售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这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销售模式就是以服务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全新的销售理念及模式中,处于主导位置的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生产企业及代理企业以产品为主体,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服务”理念。在整个销售、服务过程中,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二手机回购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与满意度为基础的,脱离了客户需求,不能令客户满意的产品是没有丝毫意义的。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作为竞争主要手段之一的价格也在充分发挥着其调节供求矛盾的作用,品牌之间的价格战最终将使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要想生存就必须在产品的延伸价值方面寻求突破,获取这种延伸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服务。事实证明,工程机械产品的延伸价值同样包含着巨大的利益空间。据权威机构统计,国外工程机械产品的利润30%来自于整机销售,70%来自于服务;我国目前工程机械市场中80%以上的利润还是来自于整机销售,只有不到20%的利润来自于服务。可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的发展空间是极其巨大的,制造商与代理商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是能否获取这部分利益的关键。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讲的“服务型”企业与传统的服务业是有显著区别的。传统服务业是根据行业最基本特征所作的行业划分,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服务型”企业是超越了行业特征,是针对把服务作为产品延伸价值实现的手段而言的。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服务型”企业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 服务型企业必须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者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是围绕客户需求而展开的;2. 服务型企业是以某种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服务的企业;3. 服务型企业对客户的服务不是短期或有时间限定的,而是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4. 服务型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因向客户提供服务而产生的收益在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占重要比例;5. 服务型企业是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只有具备了上述5个特征的企业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服务型企业,因而从单纯的制造业或贸易企业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企业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一转变的成功意味着企业在诸多方面有着质的飞跃。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观念上的转变服务观念的建立是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的关键。超强的服务能力是服务型企业的最显著特征,也是服务型企业获取利益的手段,因而服务观念的确立是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的关键。传统观念认为,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是附加性的,只是保证产品销售及市场占有率提高的手段,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行为。如果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的观念停留在这样一种水平上,打造出一个服务型企业永远都是幻想。服务型企业的经营思想是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原则基础上的,服务的理念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的,不论是产品的研发、设计,还是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客户的需求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只有时时处处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企业考察自身经营效果的主要指标,企业才能开发、生产出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也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获得超强的竞争能力。2. 以人为本我们知道,服务是靠人完成的。只有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企业,也只有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完成一流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不仅要有极强的服务意识,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不仅能为客户答疑解难,而且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时时处处能够体现出乐于为客户服务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客户群体才能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品牌形象才能尽快确立并得以保持。3. 完善的服务网络对于经营者来说,每一个客户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我们绝不容许有任何原因而产生厚此薄彼现象的存在。为了使我们所有的客户都能及时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服务,企业必须要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下功夫,绝不容许有任何服务死角的存在。企业在服务网络的建设方面除了要充分考虑资金、人才方面的因素外,还要考虑网络的覆盖面和实际运营效果,避免出现服务质量的偏差。4. 科学的管理有了科学的服务理念、优秀的服务人才、健全的服务网络只是确立了服务型企业的基本框架,要想成为真正的服务型企业还要在管理方面做出相当的努力。科学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在为客户提供完美服务的同时,通过服务来增加企业利润。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来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企业处于混乱的管理状态,各项资源是无法发挥其功效的,打造服务型企业就无从谈起了。从制造型企业或贸易型、流通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不仅是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通过服务实现利润增值的有效途径,但打造一个服务型企业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企业立足自身实际、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努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

阅读全文

与怎么铸造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什么情况会坏 浏览:754
仪表灯P是什么情况 浏览:58
泰国大尺度 浏览:970
身为人母多少分钟是洗衣房 浏览:803
控制调节装置作用 浏览:944
建设农场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617
预算什么是设备费 浏览:689
消失的眼角膜之右上角 浏览:78
什么是cv超声波 浏览:647
千鹤道长是那部电影 浏览:614
看吧影城怎么播放不了 浏览:382
汽车福美来仪表有尾线怎么接 浏览:627
消防设备器材归哪个部门管理 浏览:621
甲基橙的制备实验报告装置图 浏览:677
健身新手用哪些器材比较好 浏览:667
什么管道用阀门 浏览:234
机械键盘怎么打大写字母 浏览:979
外国电影学生睡老师 浏览:710
周星驰毛舜筠电影 浏览:756
飞马包缝机自动剪线装置 浏览:809